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倔強的大理國太子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8      字數:2071
  段譽雙手叉腰站在已經恢複寧靜,並且被宮人們打掃得幹幹淨淨的宮城前,遙想著不久前在這裏發生的那一切,真的很有些遺憾。

  那樣爽的事,不但不是由自己主持,自己甚至都不能親眼目睹,真是憾事——董佳說得沒錯,那可是名場麵。

  他看向宮牆之上的那些禦林軍,明顯看到他們的精氣神格外的好,你們這些家夥倒是受用。

  “殿下,”聞訊迎出來的蘇進賢,原本有些憂心,太子怎麽在這個時候回京?

  但看到段譽仰頭叉腰的站在宮城之前,一時不由自主的覺得有些安心,幾個月前,在他眼中還隻是一個孩子的少年,今日看來,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雄姿英發。

  太子的成長,真是讓他這個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老人,都覺得詫異。

  “蘇公公,”段譽朝他點點頭,“有哪些人在?”

  “黃學士和相國公等都在,”蘇進賢道:“殿下,你不應該這個時候回來,”

  見他看向第二次送信的內侍,段譽笑道:“總管別怪他,我們是在海中遇上的,”

  “放心,不會有事,”他拉著蘇進賢的胳膊往宮裏走,看向一直想說話的馬平,“怎麽樣?”

  “國師家的信,沒來得及送,”馬平忙道。

  “沒關係,”段譽說,在那樣的情況下,董佳給國師夫婦的信,是沒時間,“段統領,還是麻煩你跑一趟,”

  “是,殿下,”段易長很爽快,這事嘛,就是他的老本行。

  “他們都看了嗎?”段譽又問。

  “大家好像隻匆匆掃了幾眼,”馬平說。

  段譽“哦”了一聲,既然自己都已經回來,這也就無所謂。

  蘇進賢知道馬平分別給皇上、黃昊、高泰明都送了一封信,因此問道:“難道那幾封信很重要?”

  “也沒什麽,”段譽道,寫信的時候,還不知道後來發生了這些事。

  “馬平,去告訴母後,我稍後去見他,”

  …………

  禦書房裏,從來沒有這麽熱鬧過,朝廷各部的主官們,少有的聚在一起,氣氛非常熱烈。

  這些原本可以說是涇渭分明,分別效忠於段正淳和高泰明的兩派人馬,也是少有的混淆了原有的界限,天然便屬於段正淳這邊的宗正段壽昌,少有的支持高泰明今天的作為,厥爽(類工部)爽長李俊賢,也認為那些學子的行為,應該受到有力的管束——這至少也是部分支持高泰明的作為。

  但高泰明陣營的禾爽(商業貿易)爽長尹興業,督爽(管馬、牛、倉廩)爽長何定安,反過來又站在黃昊這邊,他們認為,學子們的行為,是有些過激,但高泰明今天的處罰,也有些過激。

  更是反對高泰明剛剛奏呈段正淳的,革去那三百三十二位學子功名的決定。

  “那些學子們做出這樣的事來,固然不妥,但說起來,他們主要是受有些人的挑撥,不了解太子殿下的深意而已,也稱得上是情有可原,”尹興業說道。

  黃昊看著這位同樣老於官場的士林晚輩,迅速洞悉了對方的意圖,他這是想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陳若等五位官員頭上。

  因為陳若和另外那四位在朝的官員,一直就和丞相府過不去,他們樂意看到陳若他們因為這次的事丟官去職,乃至是被砍頭。

  這也是黃昊此時依然有些精神不振的原因,如果一定要出這樣的事,他更希望,這樣的事是由丞相府那邊,如那個雖在野,但所作所為,卻無一不是為躋身朝堂的熙川先生所為。

  之前他也覺得陳若等人死有餘辜,但此時,卻又有些替陳若等辯解的衝動。

  尹興業話音剛落,督爽爽長何定安道:“尹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以為,這些學子的作為,雖有些不妥,但從另一個方麵說,他們幹站出來做這樣的事,也實屬難得的真性情,”

  “隻要善加引導,來日,他們一定能成為一員員能臣幹將,臣請皇上和相國公三思。”

  黃昊看著這個外形粗豪,看起來不像是文官,更像是武將的大員,並不奇怪他也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禾爽和督爽,是朝中平素和宋朝來往最多的兩個爽,尹興業和何定安,因此也是朝中最了解宋朝,也最欽慕宋朝的官員之一,受宋朝的影響最大,自然也像宋朝一樣,對讀書人分外優容。

  接著,讓大家奇怪,或者至少在今天,又不太奇怪的事發生了,高明順又一次主動站出來,事實上替段正淳分憂,:“無論是否受挑撥,這些學子應該都明白,他們此舉,就是意欲威逼皇上,置朝廷的體麵和威信於不顧,”

  “即便是他們認為再正義的事情,也不應該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得以實現。”

  門口響起一道聲音:“侍中大人說得對,目的再正義,手段若是不正義,那這樣的行徑,就應該要受到嚴厲懲處,”

  眾人聞聲一看,穿著便服的段譽站在禦書房門口,“兒臣參見父皇,”他先向段正淳行了一禮,而後一拱手,“見過各位大人,”

  “譽兒,”段正淳站了起來,“快過來,”

  “父皇,”段譽走到段正淳麵前,“兒子不孝,又累父皇擔憂,”

  段正淳笑著拉著他的手,“你呀,以後可不要再說些讓人誤會的話,”

  他指向高泰明,“你得謝謝相國公,今天是他擋下了那些學子,”

  高泰明淡淡的一禮,“臣隻是盡職而已,”

  “好一個盡職,”段譽道:“依我看,朝中的各位大人,和那些尚在進學的學子,缺的就是這個,”

  “官員們的盡職,是處理好自己份內的公事,為皇上和朝廷分憂,而學子們的盡職,是好好進學,一邊將來能為朝廷,為百姓,紓危解困,”

  “而不是為一些自認為關係重大的事,做出一副慷慨赴死的勢頭來,”

  “可笑的是,他們肯定以為,將會因這樣的行為,名垂青史,實則是連在其位,就要盡職盡責,把手上的事做好這樣再淺顯不過的道理都不明白。”

  黃昊低下了頭,自己的這個學生,這是沒有一絲想要和解的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