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方向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7      字數:3302
  “嗬嗬,”段譽笑著示意他坐下,反問道,“你認為,我們該怎麽做?”

  高智昌的回答,絲毫不出乎他的意料,想來也一點也不出乎其它人的意料,“強有力的軍隊,是一個朝代延續的最有力保障,”

  段譽讚許的點點頭,“軍事,對的,軍事實力要強,這一點是很重要,”

  “我們看看宋朝,他們的經濟,遠超漢唐盛世,但因為軍事實力太弱,這麽些年來,除了建國之初,幾乎都在一直被動挨打,”

  “各位呢,”他看向其它的紈絝,“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說,”

  他看得很清楚,不止是高智昌,好多人此時都躍躍欲試的樣子。

  這樣的反應,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這些紈絝吧,終日裏呼朋喚友,招貓逗狗,眠花宿柳,其實,內心都空虛得很。

  因為家境和年紀的緣故,他們其實也非常不甘寂寞,內心一直在騷動,隻是苦於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宣泄的渠道。

  他們平常頑劣甚至乖張的反應,可以說正是那些無處安放的躁動的反應。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請他們去青樓裏聽個曲看個舞,去館子裏嚐美食喝佳釀,他們可能回去,也可能會不去。

  因為那就像後來不少人請一些手握實權的人去吃飯一樣,那些事,對他們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如何讓一個國家能屹立千年不倒這樣一聽就不容易,同時一聽就非常牛叉的事,那隻要你招呼一聲,他們一個個的都會是千肯萬肯的。

  這樣的大事,才配得上他們的能力和誌向,用21世紀初年輕的人話說,那就是,“Cool!”

  這些紈絝,和後來的叛逆少年沒有任何區別,他們憤世棄俗,眼高於頂,一般二般的事不屑去做,但又特別熱衷於幹大事。

  而且,他們還沒有什麽明確的是非觀念,隻要是大事,比如說,把段譽換成另外一個人,也像今晚這樣把他召集起來說,我們去把段家和高家推翻吧,他們沒準頭腦一熱,也一個個的爭先恐後的加入。

  段譽很高興現在自己才是他們的引領者。

  他這一示意,馬上一群人就一窩蜂的說了起來,“經濟好也很重要,大家都有糧食吃有衣服穿有錢花,才不會有人想著造反,”

  “官員很重要,要是很多官員都貪腐受賄,死命盤剝,那地方也會不穩,”

  “斷案也很重要,要是總是製造冤案,民心也會浮動,”

  “徭役也很關鍵,服徭役時間太長也不行……”

  “賑災要得力……”

  “科舉要公正……”

  “敘功要公正……”

  “不能克扣當兵的糧餉……”

  “不能欺壓人少的族群……”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一大溜,而且說的不但是言之有物,大多還都是國內此前的一些動亂的原因。

  雖然都是一些枝枝節節的方麵,沒有什麽明確的綱領,但由此可知,這些家夥對大事,還是關心的,且都有自己的思考。

  段譽一律讚許的點頭,不停的“嗯”“嗯”“嗯”,還示意身邊的人全都記下來。

  這自然又很得大家的好感,這些家夥吧,其實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肯定。

  從一定角度來說,隻要你本身有超出他們的實力和能力,行事也沒有特別得人詬病的地方,你能把兩三歲的孩子哄好,就同樣能把他們帶好。

  等到他說的觀點都開始重複的時候,段譽總結道,“大家說的都很好,都很有見地,那麽,何大人,你們的看法呢?”

  何維世他們把段譽的這係列操作都看在眼裏,都不得不承認,太子對付這些紈絝,確實很有一套,從現在的結果看,已經是太子叫他們往東,他們絕不會往西的狀態。

  何維世也早就準備好了自己的觀點,“殿下,臣以為,律法很關鍵,”

  “從此前那些朝代的經驗來看,那些在開國初期非常好的律法,到了中後期,往往會因為不適應當時的現狀,而成為掣肘,甚至是惡法,”

  “所以臣以為,對相關律法的修正,應該成為常例,”

  他這話,如果單提出來,其實很是大膽。

  當年王安石變法伊始,就提出了讓人震驚的“三不足”,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這三不足一出,頓時招致舊黨的猛烈攻擊,因為儒家一些人總是堅持認為,祖宗的就是好的,曆史越悠久的祖宗的那一套就越好。

  在很多人讀書人心目中,曆朝曆代,治理得最好的三個典範朝代是夏、商、周,這被他們尊崇為三代之治。

  “三代”之時的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湯、周文王被尊為“三王”,他們的道德人品和治國態度,乃是後世的楷模,“三代”的政治形式因此也最有利於國家安定和人民幸福,如何治理好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簡單,一切按三代之治來就好。

  因此,有不少讀書人一直念念不忘,想著複“三代之治”,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由此可以說是捅了馬蜂窩(有點像後來有人不認識某頂流)。

  何維世的這個看法,和王安石是一致的,那就是,祖宗的,未必一定就是好的。

  “與此同時,還應該結合實際,推陳出新,製定更多的適合現狀的律法,”

  “律法完善起來,所有的事,就都能走在正確的路上,所有的事,也因此容易有好的結果,”

  段譽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定規矩,從法律的角度,規範大家的作為,這當然是正解。

  他因此也知道,這位看起來像是後來外交官的何維世,可能行事就不太會像他外表那麽溫和。

  這是王安石的信徒啊。

  林韜馬上補充道:“律法的修正和製定,當然很關鍵,但如何實施,同樣關鍵,”

  “如果實施得不好,再好的法,最終也會變成惡法,”

  段譽此時真有些上政治課的感覺,“我總結一下,”他道:“二位的意思,就是要想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我們一定要按律法行事,具體可以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何維世和林韜,頓時都表示簡直不能再讚同了。

  段譽對此一點得色都沒有,後來十多歲的孩子都知道這個。

  段延貴馬上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臣以為,平穩的交接,非常重要,無論是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包括現在的宋朝,因為儲位而引發的衝突,後果都很嚴重,”

  考慮到段譽就是儲君,這話,確實隻有他這個宗室子弟說比較合適。

  他說的確實很有道理,段譽也認真的點頭讚同。

  周輔仁此時叫了一聲,“殿下,”

  大家都看向他,他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怎麽,嘴動了好幾下,但就是沒有說出一個字來,就在有些人想笑的時候,他的話冒了出來:“平衡很重要,”

  這倒沒什麽,但他接下來的話,卻讓好多人有些不安,“君主對下臣的製衡很重要,”

  又是一片寂靜。

  “大權旁落,就是生變的開端,”周輔仁紅著臉,大聲說道。

  這一下,又有不少人偷偷的去瞄高智昌的反應。

  周輔仁說的意思,就是君權和相權的平衡,確切的說,就是對相權的限製。

  這就真的太有指向性。

  高智昌又低下了頭。

  特麽的我能怎麽辦,我也很絕望啊現在,因為發火又不能發火。

  出口反駁吧,那不但明顯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且他清楚,一定辯不過段譽。

  “好了,”段譽拍了拍手站了起來,走到還是很激動的周輔仁旁邊,在他肩上拍了拍,這話,可以當作是周輔仁的投名狀,從今天開始,他隻能徹底的站在皇室這一邊。

  段譽當然要給予鼓勵。

  “大家說的,都很有見地,都很重要,”

  何維世他們,聽這個評價,和之前的評價一樣,頓時都清楚,怕是自己所說的,同樣沒有說到點子上去。

  他們此時更是清楚,太子,確實是真的有了方略。

  “隻是,我覺得,有一個方向,大家都很少去考慮,”他圍著篝火走動著,“大家一致都是盯著上頭,可能都覺得,有明君良臣,那就會諸事順遂,”

  “但我認為,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主要並不是在上頭,而是,在下麵,”

  在大家的震驚和不解中,他朝著身後不遠處的莊園指了指,“你們沒聽錯,我認為,要想讓國祚延長到千年以上,關鍵,就在於這些普通的百姓,”

  “唐太宗嚐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要秉政的人,始終能為廣大百姓考慮,那麽,國家就能平穩,朝廷就能長久,”

  “反之,就絕對長久不了,”

  他看到了大家的猶疑,對此同樣一點都不在意。

  為什麽?

  在近代,我們國家的有誌之士們,幾乎是窮盡了世上所有能效仿的成功經驗,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變法,但卻都不成功,直到49年。

  所以,哪怕他已經把從初中到大學的那些老師所教的政治全都忘個幹淨,也知道一點,在我們這樣的國家,要想成功,要想長治久安,最基礎的一點,就是團結人民群眾。

  這一點,他是真不稀得和他們爭論。

  “我知道你們都心存疑慮,但我告訴你們,隻要我們民眾的一半,都有在座的各位這樣的學識,那麽,我們會發現,我們所擔憂的很多問題,其實都不會是問題,”

  “因為廣大民眾,自己會設法去解決那些問題,包括智昌你所在意的那點,你會看到,因為進學而覺醒的民眾,能粉碎一切凶悍敵人的進攻,”

  在近代,我們的血肉之軀,連鋼鐵洪流都能粉碎,何況是這個時代的戰馬?

  “所以各位,我的方略就是,”他又用力的一揮手,“到民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