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招兵買馬(中)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319
  從縣衙一出來,縣尉和主簿二人就立即趕到了征兵點幫忙。原本很多還在觀望的百姓,看到自己認識的縣尉和主簿,來到征兵處,與招募新兵的軍爺有說有笑,便打消了心中的疑竇,開始加入了報名的隊伍。

  天色漸暗,征兵處附近的人總算漸漸變得稀疏,縣尉和主簿見忙得差不多了,便向太史慈告辭,帶著幫忙的衙役離開了。

  等縣尉和主簿一走,太史慈就迫不及待地問隊率:“今日招了多少新兵?”

  隊率快速地清點一番後,情緒有些激動地對太史慈說:“回先鋒的話,我們今日共招募新兵九百二十五人。如果明日還能保持這種勢頭的話,我們在一月之內,起碼可以招募上萬的新兵。”

  “此地的縣令,和某是熟人,再加上他很快要被袁術免職,因此我們在這裏征兵,他是全力協助。”見隊率有些得意忘形,太史慈便潑了他一盆冷水:“假如我們換了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你認為有幾個人能相信我們?”

  有些得意忘形的隊率,聽到太史慈這麽說,心不禁往下一沉,他很清楚這都是事實。如果沒有衙役們的幫忙,自己的征兵旗就算樹起來,也沒有幾個百姓過來報名。後來還是衙役們到街上到處去拉人,才陸續有人報名。

  變得六神無主的隊率,連忙詢問太史慈:“先鋒,假如別的地方不準我們去征兵,我們該怎麽辦?”

  其實隊率所擔心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太史慈。雖說他曾經作為劉繇的部下,在揚州待過很長的時間,和不少的縣令、太守都認識,可如今自己是冀州牧韓湛的部下。作為冀州軍的一員,卻跑到丹陽郡來征兵,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如果不是袁術擠走了劉繇,並試圖將這些地區的縣令都換成自己人,想必丹陽令也不會如此爽快地讓自己在丹陽縣內征兵吧。但這樣一來,對自己也是個機會,據縣尉透露,他們已經派衙役去了城外的四鄉八村,把城裏招兵一事通知各村村民,自己爭取在丹陽縣招募足夠的兵員,至於其它地方,能招募就招募,不能招募就算了,不強求。

  如今除了招兵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對招募的新兵進行訓練。若是返程時,新兵還沒有什麽戰力,別說沿途遇到的揚州兵、徐州兵,就連普通的山賊或黃巾賊,他們估計都無法應付。

  想到這裏,太史慈對隊率說:“明日的征兵,你不用去了。”

  隊率聽太史慈這麽說,疑惑不解地問:“先鋒,莫非小的做錯了什麽事情?”

  “沒有。”太史慈搖搖頭,“今日征兵一事,你做得很好。”

  “既然小的做得很好,”隊率委屈地說:“那麽先鋒為何不讓小的再負責征兵呢?”

  太史慈看到對方一臉委屈的樣子,立即便想到對方肯定是誤會了,便對他說:“你誤會了,某不是覺得你做錯了什麽,相反,某交給你的事情,你做得非常好。至於為何明日不讓你去參加募兵,是因為我們今日招募的新兵,需要有人訓練他們。某覺得你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隊率聽完太史慈的解釋,立即意識到自己誤會對方了,連忙使勁地點點頭,回答說:“請先鋒放心,小的一定好好地訓練這支兵馬。”

  …………

  正當太史慈和隊率在屋裏討論練兵之事時,遠在青州的韓湛,也正和趙雲、黃忠、荀攸等人談到了太史慈。

  趙雲有些擔心地問韓湛:“主公,子義出發的時間不短了,也不知他是否到達了揚州。他帶的人馬太少,某實在有點擔心他會出事。”

  “放心吧。”韓湛聽後不以為然地說:“本侯和陶謙、劉繇甚至袁術等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想必他們沒有膽子主動攻擊本侯的兵馬吧。”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我們畢竟是在別的諸侯領地裏征兵。”荀攸歎了口氣,接著說道:“不管以前他們是否和我們有矛盾,一旦發現我們在他們的領地裏征兵,最後肯定會兵戎相見。”

  對於荀攸的這種說法,韓湛心裏也是非常認可,假如誰要是敢派人到自己的地盤來征兵,自己可能會和對方死磕。如果他不是想起丹陽兵是三國最強的兵馬之一,他也不會冒著得罪人的風險,派太史慈去丹陽郡征兵。

  “公達,”韓湛等荀攸說完後,補充說:“你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本侯之所以派太史慈到丹陽郡征兵,除了那裏出精兵外,更重要的是袁術和劉繇兩人正在爭奪揚州,很多地方都暫時無法顧及,因此本侯才會命子義前往丹陽郡去征兵。”

  幾人聊的內容,黃忠有點插不上嘴,他隻能等他們都說完後,及時地岔開了話題:“主公,關羽、張飛二先鋒近幾日又連著攻下了兩座城池,不過他們的兵馬折算不少,您看是否給他們進行補充。”

  “漢升。”韓湛望著黃忠說道:“若是關張二人手下的兵馬折損過大,你們可以立即調土鼓的黃巾,去補充他們所損失的兵馬,反正那裏還有三十多萬人馬,從中選出幾萬可用之兵,本侯想還是沒有問題的。”

  “主公說得對。”韓湛的話剛說完,荀攸就附和道:“土鼓的黃巾賊每日無所事事,除了消耗海量的糧草外,還是一個不安定因素,誰也說不清,他們什麽事情心情不爽,又重新舉旗叛變了。幾十萬大軍雲集在一處,就算我軍驍勇善戰,要想平定他們,勢必也會損失慘重。到時就會影響到奪取青州的計劃。”

  “此地距離土鼓太遠,一來一回恐怕要耽誤不少的時間。”趙雲對韓湛用黃巾軍補充關張二人的先鋒部隊一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將土鼓的兵馬補充進先鋒營內,勢必會稀釋先鋒部隊的戰鬥力,我覺得此法不可取。”

  黃忠反駁道:“難道我們把冀州的兵馬,補充給關張二人嗎?要知道,他們不過是為了救劉備的性命,才表麵歸順我冀州,但始終是心懷二心的。”

  “子龍,”韓湛等黃忠說完後,停頓了片刻,見趙雲沒有和對方辯解,便好奇地問:“你是否有什麽良策?”

  “管亥手下的八萬黃巾,經過一番訓練,已經頗具戰力。”趙雲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可以從中挑選出足夠的人手,充實到左右先鋒的隊伍中去。至於管亥軍中所出現的空缺,再由土鼓的黃巾賊補充。”

  “好辦法,真是好辦法。”沒等趙雲說完,荀攸就拍手叫好,搶先說道:“從土鼓調來的黃巾賊,補充到管亥的軍中,因為全軍上下都是黃巾,訓練起來定可事半功倍。子龍的提議真是不錯。”

  “既然軍師也覺得某的提議不錯,”趙雲望著荀攸問道:“那我們是否立即傳令,讓管亥抽調一萬人馬,去補充關羽張飛的部隊?”

  荀攸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韓湛。韓湛擺了擺手,說道:“公達,子龍是東征的主帥,而你是他的軍師。軍中的一切調動,都由你們說了算,不管征求背後的意見。”

  見韓湛沒有越俎代庖的意思,荀攸的心總算放回了肚子裏。一支部隊最怕的是政出多門,讓下麵的兵士無所適從,如果在戰場上出現這種情況,沒準會導致兵馬慘敗的。想到這裏,荀攸朝外麵喊了一聲:“來人啊!”

  隨著喊聲,一名軍司馬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衝著荀攸一抱拳,聲音洪亮地說道:“不知軍師有何吩咐?”

  荀攸從令匣裏抽出一支令箭,對著那麽軍司馬說道:“你立即持令趕往管亥的軍中,調一萬兵馬給左右先鋒。順便告訴管亥,他所缺的兵馬,本軍師會從土鼓那裏的黃巾賊中抽調,讓他稍安勿躁。”

  “喏!”軍司馬答應一聲,上前接過了荀攸手中的令箭,轉身走出了大帳。

  管亥的營地,在韓湛大營的北麵,見到軍司馬手持令箭走進來,管亥連忙起身,態度恭謹地問:“敢問軍司馬,主公有和差遣?”

  “主公有令!”軍司馬將手裏的令箭高高舉起,大聲地說:“立即抽調一萬兵馬,補充給先鋒營。”

  管亥對韓湛的命令是從來不大折扣,等到軍司馬所傳達的命令後,立即叫過青牛角,對他說道:“牛角,主公讓我部抽調一萬人馬,去增援關羽張飛的部隊。我看,就由你率兵前往吧。”

  而青牛角聽到管亥的這道命令後,卻磨磨蹭蹭地說:“我們總共隻有八萬兵馬,今日抽調一萬,明日再抽調兩萬,要不了一個月,我們手下可就無兵可用了。”

  “管校尉莫要擔心,”好在管亥的態度,早就在荀攸的猜測中,因此傳令的軍司馬接著說:“主公會從土鼓的黃巾賊中,再抽調兵馬來補充你們所缺的兵員。”

  “那真是太好了。”得知韓湛打算用土鼓那裏的黃巾賊,為自己補充兵員,管亥頓時喜出望外。要知道,在土鼓那裏還有三十來萬兵馬,多的不敢說,從中挑出五六萬可戰之兵,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這批兵馬到了自己的營裏,隻要稍加訓練,就能成為一支不錯的勁旅。

  從縣衙一出來,縣尉和主簿二人就立即趕到了征兵點幫忙。原本很多還在觀望的百姓,看到自己認識的縣尉和主簿,來到征兵處,與招募新兵的軍爺有說有笑,便打消了心中的疑竇,開始加入了報名的隊伍。

  天色漸暗,征兵處附近的人總算漸漸變得稀疏,縣尉和主簿見忙得差不多了,便向太史慈告辭,帶著幫忙的衙役離開了。

  等縣尉和主簿一走,太史慈就迫不及待地問隊率:“今日招了多少新兵?”

  隊率快速地清點一番後,情緒有些激動地對太史慈說:“回先鋒的話,我們今日共招募新兵九百二十五人。如果明日還能保持這種勢頭的話,我們在一月之內,起碼可以招募上萬的新兵。”

  “此地的縣令,和某是熟人,再加上他很快要被袁術免職,因此我們在這裏征兵,他是全力協助。”見隊率有些得意忘形,太史慈便潑了他一盆冷水:“假如我們換了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你認為有幾個人能相信我們?”

  有些得意忘形的隊率,聽到太史慈這麽說,心不禁往下一沉,他很清楚這都是事實。如果沒有衙役們的幫忙,自己的征兵旗就算樹起來,也沒有幾個百姓過來報名。後來還是衙役們到街上到處去拉人,才陸續有人報名。

  變得六神無主的隊率,連忙詢問太史慈:“先鋒,假如別的地方不準我們去征兵,我們該怎麽辦?”

  其實隊率所擔心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太史慈。雖說他曾經作為劉繇的部下,在揚州待過很長的時間,和不少的縣令、太守都認識,可如今自己是冀州牧韓湛的部下。作為冀州軍的一員,卻跑到丹陽郡來征兵,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如果不是袁術擠走了劉繇,並試圖將這些地區的縣令都換成自己人,想必丹陽令也不會如此爽快地讓自己在丹陽縣內征兵吧。但這樣一來,對自己也是個機會,據縣尉透露,他們已經派衙役去了城外的四鄉八村,把城裏招兵一事通知各村村民,自己爭取在丹陽縣招募足夠的兵員,至於其它地方,能招募就招募,不能招募就算了,不強求。

  如今除了招兵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對招募的新兵進行訓練。若是返程時,新兵還沒有什麽戰力,別說沿途遇到的揚州兵、徐州兵,就連普通的山賊或黃巾賊,他們估計都無法應付。

  想到這裏,太史慈對隊率說:“明日的征兵,你不用去了。”

  隊率聽太史慈這麽說,疑惑不解地問:“先鋒,莫非小的做錯了什麽事情?”

  “沒有。”太史慈搖搖頭,“今日征兵一事,你做得很好。”

  “既然小的做得很好,”隊率委屈地說:“那麽先鋒為何不讓小的再負責征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