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千絲劈波複原
作者:漠北狂生      更新:2020-12-30 02:24      字數:2207
  裝裱的工藝是華夏流傳兩千年的傳統手藝。

  特指將書畫粘貼在結實的材料上作為襯托來增加書畫作品的穩定性,並讓作品看起來美觀耐久。書畫等正麵向外的部分叫做裱;用染素紙襯托背麵的部分稱為褙。

  一道完整的裝裱需要經曆數十道工序,是華夏獨有的書畫保存技術。

  對考古學家和文物鑒定師來說,掌握裝裱是工作的必備技能。

  因為不少古代書法字畫如果發生了修複,那都是需要從裝裱的痕跡來判斷作品的情況。

  而如果遇到書畫破損的情況,還需要自己上手。

  因此,基本上所有的文物相關的人員都會一些簡單的書畫裝裱手法。

  不過楚辭麵前擺放的這幾幅畫,用的卻是極為罕見的千絲劈波法。

  能夠將一張畫揭開成多張,創立之初本意是想讓好作品有更多的正本用於保存。

  結果到後來慢慢傳成了專門用於仿造名貴書畫作品的技術。造假者先用千絲劈波法將畫作劈成多份,再在真品字畫下麵鋪設一張雙溝摹本,再進行裝裱。

  成品從紙張、年代、墨色、筆法、鈐印來看都沒有任何問題,就連浸淫書畫一道幾十年的老專家都有可能打眼!

  不過因為這門手藝是童子功,要從木板開始練習,慢慢過渡到竹篾,最後用普通宣紙,練習到把一張宣紙分成十分就算大成。

  那度極高,因此這門手藝大成者也隻有發明者鬼手楊千波,其它學習人最多做到劈出四五張。

  不過就算這樣,這幅畫的價值也會被提高不少。

  畢竟宋畫一副都是千萬起步,在沒人知道的情況下,多劈一張就是幾千萬進賬。

  不過根據楚辭的印象,楊千波為了避免後人用這種方式故意作假,傳授的時候特意留了心眼,把畫作從五張劈到十張的辦法毀去。

  這可能也是目前楚辭見過凡是用過千絲劈波的畫作都隻有三四張的緣故。

  因為再多的技術可能已經湮滅在曆史中。

  微微搖頭,楚辭手中的刀片如同遊龍一樣沿著畫卷上下劃過,一張畫作瞬間出現在桌上。

  楚辭看著取下的畫麵眼神一凝,這幅畫明顯是經過調漿、托背的工序,而且下麵還襯托了一張雙勾臨摹作品,拆出原畫要費一番功夫。

  將工作台的無影燈打開,楚辭靜下心神看著麵前粘連著的古畫,緩緩將桌上的礦泉水澆下。

  隨後打開工作台下方的烘烤器。

  如果讓別的字畫修複師看到這一幕一定會瞬間叫出聲來,脾氣不好的恐怕會上來就和楚辭廝打起來。

  在書法修複圈有一個共識,沾水的書畫作品嚴禁高溫烘烤,否則紙張會變脆,甚至導致褪色和畫麵損毀。

  可是楚辭就像是完全沒聽過這一條似的,

  一邊烘烤,一邊用棉布在畫麵上擦水,保持著整幅畫麵最上麵一層的濕潤,可是下方卻逐漸變得幹脆。

  慢慢的,半瓶水全部加完。楚辭停下烘烤,從桌下摸出一個金屬罐打開,挑出一勺棕色膏狀物體倒進水中,搖晃均勻,把調製好的液體均勻澆在畫上。

  整幅畫麵突然變成茶色,屋內也瞬間出現一股特別的味道,像是混合了冰片和麝香,畫麵上慢慢泛起小泡,像是塗著雙氧水一樣,繼而散發出一股惡臭!

  楚辭忍著這股味道在小泡不明顯的地方繼續手動補上液體。

  慢慢的,整幅畫麵都被小泡覆蓋,茶棕色的畫麵更是如同被茶水煮過一樣。

  楚辭算好時間,猛地將整幅畫麵悶進水池。

  不到三秒,一池水就被染成茶色,而畫麵上卻恢複之前的顏色,楚辭這才將畫麵挑起,沿著一角輕輕落刀。

  兩層畫作從中間分開,中間再無粘連!

  楚辭長出一口氣,用長杆纏住畫麵一頭,緩緩卷起,將兩幅畫完全分開!

  這個技術如果被外人看到,絕對會驚為天人!

  書畫修複界幾百年來都沒有人能解決如何把兩幅粘連在一起的畫作揭開居然被楚辭輕鬆完成。

  要知道當時的造假者為了讓畫麵渾然一體,用的都是最強力的骨膠,隻要粘合住就不可能剝離開來。

  如果用常規手段,骨膠的粘連性絕對是排名前列,根本無法分割。

  而使用生物溶解劑勢必會對畫麵造成損害。

  因此許多用骨膠托背或者粘連的畫作至今都隻能存放,無人可以修補。

  楚辭這個手藝,如果公布出去,別的不說,故宮博物院的書畫修複組組長的名號絕對當仁不讓!

  不過對楚辭來說,這種程度的修複隻能算是稍用心。

  真正值得上心的還沒出現。

  剩下兩幅畫作沒有這麽精細,隻是用了最簡單的托背手法裝裱,絲質背紙很容易就揭了下來,以楚辭的實力,連三分鍾都用不到。

  不到半小時,四張畫作的畫心全部揭下。

  楚辭小心翼翼地將幾張畫作排好順序,重新刷上水疊放在一起,另外取出一個裝著白色粉末的罐子,用刷子蘸著粉末,一下一下沿著畫紙刷過去。

  畫紙上,粉末融水,肉眼可見的形成一層膠狀物,緩緩滲透下去,將幾張畫心重新包裹住,根本看不出一點千絲劈波的痕跡。

  楚辭看著自己刷完的畫微微頷首。

  自己剛才用的都是失傳已久的畫作修複手法。

  用天然的骨粉、魚鰾、樹脂熬製的骨膠曬幹磨粉,隻要遇水就會化成骨膠。

  用這種骨膠修複的畫作千年不黴,千年不壞,是古代宮廷禦用書畫修複師才會用的手段。

  至於那個棕色的膏體,更是采用幾味早已絕技的藥材製作而成,用一次少一次!

  這次要不是為了修複《黃山觀雲圖》,楚辭也不會輕易動用。

  將粘連好的畫作放在工作台烘幹,一邊烘烤一邊逐步減少灑水量,又過了半小時,整幅畫渾然一體沒有任何痕跡。

  楚辭這才將其裝裱好高高掛起。

  這次,終於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感覺,而是無比熟悉的靈動。

  楚辭想都沒想瞬間摸出黑白玉盤。

  轟的一聲雷鳴。

  楚辭的意識再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