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供春壺
作者:漠北狂生      更新:2020-12-30 02:24      字數:2317
  眾人雖然都是奔著大泉五千來的,可是也沒有人會嫌棄再多幾輪寶物。

  聽到唐豐年的說法也都沒有什麽反應,大廳內還有人催促著趕緊上寶貝,還要趕時間去下一場。

  唐豐年知道這是臨時改變時間後,有人時間安排不過來,道歉後迅速安排藏品上場。

  “今晚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個難得的全品物件,品類容我賣個關子,但是我以人格擔保,各位一定會喜歡這個東西。”

  說話間,第一尊拍品便被推上拍賣台。

  紅布掀開後露出一把紫砂茶壺。

  紫砂壺屬於華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隻產於宜興丁蜀鎮,因為兼顧實用和收藏價值,所以藏品市場上向來有紫砂難得的說法。

  而擺在台上這把壺,整體造型成老樹上的節疤,樹皮斑駁滿身,紋理繚繞,以瓜蒂形為蓋。泥色黃褐,樸質古拙。

  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土疙瘩隨意地被掏出了一個洞,又按上壺嘴和壺把手做出來的一樣。

  眾人的眼神看著茶壺流露出幾分不屑。

  就這種造型不圓整的茶壺,隻怕是放到現在的窯口裏麵連個學徒做的都比這個好看無數倍。

  隻是懂行的幾人卻瞬間麵露驚喜,死死盯著壺身細節打量起來。

  楚辭看了一眼便了解此壺來曆,瞬間沒了競拍的心思。

  唐豐年見狀也開口介紹起這隻壺的來曆。

  相傳明朝正德年間,有一位製壺名匠叫做供春,他是一位官員的書童,在跟隨其主人金沙寺讀書時從一位老和尚處學到了製壺的手藝。

  並用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

  後人對這把壺的評價是“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稱其開啟了紫砂壺的興旺時代,自從被稱為世界第一紫砂壺。

  為了紀念供春,也將這種還原樹瘤的壺型統稱為供春壺。

  而供春親自燒製的供春壺也因造型似獸非獸,似木非木,變化萬千,在明朝就成為萬金難求的壺中珍品。

  唐豐年說完這些,現場陷入一陣安靜。

  懂茶壺的看向台上的壺眼冒紅光,不懂茶壺的也穿著粗氣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他們不懂茶壺,可是懂物以稀為貴。

  明朝就價值萬金,到現在能值多少錢?

  起碼過千萬吧!

  這時,台下突然響起一個聲音。

  “唐大師,我看,這壺,不到代吧!”

  一句話出,場上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眾人認得出說話的人,那是臨州茶王裴家的大少爺裴升榮,經營著虎跑邊上的十幾座茶山,在各地茶山都有茶莊和股子。

  茶葉生意遍布全國,連東南亞、歐洲都有不菲的銷量。

  和榮家相比,財力不相上下。

  要說懂茶壺,裴家說第二,在座中人還真沒有人敢說第一。

  既然裴升榮已經說這茶壺不到代,那肯定有問題。

  眾人紛紛看向唐豐年想要聽個說法。

  沒想到唐豐年反而哈哈一笑拱手看向裴升榮:“都說裴家大少爺茶道無雙,今天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居然能一眼看出這壺的問題,的確,把壺並不是明朝的供春壺,而是一把誕生不到百年的新壺。”

  說完又笑著一拱手環顧一圈輕輕開口:“不過它的作者,想必大家都聽過,製壺界泰鬥,百年製壺第一人!”

  “顧景舟!”

  裴升榮聽到這三個字臉色突然一變,看向唐豐年的眼神多出幾分恨意!

  自己被算計了!

  唐豐年明明知道這把壺的作者,還故意先說供春壺,將真正的作者延後再說,就是為了讓他出來指出破綻,站在他的名頭上讓這把壺的價值更高!

  要知道顧景舟雖然是個當代紫砂製壺匠人,卻有著另外的身份。

  華夏美術家協會會員,華夏工藝美術大師!

  二十歲的時候曾應江海郎氏藝苑聘請仿古作陶,所仿清陳鳴遠款的龍鳳把嘴壺和竹筍小盂因技藝高超,竟被作為陳鳴遠的傳器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直到幾十年後他為故宮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鑒定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作品。

  這麽一位製壺大師,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台、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鬥”,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鬥”。

  所做的壺就沒有低於千萬價格的。

  “本來這麽多人沒有幾個會知道顧景舟的身份,可是自己卻偏偏出麵指出這一點,讓唐豐年有了介紹的理由,而且還多出一個宣傳噱頭。”

  “連裴升榮在這壺上麵都栽了跟頭!”

  裴升榮相信,在場的人中一定有和自己不對付的願意買下這把壺,以後每次都借此羞辱自己。

  “一定是鶴池苑的老板這麽安排的!”

  “連我開口都要算計得到,真是好手段!”

  心思細膩處,裴升榮已經想通一切,看著這把壺神色一冷,心中暗暗決定一定要把這把壺拍回去。

  且不說這把壺是顧景舟的真跡,但從落了自己麵子來說,這把壺不能外流。

  唐豐年緩緩說道。

  “這尊供春壺壺身輕巧端握舒適,出水流暢。化老醜樹癭為壺,大有返璞歸真之意境,而且因為是顧大師常年自用,已經達到了壺養茶的地步。清水入壺,茶水出壺。”

  “請看!”

  說完應聲將一瓶礦泉水倒入壺中,搖晃數下,緩緩倒出幾杯香茗,送給台下品鑒。

  眾人眼前瞬間一亮。

  這是鑒定紫砂壺老茶壺的辦法,而能夠有這樣的茶香,足以見得茶壺的品質。

  唐豐年環顧一圈見到自己目的達到又開始繼續添火。

  “要知道在兩年前,顧景舟大師製鬆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成交價已經高達9200萬。”

  “這尊顧景舟大師親手所做供春壺,也是其製壺技藝的巔峰之作,又是紫砂第一壺的器型,將來的升值空間不會少的!”

  這!

  眾人的眼神看著茶壺集體變得狂熱。

  裴升榮則是暗罵一聲該死!

  九千二百萬的那套壺分明是顧景舟的巔峰之作,而且勝在成套,機緣巧合才有了這個價格,其它單壺最多也就是一千萬上下。

  可是唐豐年這麽一刺激,隻怕壺的價格要漲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