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楊奉歸順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86
  再說楊奉,自從派出了使者去韓湛處,心裏就一直忐忑不安。他一是擔心韓湛的心裏記仇,至今還惦記著自己率人在黃河邊襲擊他的事情;二是想到自己剛自立出來沒幾個月,如今卻又要寄人籬下,心裏多少有些不甘心。他思前想後,覺得心中不踏實,便命人將徐晃請來,共同商議此事。

  徐晃半夜被人從睡夢中叫醒,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慌忙來到了楊奉的帳中。他抱拳向楊奉施禮,奇怪地問道:“將軍,不知半夜招末將至此,有何要事?”

  “公明啊,”楊奉招呼徐晃坐下後,對他說道:“本將軍今日派遣了使者,前往冀州牧處,希望他能收容本將軍。”

  “什麽,將軍派人去見冀州牧?”聽到楊奉這麽說,徐晃立即起身說道:“冀州牧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將軍怎麽能去投奔他呢?”

  “如今本將軍被李傕所敗,兵馬所剩無幾。”楊奉無奈地說:“若是不投奔冀州牧,又該去投奔誰呢?”

  “當今亂世,群雄並起,將軍完全可以割據一方,合並要寄人籬下呢?”徐晃對楊奉說道:“將軍不如立即將使者召回。”

  楊奉本來就不甘心寄人籬下,否則他當初也不會背叛李傕。此刻聽到徐晃這麽說,他不禁怦然心動,雖說心裏恨不得馬上召回派出的使者,卻又顧慮重重地說:“公明,若是冀州牧已經同意接納我等,此時將使者召回,不是會與冀州牧撕破臉皮嗎?”

  “冀州牧不過是一黃口小兒,怕他作甚。”誰知徐晃聽後,卻不以為然地說:“就算我們當著他的麵召回了使者,他也拿我們沒轍。”

  徐晃的話徹底打動了楊奉,就在他準備派人去召回自己的使者時,外麵有一名兵士快步走進帳中,來到楊奉的麵前單膝跪下,說道:“啟稟將軍,您派外冀州牧處的使者已經回來,此刻就在帳外等待。”

  聽說自己的使者回來了,楊奉急於知道韓湛方麵的答複,連忙吩咐那名兵士:“速速宣他進來!”

  片刻之後,使者便快步地走進了帳篷,來到楊奉的麵前躬身施禮:“屬下參見將軍!”

  楊奉快步地走到使者麵前,焦急地問:“你回來了!快點說說,冀州牧是如何答複你的?”

  “回將軍的話,屬下不曾見到冀州牧,隻在黃河畔見到他手下的裨將軍黃忠黃漢升。”使者連忙回答說:“後來黃將軍傳話說:若是將軍真心歸順,可明日率水軍沿河而下,與他們在黃河邊匯合。”

  徐晃聽完後,不等楊奉表態,便搶先問道:“他們有多少兵馬?”

  使者想了想,回答說:“恐有七八萬人。”

  “七八萬人?”聽到這個數目,楊奉被嚇了一跳:“你莫非是在欺哄本將軍不成,據探馬回報,冀州軍還大部留在長安,冀州牧身邊哪裏來的那麽多人?”

  “屬下不敢。”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據屬下觀察,兵馬隻有兩萬不到,剩下的都是從長安城遷出的百姓。”

  “什麽,有數萬百姓與他們同行?”楊奉又被使者的話嚇了一跳:“完了,若真是如此,就算冀州牧放棄了長安也沒用。一座沒有人的空城,我們根本沒有什麽用處。”

  徐晃同樣被這個意外的消息鎮住了,他心裏很明白,如果城市連百姓都沒有了,軍隊到哪裏去征糧募兵?因此,他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勸說楊奉放棄自立的主張,還是老老實實歸順冀州牧算了。

  楊奉沉默了一陣後,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徐晃連忙問道:“將軍為何發笑?”

  “想那冀州牧領著數萬百姓同行,就算他身邊有一兩萬兵馬,但如果遇到一支兵馬攔截,估計就會被打得潰不成軍。”楊奉有些不屑地說:“看來這黃口小兒隻有婦人之仁,卻不懂得調兵遣將之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使者靜靜地等楊奉發表完感慨後,開口說道:“啟稟將軍,屬下聽營中兵士說,前幾日他們曾與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的兵馬交手。隊伍有四五萬人,結果和他們交鋒不到一個時辰,白波兵就土崩瓦解,除了韓暹帶著少數人逃脫外,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降了,就連李樂、胡才二人也當場戰死。”

  得知韓湛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就幾乎全殲了白波兵四五萬人,楊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位被自己輕視的年輕冀州牧。站在一旁的徐晃,見楊奉遲遲不說話,連忙向他請示道:“將軍,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是擇地自立還是歸順冀州牧?”

  “公明,你剛剛也聽到了,冀州牧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內,就打垮了白波帥的四五萬兵馬,若是對陣,我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楊奉有些無奈地說:“既然打不過,以本將軍之見,不如歸順了吧。”

  徐晃等楊奉一說完,連忙拱手說道:“既然將軍已經決定歸順冀州牧,晃這就去召集人馬,準備天明後乘船南下,去投奔冀州牧。”

  別看楊奉嘴裏說要歸順韓湛,但心裏卻始終不甘心,此刻聽到徐晃說要去點起人馬,做出發的準備,他不由尷尬地笑了兩聲,隨後說道:“公明,此刻天色太晚,兵士們早已安歇,此刻把他們吵醒不太合適。你還是早點回去安歇吧,此事待天明再說也不遲。”

  徐晃哪裏知道楊奉心裏的彎彎腸子,還真以為對方是為了營中的兵士著想,連忙拱手向楊奉告辭:“末將告退!”

  天明之後,徐晃離開自己住的帳篷,看到營中沒有絲毫集結的跡象,便好奇地跑進了楊奉的大帳,不解地問:“將軍,天光已經大亮,不知兵馬何時出發?”

  “公明啊,”楊奉愁眉苦臉地對徐晃說:“不知冀州牧會不會還想著上次我們在河邊截殺他的事情。若他是一個心胸狹窄之輩,我們一旦去投奔他,沒準會落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見到楊奉如此優柔寡斷,徐晃連忙說道:“既然將軍已經決定要歸順冀州牧,就不應該如此瞻前顧後。若他是一個心胸狹窄之輩,估計就不會有現在這麽多的謀士武將輔佐於他。晃可以用自己項上人頭擔保,若是將軍真心相投,冀州牧一定會善待將軍的。”

  舉棋不定的楊奉,聽到徐晃這麽說,知道自己不能再搖擺不定,必須立即做出最後的選擇,便猛地站起身,說道:“既然公明如此說,那我們就立即拔營,乘船沿河而下,去投奔冀州牧。”

  軍中的兵士,早就聽說過冀州牧韓湛的事情。他們曾經在李傕的手下吃過大虧,聽說韓湛的兵馬輕而易舉地打垮了李傕,便將其視為了不起的英雄。此刻聽到徐晃說要立即拔營,沿河而下去投奔冀州牧,頓時都歡呼了起來。

  再說楊奉,自從派出了使者去韓湛處,心裏就一直忐忑不安。他一是擔心韓湛的心裏記仇,至今還惦記著自己率人在黃河邊襲擊他的事情;二是想到自己剛自立出來沒幾個月,如今卻又要寄人籬下,心裏多少有些不甘心。他思前想後,覺得心中不踏實,便命人將徐晃請來,共同商議此事。

  徐晃半夜被人從睡夢中叫醒,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慌忙來到了楊奉的帳中。他抱拳向楊奉施禮,奇怪地問道:“將軍,不知半夜招末將至此,有何要事?”

  “公明啊,”楊奉招呼徐晃坐下後,對他說道:“本將軍今日派遣了使者,前往冀州牧處,希望他能收容本將軍。”

  “什麽,將軍派人去見冀州牧?”聽到楊奉這麽說,徐晃立即起身說道:“冀州牧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將軍怎麽能去投奔他呢?”

  “如今本將軍被李傕所敗,兵馬所剩無幾。”楊奉無奈地說:“若是不投奔冀州牧,又該去投奔誰呢?”

  “當今亂世,群雄並起,將軍完全可以割據一方,合並要寄人籬下呢?”徐晃對楊奉說道:“將軍不如立即將使者召回。”

  楊奉本來就不甘心寄人籬下,否則他當初也不會背叛李傕。此刻聽到徐晃這麽說,他不禁怦然心動,雖說心裏恨不得馬上召回派出的使者,卻又顧慮重重地說:“公明,若是冀州牧已經同意接納我等,此時將使者召回,不是會與冀州牧撕破臉皮嗎?”

  “冀州牧不過是一黃口小兒,怕他作甚。”誰知徐晃聽後,卻不以為然地說:“就算我們當著他的麵召回了使者,他也拿我們沒轍。”

  徐晃的話徹底打動了楊奉,就在他準備派人去召回自己的使者時,外麵有一名兵士快步走進帳中,來到楊奉的麵前單膝跪下,說道:“啟稟將軍,您派外冀州牧處的使者已經回來,此刻就在帳外等待。”

  聽說自己的使者回來了,楊奉急於知道韓湛方麵的答複,連忙吩咐那名兵士:“速速宣他進來!”

  片刻之後,使者便快步地走進了帳篷,來到楊奉的麵前躬身施禮:“屬下參見將軍!”

  楊奉快步地走到使者麵前,焦急地問:“你回來了!快點說說,冀州牧是如何答複你的?”

  “回將軍的話,屬下不曾見到冀州牧,隻在黃河畔見到他手下的裨將軍黃忠黃漢升。”使者連忙回答說:“後來黃將軍傳話說:若是將軍真心歸順,可明日率水軍沿河而下,與他們在黃河邊匯合。”

  徐晃聽完後,不等楊奉表態,便搶先問道:“他們有多少兵馬?”

  使者想了想,回答說:“恐有七八萬人。”

  “七八萬人?”聽到這個數目,楊奉被嚇了一跳:“你莫非是在欺哄本將軍不成,據探馬回報,冀州軍還大部留在長安,冀州牧身邊哪裏來的那麽多人?”

  “屬下不敢。”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據屬下觀察,兵馬隻有兩萬不到,剩下的都是從長安城遷出的百姓。”

  “什麽,有數萬百姓與他們同行?”楊奉又被使者的話嚇了一跳:“完了,若真是如此,就算冀州牧放棄了長安也沒用。一座沒有人的空城,我們根本沒有什麽用處。”

  徐晃同樣被這個意外的消息鎮住了,他心裏很明白,如果城市連百姓都沒有了,軍隊到哪裏去征糧募兵?因此,他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勸說楊奉放棄自立的主張,還是老老實實歸順冀州牧算了。

  楊奉沉默了一陣後,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徐晃連忙問道:“將軍為何發笑?”

  “想那冀州牧領著數萬百姓同行,就算他身邊有一兩萬兵馬,但如果遇到一支兵馬攔截,估計就會被打得潰不成軍。”楊奉有些不屑地說:“看來這黃口小兒隻有婦人之仁,卻不懂得調兵遣將之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使者靜靜地等楊奉發表完感慨後,開口說道:“啟稟將軍,屬下聽營中兵士說,前幾日他們曾與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的兵馬交手。隊伍有四五萬人,結果和他們交鋒不到一個時辰,白波兵就土崩瓦解,除了韓暹帶著少數人逃脫外,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降了,就連李樂、胡才二人也當場戰死。”

  得知韓湛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就幾乎全殲了白波兵四五萬人,楊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位被自己輕視的年輕冀州牧。站在一旁的徐晃,見楊奉遲遲不說話,連忙向他請示道:“將軍,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是擇地自立還是歸順冀州牧?”

  “公明,你剛剛也聽到了,冀州牧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內,就打垮了白波帥的四五萬兵馬,若是對陣,我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楊奉有些無奈地說:“既然打不過,以本將軍之見,不如歸順了吧。”

  徐晃等楊奉一說完,連忙拱手說道:“既然將軍已經決定歸順冀州牧,晃這就去召集人馬,準備天明後乘船南下,去投奔冀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