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救援北海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88
  在路上走了五六天,眼看離冀州越來越近了,韓湛的心情開始變得緊張。他覺得迎接漢獻帝返回鄴城的儀式,肯定是異常繁瑣,就算有沮授以及朝中的一些重臣在,操作起來肯定也非常麻煩。

  這日趙雲派人來稟報,說距離冀州城不過六十裏,是趕在天黑前入城,還是等第二天再進冀州?韓湛想了想,要是天黑前進城,肯定要連夜去拜訪漢獻帝,沒準到時沮授和那些重臣們會用一大堆事情來煩自己,便讓那人回報趙雲:“回去告訴子龍將軍,我們緩緩而行,待明日再入城也不遲。”

  打發走了趙雲的部下,韓湛心裏在想,再走上十來裏,是不是可以讓兵馬暫且停下,休息幾個時辰再走?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韓湛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原以為是不是誰派來報訊的探馬。但扭頭朝聲音傳來的方向一看,隻見單人匹馬,頂盔摜甲、手持長槍,朝著自己這裏而來。

  跟在韓湛身旁的夏侯雲,從對方的穿著上,看出並非是冀州的兵將,深怕韓湛有危險,便大吼一聲:“來人啊,保護主公!”

  隨著夏侯雲的喊聲,立即有五十名騎兵趕過來,在韓湛的四周布置了環形防禦,以防止遠處的騎兵衝入陣中,危及到韓湛的安全。這邊剛剛布好了陣勢,典韋也發現遠處來的騎兵,連忙策馬衝了上去。

  兩人接近之後,典韋大吼一聲,雙戟如泰山蓋頂般劈了下去。騎士見典韋二話不說,就是殺著,連忙挺槍相迎,兩人就這樣戰到了一起。

  典韋原以為對方就是一個刺客之類的,自己隻需要三兩下就能擺平對方。但是雙方戰了十幾個回合後,典韋覺得對方好像還有點本事,不禁生出了惜才之心。擊退了對方後,典韋停住了手裏的雙戟,衝著那人問道:“來者通名?”誰知對方隻是哼了一聲,手持長槍警惕盯著典韋,一言不發。

  幾十步外的韓湛,看到來人居然和典韋打了十幾個回合,也沒有落下風,頓時有了興趣,連忙讓身前的騎兵散開,帶著夏侯雲就往前走。

  看到韓湛要去冒險,夏侯雲連忙勸說道:“主公,前方危險。”

  “放心吧,雲兒。”韓湛笑著對夏侯雲說:“此人乃是難得一見的武將,如果能收歸己用,就是一大幸事了。”

  夏侯雲知道韓湛已經下定了決心,自己就算相勸,他也不會聽自己的,便緊緊地跟在韓湛的身旁。她的心裏已經做出了決定,假如來人要對韓湛不利,自己一定會第一時間擋在韓湛的麵前。

  韓湛來到典韋的身後,衝著那名和典韋對峙的年輕人問道:“這位兄台,不知可否告之你的姓名?”

  見韓湛對自己如此客氣,年輕人連忙衝韓湛抱拳說:“某乃太史慈,東萊黃縣人也。”

  “太史慈?!”聽到這個名字時,韓湛不禁眼前一亮,這可是東吳最強的武將之一啊,要是能將他納入自己的麾下,那就是一件大好事了。想到這裏,他朝太史慈拱拱手,說道:“原來是太史子義,真是失敬了。在下乃是冀州牧韓湛,不知字義今日為何會在此處出現?”

  太史慈聽到韓湛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字,不禁大驚失色,不過他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再次向韓湛施禮:“參見韓府君!北海被管亥手下的數萬黃巾軍所謂,某是奉孔北海之命,到外麵來求援的。”

  “既然是孔北海有難,本侯自然不會袖手旁觀。”韓湛義正言辭地說完這番話之後,扭頭吩咐夏侯雲:“雲兒,去把冀州眾文武請到這裏來。”

  趁著夏侯雲去找人的功夫,韓湛笑著問太史慈:“字義,不知你意欲何為啊?”

  “回韓府君的話,”太史慈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某前往北海探望母親,正好遇到黃巾賊圍城,便單人匹馬殺入城中。原來希望孔北海能借某一千兵士,衝出城去擊敗管亥。誰知孔北海擔心賊兵勢大,堅決不肯同意。

  某萬般無奈之下,便提出到外麵求取救兵。這次,孔北海倒是答應了。他說平原的劉玄德仁義,命某前往他處求援。但某知道劉玄德手下兵微將寡,不過區區數百人,如何去對付管亥的千軍萬馬?

  某昔日也曾聽說韓府君仁義,因此在突破重圍之後,前往鄴城求援。沒想到居然在這半途就遇上了府君,這真是意外驚喜啊。”

  韓湛想到管亥手下的數萬黃巾軍,就算都是酒囊飯袋,但太史慈要想突破重圍,恐怕也沒有那麽容易。便好奇地問:“字義,想必此刻北海已經被管亥的賊兵圍得水泄不通,但不知字義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某在接到了孔北海之命後,見賊兵勢大,貿然突圍恐很難成功,於是心生一計。”

  太史慈的話引起了韓湛的好奇心:“什麽計?”

  “每日清晨,某命令兩名兵士,抬著箭垛,隨某到城外練箭。”太史慈說道:“第一日,我們剛出城,就有數百名黃巾賊圍過來。見我們隻是在城外射箭,也就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是在百步外監視。

  次日,某又帶著兵士出門射箭。這次黃巾賊依舊是在百步外監視,沒敢靠近,深怕被某的冷箭所傷。

  就這樣,連著四五日,某都在城外射箭。黃巾賊見慣不怪,隻留下七八人監視,其餘的人都留在了寨中。某見時機成熟,放箭射倒了監視我的黃巾賊,縱馬闖營。黃巾賊沒想到某連日射箭,是為了讓他們放鬆警惕,以便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突圍。他們被某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等到眾賊兵拿著兵器從帳篷裏衝出時,某已經穿營而過。有幾個馬快的賊兵追上來,也死於我的利箭之下。”

  聽完太史慈的講述,韓湛想起了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瞞天過海”,好像說的就是太史慈用計突破管亥的重圍,到外麵去向劉備求援一事。他衝著對方豎起了大拇指:“子義真乃豪傑也。”

  過了一炷香的工夫,得到夏侯雲通知的趙雲、黃忠、郭嘉、沮授、徐庶等人趕了過來。聽韓湛把北海的情況一說,沮授皺著眉頭問道:“主公是如何打算的?”

  “本侯打算帶著子龍、子滿和奉孝,以及兩萬大軍,前往北海救援孔北海。”韓湛好不容易有個脫身的機會,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漢升、公與、元直繼續領兵前往冀州城,迎接聖駕返回鄴城。”

  “主公,迎接聖駕可是大事,”沮授見韓湛打算率兵前去救援北海,有些為難地說:“您看,救援北海之事,是否讓他人前往即可?”

  在路上走了五六天,眼看離冀州越來越近了,韓湛的心情開始變得緊張。他覺得迎接漢獻帝返回鄴城的儀式,肯定是異常繁瑣,就算有沮授以及朝中的一些重臣在,操作起來肯定也非常麻煩。

  這日趙雲派人來稟報,說距離冀州城不過六十裏,是趕在天黑前入城,還是等第二天再進冀州?韓湛想了想,要是天黑前進城,肯定要連夜去拜訪漢獻帝,沒準到時沮授和那些重臣們會用一大堆事情來煩自己,便讓那人回報趙雲:“回去告訴子龍將軍,我們緩緩而行,待明日再入城也不遲。”

  打發走了趙雲的部下,韓湛心裏在想,再走上十來裏,是不是可以讓兵馬暫且停下,休息幾個時辰再走?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韓湛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原以為是不是誰派來報訊的探馬。但扭頭朝聲音傳來的方向一看,隻見單人匹馬,頂盔摜甲、手持長槍,朝著自己這裏而來。

  跟在韓湛身旁的夏侯雲,從對方的穿著上,看出並非是冀州的兵將,深怕韓湛有危險,便大吼一聲:“來人啊,保護主公!”

  隨著夏侯雲的喊聲,立即有五十名騎兵趕過來,在韓湛的四周布置了環形防禦,以防止遠處的騎兵衝入陣中,危及到韓湛的安全。這邊剛剛布好了陣勢,典韋也發現遠處來的騎兵,連忙策馬衝了上去。

  兩人接近之後,典韋大吼一聲,雙戟如泰山蓋頂般劈了下去。騎士見典韋二話不說,就是殺著,連忙挺槍相迎,兩人就這樣戰到了一起。

  典韋原以為對方就是一個刺客之類的,自己隻需要三兩下就能擺平對方。但是雙方戰了十幾個回合後,典韋覺得對方好像還有點本事,不禁生出了惜才之心。擊退了對方後,典韋停住了手裏的雙戟,衝著那人問道:“來者通名?”誰知對方隻是哼了一聲,手持長槍警惕盯著典韋,一言不發。

  幾十步外的韓湛,看到來人居然和典韋打了十幾個回合,也沒有落下風,頓時有了興趣,連忙讓身前的騎兵散開,帶著夏侯雲就往前走。

  看到韓湛要去冒險,夏侯雲連忙勸說道:“主公,前方危險。”

  “放心吧,雲兒。”韓湛笑著對夏侯雲說:“此人乃是難得一見的武將,如果能收歸己用,就是一大幸事了。”

  夏侯雲知道韓湛已經下定了決心,自己就算相勸,他也不會聽自己的,便緊緊地跟在韓湛的身旁。她的心裏已經做出了決定,假如來人要對韓湛不利,自己一定會第一時間擋在韓湛的麵前。

  韓湛來到典韋的身後,衝著那名和典韋對峙的年輕人問道:“這位兄台,不知可否告之你的姓名?”

  見韓湛對自己如此客氣,年輕人連忙衝韓湛抱拳說:“某乃太史慈,東萊黃縣人也。”

  “太史慈?!”聽到這個名字時,韓湛不禁眼前一亮,這可是東吳最強的武將之一啊,要是能將他納入自己的麾下,那就是一件大好事了。想到這裏,他朝太史慈拱拱手,說道:“原來是太史子義,真是失敬了。在下乃是冀州牧韓湛,不知字義今日為何會在此處出現?”

  太史慈聽到韓湛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字,不禁大驚失色,不過他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再次向韓湛施禮:“參見韓府君!北海被管亥手下的數萬黃巾軍所謂,某是奉孔北海之命,到外麵來求援的。”

  “既然是孔北海有難,本侯自然不會袖手旁觀。”韓湛義正言辭地說完這番話之後,扭頭吩咐夏侯雲:“雲兒,去把冀州眾文武請到這裏來。”

  趁著夏侯雲去找人的功夫,韓湛笑著問太史慈:“字義,不知你意欲何為啊?”

  “回韓府君的話,”太史慈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某前往北海探望母親,正好遇到黃巾賊圍城,便單人匹馬殺入城中。原來希望孔北海能借某一千兵士,衝出城去擊敗管亥。誰知孔北海擔心賊兵勢大,堅決不肯同意。

  某萬般無奈之下,便提出到外麵求取救兵。這次,孔北海倒是答應了。他說平原的劉玄德仁義,命某前往他處求援。但某知道劉玄德手下兵微將寡,不過區區數百人,如何去對付管亥的千軍萬馬?

  某昔日也曾聽說韓府君仁義,因此在突破重圍之後,前往鄴城求援。沒想到居然在這半途就遇上了府君,這真是意外驚喜啊。”

  韓湛想到管亥手下的數萬黃巾軍,就算都是酒囊飯袋,但太史慈要想突破重圍,恐怕也沒有那麽容易。便好奇地問:“字義,想必此刻北海已經被管亥的賊兵圍得水泄不通,但不知字義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某在接到了孔北海之命後,見賊兵勢大,貿然突圍恐很難成功,於是心生一計。”

  太史慈的話引起了韓湛的好奇心:“什麽計?”

  “每日清晨,某命令兩名兵士,抬著箭垛,隨某到城外練箭。”太史慈說道:“第一日,我們剛出城,就有數百名黃巾賊圍過來。見我們隻是在城外射箭,也就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是在百步外監視。

  次日,某又帶著兵士出門射箭。這次黃巾賊依舊是在百步外監視,沒敢靠近,深怕被某的冷箭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