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金石錄原本
作者:漠北狂生      更新:2021-02-04 14:43      字數:2450
  楚辭也沒想到這裏麵還能出現一卷聖旨來,不免多了幾分驚訝。

  展開一看明了起來。

  李清照剛滿18歲就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

  當時的趙明誠14歲就立誌“寧願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城,盡天下古文奇字”。

  年紀輕輕,就有“汴京第一金石學家”的美譽。

  而李清照婚後夫唱婦隨,在丈夫的熏陶指點下,也愛上了收集文物,自己還成了趙明誠的小迷妹。

  兩人合力編撰的《金石錄》被譽為“曆代金石研究之集大成者”,可見兩人在金石學的造詣。

  這封聖旨就是當年李清照敬獻《金石錄》給朝廷後,宋高宗趙構下旨表彰李清照及亡夫趙明誠的聖旨。

  “國內金石學的老祖宗啊!”

  那群白皮一天叫嚷著自己才是金石學的開拓者,這份比他們全麵一千年的東西拿出去,能讓他們臉疼到說不出話來。

  葉良辰看著聖旨嘖嘖出聲。

  “有這東西在,看那些白皮還有什麽膽子說他們的金石研究是世界一流,小爺我就打他們的臉!”

  楚辭把東西放好又拿起邊上掉落的其它文稿。

  多是一些往來信件,有李清照和家人的還有和趙明誠的,這些都不是太重要的資料,放到一邊。

  楚辭開始收拾另一個箱子。

  撥動機關,三本油紙包著的東西落在桌上。

  楚辭拿起一看,眼中發亮。

  《金石錄》。

  沒想到居然是這本好東西!

  《金石錄》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鍾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

  是華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

  世界金石學家研究至今還沒能有突出表現,就是因為好多東西出現了斷代。之前人研究的金石文化曆經千餘年顛沛流離早都亂的不成樣子。

  偶然留下一些資料也撐不起來整個華國五千年的金石文化。

  別的不說。

  單是楚辭之前寫的石鼓文和八鋒王體,這些都是曆史上存在過的,到現在為止還有多少人認出來都不知道。

  更不用說甲骨文和金文這些更早的文字。

  留存至今的原件都沒有了,想要研究都沒有下手的地方。

  文字承載文明這句話可不單單是個口號。

  尤其是甲骨文,截至最新的研究成果,甲骨文共發現了四千多個字符,可是有明確釋義的隻有兩千多個。

  近一半甲骨文還沒有獲得確切意思。

  這就導致許多資料包括重大曆史事件完全沒法解開。

  就跟看新聞一樣,隻看得出年、月、日、的、死、土、生、吃……

  隻看這幾個字的意思,誰能知道這是在說哪年哪月哪日,一個人死後入土,家人擺宴席請人吃飯。

  看不懂這個就研究不出來喪葬文化和當年的一些行為民俗。

  目前為止,完整的《金石錄》一共有五個版本。

  宋代淳熙龍舒郡齋刻本、光緒十九年醉六堂影印本、清末民國初掃葉山房影印本,還有後麵兩版本國內出版的。

  可是全都比不上原本來的精妙。

  李清照趙明誠兩人為了修撰《金石錄》力求做到真實,多次實地考察尋訪,書中記載每一處都有實物拓印或者字帖臨摹說明。

  光是這一點就是現在很多金石研究者做不到的。

  北宋時期研究的碑文雕刻,那可都是全品的,有些甚至雕刻上去沒多久,能夠完整的反映出文字本身的變遷。

  他們現在研究的就算再好,風蝕雨淋,筆順、間架結構甚至連字體都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曆史和考古學者的悲哀。

  時代在變,他們能研究的東西看似越來越多,實際上越來越少。

  楚辭打開眼前的抄本,李清照娟秀的小字出現在眼前。

  《金石錄》原本共三十卷,原版無法保存,這些全都是用蠅頭小楷摘抄出來的,費時費力。

  關鍵還都是李清照親筆所留。

  這份《金石錄》一旦送回國內,那絕對是永不出境的寶物。

  楚辭拿在手裏,倒一杯酒虛空倒下。

  “易安居山,你放心,你想守護的東西,我替你守護下去,這些東西,以後絕不會再顛沛流離了!”

  “等我回國,一定修建一個最大的博物館,幫你把這些東西保管起來!”

  楚辭話落,箱子傳出一聲輕鳴,接著整個屋子都有一種莫名的蘭花香味。

  楚辭看著窗外,恭恭敬敬點上三根檀香送別李清照。

  葉良辰在邊上看著這一切一句話都不敢說。

  他隻能感受到房間內有些不一樣,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可看著楚辭這麽恭敬地模樣,也知道一定是有什麽事情。

  規規矩矩按照禮節低頭站好。

  聽到楚辭喊他才敢過去。

  也不多問,老老實實幫著楚辭繼續整理箱子裏藏的東西。

  “哥……你看這個!”

  葉良辰拿著一封信箋叫了起來。

  楚辭瞥一眼上麵的內容,也震驚起來。

  葉良辰手上的是一張傳奇帖子,北宋政治家兼書法家蔡襄的《趙氏神妙帖》!

  李清照為了躲避戰亂與趙明誠分別的時候,趙明誠曾經叮囑過一句話。

  不得已的情況,先棄輜重,再舍衣物,再次舍書畫,再次舍棄古器,隻有一樣東西,你必須與它同生共死。

  這樣讓趙明誠視為性命的東西就是這張《趙氏神妙帖》!

  趙明誠在跋文中也記載過購買這個帖子的事情。

  “以二百千得之。”

  一幅字帖花了銅錢二十萬文,折合白銀近二百兩。

  按照現在的物價水準,這張字帖在當年就得有幾千萬的價值。

  楚辭生氣入眼,又上手一摸,確定了這就是正兒八經的《趙氏神妙帖》。

  再看一眼上麵的鈐印又詫異起來。

  這帖子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當年李清照與趙明誠沒有後代。

  趙明誠先去世,藏品由李清照收藏。

  等到李清照也香消玉殞之後,一生藏品四散殆盡。

  這件《趙氏神妙帖》流落到鎮江,一百年後被嶽飛的孫子嶽珂購買並收藏。

  嶽珂買到時,見到帖上有趙明誠的題跋和李清照的印章,愛如至寶,決心永遠收藏。

  可惜後來隨著嶽家式微也不知去向。

  這東西出現在什麽大家藏書閣或者民間藏家手中都不奇怪,卻偏偏出現在最不可能出現的地方、

  而且上麵除了趙明誠和李清照的鈐印,此後千年沒有任何收藏家題跋鈐印。

  這就隻有一個解釋。

  當年趙明誠和李清照因為太過喜愛這個帖子,擔心帖子出事,於是直接臨摹了一張以假作真,而李清照又把真跡永遠藏在這個盒子裏麵。

  這才流落下來。

  楚辭看一眼,深深感慨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