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1-02-22 19:50      字數:3555
  當年高宗皇帝監國、理政多年,近半數的文官都出自其門下,其又一力提拔平民出身的武官。無論是繼位之前在朝中的根基,還是繼位之後對朝政的掌控,都遠不是現在文官之中,幾乎無半點根基,武將也隻有驍騎營中,那一點點可有可無人脈的黃瓊,可以相比的。

  若是當年沒有在朝中多年積累的人脈,高宗皇帝又豈能冒著極大的非議,尤其是宗室的反對,找了一個不是借口的借口,強硬的想要廢掉皇後,改立原本為自己弟媳婦的嫻貴妃為後?雖說最後沒有成功,可也硬是將那位嫻貴妃所出之子,冊立為太子。

  要知道,開國之初的宗室權利,比現在可大的多,對朝局的影響力也要大的多。你現在既然沒有當年高宗皇帝,那種雄厚的根基,就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做人。若是林含煙與你的事情傳出去,你原本就不牢靠的根基,隨時都有可能會地動山搖。

  聽明白皇帝話中的意思,黃瓊不由得有些汗顏。就在他還想要說什麽的時候,皇帝卻是並未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而是突然話題一轉道:“今兒這番祭祀下來,感覺如何?你可知道,朕今兒讓你祭祀太廟的真正意圖所在?”

  對於皇帝的話,黃瓊又那裏敢說,至少是自己或是自己府上的那些人,認為的那些理由?哪怕那真的是事實,但也不能當著皇帝的麵,光明正大的說出來,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嗎?所以,對於皇帝的問話,黃瓊也隻能躬身一臉謙虛的說到兒臣不知,還請父皇賜教。

  黃瓊擺出來的一副謙虛受教的態度,皇帝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道:“你小子,又在給朕耍滑頭。朕都點到這個份上了,以你小子的為人,又豈會真的猜不出來?沒錯,朕的真實意圖,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告訴天下人,朕已經有了易儲決心。”

  “這也算是朕,為過一段時日廢太子,以及宣布新太子人選,做一個提前鋪墊罷了。若不是這段時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朕現在已經祭告曆代先皇,廢除太子的儲君之位。為了能讓你多體會一些朕的苦心,並讓曆代先皇看看朕準備冊立的新太子人選。”

  “所以今兒朕才讓你,在每一位先皇神位之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就是希望你要記住,曆代先帝創業之艱難。好好的領會,朕今日這番苦心。日後能夠多為朕分擔國事,為朝廷排憂解難。”

  “朕更希望你今後,能夠潔身自好,為天下人做出一番表率來,不要辜負朕的厚望,更不要辜負你母親多年以來的苦心教誨。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朕不希望將祖宗傳來的江山,交給一個不知祖先創業艱辛,不知道怎麽去珍惜的人。”

  皇帝這番話說罷,後麵那些潔身自好,等於是在變相再告訴自己,他希望大齊朝未來新的皇帝,是一個在名聲上無大瑕疵的人。讓他別給自己安上一個好色名聲的話,黃瓊自動略了過去。可前麵的話,卻讓他不由得有些傻眼。

  原來祭祀太廟,不用每一個先帝神位前,都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今兒搞出這麽一出來,完全是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刻意為之。就是所謂的,要讓自己見識一下祖先創業的艱難,以便領會他的苦心?

  怪不得自己在那個太常寺正卿引導之下,給每一個先帝神位磕頭的時候。那個看起來很是有些老成持重的禮部尚書,居然一副吃驚的表情。而那個引導自己的太常寺正卿,總是一副想笑不敢笑的表情。搞了半天,原來是自己的這位皇帝老子,在背後搞出來的事情。

  這那是讓自己體會他的苦心,簡直是在變相惡搞自己嗎。這半天頭磕下來,自己都快磕得蒙圈了。而最讓黃瓊憋屈的是,心中腹議歸腹議,可黃瓊臉上不僅不能表現出來,還要規規矩矩的表示,對父皇這番苦心的感悟和領受。

  隻是就在黃瓊心中腹議不已的時候,沉默了好大一會的皇帝,卻是突然有些似乎不經意的問道:“將來有一天,你坐到朕的位置上後,你會如何對待廢太子?畢竟他當初如何對待你的,朕也是清楚的。你有報複的心思,朕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

  皇帝這番話,雖說貌似是無意之言。但黃瓊卻是明白,這又是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在這裏試探自己呢。別看這隻是針對太子的詢問,但自己給出的答案,絕對不會單單隻包括太子一個人。自己這位皇帝老子,是在給自己所有還活著的兄弟探路呢。

  而這其中甚至極有可能,還包括那個現在不知所蹤。但誰也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會不會再一次冒出來的蜀王。皇帝提起太子,隻不過是一個前提罷了。皇帝更希望的是,通過自己對太子一事的看法,試探自己對所有兄弟的態度,或是容忍度究竟有多少。

  很明顯,皇帝這是擔心他傳位給自己後,自己會對那些對自己曾經無禮,甚至可以說對自己極端看不起的兄弟們大開殺戒。所以無論是身前身後,都不想再看到兄弟相殘的皇帝要的,不單單是給太子的承諾,實則背後要的是給自己那些現在,所有還活著兄弟們一個承諾。

  想到這裏,黃瓊不禁有些苦笑。自己這位老爺子,現在也過於有些患得患失了。以為自己心胸真的那麽狹窄,容不下那些兄弟們。尤其是現在還在京中,也是諸兄弟之中除了蜀王之外,得罪自己最狠的太子,恐怕也是皇帝最為擔心的一個。

  別說自己眼下在皇帝心目之中,遠還沒有達到不可動搖的地位。就算是已經達到,可若是一個回答不好,一樣會招惹到極大的是非。要知道,那是曾經的儲君,哪怕再失望,可也是自己這個皇帝老子,曾經最為看重和疼愛的兒子。

  即便要廢除其儲君之位,可總歸還是皇帝的兒子。作為一個父親,一年便失去了五個兒子的他,更不希望見到自己兄弟相殘的事情,再一次的發生。而且蜀王假死,眼下恐怕還下落不明,景、端二王皆已經身死。

  大行皇後所出四子,至少在表麵上,現在就隻剩下這位太子一人。曾經最心愛的兒子,變成了眼下這個樣子,皇帝心中不難受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皇帝心中,恐怕現在最在乎的,便是自己對太子的看法。他擔心他身後,自己第一個清算的人便是太子。

  十餘年的太子,就算再怎麽廢物,在朝中的人脈,還有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勢力,都遠非其餘皇子能夠相提並論的,當然蜀王那是一個例外。既然無法做到徹底的清除太子根基,那麽斬草除根便成了曆朝曆代,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無論那個朝代,丟掉太子之位的儲君,都沒有什麽好下場。不是被自己父親所殺,便如前唐玄宗皇帝的第一個太子。就是為自己真正笑到最後的那個兄弟所殺,便如隋文帝的廢太子楊勇。即便是結局最好的,也不過是圈禁或是流放至死,一如前唐太宗的廢太子承乾。

  最重要的是自己出宮後,太子對自己做了什麽皇帝也是清楚的。太子在自己府中遍插親信,試圖將自己牢牢掌握在手中。別說身邊侍衛,便是自己府中奴才,都是太子給指派的。自己就算在府中放個屁,太子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而且太子從來沒有放下,對自己的殺心。

  陳瑤的死雖說不是太子下的手,但太子隻不過晚了一步而已。無論從那個方麵看,自己若是走到那個位置,都沒有讓太子,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可失望歸失望,作為一個父親,皇帝明顯更希望太子能夠活下去。或是說,希望太子能夠壽終正寢,而不是死在自己的刀下。

  若是自己遭遇到暗殺那件事情,真的是太子做的。黃瓊哪怕拚著被皇帝處罰或是怨恨。甚至那個位置不要,也會拚盡全力為陳瑤報仇的。可既然那件事不是太子做的,黃瓊對景、端二王檄文一發,便已經成了死老虎的太子,倒也沒有什麽太多的心思。

  太子做的那些事情,不過是小人行徑罷了。雖說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傷害,可太子不去做,蜀王一樣是不會放過自己的。隻不過相對於太子來說,蜀王做的更加巧妙罷了。太子正當勢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怕過他。至於現在,自己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看了一眼沉吟不語的皇帝,黃瓊倒也幹脆的道:“回父皇,您是想聽兒臣的真話,還是想聽假話?說假話,兒臣有兩個選擇,就看父皇究竟是怎麽選了。若是父皇想要下狠心除掉此逆子,卻又顧忌父子之情,顧念著與大行皇後的夫妻情分。”

  “兒臣可以為君父分憂,代君父出手。而第二個選擇,父皇若是想著成全父子情分,想要保全太子。兒子自然會體會聖意,信誓旦旦的對父皇保證,隻要兒臣在一天,就會保太子性命無憂。不過有了景、端二王的前車之鑒,兒臣自然會選擇第二個,而絕不會選第一個。”

  “即可以在父皇麵前,表現出兄弟之情,避開父皇最不想見到的兄弟相殘。又可以壓那些一心想要討好父皇,卻放錯了心思,想著代替父皇出手的兄弟一籌。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兒臣又何樂而不為?隻是兒臣若是真的這樣做,實際上父皇才更應該為太子擔心才是。”

  “因為兒臣摸準了父皇的心思,暫時糊弄住父皇。真的到了那麽一天,兒臣即便欺騙了父皇。可到了那個時候,父皇又能拿兒臣奈何?所以,兒臣若是為了體會聖意,越是信誓旦旦,父皇才更應該不信才是。所以,兒臣也隻能明言告訴父皇,這些都是假話。”

  黃瓊的回答,讓皇帝不由得愣住了。早在那句話問出口後,皇帝心中便想到了黃瓊可能的一千種回答。唯獨黃瓊的這個直言相告,無論他回答什麽,隻要是體會聖意便都是假話的答案,他根本就完全沒有想到。愣了好大一會,皇帝才道:“那麽真話,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