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題外的話
作者:洪山詩人      更新:2020-03-03 07:45      字數:6088
  各位讀者也許對我這種喜歡記流水賬的方式,感到有一種厭煩的情緒,也許你總會有一種找不到嗨點的印象。這種反常規的寫法,讓人讀不下去。

  生活需要細品,正常的人生,並不典型。

  有一種奶頭樂理論,好像發明這個理論的人,叫布熱津斯基,一個名聲很大的美國籍斯拉夫人。反正大家對俄羅斯名字有些印象,斯基比較多,中國人開玩笑,說人家司機多,是因為人家很早就工業化了,車多司機多。

  這個人是一個戰略大師,在美國甚至世界地緣政治界很有名氣。他道出了一個真相,就是人類社會中的二八定理。簡而言之,在市場與資本的推動下,取得經濟利潤與自身成功的人,隻能是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的人,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始終處於社會的底層,無法向上躍升。

  這些人,如果集體憤怒起來,社會將不穩定,那過得好的百分之二十的人,生活也會受到不穩定的衝擊。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有一個奶頭樂理論。就是用低廉的易於接受的及時行樂的方式,來安撫這些人。比如可樂,比如好萊塢的電影,比如遊戲,比如肥皂劇。這種快樂的特點是廉價性、簡單性、及時性以及普遍的娛樂性。用最短的時間最廉價的成本讓你嗨起來,就是它的安慰效果。

  社會病得很久了,根本找不到良藥,給點安慰劑也好,起點心理作用。這就像父母照顧孩子,如果沒能給他奶吃他要哭,你給他塞一個沒有奶水的奶頭,就可以暫時地止住他的哭聲。

  用臆造的超人,讓你發泄生活中的無力感;用充氣的娃娃讓你體驗虛假的高潮;用簡單的節奏和巨大的音響讓你揮灑蹦迪時多餘的能量;用打怪升級的遊戲讓你體驗虛擬世界的成功;用意淫的爽文讓你代入快意的人生。

  看我的文章不太爽,因為真實,所以細節,因為細節,所以壓抑。

  歐洲有一個著名的文學作品叫《基督山伯爵》,就是這種嗨文,人們喜歡看它,是因為把自己代入進去了,有一種複仇般的快感。中國有一個大作叫《封神演義》,把一切人物都神聖化,並且塗妝出天界的色彩,讀者快樂,有點酒吧嗨的色彩。更莫說,今天許多修仙的度劫的還有穿越的,都是夢想具備某種超越的能力或者手段,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目的。

  現實太壓抑,總想超越它。如果實踐上不行,你不得虛構些小說,讓我代入式地虛幻地超越。哪怕是個夢也好,夢也總算當了一回神仙,擺脫了地心吸引力。

  我並不否認,這種超越的夢想是人類共同的願望,但如果你僅僅把夢想停留在願望中,不麵對實踐與生活,那你還沒有長大。

  這種超越現實之夢,當然也產生了偉大的作品,比如浪漫主義,通過誇張與聯想,將現實中的某個點放大出來,給有限的空間延展出無限的意義來。比如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東西經不起過細的推敲,但讀起來,就是讓人爽快。感受是對現實的一種主觀錯覺,我們就願意活在自己的主觀裏。

  但自從小說誕生以來,現實主義還是最多的。因為它雖然不能夠讓你嗨起來,但能夠讓你感同身受。而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主題,是悲劇。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為什麽這些作品如此打動人心?

  隻要你是一個誠實的人,你都得承認,每個人的人生,終究是悲劇一場。從生下來,所有人生的方向,就是奔向死亡的行程。

  真實,就是力量。最真實的作品,往往打動人的作用是最長久的。率性而為的孫悟空,最終被收編,從自由到不自由,這是悲劇。三國英雄的紛爭,最後不過是三國歸晉,這就是曆史的真相。水滸的那些的英雄們,要麽暴死要麽早亡,結局最好的魯智深,雖然說是坐化,但最終歸宿,變成了一個宗教傳說,被虛擬化了。紅樓夢是一個最大的悲劇,如此美好的事物,最終在白雪之下,片甲不留。

  但是,這些注定悲劇的曆程中,有沒有美好呢?當然有。藝術家的責任,就是在明知悲劇的情況下,展示出世間那短暫的美好,為人生留下希望。

  前蘇聯有一個文藝理論,叫典型化。從學術上來解釋,讀者恐怕沒有耐心聽下去。我就簡單打個比方吧。什麽叫典型化呢?就是把主人公的經曆,寫得更為集中。比如寫一個人慘,就把世間最慘的經曆者集中在他身上。比如令狐衝,要多慘有多慘,孤兒。(這一點我好像借用了,冬子的父母雙亡,不好意思。)還被同伴欺負,師傅也看不起,追求的女友也看不上他。當然,還被另外的人撬走了。讓最慘的人,最終過得最輝煌,這就是金庸的套路,書的暢銷,百試不爽。因為,這就是個純粹的爽文,符合奶頭樂的一切特點。

  但不要小瞧金庸,這種寫法,倒是符合前蘇聯的經典理論。畢竟,這個理論的形成,底蘊倒是厚實的,有托樂斯泰、契訶夫、高爾基等偉大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這些偉大的奠定經典理論的作品,最後都是悲劇收場,而金庸隻把人生寫一半,到嗨點,就結束了。

  從物質形態來看,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是,人類有精神世界,人與動物的區別就來了。有哲學家說過,有些動物也有智慧的,但它們不是人。區別在哪裏呢?人類,是唯一思考生命意義的動物。而動物不思考意義,隻求快樂。

  就像我的前部作品一樣,《一名隱士的前半生》,就寫了一個純粹靠思考來打發生命的人,這種人畢竟是少數,他們達到了馬斯洛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自我實現。

  大部分人,要麽為生計發愁為麽為身體發愁,還有些閑得無聊的人,喜歡在無目的的瞎想中度過漫長的時光。就像法國一個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一樣,把瞎想的細節寫得過於細膩,細膩得讓人倒胃口。

  人們總在模糊的印象中,覺得世界有另一個自己。這有點像理論物理學中所提到的一個概念:平行空間。或者有人拿反物質來證明它。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沒證據。隻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其可能性,所以,就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這種想象,最多展現為神化,就是宗教意義的自己。把自己的存在神聖化有兩個好處:第一,規避死亡,找到永恒。第二,逃離現實,維度躍升。

  但現實是堅硬的,再美好的愛情,遇到柴米油鹽,都得露出原形。為此,隻有兩種辦法:第一,改變自己,讓自己一步步提升,當你上升一個維度過後,對過去的痛苦進行降維打擊。比如過去貧窮,你富有了後,就不會為在菜市場因為菜價與商販爭執而產生苦惱。如果這實現不了,那就幻想自己有超能力,或者一個武功,一個武器,反正,你突然擁有了別人所不具備的某種超越現實的能力,你就可以對生活的痛苦,進行降維打擊了。

  這種辦法,在今天的網絡小說裏隨處呈現。比如什麽透視眼,比如什麽醫學寶典讓你能夠有能力讓人起死回生。或者幻想自己練會了點穴武功,把美女定住,擁有她。

  其實,這種幻想,隻要稍有良心的作家,都會意識到它的悲劇性。當年吳承恩寫《西遊記》時,孫悟空擁有了幾乎無所不能的功夫與武器。當他把蟠桃園的仙女們定住了後,他的興趣居然不是美女,而是蟠桃,這就很讓一些讀者失望。偉大的生活,不應該屬於人類,如果有這種生活,也隻能屬於猴子。有良心的作家,再偉大的想象,都是有底線的:人生的悲劇性。

  第二種辦法,幹脆改變現實。比如《聊齋誌異》,專寫鬼神。再比如今天的一些穿越小說,或者說是修仙的度劫的。一個學過曆史的人,穿越到明朝,知道燕王要造反,這是曆史事實,那他就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了。當然有更過分的,有人寫一個現代人,提一把機槍,帶上一萬發子彈,來到唐朝,建立割劇政權。

  隻要稍微用邏輯推理一下,這些假設都不現實。是的,你有機槍與子彈,但你無法超越唐代的現實而存在,你並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你要吃飯吧,你得喝水。假如仆人們投毒怎麽辦?假如遇上瘟疫,你是不是得請一個當朝的醫生?

  人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就算你是現代人,穿越到古代,也不行。

  倒是有一個比較克製的穿越小說,比如一個500眾現代人穿越到明代末年的小說,想用多種科技手段改變明朝。我承認,這些作者都具備一些科技知識,也都具備邏輯推理能力。他們的假設,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你仔細探究他們的路徑,發現在明朝末年,要改變曆史,也是行不通的。因為改變明朝的社會,就得改變明朝的人心,改變人心,當時的人心是建立在當時的社會基礎上的。通過一個點的改變來影響大曆史,那就太天真了。

  那麽,文學或者假設就沒有意義了嗎?典型設置就應該拋棄了嗎?

  不對,因為人類要思考意義,所有對意義的探究,也是出於人的本能。典型的人物雖然可貴,但典型的時代更吸引人。

  我們這個時代,冬子肯定不是最慘的人。比如,有那些從小被拐賣被弄殘疾後沿乞討的人,他們雖然後來被社會解救,但人生的痛苦,大到讓人如行屍走肉一般,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比如那些吸毒的,那些被犯罪害死的人。比如那些自殺而走投無路的人。都比冬子慘得多,也就是說,冬子這個人物並不是最典型的。

  從最終的結局來看,冬子沒有成為世界首富,沒有成為馬雲。沒有成為國王或者上流社會的精英,沒有成為萬眾矚目的成功者。他甚至連某些人所說的小目標,都沒有實現。所以,從嗨點來說,他也算不上典型。

  冬子隻不過是走在一個普通人比較好的上升通道一樣的人,從我們身邊的經曆來看,每個城市和鄉村,都有這樣的人。他的經曆,具備一些普遍性。

  但,他的經曆,的確稱得上是傳奇,因為他生在一個傳奇的時代。作者寫他,目的是寫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許多細節,也許要過幾十年後,人們才會談論它的偉大。

  (對不起,稍微有些劇透了。劇透,對於其他人來說,是不道德。對於作者來說,簡直是自砸飯碗。)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簡直上演了人類社會進化的一個最典型的話劇。不需要你有什麽濃縮的典型化,不需要你的想象去加工,傳奇就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隻是你沒注意到而已。

  作者寫這個小說的目的,就是要讓普通的讀者注意到,你身邊天天都在發生奇跡,你自己就是一部傳奇,像冬子一樣平凡的人,也活在傳奇之中。你隻要看看街邊的細節,你就明白,哪個店鋪換老板了,哪個立交新架起了,哪個村莊搬遷了,哪個網紅突然火了。

  每一個身邊故事都是傳奇,你還需要加工什麽呢?這種傳奇是如此真實地每天發生,你還在期盼什麽呢?當早晨起來,驚醒你的或許是鬧鍾或許是馬路上汽車的喇叭,你就應該給自己說:新的傳奇又開始了。此時,你應該充滿正能量,哪怕做個觀眾,你也是在看3D真實版的大戲,豐富與刺激程度,超過任何時代或者任何國度。

  從宏觀角度上講,我們這個時代,幾乎同時存在著三種自己生活。比如我們的爺爺奶奶們,他們有著共同的饑餓記憶,他們珍惜糧食,他們害怕沒衣服穿,他們從貧窮的農業社會的記憶中走來,至今晃蕩在自由的大街上,以古老的習俗,評價著汽車尾汽與蔬菜的新鮮。

  我們的父母們,從他們開始成家立業時,就進入了工業時代,冰箱洗衣機大彩電,或者對機械的崇拜,占據了他們的審美。他們看機器戰警和NBA的力量感,他們在工廠不停的流水線升級中,努力學習攀爬,以適應機器的運轉。他們準時上下班,他們生活在一個被時間、距離、進度、角色、分工所精確固定的刻度之中,他們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他們相信精確的東西,理性並且有些崇拜西方。因為,西方這個工業化的老師,曾經是他們年輕時代的榜樣。

  而年輕的一代,比如冬子,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巨量化改變了不對稱,信息處理的智能化,自己了知識獲取的渠道與領域。他們的職業不再專一,他們的愛好更加分散。今天的年輕人,如果五個人在一起,有三個人有共同語言,就很了不起了。千萬別談偶像,會引起爭執。

  如果把這三代人組合在一個家庭裏,就很搞笑。大家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比如爺爺奶奶,強調珍惜糧食,要孫子吃完碗裏的最後一粒米。而父親母親,總是有些肥胖,喜歡大魚大肉與喝酒,對兒子的獎勵,也不過中漢堡與可樂,覺得那些有點西式的餐飲,才是高檔的東西。而孫子呢,要麽喜歡甜點,要麽喜歡奶茶,總覺得,喝可樂,是上一代人的傻事。

  中國是個飲食大國,可以說上升到宗教的程度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可不隻是說說。中國人菜式之豐富,超越世界其它任何民族。況且,這種豐富,不僅僅是因為傳統的留存。

  比如最著名的川菜,就是一個活著的進化食譜。前些年流行的酸菜魚,隻不過是八十年代在重慶出現的新品。而所謂成都的兔頭,大家把它當傳統網紅食品,真正出現並流行,也隻是近十來年的事情。

  而最著名的火鍋,產生的曆史也不過百年之久。

  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菜式多,更重要的是,對新菜式的追求與嚐試,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我們願意在吃上創新,在這個每天都有新事物的年代,更甚。

  這是從宏觀上講。從微觀上講就更有看頭了。比如燕子,她的經曆,就是從農村的傳統農業社會,進入了容城,在容鋼的邊上,接受了工業文明的熏陶。而進入信息社會時,她也隨時在尋找自己的前途。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哪個人不迷茫?哪個人不尋找?哪個人不是傳奇?你變化了,你本人就是傳奇。你沒變化,你更是一個傳奇,就像地球在運轉,很難看到一個不轉的人,除非你是神仙。

  就以中老年大媽為例吧。有人在嘲笑,那海邊拍照的大媽們,拉著一個紗巾,做一個曲線美的動作。盡管身材已經臃腫,盡管皮膚也有皺紋,但她們的熱情卻無與倫比。有人在嘲笑那些跳廣場舞的人,她們不年輕了,但還故意穿紅戴綠,搞出不協調的刺眼顏色,扭動肥碩的腰肢,翹蘭花指,飛老眼神,那是在幹什麽?

  其實,她們是人生贏家呢。她們年輕時,多麽想當一個劉曉慶、陳衝那樣的明星。那拍照的姿勢,就是從八十年代的海報中學來的。她們年輕時,能夠在照相館拍張照片,都是奢侈的。何況,生活在內地的人,哪裏見過大海呢?能夠到海邊旅遊,幾乎是她們的夢想。

  她們年輕時,夢想上舞台呢。那時的舞台,穿紅戴綠是標配,那手型與身段,正是當年的女一號的身影。

  她們已經實現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了,人生到達巔峰,或者說,她們可以隨時有條件,進入巔峰的想象。人的最高追求是什麽:自我實現。時代幫助她們,實現了年輕時的理想。偉大吧?

  不要嘲笑那街邊喝酒的老男人們,一個豬耳朵,一碟花生米,說些豪言壯語,喝酒時眯著眼睛,把嘴唇抿出誇張的聲音。那貌似痛苦的表情,那貌似不勝酒力的懶散,正是他們年輕時的追求呢。

  年輕時,他們要麽沒時間,要麽沒金錢,喝酒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更何況,有犖菜,在街邊,那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是年輕人能夠體會呢。

  農業化工業化信息化三個時代,在一個人的生命曆程中漸次體現,他們活的一生,幾乎等於前輩們活的幾輩子了。人生的長度也有延長,畢竟平均壽命在增長。但這種延長是有限度的。一般比上一輩人多活十來歲。但人生的內容在豐富,卻是上一輩人豐富程度的三倍以上,這不偉大嗎?

  冬子正趕上這個時代,他沒有農村生活的經曆,但工業化與信息化,他能夠深度參與,這種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也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呢。

  每一個活在當代中國,隨著曆史進程一同前進的人,都是一部傳奇。所有的讀者們,你或許沒意識到,你的人生,比你祖先們,都要精彩得多。

  何必到處去找典型呢?何必在虛擬的世界裏打安慰?隻要在上班,隻要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你在那些慌亂與奔跑中,會看到無比豐富的細節,無比精彩的人生。

  作者有一個感覺,如果不把這個真實的快速變化的時代記錄下來,對後輩來說,就是一個遺憾。那麽,後輩憑什麽來理解我們呢?因為情感。

  人類的情感,特別是中國人的情感,有它自己的穩定性。不信,你看看三千年前的《詩經》,那裏麵所描寫的普通人,情感來源與表達方式,到今天,還沒有改變。

  所以,這些題外話隻是告訴讀者們,如果你們想找刺激點,就用冬子的故事,看看身邊的人與事,在細節中體味那共同的情感。

  最終你會得出真實的結論:生活不在別處,你就是一部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