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蔡琰遇險(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59
  三人正在商議如何混進墓園的事情,忽然逢紀的親兵走了進來,躬身向逢紀行禮後,說道:“啟稟逢長史,外麵有張太守的手下求見!”

  “張太守的手下?!”聽到張邈派人來見自己,逢紀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與其自己絞盡腦汁,想怎麽對付守在墓園門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張邈,讓他主動將那些兵士撤走,這樣自己要挾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這裏,他連忙吩咐親兵:“快快有請!”

  進來的一個幹瘦的中年人,身上穿著黑色的官服。他進門後,眼光在室內的三人身上快速掃過後,果斷地鎖定了逢紀。他向前兩步,朝逢紀深施一禮,態度恭謹地說:“陳留主簿常林,參加逢長史。”

  “原來是常主簿,”得知來見自己的人,居然是陳留的主簿,逢紀連忙起身回禮:“紀不曾遠迎,還望恕罪。”

  看到兩人坐下,黃安連忙讓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頭望著站在一旁的黃家兄弟,好奇地問逢紀:“逢長史,不知這兩位少年郎是何許人也?”

  “此乃紀老友之子。”逢紀嗬嗬地笑著說:“是隨我出來曆練的。”他急於知道常林的來曆,便主動問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貴幹?”

  “逢長史,是這樣的。”常林聽到逢紀問起,連忙回答說:“昨日長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時,有一名見過長史的兵士認出了您。張太守今早知道長史來了陳留,便差下官前來請逢長史過府一敘。”

  逢紀來到陳留,為了防止自己的行蹤暴露,原不想驚動張邈的。此刻見張邈已經派人上門相請,再避而不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他連忙點了點頭,對常林說:“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盡快動身,前往太守府去見張太守,莫要讓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訪張邈,逢紀自然不會帶黃家兄弟相隨,便吩咐兩人好好地待在客棧,不可隨意走動,一切事情都等自己從太守府回來再說。

  逢紀跟著常林來到太守府,遠遠地看到張邈帶著一群屬官站在府外。逢紀連忙加快腳步,來到了張邈的麵前,朝他拱手施禮,客氣地說:“張太守,你親自帶人出府迎接,讓逢某人如何擔當得起。”

  “元圖先生。”張邈和逢紀曾打過不少的交道,因為對方是袁紹麵前的紅人,因此對他始終表現得恭恭敬敬:“你既然來了陳留,為何不肯到我府中來?莫非,是瞧不起我張某人麽?”

  “張太守說哪裏話,”逢紀打著哈哈說道:“紀到陳留,不過是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張太守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來打擾了。沒想到張太守如此客氣,還專門派常主簿到客棧相請。”

  兩人在府門外寒暄了一陣後,來到了府中的議事廳。此刻,議事廳裏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紀一到,便可以開席了。

  喝了幾杯後,張邈試探地問:“逢長史,不知你所說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沒錯,這是蔡侍中!”逢紀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張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隱瞞,便如實地回答說:“昔日紀在京中,曾與蔡侍中同朝為官。誰曾想才短短兩載,就已陰陽兩隔了。”說著,他還撩起袍袖,裝模作樣地抹了幾滴眼淚。

  在座的官吏裏,大多敬重蔡邕,見逢紀如此舉動,還以為他真的在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難過,不禁對他的好感大增。

  聽到張邈問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紀便明白機會到了。他故作躊躇的樣子,對張邈說:“張太守,紀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雖說張邈也知道韓湛取了鄴城,讓袁紹變成了喪家之犬。但由於他與韓湛並沒有同屬關係,因此並沒有因為袁紹失勢,而冷落逢紀,相反還客氣地說:“不知逢長史欲說何事?但說無妨。”

  “張太守,”逢紀沒有立即回答問題,而是反問道:“紀去拜祭蔡侍中時,見墓園門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張太守派去的兵馬?”

  “沒錯,正是張某派去的人手。”張邈深怕逢紀不了解內情,還特意向他解釋說:“蔡侍中的墓園遠離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園裏結廬而居,為蔡侍中守墓。張某怕有宵小之輩去騷擾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園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園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時,逢紀的心裏不禁暗暗吃了一驚,心說幸好自己沒有魯莽行事,否則真的帶著二十名莊丁去闖墓園,沒準會全軍覆滅。想到這裏,他在心裏暗叫一聲僥幸,又接著說道:“張太守,請恕紀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園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處?”張邈聽到逢紀這麽說,慌忙問道。

  “昨日紀帶著兩名世侄,打算進墓園拜祭,卻被門口的兵士百般阻攔。”逢紀知道張邈不可能親自去核實這種小事,便開始信口雌黃:“後來好話說盡,才勉強放紀和兩名世侄入內,但其餘的隨從都被擋在了外麵。”

  “逢長史。”聽到逢紀這麽說,常林連忙向他解釋說:“兵士不準長史的隨從入內,是怕人多打擾了蔡侍中墓園的清靜,和驚擾了蔡小姐,還請長史多多見諒。”

  “常主簿所言極是。”張邈有些遲疑地對逢紀說:“當時張某派人看守墓園時,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

  “張太守本意是好的,但奈何好心辦壞事。”逢紀接著說道:“你想想,紀帶人去拜祭,都要被守門的兵士百般阻擾,更何況普通人。天下仰慕蔡侍中才華之人不勝枚舉,若他們前去拜祭蔡侍中,卻被兵士所阻,而不得入內,將由多麽傷心。”

  聽完逢紀的這番話之後,常林又插嘴說:“逢長史說得有理,待在下派人去傳令,讓守門的兵士不可再阻攔前去拜祭蔡侍中之人。”說著,他站起身就準備朝外麵走。

  “常主簿留步!”逢紀看他要離開,連忙叫住了他。

  三人正在商議如何混進墓園的事情,忽然逢紀的親兵走了進來,躬身向逢紀行禮後,說道:“啟稟逢長史,外麵有張太守的手下求見!”

  “張太守的手下?!”聽到張邈派人來見自己,逢紀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與其自己絞盡腦汁,想怎麽對付守在墓園門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張邈,讓他主動將那些兵士撤走,這樣自己要挾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這裏,他連忙吩咐親兵:“快快有請!”

  進來的一個幹瘦的中年人,身上穿著黑色的官服。他進門後,眼光在室內的三人身上快速掃過後,果斷地鎖定了逢紀。他向前兩步,朝逢紀深施一禮,態度恭謹地說:“陳留主簿常林,參加逢長史。”

  “原來是常主簿,”得知來見自己的人,居然是陳留的主簿,逢紀連忙起身回禮:“紀不曾遠迎,還望恕罪。”

  看到兩人坐下,黃安連忙讓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頭望著站在一旁的黃家兄弟,好奇地問逢紀:“逢長史,不知這兩位少年郎是何許人也?”

  “此乃紀老友之子。”逢紀嗬嗬地笑著說:“是隨我出來曆練的。”他急於知道常林的來曆,便主動問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貴幹?”

  “逢長史,是這樣的。”常林聽到逢紀問起,連忙回答說:“昨日長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時,有一名見過長史的兵士認出了您。張太守今早知道長史來了陳留,便差下官前來請逢長史過府一敘。”

  逢紀來到陳留,為了防止自己的行蹤暴露,原不想驚動張邈的。此刻見張邈已經派人上門相請,再避而不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他連忙點了點頭,對常林說:“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盡快動身,前往太守府去見張太守,莫要讓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訪張邈,逢紀自然不會帶黃家兄弟相隨,便吩咐兩人好好地待在客棧,不可隨意走動,一切事情都等自己從太守府回來再說。

  逢紀跟著常林來到太守府,遠遠地看到張邈帶著一群屬官站在府外。逢紀連忙加快腳步,來到了張邈的麵前,朝他拱手施禮,客氣地說:“張太守,你親自帶人出府迎接,讓逢某人如何擔當得起。”

  “元圖先生。”張邈和逢紀曾打過不少的交道,因為對方是袁紹麵前的紅人,因此對他始終表現得恭恭敬敬:“你既然來了陳留,為何不肯到我府中來?莫非,是瞧不起我張某人麽?”

  “張太守說哪裏話,”逢紀打著哈哈說道:“紀到陳留,不過是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張太守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來打擾了。沒想到張太守如此客氣,還專門派常主簿到客棧相請。”

  兩人在府門外寒暄了一陣後,來到了府中的議事廳。此刻,議事廳裏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紀一到,便可以開席了。

  喝了幾杯後,張邈試探地問:“逢長史,不知你所說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沒錯,這是蔡侍中!”逢紀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張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隱瞞,便如實地回答說:“昔日紀在京中,曾與蔡侍中同朝為官。誰曾想才短短兩載,就已陰陽兩隔了。”說著,他還撩起袍袖,裝模作樣地抹了幾滴眼淚。

  在座的官吏裏,大多敬重蔡邕,見逢紀如此舉動,還以為他真的在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難過,不禁對他的好感大增。

  聽到張邈問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紀便明白機會到了。他故作躊躇的樣子,對張邈說:“張太守,紀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雖說張邈也知道韓湛取了鄴城,讓袁紹變成了喪家之犬。但由於他與韓湛並沒有同屬關係,因此並沒有因為袁紹失勢,而冷落逢紀,相反還客氣地說:“不知逢長史欲說何事?但說無妨。”

  “張太守,”逢紀沒有立即回答問題,而是反問道:“紀去拜祭蔡侍中時,見墓園門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張太守派去的兵馬?”

  “沒錯,正是張某派去的人手。”張邈深怕逢紀不了解內情,還特意向他解釋說:“蔡侍中的墓園遠離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園裏結廬而居,為蔡侍中守墓。張某怕有宵小之輩去騷擾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園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園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時,逢紀的心裏不禁暗暗吃了一驚,心說幸好自己沒有魯莽行事,否則真的帶著二十名莊丁去闖墓園,沒準會全軍覆滅。想到這裏,他在心裏暗叫一聲僥幸,又接著說道:“張太守,請恕紀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園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處?”張邈聽到逢紀這麽說,慌忙問道。

  “昨日紀帶著兩名世侄,打算進墓園拜祭,卻被門口的兵士百般阻攔。”逢紀知道張邈不可能親自去核實這種小事,便開始信口雌黃:“後來好話說盡,才勉強放紀和兩名世侄入內,但其餘的隨從都被擋在了外麵。”

  “逢長史。”聽到逢紀這麽說,常林連忙向他解釋說:“兵士不準長史的隨從入內,是怕人多打擾了蔡侍中墓園的清靜,和驚擾了蔡小姐,還請長史多多見諒。”

  “常主簿所言極是。”張邈有些遲疑地對逢紀說:“當時張某派人看守墓園時,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

  “逢長史。”聽到逢紀這麽說,常林連忙向他解釋說:“兵士不準長史的隨從入內,是怕人多打擾了蔡侍中墓園的清靜,和驚擾了蔡小姐,還請長史多多見諒。”

  “常主簿所言極是。”張邈有些遲疑地對逢紀說:“當時張某派人看守墓園時,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