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會之上(第二更)
作者:寇揚      更新:2020-03-03 08:54      字數:3556
  劉禪住進了未央宮之中,跟隨在劉禪身邊的禁軍和大漢鐵騎負責起了守衛皇城的任務,如今雖然進入了長安,但是對於劉禪來說,並不安全,長安城中既有魏延的大軍,更有魏國的奸細,他必須步步小心。

  第二日的早朝,魏延終於站在了諸葛亮的對麵,諸葛亮是百官之首,而魏延作為三公中的太尉,自然是武將之首。

  “太尉,昨夜朕是夜不能寐啊。”劉禪出言道

  “可是因為未央宮年久失修嗎?陛下若是住的不習慣,可先到微臣府邸暫住,臣馬上派人修繕未央宮。”魏延出言道

  此刻朝中百官臉上盡是不悅,魏延的話雖然聽上去是關心天子,但是很明顯,他是主,劉禪是客,劉禪來此像是客居,未央宮修不修都是他魏延說了算,派誰修也是魏延說了算。

  “無需修理,此地有先祖的氣息,朕住的很舒適,朕所慮者潼關也。”劉禪確實是很能沉住氣。

  “陛下是當心魏軍嗎?陛下無需當心,有我魏延在此,魏軍定是不敢寸進。”說完魏延得意的掃視了一遍群臣,仿佛在炫耀他拿下長安的功績,繼續說道“陛下沒有經曆過戰事,如今北疆初定,陛下巡視雖然可以安定民心,但是並不安全,依臣愚見,陛下還是盡快回成都吧。”

  “大膽!”大殿內的兩朝老將廖化終於還是忍不住,怒斥魏延的行徑,廖化本來就因為昨日進城受阻對魏延心生不滿,今日魏延在朝堂之上說話毫無分寸,他更是非常氣憤。

  “廖將軍,不知道本官那句話說錯了?咆哮大殿的是你廖化,你我到底是誰大膽,不知道你今日針對本官這是何意?”魏延不喜歡有人挑戰他的權威,他和廖化有些針鋒相對,他要維護他作為一個太尉的足夠威望。

  廖化正要出言,寇封卻出言說道“太尉大人,為臣之道,在為君解憂,如今陛下不顧個人安危,巡視北方,以安民心,我們做臣子的應該是支持這種仁義的行為,解決陛下北巡遇到的困難,太尉統攬天下兵馬,何不拿下潼關,以安君心。”

  “恩?”自從前夜之後,寇封便成了魏延心中的一根刺,他想到寇封今天會對自己發難,但是沒有想到寇封如此迫不及待,寇封真的是要不管不顧把自己得罪死嗎,但是魏延依舊保持了冷靜,他出言道“既然寇將軍有心為陛下分憂,那臣奏請陛下,請寇將軍帶領麾下大漢鐵騎平定潼關。”

  說完以後魏延得意的看向了寇封,你是陛下的親信,是西涼鐵騎的副將,你想將我的部隊支出去,我就先把你的部隊支出去,你和西涼鐵騎一出,城中便隻留下一萬成都守軍了,到時候天子便隻能仰仗我魏延了。

  魏延太狂妄了,他的狂妄並不是因為他有了反叛之心,他的狂妄是因為他的才幹,他輕視天下人,所以劉禪不會殺他,但是劉禪並不是軟弱無能的主子,滿朝文武也並非都是魏延的人,劉禪決定隻是給魏延上一把枷鎖,魏延對他來說還有用。

  “太尉說有道理。”劉禪一錘定音之後,眾人皆是驚訝的看著劉禪,不知道劉禪這是何意,哪知道劉禪繼續說道“隻是寇封前日鎮守天水,損兵折將,還致使涼王馬超戰死,此去潼關茲事體大,朕怕他未必能夠打的下來,縱觀朝中,也隻有太尉有這個能力,還是辛苦太尉大人走一趟吧。”

  說完從懷中取出了大漢鐵騎的虎符,讓身邊的黃門交給了魏延。

  “陛下,臣是這長安的守將,還得守衛長安,不可輕動。”魏延沒有接過虎符,他目視劉禪,言語中略帶威脅。

  “是嗎?”劉禪反問的魏延的時候,大殿之內,趙雲和寇封已經將手放在了劍上,趙雲是先帝禦賜的可以持劍進宮,寇封手中的劍是先帝的佩劍,自是可以帶入朝堂之中。

  魏延看見準備拔劍的二人,驚出了一陣冷汗,趙雲的武功他自是清楚地,寇封的武藝他也算見識過了,二人若是此刻想在大殿之中殺了自己,自己外麵的十萬大軍沒有任何用處。

  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的魏延接過了虎符,此刻的魏延心中滿是後悔,早知道如此,他就不該讓劉禪入城。

  朝會結束,一出大殿,寇封便帶著大漢鐵騎的將領圍了上來,和魏延探討發兵之策,魏延名為主將,實際上卻被大漢鐵騎控製了起來。

  魏延此刻很後悔,從後悔讓劉禪帶兵進來,到後悔今天朝會不由自主的跋扈,更後悔的是當日奪取長安以後的目空一切的驕縱,如果沒有這一切,滿朝文武絕對不會聯合劉禪一起針對自己,今日朝堂上,但凡有一人站在自己這一邊,也不至於如此被動。

  得到消息的魏續帶著兵馬想要見魏延,被寇封攔了下來。

  “太尉大人有令,此戰機密,誰也不見。”

  寇封的話是說給魏續聽的,也是說給屋內的魏延聽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情況,他要先給魏延足夠的壓力。

  “太尉大人,有句話我覺得還是要說給你聽。”寇封此刻和魏延相對而坐,大殿內沒有其他人

  “你想說就說,魏某手中又沒劍,製止不了你。”魏延自是冷嘲熱諷的說道

  寇封卸下了腰間的雌劍,扔給了魏延“現在你我一樣了。”

  魏延把玩了一下寇封遞過來的寶劍,讚歎道“不愧是先帝的佩劍,這麽多年來,我都好奇,當日給先帝鍛造兵器的是何人,竟然能夠打造出如此好的三件兵器。”

  “或許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或許再也不會有那麽一天。”寇封回答道,而後繼續問道“太尉大人,現在我可以說了嗎?”

  魏延沒有答話,寇封知道魏延的意思是你想說便說吧。

  “將你從西疆調出來那天開始,陛下便和丞相商量好,誰先拿下長安,誰便是大將軍,陛下當時已經準備讓馬將軍回成都當太尉了。”寇封說的很慢,很輕。

  但是魏延卻是聽到真真切切,他著急的問道“此話當真?”

  “你可以去和臣下陛下求證。”寇封回答道

  “說不定是你們現在合夥蒙我呢。”魏延再次無所謂的說道

  “愛信不信,隻是太尉大人不想知道為什麽你從大將軍變成了太尉了嗎?”寇封再次勾了魏延的好奇心。

  “為什麽?”

  “因為你要當大將軍,陛下讓你當大將軍是看中了你的才華,但是你自己要當大將軍的話,那便是另有所圖了,陛下很愛惜你的才華,所以陛下想讓你安心做個朝臣,為陛下分憂解難。”寇封按照諸葛亮的指教,將這些話說給了魏延。

  “我如何相信你?”魏延再次表示了懷疑

  “魏將軍,我想,比起你該如何相信我,你更該考慮一下,今日之前,你的種種作為之後,你該如何讓陛下相信你。”寇封的話直擊了魏延的痛處,這確實是魏延最為擔心的一點,有時候魏延也在反思自己的性格,是有些太跋扈了。

  “魏將軍,你是個聰明人,明日還有朝會,我想,到時候你知道該怎麽做,記住你是大漢的太尉,統攬的是大漢的兵馬。”寇封說完走到魏延的身邊,拿回了自己的雌劍,在魏延的麵前晃了晃,而後給寇封留下了兩封信,嘴裏說到“楊大人的那一封陛下還沒看。”便走出了房間。

  兩封信,一封是楊儀報告魏延軍中情況的信,魏延的軍隊已經在一天時間內被漢門摸了個底朝天,一封是諸葛亮給他的信,內容很簡單,太尉管理的是天下兵馬,切莫局限長安,影響陛下的大局。

  這兩封信是兩道重擊,一封是告誡魏延,他的軍隊,是大漢的軍隊,軍中什麽情況,陛下一清二楚,未必會和你造反,一封是勸說魏延,你管理的是天下的兵馬了,眼界寬一點,才會得到陛下的信任。

  寇封離開不久以後,趙雲亦是來到了魏延的房間之中,趙雲給魏延帶了一些酒肉,二人隻是吃飯喝酒,暢談了一些過往。

  趙雲並沒有勸說魏延,這讓魏延有些不解,如今朝中的大將,真正可以和他比肩的也隻有趙雲了,趙雲今日前來,隻談過往,不談其他,這是為何,難道趙雲是要給自己送行嗎?

  魏延第一次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如今雖然長安盡是他的兵馬,但是這些兵馬未必會完全聽他的,尤其是他若是突然暴斃,又有幾人人組織兵馬為他報仇,魏續嗎,他搖了搖頭,這些根本不可能。

  第二日朝會,寇封自是陪著魏延出席的。

  朝會一開始,劉禪便直接詢問道“魏愛卿,昨日愛卿說要出征,朕睡的安穩了不少,不知道愛卿準備何日可以出征?”

  魏延看了諸葛亮一眼,又看了寇封一眼,他突然意識到,從劉禪北巡開始,這些一定都是諸葛亮的計策,看來他比諸葛亮差太遠了,既然生死已經在別人手中,麾下士卒也不是死士,便搏一搏吧,興許還可以做個大漢的忠臣呢,想到此處魏延說道“臣昨夜沉思良久,大漢鐵騎隻有一萬多人,而且盡是騎兵,並不適合奪取潼關,而潼關卻是非打不可,既然如此,何不用長安守軍,攻打潼關。”

  魏延剛說完,大殿之內又是一陣嘩然,魏延這是何意,他要帶兵遠走了嗎?

  還沒收完話的魏延稍作停頓後,繼續說道“如今西北初定,臣是本朝太尉,自是要在陛下身邊統攬軍事,此刻領兵出擊潼關並不合適,臣保舉寇將軍攻打潼關,寇將軍雖有天水之敗,但是天下沒有常勝將軍,況且平定西北的戰事中,除了已故的馬超將軍,寇將軍是首功,臣懇請陛下恩準寇將軍帶領長安兵馬五萬攻打潼關。”

  “太尉所言有理,朕準了。”劉禪說道

  劉禪的肯定讓魏延心中是信心大增,他繼續出言道“如今西北初定,長安守軍一直在和羌族、匈奴作戰,臣建議將常年和魏軍作戰的漢中調至長安,將長安其餘五萬兵馬,充實到西北邊關。”

  今天的魏延再次成為了朝會的主角,他的變化太大了,大到朝中的大臣都以為魏延別有用心,但是誰也理解不了魏延為什麽要這麽做,有人猜想他要聯係外族,有人猜想他要阻斷劉禪回成都的道路。

  但是劉禪此刻心情不錯,魏延很懂事,而且魏延的布局去掉了他的疑心的同時考慮到了全國的布局,魏延卻是是一個可用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