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渡江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66
  雖說新任的丹陽令是袁術的手下,但他能指揮的隻有幾百郡兵,而城外駐紮著六千多兵馬,雖說都是清一色的新兵,但丹陽令心裏很明白,自己如果貿然出擊的話,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對城外的兵馬不聞不問,反正他們要不了多久,就會折返青州的。

  第二天清晨,太史慈並沒有立即率兵出發,而是對兵馬進行了重新編組。雖說都是新兵,但來自丹陽縣的新兵經過了好幾天的訓練,多少有點兵的樣子,再加上他們兵器甲胄齊全,看起來還是聽唬人的。因此太史慈把他們和於潛縣的新兵進行混編,每百人裏,丹陽兵占七成,於潛兵占三成。

  重新編組軍隊的事情,說著簡單,做起來卻特別繁瑣。等忙完這一切之後,已經差不多中午了。隊率想到現在已經是中午,就算出發趕路,也走不了多遠嗎,便要停下來紮營,便向太史慈請示:“先鋒,你看我們是否在這裏再停留一晚,等明日再出發?”

  對於隊率的說法,太史慈在心裏是非常認同,假如在這裏多停留一晚,可以讓丹陽兵和於潛兵之間多磨合磨合,等第二日出發時,雙方的關係應該變得很融洽了。但當他抬頭看到遠處丹陽縣城牆上晃動的人影,便明白自己繼續停留在這裏,隻會讓城裏的丹陽令擔驚受怕。要是把他逼急了,派人去向袁術求救,到時自己的這支兵馬是否能安全地離開揚州,也是一個問題。

  權衡了利弊之後,太史慈果斷地命令:“拔營,啟程!”

  隊率一向對太史慈的命令,都是不打折扣的,既然太史慈說要啟程,那就命令兵馬拔營啟程就是了。而於潛令卻跑過來對太史慈說:“子義兄,今日剛剛完成了兵馬的編組,不如在此地再停留一天,明日再出發如何?”

  太史慈用手裏的馬鞭朝遠處的城牆一指,說道:“使君,你看看那邊城牆上晃動的人影,假如某沒有猜錯的話,新任的丹陽令肯定也在其中。畢竟這麽大一支兵馬駐紮在城外,對他就是一個威脅,如果我們不離開的話,想必他也不會安心。”

  聽太史慈這麽一說,於潛令才發起遠處的城牆之上,果真有不少的人影晃動,肯定是丹陽令帶著人在堅守營寨的動靜。他轉念一想,假如自己和丹陽令易地而處,看到有這麽一支兵馬駐紮在城外,就算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任何敵意,但自己依舊會寢食難安的。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於潛令便不再反對太史慈立即拔營啟程的命令了,相反,他還希望兵馬能早點離開這裏,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安營紮寨。

  見到太史慈的兵馬啟程,沿著觀察朝北而去時,站在城牆上偷窺的丹陽令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覺得這個讓自己擔心的瘟神終於離開了,自己今晚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誰知這時,他的一名親信湊過來問道:“使君,你看是否需要派人去通知公路大人,請他派出兵馬追殺……”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挨了丹陽令的一個耳光。丹陽令衝著他惡狠狠地罵道:“蠢貨,你這個天生的蠢貨。你有沒有想過,要是將此事向主公稟報時,他問我為何不早點稟報,甚至還聽任這支兵馬離開時,我該怎麽回答?”

  親信原本是想拍拍馬匹,讓自家老爺發泄一下心中的不滿。誰知卻拍在了馬腿上,不光沒有得到稱讚,反而冤枉挨了一巴掌。雖然他嘴裏沒說什麽,但心裏卻對丹陽令心生怨恨。

  太史慈的兵馬離開了丹陽縣,朝著北麵進發時,隊率走過來向太史慈請示:“先鋒,明日我們的兵馬就可以到達長江邊,但是到哪裏去找那麽多的船隻,把兵馬渡過去啊?”

  太史慈他們來的時候,隻有五十來人,過長江之時,還是分乘兩隻船,才把人全部度過來。如今五十多人變成了六千多人,要把這麽多人都渡到長江北岸去,所需的船隻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想到這裏,太史慈立即吩咐隊率:“你立即率二十名騎兵,趕到長江邊,想辦法多收集一些船隻,以便供大軍渡河之用。”

  “先鋒。”聽到太史慈的這道命令,隊率有些為難地說:“倉促之間,小的到什麽地方去找那麽多船隻啊?”

  “這是你的事情,”太史慈麵無表情地說:“不管你是去偷、去搶,反正在明日大軍到達長江邊之時,某要看到足夠的船隻。”

  好在於潛令看到隊率一臉為難的表情,主動站出來為他解圍:“子義兄,隊率擅長的是行軍打仗,對於收集船隻一事,可能還有力有未逮。不如讓吾同去,協助隊率一同收集船隻如何?”

  太史慈給隊率下死命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在自己的身邊,就隻有他一個可用之人。如今既然有於潛令主動請纓,太史慈自然是求之不得,他覺得不管怎麽說,在收集船隻這種事情上,一個縣令絕對能比一個隊率做得更好。因此他點了點頭,對於潛令說:“既然使君主動請纓,那一切就拜托使君了。”

  看著於潛令和隊率帶著二十名騎兵離開,曾經留守丹陽縣的什長便策馬急匆匆而來,他有些慌亂地問太史慈:“先鋒,出什麽事情了?為何隊率領著那麽多人離開?”

  什長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這次跟著太史慈出來總共就隻有五什人馬,而如今隊率就帶走了兩什,剩下的三什騎兵要照應六千多新兵,想著就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因此什長絕對有必要找太史慈問個究竟。

  太史慈看了一眼有些大驚小怪的什長,對他說道:“你還記得我們當初來丹陽之前,是如何渡過長江的嗎?”

  什長聽到太史慈提起了長江,立即想到自己這幫人分乘兩隻渡船,渡過長江的那一幕,立即明白太史慈派隊率他們去做什麽了。如今這裏有六千多新兵,假如隻有兩條渡船的話,要想全部渡過去,至少需要半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隊率和於潛令馬不停蹄地趕路,在半夜時分終於趕到了長江邊。望著滾滾長江水,於潛令不禁有些頭疼:“真是沒想到,長江居然如此寬闊,看來在江麵上搭浮橋,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我們隻能想辦法收集船隻,才能把大軍都渡過江去。”

  “什麽,搭設浮橋?”隊率聽到於潛令說起搭浮橋一事,有些哭笑不得地說:“使君,難道你以前從來不曾來過長江邊?”

  “不曾,”於潛令搖著頭如實地回答說:“吾見江南地區河流縱橫,還以為長江就是一條比較大的河流,就算沒有船隻,在河上架設一條浮橋,也能讓大軍順利地通過。誰知這條大河的寬度,超出了吾的想象。假如要想把大軍都渡過去,我們至少要搜集上百隻各種船隻。”

  “唉,倉促之間,我們到哪裏去找那麽多的船隻啊。”

  於潛令想了想,隨後反問道:“隊率,吾來問你:你們來丹陽郡之前,是從什麽地方渡河的?”

  隊率朝下遊的方向一指,說道:“那裏有一個渡口,停著兩隻渡船,我們上次過來時,就是分乘兩隻渡船過河的。”

  “帶吾去看看。”於潛令等他一說完,立即命令道。

  “可是那個渡口隻有兩隻渡船啊,”隊率不解地說道:“我們就算連夜趕過去,他們也不可能變出新的船隻啊!”

  “雖說渡口隻有兩隻船,”於潛令笑著說道:“可是船老大肯定知道,在什麽地方能找到我們所需的船隻,這樣總比我們漫無目的地瞎撞要好得多吧。”

  “使君言之有理。”對於於潛令的說法,隊率表示了讚同,他覺得這種辦法比自己所考慮的方法要強多了,“小的這就帶你前往渡口。”眾人在隊率的帶領下,先是來到了長江邊,接著便順江而下,朝著渡口而去。

  走了大概一炷香的工夫,隊率指著前方對於潛令說:“使君,你看到江邊的草棚了嗎?駕船的船家就住在那裏。”

  隊率策馬來到了草棚前,勒住了馬韁繩,衝著裏麵問道:“裏麵有人嗎?”

  過了片刻,裏麵傳出了一個聲音:“要渡河,等天亮,此刻就算天王老子來了,也絕對不過河。”

  “大膽,”隊率聽到裏麵的船家這麽說,頓時惱羞成怒:“官軍要過河,你居然敢如此怠慢,難道不想要命了嗎?”

  被隊率這麽一嚇,沒過多久,就從草棚裏連滾帶爬地跑出了幾名衣衫不整的船夫,跪在隊率的麵前磕頭求饒:“軍爺,小的不知是您要渡河,多有得罪,請您大人有大量,繞過小人吧。”

  “吾要現在渡河,”隊率看到這幾名船夫被嚇壞了,跪在自己的麵前磕頭如搗蒜,便想嚇嚇他們:“還不速速去準備船隻,要是動作慢了,小心你們的狗頭。”

  船夫被隊率的話嚇得魂不附體,連連求饒:“軍爺饒命,饒命啊。非是小人不肯送軍爺過江,而是天色太暗,容易出事,還是等到天明再走吧。”

  於潛令見幾位船夫被嚇得差不多了,便出來打圓場:“諸位船家莫要擔心,我們不會白用你們的船隻,會依價付你們船錢的。你們誰是船老大啊?”

  聽到於潛令的問話,立即有一名矮胖身材的中年人站起來,戰戰兢兢地回答說:“回大人的話,小的就是船老大。”

  “船老大,吾來問你。”於潛令望著船老大問道:“除了你們這裏有船隻外,在什麽地方還能找到船隻?”

  船老大扭頭指著長江下遊,說道:“順著江水往下,走五六裏地,就能看到一個小漁村,村裏的人都是以打魚為生,多的不敢說,四五十條漁船還是有的。”

  “漁船不行,太小了。”隊率聽到這裏,立即就搶著對於潛令說:“一條船上最多隻能乘四五個人……”

  “隊率,四五十條漁船不少了。”於潛令打斷了隊率後麵的話,向他分析說:“計算一條船隻能乘四五名兵士,加上兩條渡船,一次也能渡過去三百餘人。隻需二十個來回,就能把全部的兵馬都渡過去。”

  “大人,”船老大聽到兩人的對話,試探地問:“你們是打算渡大隊兵馬過河嗎?”

  “是的,”於潛令點著頭說:“我們有數千人要渡河,你有辦法能幫我們找到更多的船隻嗎?”說完這話後,他想到太史慈等人的手裏還留有不少的金銀珠寶,便補充說,“若是能幫助大軍順利渡江,吾一定不吝賞賜。”

  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船老大原本還不太願意送這些官兵過河,因為自己通常收不到錢,有時還要挨一段毒打。不過他還記得,十來天前送過河的那批官兵還不錯,對自己不打不罵,過河之後還加倍給自己的船錢。此刻聽於潛令說可以給自己重賞,船老大立即便的興奮起來:“大人,其實要找船隻,並非是什麽難事。往上遊走,大概七八裏遠的地方有個造船廠,裏麵有幾艘大舡。”

  “大舡?!”於潛令從來不曾聽說過這種東西,便好奇地問:“是什麽東西啊?”

  “就是一種大船,可以當渡船使用。”船老大壓低嗓門,故作神秘的說:“一次能遇到八百人。”

  “能運送八百人?”隊率聽到這裏,忍不住朝停在渡口的那兩隻渡船望去,心想上次自己看到這兩條船時,就覺得挺不小了,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船隻,連忙衝著船老大說:“你給我們帶路,找到船隻之後,我們重重有賞!”

  為了方便船老大在前麵引路,隊率讓一名騎兵讓出了一匹馬給船老大乘坐,誰知船老大卻擺了擺手,說道:“多謝軍爺的美意,但是小的不會騎馬。”見船老大不會騎馬,隊率便讓那名讓馬的騎兵重新上馬,和船老大同乘一騎,沿著江邊朝上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