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硬骨頭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8      字數:2087
  禦書房裏,蘇進賢匆匆向段正淳回報:“皇上,皇後匆匆出宮,看方向,是去了丞相府,”

  正在寫什麽的段正淳稍停了一下,馬上道:“知道了,”沒有一點影響的繼續寫那封未完的信。

  他隻一想就知道,高升潔這麽急急忙忙的去找高泰明,絕不會是要透露兒子剛才說的那些話。

  雖然這兩年,和高升潔的關係明顯有些疏遠,看來也很難回複從前的樣子,但這樣的信任,還是有的。

  兒子的那個籌劃,事關重大,升潔一定不會告訴高泰明。

  她這麽急著去丞相府,段正淳猜,多半又是跟自己兒子有關,至於究竟為什麽,他猜不出來。

  這個兒子,他也是越來越看不透,但既然兒子連那樣棘手的事看來也能輕鬆解決,和兒子有關的事,他真是一點都不擔心。

  “把這快馬送到通海,”他把信給蘇進賢,“還有,去叫黃學士他們過來,”

  看著又在舒展身體的段正淳,蘇進賢覺得,皇上好像變了很多,具體的不太說得出來,但感覺,好像是輕鬆不少。

  是因為太子回宮了嗎?

  沒過多久,奉召而來的黃昊等,也敏銳的覺察出了段正淳的變化,和以前一樣,他同樣在笑,但笑裏卻沒有了往日總是隱約可見的陰鬱,他現在的笑容,就和外麵的晴空一樣爽朗。

  段壽昌也馬上察覺到了,他馬上問道:“皇上,可是有什麽喜事?”

  “哈哈,諸位請坐,”段正淳的高興也掩飾不住,“倒也沒什麽喜事,急著叫大家過來,是想拜托諸位卿家,接下來,要多督促相熟的部落,在中元節,一定要親自到京城來,”

  眾人頓時都有些明白,這一定是有好消息。

  要知道,在昨天,一想到中元節一天天的近了,大家就隻覺得無奈,隻覺得壓力一天天的大起來,有時甚至會像個孩子一樣的去想,那一天要是永遠到不了才最好。

  中元節,是各部來京城陛見的時候,也正是丞相府要拋出他們籌謀已久的改製的時候,也是丞相府會進一步擴大優勢的時候。

  沒記錯的話,皇上這也是第一次這麽信心滿滿的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但段正淳既然不說這麽做究竟是為了什麽,他們便也沒問,皇上不說,自然會有不說的道理。

  段正淳自己卻有些按捺不住的樣子,“告訴他們,來了會有好事,會讓不來的人追悔莫及的大好事!”

  這下就更有些明白了,想來皇上一定是有了能對抗相國公改製的辦法,禦書房裏,頓時難得的輕鬆起來。

  他們毫不懷疑段正淳會不會過分樂觀,因為他們清楚,隻要是段正淳認定的事,那絕不會有閃失。

  大家不由得心裏都有些癢癢的,黃昊湊趣道:“不知這些好事,有沒有臣等的份?”

  段正淳爽快的道:“當然少不了諸位愛卿,”

  黃昊打量著其它幾位,所以這究竟是什麽好事?

  …………

  建昌府,段延貴和趙卓為躍馬越過最後一個山口,終於抵達了最後的目的地,宋朝黎州(今漢源)對岸三大部落中,現今實力最雄厚的部落,邛部川部。

  邛部川部,唐時舊稱為勿鄧部,現又被很多人稱為大路部。

  因為邛部川部,直通大渡河對岸的黎州,正位於大理國和宋朝交通貿易大道上,故有此俗稱。

  建昌府下屬的靠近黎州的部落,加起來多達十多個,其中以邛部川部、兩林部、風琶部為最大,故又合稱東方三部,一直以來,這三部中,又始終以邛部川部實力最為雄厚,因此眼前的這個部落,也是大渡河南,金沙江北所有部落的領袖。

  段延貴和趙卓為此時看到的那從大路兩旁,一直蔓延到遠山上的聚居區,就是邛部川部雄厚實力的最好體現。

  剛剛拜會過的兩林部,雖然這些年也有很大的進步,但和這裏相比,總體還是要遜色不少。

  邛部川部之所以如此興盛,和靠著這條路是分不開的,因為扼守著和宋朝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這些年,邛部川部獲利盛豐。

  在和周圍部落有糾紛時,他們甚至會選擇在路上設卡,中斷那些部落和宋朝的貿易,說白了,還是占了個好地方。

  也因為占了個好地方,因此邛部川部一直和宋朝保持著密切的往來,這樣的往來,早在趙匡胤滅後蜀之後不久就已開始。

  開寶二年(969年),見宋朝的統治已經初步穩固下來,剛登基不久的大理國第五任皇帝段素順,遂命邛部川部遞書至黎州,商談以邛部川部為代表,入貢宋朝之事,不希望和大理國像唐朝和南詔一樣的趙匡胤,接書後便欣然應允。

  自那之後,邛部川部的每代首領繼位,均要遣使朝宋,以期在得到大理的承認之後,還得到宋朝的恩準和加封。

  宋朝的加封,也由一開始的司侯、司戈、司階,提高到校尉、郎將、將軍、大將軍,及至現在的都王(都王,實則是邛部川部的自稱,宋真宗時第一次賜封這個級別的封號,乃是“大渡河山前山後都鬼主”,所以說宋朝的那些文人,真的是非常之刻薄,給個封號也都以“鬼主”為名,稍客氣點的,不過也隻稱作都蠻王)。

  一直和邛部川部別苗頭,甚至為了商路,都不止一次進攻過邛部川部的兩林部,從宋朝那裏得到的最高封號,一直止步於大將軍……

  因為趙卓為派人先行通知過,前方的路上,此時已經擺開了儀仗,一俟他們露麵,迎賓樂就響了起來,嗩呐輕快,牛角號厚重,金鼓鏗鏘……一身疲憊的段延貴和趙卓為,聞聲不由得一震。

  趙卓為介紹道:“那坐在高台之上的,便是都王韋則,”

  段延貴遠遠的看著那個衣飾鮮豔的老者,見他雖然也親自出麵迎接,但卻坐在那邊一動不動,心說看來這位都王果然有了意見。

  確定了這一點,本欲下馬步行的他,便幹脆也大咧咧的安坐於馬上,就這樣穿過迎賓的隊列,直直的立馬站在韋則的寶座前,“太子詹事段延貴,見過都王,”

  韋則的臉色,頓時黑如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