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傻子太多
作者:分身大神      更新:2020-05-07 20:36      字數:2196
  那名在地上給周天唐磕頭的成功人士,看到周天凡繼續傳道,心中的大石頭,可算是放下了。

  周天凡起碼沒把他給趕走,那他就還有翻身的機會。

  周天凡淡淡:“我之前說的,你們都聽懂了嗎?”

  人們一臉幹笑,沒聽懂啊,可是,有人敢說嗎?

  周天凡心中暗笑,一群傻子,這都是他從係統上查到的資料,隨著照著亂說,就把人們騙到了,真是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既然你們那麽傻,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周天凡騙人,那是替天行善,以你們這些人的智商,就是今天不被人騙,用不了幾天,也會被別人騙的,還不如說我騙了,我至少會騙得少一點,給你們提個醒,以後你們就不會被別人騙了。”周天凡心中如是說。

  他心中想著,嘴中不停道:“占測這門類玄學在中國曆史上源遠流長,其起源有據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之後周文王演八卦,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展,具體的發展過程比較漫長,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貢獻。“算命“是將中國傳統易學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原理應用於預測人生軌跡變化規律的方法。術數家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按天幹、地支依次排列成四個柱八個字(稱為“四柱八字”),再用所排的幹支所屬五行生克推算人的命運,斷定人的吉凶禍福。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算命或起於先秦,當古埃及人用紙草記事、古巴比倫人以泥版為書時,中國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編連,將最鮮活的史實書於竹簡,傳遺後世。

  相傳始於唐李虛中,托名鬼穀子。唐韓愈《殿中侍禦史李君墓誌銘》:“﹝李君名虛中﹞,最深於五行書,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形成“年、月、日、時四柱”始於唐朝時期,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幹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幹為我(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克製化、刑衝會合為推命重點。”

  “古人對占卜算命癡迷是因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裏。”古人認為微小改變會對未來有很大影響。

  算命亦稱“子平命學”、“子平術”、“四柱命學”、“生辰八字”等。命理學俗稱“算命術“,又稱推四柱或批八字,它是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幹地支配成八個字,以《易經》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克製化為手段,對人一生的吉凶禍福進行預測的一門學問,是哲學與自然科學互相融貫而成的一種學說,是周易預測學的一個重要門類。

  算命大師,有李虛中、李淳風、袁天罡等,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徐子平、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劉伯溫,清有沈孝瞻、陳素庵、,民國有韋千裏、袁樹珊、任鐵樵現代有邵偉華,呂青雲,李居明等。更有許先潮盲派八字理論,盲派快速算命秘訣,金口鐵斷算命秘要等。”

  “在古代算命通常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凶福禍並且尋求指點迷津的行為亦稱指迷算命。千百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係,而且已深深地紮根與人們的心靈中,經久不衰,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更取命宮、胎元、大運、小運、流年,配合行年太歲、月令等的五行生克製化定休咎。

  唐宋以來在上層社會中的那種把論命做為雅談的風氣至明朝有增無減。誠如明人宋濂在《祿命辯》中所說的“近世大儒於祿命家無不嗜談而樂道者“。以至於達到了“士大夫人人能講,日日去講,又有大談他人命者……“的程度,各種命理學著作也大量付梓、充斥書肆,這使得時人有了“自學成才“的入門途徑,所以交流研討命理,往往成為士大夫們茶餘飯後繼琴棋書畫的又一文雅的消遣。另外,自唐宋以來到明朝命理學熱潮由上層社會下移到民間的勢頭更猛,使得舉朝皆迷命理的濃厚民風。染化得平民百姓皆諳命學並成了一代風尚。

  由於明清以來中國命學熱潮波及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而命學各流派,門戶也繁雜泛濫,這就勢必形成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狀況,有的術士對命學精典體會不深,持論有悖命理精蘊;有的根本就不在命理上下功夫,而用嘩眾取寵。沒有來頭的花拳繡腿炫人耳目,混跡江湖;有的機械套用命訣格局,將變化無窮的命理編排成死格式而對號入座(當今的電腦算命及軟件算命),以致無法自圓其說;有的以上諸種情況兼而有之,根本沒有準確率可談。

  更有甚者,有的人把預測機理稍加改頭換麵便自稱是自己的發明創造,從古人的故紙堆扒拉出來的東西也紛紛付梓,即時國內易壇上真是即紛呈異彩又烏煙瘴氣。所以在這轟轟烈烈的看命熱潮中又潛伏著一種“學術不精則信者必寡“的信仰危機,命學要想鞏固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取得自身的發展,對命理文化就必須進行一番“去劣取精,去偽存真“的係統的整理工作、這項工作從明朝初年即已開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算命術而言,它是古代人民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成的智慧結晶,理論係統複雜深奧,一般人窮一生之努力未必能參透十之五六,可現在社會上一些“大師”不單止認為自己參悟了,還愛發明創造,標新立異發明出新的算命學術。千百年來那些後世公認的命理大師們也隻是在原理論上加以闡釋而已,未至標新立異發明創造,由此可見古典理論有其嚴謹合理性以及發明創造新理論絕非易事。可是“發明創造”這事兒對於現在的一些“大師”來說猶如吃生菜一樣容易,短短十餘年間,新發明的算命術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