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司馬降吳
作者:寇揚      更新:2020-03-11 20:12      字數:3596
  寇封的打法確實讓司馬一家很難受,坐鎮在後方的司馬孚隻能選擇不斷的龜縮,謹防隊伍被漢軍的騎兵各個擊破,司馬孚也嚐試著讓守衛在後方的大將郭淮組織進攻漢軍,但是漢軍很快便撤離了,漢軍的機動性非常強。

  陳留漢軍大帳中,諸葛亮笑著對趙雲說道“看來寇封拿不下首功了。”

  “為何?”趙雲出言詢問道

  “因為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怕是堅持不住了。”諸葛亮說道“漢門得到消息,陳留的糧草隻夠司馬懿的大軍使用一個月,如今寇將軍已經在後方打了二十天了,司馬懿下一步不是決戰便是退兵了。”

  諸葛亮猜的沒有錯,司馬懿擺出了決戰的姿態,和漢軍在城東進行了三日大戰後,突然撤離了陳留,隻不過魏軍留下的陳留卻是一片狼藉,看來司馬懿為了這次撤兵做了充足的準備,魏軍不僅帶走了城中的所有儲備,還將百姓家的餘糧也都帶走了,給漢軍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趙雲若是想繼續東進,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撫好陳留的百姓。

  陳留是曹魏的故地,曹魏在此經營了數十年,諸葛亮有些感謝司馬懿,若不是司馬懿這一招釜底抽薪,陳留的百姓一定不會這麽快的依附大漢。

  於撤兵同時進行的是司馬懿令郝昭出城攻打寇封軍,郝昭隻顧堅守,不代表司馬懿也看不見大局,如今兩支騎兵的位置基本可以確定,最快的騎兵回師譙城的話也得三天之久,三天時間,五萬精銳對上寇封的三萬新軍,司馬懿相信郝昭一定可以全殲寇封軍。

  譙城之外的情況發生了大逆轉,郝昭的兵馬突然將轉守為攻,撲向了連日來不曾征戰的漢軍,郝昭以為這是一場很好打的戰鬥,因為他和大漢的新軍交過手,根本沒有什麽戰鬥經驗,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

  譙城兵馬一出城,守衛在譙城外麵的漢軍撒丫子就是跑,很快便回到了營寨之中,在寇封和關興的組織下開始據守營寨。

  形式發生了很大的扭轉,攻守之間角色的變更,讓郝昭準備好好的發泄一通。

  魏國的精銳不斷的衝擊著漢軍的營寨,新軍雖然麵帶懼意,但是在寇封的帶領下,還是努力的抵擋著魏軍的進攻,這一場戰鬥,魏軍打到了天黑才退去,而守衛在譙城附近的屠虎營斥候們,早在郝昭出城的那一刻,便飛奔而去,將此地的情況報告給了正在大殺四方的鍾國仁。

  郝昭萬萬沒有想到,第二日寇封還敢出來圍城,他自是再次帶兵出擊,又是一場營寨攻防戰,又是一場沒有結果的大戰,而此時,已經接到消息的鍾國仁,正在急速向譙城靠近。

  第三日寇封自然還是一樣的套路,今日的郝昭留了個心眼,他並沒有全軍而出,而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他已經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但是出去的斥候報回的結果是,附近並無埋伏的漢軍。

  郝昭想不通,他想不通寇封這是要做什麽,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寇封這是疲兵之計嗎?

  哪知道第四日,寇封卻沒有圍城,事出反常,是必有妖,郝昭自然選擇了繼續龜縮在城中,但是連日來沒有拿下漢軍營寨的將士們卻是不願意了,他們認為漢軍現在已經隻能龜縮防守了,此時不剿滅漢軍,更待何時。

  可是郝昭這樣的將領並不是能被麾下的將士所左右的,他沒有讓將士們出去。

  第五日,漢軍再次出現在了城下,郝昭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漢軍有援軍來了,昨日寇封是故意不來的,就是要讓自己和麾下士卒們生出輕敵驕縱之心,今日才是他的重點,自己隻要一出去,一定會被漢軍的騎兵襲擊。

  寇封無奈的坐在大營之中,鍾國仁已經回師兩天了,但是郝昭就是不上當了,這一刻他打心裏喜歡這個將領,和王平有點像,若是讓他守衛一方的話,一定不能讓敵人寸進。

  就在寇封和郝昭對峙的這幾天中,退守續收的司馬懿令麾下大將文欽緊緊的咬住了越吉的騎兵,越吉亦是隻能退回到了譙城附近,等待寇封的下一步安排。

  寇封自是去信給諸葛亮,具言了譙城的情況,等待諸葛亮定奪。

  諸葛亮一麵令寇封繼續圍困譙城,一麵再起陳留軍隊,向濮陽方向進攻,既然司馬懿已經退至了徐州,那麽他是要集中優勢兵力,據守青、徐二州了。

  漢軍拿下了濮陽,但是這未嚐不是司馬懿的一步棋,濮陽和鄴城隔黃河而望,占據濮陽的漢軍不僅要防備司馬懿,同時還要防備曹叡,這樣一來的話,大軍自是不能繼續東進了,而司馬懿也便又機會集中力量,先退掉寇封軍了。

  寇封又強攻了譙城兩次,皆是無果,這日寇封來到了譙城之下,喊郝昭敘話,郝昭就在城上守備,自是出來應答。

  “郝昭,你是魏臣,魏帝曹叡以將此城割讓給了大漢,為何你還不退兵?”寇封質問郝昭道

  “郝某雖是魏臣,卻由司馬將軍轄製,司馬將軍讓某將堅守,我自是不退讓半步。”郝昭出言道

  “司馬懿若是反了,你也與他同反嗎?”寇封質問道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司馬懿如今的情況郝昭也清楚一二,司馬懿和曹叡雖然還沒有撕破臉,但是已經是各自為戰了,自己夾在中間也很難受,郝昭也想過這個問題,若是司馬懿真反了他該如何,但是沒有個結論,如今寇封當眾提出了這個問題,郝昭更是異常為難。

  “郝昭,本將軍也不為難你,你若不願意反叛,寇某可以給你留二十日的糧草,送你和大軍渡河,北歸曹魏。”寇封出言道

  寇封此言一出,城牆內是一片細細碎碎的探討之聲,朝堂之上的一些東西,早已經通過謠言傳給了軍中的將士,軍中的將士中亦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自是想盡忠曹魏,有的卻是願跟隨司馬懿,郝昭有點後悔今日出來和寇封答話了,寇封的這個條件,瓦解了他的軍心,軍中很快便會互相猜忌。

  “寇封,我一日不見陛下聖旨,將軍軍令,自是一日堅守,你休在此處亂我軍心!”郝昭說完便退回到了城中,不再和寇封繼續敘話。

  然而,寇封的目的卻已經達到了,三日之後,軍士們之間開始流出新的謠言,魏主曹叡已經盡起河北兵馬,聚集在平原附近,準備討伐不尊聖旨的司馬懿。

  攻心為上,這便諸葛亮給寇封出的計策,待事情又發酵了幾日後,寇封集中兵力,對譙城發起了了猛攻。

  此刻無論是心向曹叡的還是心向司馬懿的,都已經無心再戰了,在寇封的親自衝鋒之下,漢軍很快衝上了譙城的城牆,而寇封也直接殺向了正在組織反撲的郝昭。

  郝昭雖然也有勇力,但是哪裏是如今號稱為天下第一的寇封的對手呢,幾招之後,郝昭便被寇封生擒了。

  生擒郝昭,標誌著譙城大戰的結束,群龍無首的譙城兵馬是逃的逃,降的降,經過幾日的修整之後,寇封的按照原有的計劃,繼續東進,兵鋒指向了小沛。

  孫權的王庭之中,今日又迎來了一個客人,那便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司馬師帶著司馬懿的降表,稱願帶著青、徐二州,並三十萬兵馬,投降孫吳,司馬懿可入建業為官,兵馬、土地全部交由吳軍統領。

  這份降表誘惑很大,這是真的的投降,孫權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兩個富庶的地方,但是這份降表並不好接。

  接了這份降表就意味著再次和劉禪撕破了臉,如今任誰都能看出來,剛剛拿下譙城的寇封是勢如破竹,外無援軍,內有異議的司馬懿根本抵擋不住大漢的兵鋒,大漢奪取青徐二州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大王,臣以為司馬懿的投降,非接納不可!”孫權沒有想到,一直主和的張昭竟然選擇了接納司馬懿這顆炸彈。

  “為何?”孫權出言詢問道

  “如今的形式來看,大漢統一的局勢已經形成,漢吳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下一步,劉禪一定會讓大王回長安,到時候,大王若是去了,便任由劉禪揉捏,大王若是不去,劉禪必會以此為借口開戰,與其到時候被動開戰,不如現在主動出擊。”張昭出言道

  張昭的話很快便得到了孫吳朝堂的認可,其實孫權又何嚐沒有這個心思呢,之前一次司馬懿來找他的時候,他便已經動了聯司馬而抗蜀漢的心思,所以才會選擇不出兵,如今司馬懿既然選擇投降,他自是全盤接受。

  沒有什麽消息比司馬懿投降了孫權更為讓天下震驚的,也沒有什麽人比孫權臉皮更厚,接受了司馬懿的投降後,孫權迅速給劉禪去了一封奏折,恭喜劉禪距離統一天下更進一步。

  對,孫權是大漢的吳王,司馬懿投降了孫權之後,青徐二州是孫吳的領地的同時,名義上也是大漢的領地,孫權說的沒有錯,從形式上來講,劉禪距離光複大漢隻留下了河北了。

  劉禪不喜歡這種被人當傻子玩弄的感覺,他沒有和遠在陳留的諸葛亮做任何商議,便令荊南酒鬼、襄陽鄧艾準備攻打東吳,同時下令讓吳王孫權回長安麵聖。

  戲要做全套,劉禪給孫權下了三道聖旨,第一次吳王稱病拒絕;第二次劉禪令吳王世子進京麵聖,孫權以世子兵了再次拒絕;第三次劉禪令吳王必須進京麵聖,同時令荊州兵馬接管江東防務,孫權自是再次拒絕。

  這是劉禪要的效果,也是孫權要的效果,對於劉禪來說,他要在道義上給自己討伐孫吳一個理由,對於孫權來說,他同樣昭告天下,非是他孫權要反,而是被劉禪逼反的,這來來回回的三道聖旨,用了將近兩個多月,漢吳兩軍都完成部署的情況下,大戰正式打響了。

  匆匆趕回長安的諸葛亮並不讚成此事,漢軍的主張是光複大漢,而占據了大漢正統的是北方的曹叡,如今放著曹叡不管,貿然和孫權開戰,自然有些有失大義,但是諸葛亮從來不會去反駁劉禪,他隻是會引導劉禪,幫助劉禪完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