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八章 癡兒呆女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8      字數:2617
  顯然,高泰明父子並不會覺得這話有多好笑,尤其是在當前這樣的情況下。

  高泰明用冷冷的目光向會心而笑的段譽和董佳表示著不滿,“殿下剛剛對儒生們的評價,我深以為然,”他道:“皇上和殿下所提的這個暢想,也著實讓人傾佩,”

  “表哥別急嘛,”段譽無奈道,都這麽大個人,怎麽就不能開開玩笑?

  我可不是儒家那些隻會說大話空話卻不會幹實事的人。

  “我是想說,現在的很多人,對錢財的觀念,很成問題,誠然,我們都希望能有足夠的多的錢,但有了足夠的錢之後,該如何支配這些錢?”

  “總是把到手的錢全都放到地庫裏,任由係著它們的繩子朽掉,乃至銅錢都上繡?然後看著越挖越多的地庫滿足非常,一想到地庫裏的那些錢,下酒都不用菜?”

  “以及更重要的,朝廷的官員,從最底層的小吏到我們這些人,也都想著要有陶朱公那樣的身家?”

  “甚至很多人當官出仕,為的就是權和財?”

  “說起來,宋真宗的那首勸學詩,實乃天大的敗筆,”

  他說的就是那首“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勸學詩。

  原本勸學詩多的是,但宋真宗的這首一出,其它的那些頓時很少有人提及。

  而宋真宗的這首詩,不止功利傾向太強,甚至還為那些讀書人日後貪財貪色提供了背書,讓他們隱隱的覺得,那樣的行為再正常不過。

  高明順看著父親依舊不太高興的臉色,便問道,“太子提議成立慈善總會,並讓皇後娘娘主事,可是與此有關?”

  “表侄果然聰慧,”段譽習以為常的裝了一把長輩,要說這滋味,他真的是百嚐不厭。

  “在民間,一直以來都有著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的傳統,但在朝堂之上,卻一直沒有相關的完備的舉措,”

  “而實際上,有很多事,如遇各種災禍之時,朝廷很需要民間的協助,其實還不止對各種災禍的賑濟,辦學育人這樣事關重大,又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的事,若能有民間的幫助,效果一定會更好,”

  “所以我提議母後籌建大理皇家慈善總會……”

  “你是打算讓姑姑出麵去強行攤派?”高泰明的語氣重了些。

  你段家不要體統,我高家還是要臉麵的。

  “就是讓姑姑不顧臉麵的強行化緣,那又能頂什麽用處?你知道你們輕飄飄的那十幾條,每年要耗費多少錢糧?”

  他是惱火又失望,一貫覺得段譽雖行事跳脫,但還是有章法的,思慮很周全,但這次這樣的大事,竟然這麽不靠譜?

  “相國公,”董佳向高泰明欠了欠身道:“太子沒有想著隻靠這個慈善總會,就籌足需要的錢糧,成立這個慈善總會的目的,主要是想培育民眾的慈善觀念,”

  “我們所說的這個慈善,不僅是指仁慈而善良,我們想培育的這個觀念,主要是指自願的為一些人和事,出錢出力,”

  “由皇後娘娘主導的這個慈善總會,可以把善心人士的奉獻集中起來,係統持續且有效的去改善一些急需改善的方麵,教育,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除此之外,尚有醫療……就是治病,照顧鰥寡孤獨的生計……”

  “坦白說,隻稍想一想,繼續改善的方麵,真的很多,”

  “慈善總會,就是想集中善心人士的力量,在朝廷目前難以顧及的方麵,做出一些實事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培育大家的這個觀念,不要總是在進寺裏燒香的時候才會樂捐,”

  “寺院收到的那些善款,最終有多少拿出來做善事,相國公和侍中大人一定比我更清楚,但慈善總會收到的每一分錢,一定都會用在該用的地方。”

  高泰明不由得認真的看了董佳兩眼。

  董佳說的這些話,他聽懂了,雖然其中的一些詞總有些別扭。

  這是想搶寺廟的香火錢?

  你這些話,你家大人知道嗎?

  你董家,可一直就是國師,至少名義上總管著國內的佛家事務。

  “慈善總會,不僅僅是想收善款,也希望在遇到的事的時候,更多的人能主動站出來出力,這方麵,我們兩家要首當其衝,”段譽接道,“下一次,如國中哪裏遭災,我們兄弟,和明順兄弟,最好能盡快到場,”

  成立這個慈善總會,他的目的很多,首先他是希望借此把老娘從一個可能的深宮怨婦——這個怨,搞不好很可能會包含怨毒,變成一個有遠大目標的職業女性,讓老娘能更自由,更幸福,從而讓自己的家庭能夠更和睦。

  最主要的目的,真就是為了培育整個社會的慈善觀念。

  在慈善方麵,應該說我們在整體上,確實要落後於西方,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主要是文化的差異。

  羅馬帝國時還好,當基督教在歐洲強勢興起以後,高利貸很快被定義成了原罪的一種,而在現代銀行體係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商業活動,又不可能離開高利貸。

  偏偏歐洲可以說是整體信教,所以富豪階層為了贖罪,會主動捐出一部分收益以求得內心的安寧……雖然也是被逼的,但由此大致就有了這樣的傳統(在這其中的一段時期,教會也挺靈活,他們還真的發行了贖罪券)。

  等到二戰後,慈善免稅入法,西方的慈善活動更是由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而在我們這邊,高利貸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壓力,不說普通人,皇親國戚,甚至皇帝本人,把私房錢拿出來放貸獲益,也不少見。

  所以在文化上,就沒有這樣近乎強製性的要求。

  但段譽覺得,尤其是現在,真的很有必要培育這樣的觀念。

  這個時代,因為就沒有多少真正的中產,所以貧富差距非常玄虛,窮苦人家家無餘糧,富貴人家,那真是放任錢在庫裏爛掉。

  放後來,真說起來,一個人就是身家幾百億,想花,還真是能花掉,因為可以買到的東西太多,比如單價上億的豪車、上億的藝術品、十幾億的豪宅、十幾億的飛機,十幾億的遊艇……

  但在這個時代,你真是有錢都買不到多少東西,與其讓很多錢一直在地庫裏不見天日,不如試著讓他們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

  當然,他知道,這事並不容易,對一些人來說,那些錢就爛了,那也是爛在自家庫裏,不過,這樣的事總要有個開始,哪怕是讓自己老娘能有更多的機會出宮,那也值得嚐試。

  而以皇家的名義成立慈善總會,自然有助於讓他們家得到更多民眾的擁戴,這是一個可行又可靠的可以逐漸提升他們實力的辦法。

  高明順看了他父親一眼,他此時也想到了這一點,要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拉攏民心,我們家為什麽不自己做?

  但段譽的那句話,又讓他有些猶豫,國中再有災禍,“皇子和他們兄弟”都要設法盡快到場,看起來,太子在這樣的事上,頗為無私。

  他暫時沒有向高泰明進言。

  高泰明看著段譽,這個設想,真的是有些天真,但這樣純真的想法,偏偏又讓他有些觸動,那是自己已經沒有,也不敢有的東西,“設想倒有可取之處,但成效,一定不會如意,”

  “萬事開頭難,”段譽道,“對此我們早有預計,而我向父皇稟報的,希望得到表哥你同意,想成立的下一個衙署,若是按設想,會對慈善總會的開局,有不錯的促進,”

  “這個衙署,我以為,明順賢侄是最好的主事人,”他又笑眯眯,很長輩的看著高明順。

  這樣的段譽,高泰明反倒覺得熟悉,這就是準備交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