第一百八十六章 十四所的雷達研發實力
作者:愛潛水的神機      更新:2020-05-17 16:32      字數:2264
  在相控陣雷達的設計研製領域,十四所絕對是國內最牛的,航空六零七所是無比相比的。

  在國內的雷達競標中,十四所基本上都是贏家,就像梟龍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就被十四所壟斷了。

  靠著性能和價格的優勢,十四所的klj7雷達擊敗了高盧人的rdy-400和意大力grifo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壟斷了梟龍第1和第2批次雷達。

  klj-7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探測距離遠,雷達功能多受到了巴空軍高度信賴,雖然重量僅僅120公斤,但是和印度空軍的蘇-30ki戰鬥機的1000公斤雷達性能指標相當,不僅僅價格便宜,在性能上有更大的優勢。

  而在後來的梟龍戰鬥機第三批次,雷達競標中,十四所又贏了,這次是贏了航空六零七所,也就是雷電院。

  而後來的殲二零戰鬥機也好,殲十b,c戰鬥機也好,雷達都是十四所的,似乎隻有飛豹和殲十六戰鬥機的雷達,讓六零七所獲得了。

  梟龍戰鬥機第三批次,采用的就是有源相相控陣轉達了,雖然天線尺寸小,但是性能先進,采用的是第二代的瓦片式tr模塊,係統體積和重量小,探測距離遠。

  klj-7a對空探測距離達到170公裏,這可比蘇三零戰鬥機超過一米直徑的d雷達探測距離還要遠百分之五十,要知道klj-7a的天線孔徑大約在六百毫米左右,能夠布置的tr模塊小於一千個,能夠實現這樣的探測距離,這說明國產tr模塊在功率、靈敏度等方麵非常牛了,有了klj-ki,作戰性能當然就不用說了。

  而第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是磚式模塊,非常的笨重,比如說f-15c改裝ag-63v-2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後,空重增加了近五百公斤。

  十四所可以說是海陸空通吃,不僅飛機上的雷達大部分都是他們的,而且海軍艦載雷達,陸基雷達,都是十四所的。

  所以這次到十四所去,覃天也是懷著一種崇敬的感情去了。

  一路上,林靜表現得相當的稱職,把覃天的生活照顧得很好,很難想象一個美女博士,還會把這種工作做得那麽好。

  覃天和林靜一到十四所,就受到了熱情的接待,要知道覃天可是代表空軍來的,相當於是十四所的業主單位了。

  甚至十四所的領導,頂尖的雷達專家聞德院士,還親自來接待來覃天一行。

  大家坐在一間小會議室裏麵,開始交談起來了。

  聞德院士的大名,覃天怎麽會不知道呢,這位院士可是真正的國之棟梁啊!

  可以說聞德院士,一輩子都在和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打交道,他六十年代剛剛從哈工大畢業進入十四所,就承擔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陸基遠程相控控陣雷達的研製工作。

  要知道那一個雷達,可是用於監視整個大國天空的,探測距離要達到幾千公裏之遠,而那個雷達也是個巨大的工程,雷達陣麵的麵積上千平方米,而且是建在大山之中。

  要知道當時鷹醬可是有這種先進的遠程預警雷達的,比如說鷹醬的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這種雷達就是當時最先進的,采用雙麵陣天線,所有設備安裝在一座32米高的多層建築物內,工作頻率420到450兆赫,探測距離五千公裏,雷達峰值功率五百八十千瓦,平均功率一百四十五千瓦,兩個圓形天線陣麵彼此成六十度,每個陣麵後傾20度,直徑約三十米,由兩千個陣元組成。

  而在當時,兔子的電子工業基礎那麽薄弱,可是最終十四所還是完成了這個任務,國產遠程預警雷達,那可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聞德院士為這部雷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那種大型陸基相控陣雷達,與小型化的機載相控陣雷達不一樣,畢竟發射接收模塊可以做很大,而機載的就不行了。

  所以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經過了多年的預研,也隻不過剛剛起步。

  後來聞德院士又承擔了國產機載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的研製,在當時兔子便想與鷹醬合作,但是鷹醬又怎麽會輕易的把先進的多普勒雷達技術給兔子呢?

  所以對兔子是嚴格保密,開出了苛刻的條件,一部脈衝多普勒雷達要一噸多黃金才可以買到,兔子無奈隻得答應了,而且簽訂了合同,可是到最後,鷹醬還是毀約了,而且支付了一大半的錢,也不給退了,最後兔子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就和後來引進費爾康預警機一樣,在鷹醬的壓力下,以斯烈毀約了,沒辦法兔子又得自己搞,這些都是十四所完成的。

  而聞德院士,正是國產脈衝多普勒雷達和預警機的主要研製人員。

  當然空中預警機,雖然是十四所主持研製,但是也有三十八所的參與,而且還是三十八所的所長,汪院士負責總體設計。

  不過三十八所也是十四所援建的,相當於是一家人了。

  後來三十八所又獲得了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的合同,並成功研製並交付部隊,後來的幾年38所開始研發保型蒙皮預警機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可以說十四所的雷達研發實力,自然是國內最強的,同時也是亞洲最強的。

  除了空中的雷達外,十四所搞的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樣是意義重大。

  在當時十四所搞的是s波段相控陣雷達的設計方案、競爭對手航天二十三所是c波段相控陣雷達方案。

  s波段雷達在任何情況下,均能保證三百千米以上搜索覆蓋距離,而且除正負六十度低角為三百千米外,其餘範圍都在三百五十千米以上,二十三所的c波段雷達,搜索覆蓋距離在大部分情況下不到一百二十千米。

  十四所的固態有源相控陣方案就是每個天線單元都對應一個tr組件,每個陣麵四千多個天線單元就對應四千多個tr組件,艦上按九十度的角度擺四個陣麵來覆蓋三百六十度的方位,總共就要有接近兩萬個tr組件。

  當然這個tr組件,可比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大多了,因此相對來說要好解決一些。

  所以最終在競標當中,十四所雷達贏了。當時的評審專家組,可是十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