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27 19:26      字數:3437
  定河山最新章節

  因為眼下西北的大旱,朝廷賑災所需的錢糧都拿不出來,隻能去宗室土豪哪兒去打秋風。眼下皇帝為了籌集賑災錢糧,更為了堵住一些人的嘴。已經把自己在自太宗遷都後,埋葬了大齊自太宗以來曆代先帝的鞏義皇陵區,修建的自己壽陵工程停了下來。

  原本就因為黃瓊那位皇帝老子,身子骨一直都相當的不錯,壽陵的工程一直進度不快。直到年初皇後幾次病危,才加快了修建的進度。而修建皇陵本身又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即便是在加快進度,但沒有個一年半載的,連一個樣子都完不成。

  眼下又因為暫時停工,所以壽陵的工程,連三分之一都還沒有修完。所以地宮雖說已經完工,但寶頂與明樓隻修建了一半。所以大行皇後的梓宮,即便運到了皇陵,也暫時還無法葬入地宮。

  隻能暫時安放在皇陵風水牆外,因為端宗皇帝還未來得及修建自己的壽陵,便突然暴斃。即位的理宗皇帝又因為禮製的關係,不能草草的將自己這位兄長下葬。為了寄存那位暫時還無處安身皇帝的梓宮,而修建的殯宮之中。

  按照所謂本朝祖製,帝後駕崩在京十三歲以上諸王、公主駙馬,群臣五品以上官員,有品位的妃嬪都要送到皇陵。作為在京諸王之一的黃瓊,自然也不能違反祖製。雖說暫時無法下葬,但也得跟著送行隊伍,一直送到鞏義的皇陵外殯宮才能返回。

  好在黃瓊前世大學是學的考古,再加上畢業之後從事的職業,所以對中國古代帝王陵一直有著不一般的興趣。而自從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時代後,對這一世的皇陵心中極其好奇。

  畢竟他前世的時候,雖說中國幾千年曆史,名正言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足足有一個加強營的數量。皇帝的數量多,即便刨除那些沒有皇陵,隻是被草草安葬的亡國之君,曆代皇陵數量實際上也少不了多少。

  因為曆代大多數王朝都崇尚的厚葬,君王更是講究視死如生。這些帝王陵往往修建的過於富麗堂皇,又陪葬了大筆價值連城的寶物。所以在王朝覆滅後,成為盜墓者首當其衝目標。甚至在天下大亂時,被官方有組織破壞。

  這些帝王陵,別說地上建築早已經灰飛煙滅,便是地下完好無損,沒有被盜過的都寥寥無幾。哪怕是防盜手段在多,也擋不住同樣手段多多的盜墓賊。更何況,有些帝陵幹脆被某些軍閥組織軍隊直接開挖。

  黃瓊前世就是幹這個的,清楚中國的帝王陵除了個別的之外,幾乎都已經是十墓九空。除了明清帝王陵還大致保存完整,距離大城市過近的明代帝王陵,以及那些或是過於堅固挖不動,或是因為秘葬不在地麵做任何標記的皇陵,能夠逃過一劫之外,基本沒有被盜過之外。

  剩下的皇陵之中,隻有因為過於笨重而無人理會的石像生,以及高大的墳包,還陪伴著實際上已經是一空的帝陵。而這些有組織的盜墓者,在將帝陵盜掘一空之外,往往還為了掩蓋罪證,在放上一把火,將地麵上那些同樣恢弘的建築也付之一炬。

  能看到這一時代的帝王陵,尤其是與前世自己所見的明清帝陵不同的帝王陵,究竟是一個什麽樣子,對於黃瓊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所以,一路上因為身為庶子,不得騎馬、不得乘轎,隻能步行跟著隊伍雖說辛苦了一些,但黃瓊精神頭卻遠比守靈時精神的多。

  前世因為本身大學的時候,便學的是考古。在畢業之後,又從事了多年的地下工作,黃瓊對中國曆代帝王陵的大致結構,還是有所了解的。當然,他前世了解的都是根據考古發掘,猜測的一些東西。真正的東西,至少在前世已經永遠都不可能在見到。

  回到這一世之後,他便盼望著能夠見到,中國曆史上最宏大的帝王陵唐陵全貌。隻是雖說唐陵都在西北的長安,他暫時是去不了的。可黃瓊想著既然本朝繼承的是唐朝江山,那麽陵寢製度也應該是照搬前唐才對。

  畢竟帝王陵寢製度,雖說曆朝曆代都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改變,但相互之間的傳承性還是很大的。就像是他所知的,原本這個這個時候,應該出現北宋王朝的皇陵,雖說規模遠不如唐陵,但大體的建築形勢還是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基本延續了前唐的帝陵建築規製。

  既然原本應該出現在這個時空的北宋皇陵,按照考慮發覺規製都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那本朝的皇陵也應該是按照唐製來的吧。隻是等來到位於鞏義的皇陵時,黃瓊才發現本朝的陵寢製度,已經與他記憶中前世書本上描述的前唐根本不同。

  原本漢唐皇陵地麵建築中,規模龐大的下宮早已經取消了,隻保留並擴大了竭拜祭奠的上宮建築。整個鞏義陵區以太宗陵為中心,其餘的皇陵按昭穆之位分布於太宗陵兩側。整個陵墓建築群,雖說氣勢同樣恢弘,但與前世自己所見的明清帝陵幾乎沒有什麽不同。

  甚至建築結構,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各陵的布局,都是成前方後圓狀。各陵前麵是一座石牌坊,其後是三座石孔橋,橋後是神功聖德碑亭以及陵門。陵門之前有月台,神廚、神庫各五間。在往後是祾恩門和祾恩殿,祾恩殿後是方城和寶頂。

  而且寶頂也不是漢唐時覆鬥形的,與前世自己所見的明清皇陵一樣,都是圓形的。

  實在是太像了,除了建築風格略有不同之外,定製和規格幾乎與前世的明十三陵幾乎一模一樣。隻是有沒有石五供,寶頂下麵有沒有照壁牆和啞巴院、欞星門,這些外麵看不出來的建築,黃瓊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這些皇陵,對這一世的黃瓊來說都是他的祖宗。別看他是一介親王,但不奉聖旨也是不能進去的。即便是每年的祭奠,也隻能是皇帝來。皇帝如果身體不好,或是因為其他的事情來不了的話,至少也會派太子來。

  如果沒有太子,那麽皇帝派那個親王來祭陵,基本上相當於實際上立儲了。正因為進入皇陵一事重大,所以沒有聖旨擅自進入後果會很嚴重的。即便他這個親王擅自進入皇陵,就算皇帝不追究其他的,但至少一個逾越之罪是跑不掉的。

  所以,黃瓊能見到的也隻是外表,真正的細節他是看不到的。但僅僅這些皇陵的外表,也足夠讓黃瓊不是一般的震驚了。至於陵寢建築之中,有沒有石五供和啞巴院、欞星門,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看著黃瓊見到這些氣勢恢宏的龐大皇陵時,表現的一副猶如傻子進城,第一次見到新鮮事物的表情。永王走到他身邊告訴他,這些皇陵都是仿製的太祖皇帝,在長安的皇陵修建的。隻是在規格上,略微有些縮減而已。

  從陵門到後麵的方城,高度和寬度都縮減了一半,明樓也由太祖陵寢的三孔改為一孔,寶頂的規製也減小了三成。除了太宗陵之外,其餘諸陵祾恩殿也從麵闊九間,減少為七間。從進深五間,減少為三間。石像生從十六對也減少為十二對。

  當年太祖皇帝的陵寢,是由桂林郡王一手規製修建的。所以那位桂林郡王,不僅成為開國功臣之首,還可謂是大齊曆代皇帝陵寢定製的開山之人。隻不過因為修建皇陵之時,前唐餘孽還盤踞與西蜀,無處采伐楠木,所以特將皇陵之中楠木柱梁改為石製。

  聽完永王的話,黃瓊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他從來沒有想過,本朝的皇陵居然沒有照搬漢唐定製。而是將幾百年後的明清皇陵,確切說是明代皇陵,幾乎是原封不動的照搬了過來。甚至連以首陵神道,作為皇陵區唯一一條神道,陵區外修建風水牆都沒有變。

  唯一的區別便是,明代的皇陵之後首陵設置石像生,其餘的帝陵並不設置石像生。本朝的皇陵,則是各陵都有各自的石像生。而且祾恩殿與祾恩門的建築形勢,更加符合眼下的建築風格而已。

  這幾樣,幾乎是僅有的區別。若是不明白晚唐風格的建築,與明代建築風格的區別,剛一見到這些皇陵的時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時光錯亂感。以為那些分布在中國北方的明清皇陵,也同樣穿越到了幾百年前的中原大地。

  在聯想到之前母親與自己說起過,這位桂林郡王之所以能在同州之戰取得勝利,靠的是收集銅錢鑄炮。以及這位桂林郡王相繼推出炒茶、曬鹽法,聯合一批開國勳貴設立武威錢莊的種種做派,黃瓊心中不由的一動。

  要知道,在古代皇陵修建傳統是很重要的。上下宮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一直持續到那位放牛娃外加和尚出身的開國皇帝即位之後,才出現大規模的修改。在這位和尚皇帝大改動之前的元朝,一直采取傳統的秘葬方式,根本就不修建皇陵的。

  當然期間也或有幾個王朝,與其說是講究薄葬,還不如說為了保證自己帝陵完全,不被那些神通廣大的盜墓者窺視。連寶頂都不願意起,轉而采取不封不樹的製度。但持續時間並不長,修建奢華的山陵依舊是主流。上下宮製度,一直都是中國曆代皇陵修建的傳統製度。

  如果期間沒有那百餘年的變化,塞外出身的統治者秘葬製度,對傳統文化的改變。即便是那位幾乎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政局傳統廢除了總領政事丞相的皇帝,也未必會改變。要知道皇陵上下宮的製度,是中國古代宮殿前朝後寢製度的另外一個翻版。視死如生,才是中國曆代王朝修建皇陵的第一要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