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紛亂的京城(上)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6      字數:2147
  段壽昌的話,無情的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他們如何樂觀,眼下這可以說來之不易的局勢,甚至被一些詩僧(相當於大理國的士子,師僧有妻子,往往讀儒書,段氏而上,有國家者設科選士,皆出此輩)譽為建立新朝、開國的局勢,實質非常脆弱。

  若高氏有意,反複,不過頃刻之間爾。

  而太子段譽,正是維係這脆弱平衡的一個主要因素。

  翰林學士黃昊看了段壽昌一眼,也道:“皇上,信苴(即王爺)此乃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

  作為段正淳的主要謀士,在聽聞太子墜馬並昏迷不醒之時,他就想到了這些安排。

  但,此時做這樣安排的實質,意即突出了太子在複國一事中的所起的作用,皇上雖然寬厚……

  皇家之事,還是皇家中人提及的好。

  “臣亦附議,”引爽爽長張瑾瑜也說。

  “臣附議!”

  “臣附議!”……

  段正淳的這些肱骨心腹一一進言,想來,他們皆是在第一時間就明了這一點,並都有著黃昊一樣的打算。

  剛剛猛的站起來的段正淳,此時已經緩緩坐下,麵色愈趨冷峻,但並無半點驚惶亦或是不悅,他抬了抬手,“諸卿且安坐,”

  “不至如此!”他搖頭道。

  “皇上!”段壽昌又叫了一聲,段正淳輕輕擺了擺手,看著站在當中的侍衛,“太子何時回宮?”

  “回皇上,太子墜馬之後,段總管命我快馬回報,”快馬回宮的侍衛身上都帶著些征塵,“他護送太子隨後就到,按理,此時應已入城,”

  話音剛落,外麵又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須臾有小黃門來報,“太子車駕入城!”

  段正淳微微頷首,輕撫濃須,向蘇進賢說,“去相國公府,請相國公進宮,”

  “遵旨!”蘇進賢匆匆帶人去了。

  段壽昌此時總算坐了下來,看了黃昊一眼,見後者正撚須不語,一副成竹在胸之態,他長須動了動,到底沒有哼出聲來。

  隻是頗為讚賞的看著禦案之後的侄兒,此計,大妙!

  段正淳抬頭看向門外,喚了一聲,“張統領,”

  一名全身戎裝的健壯漢子按劍而入,“臣在!”

  “著各處小心戒備!”

  內衛統領張朝楊重重點頭,“臣遵旨!”

  段壽昌此時也撫須頷首,如此,方萬無一失。

  段正淳站起身來,“去東宮,”

  大家才跟著起身,又有內侍來報,這次,卻是國師來見。

  不多時,一位做僧人打扮的中年人快步進來,雙手合十,“皇上,臣女有罪!”

  “國師,”段正淳從禦案後轉出來,“萬勿自責,”

  …………

  段正淳君臣在禦書房商議的時候,宮城之內,已經喧囂起來。

  皇後高升潔,連冠都未戴,就大步往東宮趕,身後,大批的宮女內侍,一路辛苦的小跑著。

  一行人所過之處,無論內侍或是宮女,全都低著頭、躬著腰、踮著腳、靠牆站著,一個個無不噤若寒蟬,唯恐自己出氣聲粗了一點。

  甚至連草叢中的那些蟲子,一時都安靜了下來。

  “讓人把全城所有的名醫,馬上叫進宮,”眼睛有些紅的高升潔快速說道,“還有,讓……”

  她咬了一下牙,“讓泰明把國師府圍了,如若……我要他闔府上下,一個都不能走脫!”

  她身後馬上又分出幾人,匆匆低頭離開。

  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多說一句話,就連她最親近的貼身女官高觀音靜也不例外。

  但此時,就在他們經過的重重深宮中,也有幾處,在珠簾和帷幕之後,有人在問,“昏迷不醒?”

  話似擔憂,語調之中,卻壓抑不住興奮和激動,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隨著“小心再探!”的安排一起的,還有大手筆的賞賜。

  無論是探信者,還是下令之人,都非常清楚,太子墜馬……機會啊!

  宮外,此時也不太平。

  太子和國師家的千金,在蒼山小路上騎馬相撞,雙雙昏迷不醒的消息,已經像風一樣,傳遍了京城,並迅速掀起了陣陣波瀾。

  隨著大批禁軍護衛著幾輛馬車匆匆進城,並在中途就和迎出來的太醫匯合……霎時,剛安穩不久的京城裏,人心,複又浮動起來。

  升鬥小民們,隻得對著家裏的佛像焚香行禮,祝禱太子平安,文武官員們,已經聞風而動,一些去皇宮,一些,則立即動身相國公府。

  隨之忙碌起來的,還有各府的家丁,加強防備、去市集采購糧食菜蔬乃至柴薪……當然,頂頂要緊的,是出城通知那些尚在城外的貴人們抓緊回府,雖然目前城門大開,但接下來,誰又說得準?

  如果國中相關機構此時還忠於職守,那一定會發現一些端倪,西門校場外那家名字很普通的醫館濟世堂裏,那位始終笑眯眯的大夫,此時正在送別一位夥計,若是跟下去,會發現那夥計,幾天後會經大渡河,進入宋朝成都府路的黎州……

  離濟世堂不遠的一家木器店裏,同樣也有一位夥計快馬加鞭的外出,他則一路向東南而下,最終,抵達交趾李朝的升龍府……

  說起來,周邊各國,也就是在唐朝還興盛一時,此時卻四分五裂,宛如中原春秋戰國的原吐蕃各部,對此尚無暇顧及。

  …………

  城西的相國公府,自然是這次猝不及防的風暴的另一個中心,一些前來打探主意的文武官員趕到時,發現相國公府赫然中門大開,佩刀的家丁在門前分立左右,著甲的衛士已經上馬,旁邊還有幾匹馬在候著。

  聲聲馬嘶中,也透著濃濃的肅重。

  一位貴公子正和拿著佛塵的蘇進賢在門口道別,那正是相國公的大公子,侍內官(隸屬於相國,高於各爽爽長)高明順。

  蘇進賢看都不看那些候在側門的官員,他掃了一眼那寂靜無聲的高牆,佛塵一掃,便帶著人迅速遠去。

  高明順目送著蘇進賢一行遠去,略略和求見的人點了點頭,就轉身往府裏走,好在這樣的時候,也沒人覺得這是怠慢。

  高明順快步穿堂而過,他剛趕到,就見一位紫袍玉帶的高冠中年人,正步出大堂,他忙叫了一聲,“父親大人,”

  高冠中年人,正是此時真正執掌大理國權柄的相國公高泰明,隨著他一起出來的,還有一位位高官,此時紛紛勸阻,“相國公,萬不能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