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賜良緣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6      字數:3103
  心態的變化對一個人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回宮後的段同學,就意氣風發神采飛揚,簡直宛若新生。

  他開始真正以“大理國太子段和譽”的身份,接觸和融入這個陌生的國度和世界,並開始積極的著手準備實施自己的計劃。

  可以說無知者無畏,最多不過隻管理過30來人,根本就沒進過體製的家夥,在嚐試著代入一個有著數百萬人口的國家儲君時,且還是一個實際權力受到極大打壓的儲君時,居然非常的信心十足。

  董佳也是如此。

  客觀的說,他們並不是盲目自信。

  因為對這個相對來說,稱得上野蠻無序的時代的恐懼,出於對自己人身安全的看重,他們對嚐試著改善自身生存環境的舉措,還是非常慎重。

  他們認真的討論了當前條件下己方的優勢,來自資訊大爆炸的1000年後,自然是最大的優勢。

  另一個優勢,竟然是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國度。

  分析後他們發現,在當前的亞洲版圖中,大理國這樣一個無論是文化、經濟、軍事,還是地理環境都相當普通的國家,竟然是最適合他們有所作為的一個國家。

  雖然從心理和感情上,他們會更傾向於華夏正朔的宋朝,但因為宋朝的文化和經濟,都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甚至可以說都遠超漢唐,由此可想而知,那是一個非常成熟和規範的國家。

  而一個非常成熟、規範,文化和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的另一麵,自然是各種約束,段同學因此還總結出了一句他自認為後來一定稱得上名人名言的話來:文明的另一麵,就是約束。

  這種約束的一個表現,就是保守。

  在那樣一個趨於保守的國家裏推行他們的計劃,他們都知道的王安石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而一定程度上,他們的一些計劃,會比王安石當年的新法,讓人還要難以接受。

  他們自知不可能比王安石還要拗,還會玩,而王安石已經是那般下場……

  他們還隱約記得,在王安石之前,北宋的另一位知名人物,因為《嶽陽樓記》而被讀過初中的人記住的範仲淹,也進行過變法,結果也隻多了一個“成功的母親”……

  要是穿到宋朝,又想有所成就,難,太難!

  宋朝之外,在遼和西夏,大體來看,也難有所改變,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那兩個國家,目前相對野蠻。

  他們把遼和西夏歸入到野蠻國度的主要原因,是根據所看到的資料,驅動那兩個國家發展重要一條,還是武力掠奪。

  武力掠奪所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那兩個國家,目前普遍存在著大量掠奪來的奴隸,遼和西夏因此可以說還是半封建半奴隸的社會。

  在那樣相對野蠻,拳頭大才是老大的社會裏想做點事,也是難如上青天。

  段同學順道統計了遼和西夏兩國君主的狀況,發現他們的皇帝,同樣是個高危職業。

  從立國至今,遼一共有八位皇帝,其中有兩位,接連被自己人幹死。

  西夏顯然也沒好到哪裏去,西夏立國至今,共有四位皇帝,已經有兩位中道崩殂。

  他們唯一有印象的那位,也是西夏的開國君王李元昊,死於自己人之手,準確的說,死於他的兒子,也是第二任太子的手裏。

  至於原因,因為他強搶自己太子兒子的媳婦做妃子——或許他很是仰慕唐玄宗。

  但他卻沒有唐玄宗的命,被他搶了媳婦的太子,趁他醉酒,粗暴的給他整了個容——用大刀片砍下了他的鼻子,第二天,梟雄李元昊便“流血過多”而亡,從西夏皇帝,變成了西夏武烈皇帝(諡號)。

  他的小兒子,繼位的李諒祚也沒好到哪去,一歲登基,捱了近二十年,才終於親政,不久就興衝衝的率軍攻宋,中箭而逃,隔年崩,終年二十一歲——九泉之下的趙光義撫須大笑(因攻遼時所受箭傷逝世),吾道不孤也!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遼和西夏的地理位置,它們本就身處中原大地的北方草原,在封建時代,雖然他們很多時候,在軍事上都威壓中原王朝,但草原內部的迭代更替,也非常之迅速。

  他目前並沒有找到多少遼國女真部落的相關資料,但他知道,現在看起來還很強大的宋朝和遼國,後來會被女真所建的金國所滅。

  但金國好像也沒逞凶多久——因為南宋都比它長命,就被迅速崛起的蒙古橫掃……

  相較而言,地處中原西南,周邊最強的國家宋朝,沒有征服大理國的動力,吐蕃諸部一直內亂,自顧尚且不暇,和蒲甘(緬國)雖在邊境上有過衝突,但大體保持友好往來……隻和交趾較為敵對。

  雖然相對大理來說,交趾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但熟知未來曆史走向的他們非常清楚,不用擔心交趾。

  最重要的,是在大理國內,除了段家依然是實力最雄厚的勢力,還因為在大理國,本就存在著在一些其它國家,如宋朝看來,絕對不能接受的情況:大理國開科取士,主要對象,居然是讀儒書的僧人。

  這樣一個推行對於宋朝的士大夫們來說,無疑是妥妥異端行徑的國家,更有可能接受和包容他們的一些計劃。

  綜上,無論是地緣政治環境,還是國內的狀況,這個他們都非常陌生的大理國,還真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和他們這兩個特殊人物,要更配一些。

  不管是無奈也好,無奈的樂觀也罷,段同學對自己的這番分析,很是相信,他希望,能盡快試試試大理國對自己想法的包容度,當然,在此之前,他還需要對這個陌生的國家,有更多更全麵的了解,而這方麵,他需要他皇帝老子的幫助。

  東宮收藏的書籍卷宗有限,皇宮內庫和各爽庫藏資料自然會更多。

  嗯,想來這樣用功讀書,也會在皇帝老子和皇後老娘那,刷一波好感,他們的好感,尤其是段正淳的好感,那也是多多益善。

  但還沒等到他去找皇帝老子,皇後老娘卻先找上門來,高觀音靜傳她的口訊,“到娘這裏來一趟。”

  段同學隻好乖乖的去了,沒辦法,這個娘的要求,可不能不當一回事。

  …………

  “譽兒,你去了國師府?”高升潔笑眯眯的問。

  “是的,兒子正想向母後稟報,”段同學老老實實的點頭,他知道,這事吧,誰都瞞不過。

  “今天經過國師府時,兒子想起父皇和母後這幾天對國師府都有恩賞,便自作主張進府拜會了一次,”

  高升潔看著兒子說得頭頭是道,心裏稍稍有些不是滋味,這孩子,現在也有了要瞞著自己的信使:“聽說,還去見了那位把你撞下馬的國師府千金?”

  段同學有些覺得,這是自己的皇後老娘,關心自己的八卦,這樣真的好嗎?

  他也有些愧疚於自己的能力,看董佳,工作做得多好?

  提前就和她老娘說好,自己一去,就馬上帶去見她,見麵的時候,周圍一個人都不留……自己呢,卻隻能偷偷摸摸的,差距啊!

  “母後,墜馬一事,責任主要在兒子,”他認真的說,“兒子親自向國師千金說這些,應該會讓國師一家覺得寬慰,”

  雖然知道這麽說,會讓高升潔有些不高興,但為了將來,他必須這麽說。

  要是在高升潔心目中,董佳一直是個差點讓她寶貝兒子出大事的野丫頭的形象,接下來,就有段同學辛苦的。

  “兒子隻是想,能幫幫父皇。”

  果然,高升潔聞言,臉色有些不是太好看,但看著兒子,她卻也沒有說出責備的話來,“譽兒,你做得很好,隻是,以後這樣的事,還是要想問過你父皇,”

  “兒子謹記!”

  高升潔笑了笑,看著身高在猛增的兒子,對高觀音靜說道:“看,我們的太子殿下,這是長大了!”

  段同學聽出了她話中的玩笑之意,不但不辯解,反而順勢說道:“母後,兒子和國師府千金一敘之後,發現她原來不但馬術一流,文才竟然也是上佳,”

  他微微的低著頭,做不好意思狀:“兒子和她短短一敘,很是相得!”

  看著皇後老娘一下子愣住,他不由得有些滿意自己的演技,嗬嗬,我表現得真不錯。

  這有些事吧,就是得做在頭裏。

  高升潔這下是真有點傻。

  自己的寶貝兒子,這看起來,是標準的知慕少艾狀,他竟然有些喜歡上國師府的千金?

  她本能的就想出聲反對,兒子的終身大事,可謂是關係重大,國師府?哼,那從來不在她的考慮之列。

  隻是,想著這其中的關礙,想著自己這些年的日子,看著兒子小心又期盼的目光,她一時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想到兒子才剛剛逃過一劫,便更是不忍打擊兒子,隻是,讓她就此點頭,那也千難萬難,她不欲多談,隻說道:“譽兒,來日在功課之餘,可多出宮走走,”

  她以為,這是兒子最近少和同齡人接觸的緣故,她覺得,自己應該向段正淳提議,為兒子多找幾位同窗。

  她不知道,這事,後來就用不著她操心。

  另外的那事,她沒辦法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