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爭論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7      字數:2073
  丞相府,高智昌就段譽所提問題所寫的條陳,正在高泰明父子幾個之間傳閱著,不但是庶出的老大高明清對此讚不絕口,就連很有想法,不甘居於高明順之下的老三高明量,對這個以往以“莽”知名的四弟,也有些刮目相看。

  得知段譽的問題後,他很快就在心裏有了相應的方略,但和高智昌的這份條陳一比,他赫然發現,自己滿以為非常全麵的方略,竟然是全麵的落後。

  他想到的那些方麵,高智昌全都有涉及,並且比他想得還要周全,但高智昌想到的很多地方,他卻完全沒有想到。

  這還真的讓他很受打擊,一直以來,他都以為自己對這個弟弟,是全方位的碾壓,尤其是在腦子上。

  但這次,卻明明白白的在這方麵輸給了這個弟弟。

  他想起京中從昨天開始流傳的那些言論,那個段譽,難道真就這麽厲害?

  自己這個榆木腦袋的弟弟跟在他身邊都會開竅?

  看著毫不掩飾高興之色的高泰明,他心裏更不是滋味,不論自己做成了什麽,父親好像從來沒有這般滿意過。

  “恭喜四弟,針對太子所提的問題,這份條陳思慮周詳,舉措得力,就是換做愚兄來做,卻也不能做得更好。”他道。

  沒什麽想法,或者說知道有想法也是空想,所以放下了的老大高明清,更是豁達,“父親,”他笑著對高泰明說,“看來對四弟,還是得多逼一逼,”

  “原來四弟並不是不能處理好這些事,本事一直有,隻是之前懶得把心思放在這些方麵而已。”

  他這話,很符合他大哥的身份,肯定的同時,還有督促。

  高泰明笑著點頭,“清兒說得有理。”

  受到全麵稱讚的高智昌,也是難得的有些羞赧,“這其實,並不是我獨力做出來的,這份條陳,我前後已經修改了四次,每一次交給太子,他都和我就條陳上提到的那些方麵詳談,之後再一條條的完善。”

  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但高泰明他們馬上發覺了一個顯著的變化,高智昌此前叫段譽,不是叫名字,就是說那小子,現在則是非常流暢,毫不猶豫的稱段譽為太子。

  這其中所蘊含的原因,讓他們各有思量。

  高明量又第一個發話,“既然是你們一起完善的,太子為什麽還對這份條陳不滿意?”

  “三弟,我想太子的意思是,有一些重要的大的方麵,四弟在這上麵並沒有提及,”高明順道。

  高明清把話說得更清楚些,“四弟提出來一個方麵,太子就幫著完善一個方麵,四弟沒提出來的,自然就沒有完善,”

  “隻是,在我看來,這份條陳,從前期的防範,到中間的排查,最後的緝拿,已經足夠周全的,太子為什麽會還不滿意?”

  “哪些地方我們沒有想到?”

  他看向高明順,高明順皺著眉頭,他便看向高泰明。

  原本閉著眼睛的高泰明睜開眼,問高智昌,“你再說說,所謂的‘到民眾中去’,表弟都說了些什麽?”

  對這方麵也想了好久的高智昌不假思索的說出一大串來:“太子說,所謂的到民眾中去,首先要了解民眾的狀況,尤其是要關注他們疾苦……;其次,設法解決那些普遍性的問題,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和發動民眾一起努力,他說民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後,根據所了解到的情況,替民眾想到前麵,製定一些前瞻性的方略……”

  他滔滔不絕的說了好一會。

  段譽前後多次講這方麵的問題,高智昌所說的這些,其中的大部分,高泰明他們此前就已知悉,有些還是第一次聽說。

  此時聽來,俱都默然。

  還是高明量先開口,“那想來,太子不滿意的方麵,就是沒有發動民眾,但也不對啊,這方麵,條陳裏提了好多條,”

  高智昌心說,這不是廢話嗎,我又不蠢。

  高明順神色肅重,“我總覺得,太子的這個設想,大謬!”

  “民間的疾苦,是要關注,但如果以次來確定朝廷施政的方向,那豈不是等同於兒戲?”

  “民間的那些人,向來隻在意一家之利,隻關心眼前的小利而不會在意長遠,或者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隨時改變主意……”

  “何況民間所涉及之事,紛繁複雜,還會彼此牽絆,這其中,又該如何確定主次?”

  高智昌道:“太子說,首要的問題,是讓他們富起來,”

  高明順搖頭,“若是大政不行,法令不周,又何來富起來的可能?”

  “曆來治國,都是君主和臣子製定方略之後,上下一心的施行,如此方能迎來太平盛世,這其中,免不了會有一些取舍權衡,一些時候,甚至民眾的負擔還會加重,但長遠來看,卻一定會是於他們有利的,”

  “但這樣的舉措,他們怎麽會理解?”他搖頭,“不用想都知道,他們定是不想交一分的田賦,不想服一天的徭役,國家有難時,更是不想從軍上戰場……”

  “當然,他們未讀四書五經,不解先賢大義,有些事也不好強求,所以這些方麵,隻能我們……”

  高智昌又回了一句,“太子也說,要想辦法讓民眾都能讀書識字,”

  高明量搶答道:“此事卻談何容易?滿打滿算,國中知書識字之人,不過一兩成爾,”

  若是算兩成,他這個標準,就已經放得很寬,要算上那些隻是上過蒙學,認識一些字的人。

  “讓這數以百萬計的人丁都讀書識字,得要多少人,又要花多少錢?有些事,在那個莊子裏做起來簡單,但在其它的地方,一定沒有那麽容易……”

  高智昌打斷他的話,“太子說,一批帶一批,並不是不能做到,”

  高明量此時就像是對著段譽,“這未免想得太好了些,有誰會樂意認真的教不相幹的人識字?”

  在這個知識壟斷的時代,作為壟斷的受益人,高明量等對段譽的這個設想,天然就非常反感。

  高智昌反駁道,“不做怎麽知道?”

  高明清笑道:“好啦好啦,四弟,你有沒有發現,你現在就像是太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