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父子交心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8      字數:2079
  丞相府,夜。

  高泰明親自執壺,給三個兒子都滿上一杯酒,看著第三個兒子,道出今晚的主題:“明量這兩天就要去建昌,今晚,算是給你踐行,”

  高明量愣了一下,我這兩天就要走,怎麽連我都不知道?

  他旋即明白了,這是父親對自己的懲罰。

  不管怎麽說,還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讓太子得以名正言順的把銅坊拿到了手裏,昨天二哥和趙福元去那邊,就是料理相關的手尾,而對自己的處理,則是這件事最後的手尾。

  這是要把自己趕出京城。

  他忍著不快,端杯站起來,“兒子在建昌,一定不會辜負父親的期望,”

  高泰明淡淡的“嗯”了一聲,示意他坐下。

  高明順熱情的道:“三弟,有你在建昌,父親就無需擔心和宋朝的關係,”

  對於父親做出的這個強製性的決定,他當然很歡迎。

  老三啊,心思太多,早走早清淨。

  高明量陪他喝了一杯,強笑道:“謝謝二哥的勉勵,我會盡力的,”

  “隻是,有些事,隻靠我,肯定做不到,還得二哥在京中多多運籌,”

  我到了那邊,父親就不用擔心和宋朝的關係?

  意即如果我們和宋朝的關係出了問題——他們都清楚,這個所謂的問題,主要是指皇室和宋朝的關係,也就是皇室突然改善了和宋朝的關係,如得到了宋朝的封賞,那就又是我辦事不得力?

  笑話,真有那天,首先也是你們在京城耳目不明,疏於防範所致。

  高明順笑著把酒一飲而盡,卻不再說什麽。

  笑話,父親把你派到建昌,為的不正是防範這個?

  嗬嗬,哪有隻從和宋朝的互市中得利,卻不擔責任的道理?

  再說,京中,那也不是我做主,就是萬一有疏漏,你難道還敢把責任推到父親頭上去?

  老大高明清舉起酒杯,“三弟,到了建昌,好好做,若是有我能出力的地方,盡管說,”

  高明量又陪了一杯,他也不知道,這個看起來對什麽都很淡然的大哥,是不是真的什麽都放得下。

  “謝謝大哥,父親和二哥公務繁忙,幾個孩子的學業,還請你幫著照看著,”

  自己到了地方上,妾侍可以帶幾個過去,但正室和幾個孩子,自然還是留在京中的好,以便時時在母親和父親麵前轉轉。

  高明清滿口答應,“放心吧三弟,”

  高明順也主動說道:“三弟放心,我和你嫂子,定會幫你好好顧著家裏,”

  高明量點點頭,心說,你還是離我老婆孩子遠點吧。

  他轉向高泰明,“父親,兒子知道,兒子這次行事太過魯莽,那也是兒子總覺得,太子在皇莊所做之事,所圖甚大,所以兒子想去探個究竟,但我不但沒成事,反倒還壞了事,”

  “臨行前,兒子隻有一事請求父親,請父親一定不能對太子那邊掉以輕心,”

  高泰明慢慢的放下筷子,“明量啊,你說說,我們該如何對待太子?”

  對這個意外的問題,高明量緊張的思索起來,父親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

  難道,他對太子也有想法?

  他正想著,高泰明又繼續說道:“你想想,你祖父為什麽命我們,還位於段氏?”

  這個高明量不用想,馬上就能回答出來,因為這方麵,高家早就統一了思想,“還一虛位,不但能避免我們遭受各部的攻擊,還不影響我們實質上掌握國政。”

  他原原本本的說出了標準答案。

  “所以你認為,我們該如何對待太子?”高泰明又問。

  高明量有些明白,低下頭去,“太子,是皇後的血脈,他為儲君,將來登上大位,於我們……有利,”

  高泰明點了點頭,“你們,”他看著三個兒子說,“都要牢記這一點,”

  “若繼續麵南而坐,對我高家更好,你們的祖父,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我們不坐那個位子,比坐那個位子要好,這是你們的祖父那個位子上坐了兩年後,最深思熟慮的決策,”

  “這件事,我跟你們說過多次,現在我不管你們理不理解,總之記住,這是我們高家接下來一一代代人一定要堅守的祖訓,不但你們自己要牢記這一點,還要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記住這一點。”

  高明順等連忙站起來恭恭敬敬的道:“是,”

  “基於這個前提,在太子不主動針對我們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最好不要去針對太子?”高泰明又道。

  “難道讓其它人當太子,將來登上大位,會對我們更有利?”

  高明順和高明清都搖頭,高明量也慚愧的搖頭。

  “那麽,站在太子的角度想,他是與我們為敵好,還是爭取得到我們的支持好?”

  這又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

  自古以來,若是能有母族強有力的支持,儲君的位子,自然會坐得更穩。

  “說回明量你的擔憂,你的擔憂,當然也有道理,但你想一想,這些時日一來,太子可有主動針對我們?”高泰明直接問三兒子。

  高明量也想也不想的說,“並沒有,”

  無論是太子訓大哥,還是收拾老四,說起來,都是他們主動挑事在前,老三兩次,可以說相當的不恭敬。

  高泰明又問二兒子,“明順,為何你到了皇莊,不去打聽那些作坊的用處?”

  高明順馬上道:“兒子以為,太子行事,頗有章法,以太子的為人,不論那些作坊未來產出什麽,太子都不會忘了我們。”

  高泰明欣慰的點頭,這才是他由著段譽在皇莊裏大建作坊的原因所在。

  老二能從這個層次看待這個問題,就比老三要高出不少。

  老三啊,格局還是小了許多,太急功近利了些。

  高明量又一次站起來,“兒子慚愧,”

  高泰明還是稍稍撫慰了他一下,“你能有這樣的擔憂,是好的,”

  “但我們都知道,隨他去皇莊的,大多都是紈絝浪蕩之輩,你難道真的覺得,他靠著那幫人,便能覆雨翻雲,便能輕鬆壓過我們幾代人苦心孤詣的營造出來的局麵,輕鬆勝過我們聚攏來的這麽多英才?”

  高泰明在自己的三個兒子麵前,笑著立了一個flag,“嗬嗬,心且放寬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