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李傕退兵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331
  徐晃率剩下的一千騎兵,拚死衝破了黃忠的封鎖,沿著官道朝北麵逃去。黃忠帶人追出了兩三裏後,就停了下來。

  騎督奇怪地問:“校尉,賊兵已經大敗,為何不趁勝追擊,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呢?”

  “窮寇莫追,”黃忠急著找到韓湛的下落,自然對追殺敗逃的徐晃沒有任何興趣,他撥轉馬頭,對騎督說:“回去,我們繼續尋找主公的下落。”

  黃忠帶著騎兵沿路返回,剛剛接近交戰的地段,忽然看到從山丘後麵衝出一騎,朝著自己所在的方向飛奔而來。黃忠以為中了埋伏,本能攥緊了手裏的大刀,想揮軍殺上去,但看清楚對方隻有一個人的時候,他連忙吩咐身旁的一名伍長:“你帶人過去看看,來的是什麽人!”伍長領命後,帶著自己的手下,朝那名騎兵衝了過去。

  工夫不大,伍長帶著那名騎兵過來,還隔著老遠,就聽他興奮地大喊道:“啟稟校尉,是主公身邊的兄弟的。”聽到伍長說是韓湛身邊的人,黃忠頓時喜出望外,連忙策馬迎了上去。

  從山丘後麵出來的騎手,不是別人,正是韓湛身邊的秦隊率。他跟隨伍長來到了黃忠麵前,沒有下馬,隻是在馬背上抱拳行禮:“小的參見黃校尉!”

  “免禮免禮!”黃忠衝他一擺手,隨後著急地問:“主公現在何處?”

  秦隊率側身朝遠處的山丘一指,說道:“回校尉的話,主公就在山丘之後。”聽說韓湛就在山丘後麵,黃忠親率一百騎兵跟著秦隊率朝山丘而去。

  繞過山丘,黃忠看到地上有倒斃的人馬屍首,不禁被嚇了一跳。秦隊率見狀,連忙向他解釋說:“校尉莫要擔憂,這是賊兵派出一隊哨探,主公率我們將他們殺光了。”

  “漢升!”韓湛見到黃忠親自帶人來迎接自己,連忙帶著剩餘的騎兵,從樹林裏出來,主動招呼對方:“別來無恙否?”

  “主公!”黃忠看清楚從樹林裏出來的人,果然是韓湛之後,不禁熱淚盈眶,他來到韓湛的馬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說道:“屬下救駕來遲,請主公恕罪!”

  韓湛見黃忠跪在自己的麵前請罪,連忙下了馬背,俯身扶起了對方,好言相勸道:“兵馬遭此慘敗,乃是本侯太輕敵了,漢升何罪之有。快快起來吧!”

  黃忠起身,看到韓湛的衣襟上滿是鮮血,不由吃驚地問:“主公,你的身上怎麽又如此多的鮮血,某非受傷了?”

  韓湛低頭一看,衣襟上果然有不少的血漬,應該是斬殺徐晃手下時,不小心濺到身上的。便笑著說:“這不是本侯的血,應該是那些被斬殺的賊兵的血。”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黃忠擔心徐晃很快就會帶著新的兵馬趕來,便催促韓湛:“我們還是盡快離開此地吧。”

  韓湛翻身上馬後,有些難為情地問黃忠:“漢升,不知你們的身上,可曾帶有幹糧?”

  “幹糧?!”黃忠聽到韓湛這麽問,先是一愣,隨後便明白,肯定是韓湛他們斷糧了,連忙吩咐隨行的兵士取出幹糧,交給了和韓湛隨行的騎兵。

  和等在官道上的騎兵大隊匯合後,韓湛懸著的心才算放進了肚子裏,他扭頭問黃忠:“你手下還剩多少兵馬?”

  黃忠在停止追擊徐晃後,就曾經清點過人數,聽到韓湛的提問,立即回答道:“啟稟主公,目前還有一千四百多騎兵。”

  “三千騎兵,隻剩下了一千四百多人,這個損失可真夠慘重的。”韓湛在心裏暗暗念叨:“等回到冀州之後,一定要立即組建新的騎兵。”

  …………

  被黃忠打敗的徐晃,朝北麵逃了約二十裏,迎麵便遇上了楊奉所屬的兵馬。楊奉讓人把徐晃叫到了麵前,開口問道:“公明,可能尋得韓家小兒的蹤影?”

  “啟稟主公!”徐晃羞愧難當地說:“末將一路追趕下去,一直到了旋門關,始終未曾見到韓家小兒的蹤跡。在回程途中,遭到了韓家騎兵的攻擊,末將不支,隻能率部突圍而出。”

  李郭二人所率的兵馬,在楊奉兵馬後麵五六裏的地方,見前方忽然停下,李傕便派出李別來了解前方出了什麽事情。他看到楊奉和一名盔甲是血的武將在隊伍前說話,便過去直截了當地問:“出了什麽事情?”

  雖說李別問得很隨便,但楊奉還是恭恭敬敬地將派徐晃去追殺韓湛,連著幾天都沒有找到人影,誰知在返回途中,卻與和韓家騎兵遭遇,徐晃如今是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李別又問了徐晃幾個問題後,命令楊奉在原地待命,自己跑回去向李傕複命。李傕聽說楊奉的手下大敗而回,頓時惱羞成怒,就要下令全軍開進,去截殺黃忠等人。

  誰知就在這時,有人向他稟報:“啟稟將軍,長安的張濟將軍派信使來了!”

  李傕強忍著怒火吩咐道:“把信使帶過來。”

  片刻的工夫,隨從便帶著一名異常疲倦的騎兵來到了李傕的麵前。信使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從懷裏掏出書信,雙手捧著遞向李傕。李傕朝旁邊的一名隨從使了個眼色,那人立即上前接過信使手裏的書信,又恭恭敬敬地遞給了李傕。

  李傕展開書信,隻看了幾眼,便立即大驚失色。一旁的郭汜見了,連忙策馬上前,關切地問:“稚然,出什麽事情了?”

  “長安出大事了。”李傕將手裏的書信塞給郭汜,急匆匆地吩咐道:“後軍改前軍,前軍改後軍,立即返回長安!”

  郭汜看完書信後,也不禁皺起了眉頭。不過他做事沒有李傕那麽魯莽,他想到還在前方等待的楊奉一行,連忙派人去通知他們一同返回長安。

  賈詡不知信使帶來的是什麽信,李傕看了以後,居然要立即班師。他連忙來到了李傕的麵前,態度恭謹地問:“稚然將軍,不知長安出了何事,為何急著班師啊?”

  “賈先生,請看此信。”郭汜過來,將手中的書信遞給了賈詡,並對他說道:“先生看了此信,自然明白為何要班師了。”

  賈詡接過書信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某親率人尋找太師屍首,隻有一些零碎皮骨,便名人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提出棺外。某候晴擇日再葬,是夜又複如是。……”

  看完書信,賈詡終於明白是怎麽回事,原來是張濟、樊稠等人尋到了董卓的零碎屍骨,安葬在郿塢,結果下葬之日,雷電交加,將棺木從墓穴中衝出,雷電又將棺木震開。張樊二人擇日再葬,情形依舊如此。難怪李傕看到書信後,神情會如此慌亂。

  搞清楚怎麽回事後,賈詡連忙拉住李傕的馬韁,勸說道:“稚然將軍,事已至此,就算你趕回去也於事無補。不如我們留在此處,除掉了韓家小兒,再返回長安也不遲。”

  李傕自從得知董卓的屍首無法下葬之後,整個人就處於狂歡的狀態,聽到賈詡如此勸說自己,二話不說,拔出寶劍,朝著賈詡就劈了下去。幸好賈詡見勢不妙,立即鬆開馬韁,把身子往後一揚,否則肯定被李傕砍中了。

  李傕見一劍沒砍中,把劍收回來準備再砍時,被郭汜抓住了手臂。郭汜還衝著賈詡拚命地使眼色,示意他快點離開。

  見不能阻止李傕在此時班師,賈詡撥轉馬頭遠遠地離開了李郭二人。他站在路邊望向南麵,心裏暗自感慨:“放虎歸山留後患啊,韓家小兒今日不死,來日必成心腹之患。”

  …………

  黃忠護送韓湛朝黃河邊進發時,深怕與李郭的兵馬遭遇,因此派出了一隊探馬,在前麵探路,就算有情況,也能及時地想出應對之策。

  當第一撥探馬來報,說前麵的道路,有上萬兵馬擋路時,黃忠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扭頭望著韓湛問道:“主公,前麵有上萬的賊兵,而後麵又有旋門關阻隔,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韓湛得知前麵有兵馬攔路時,不由暗暗叫苦,心說我的命怎麽這麽苦啊,剛剛從徐晃的手裏逃出來,還沒來得及笑出聲,前麵又出現了上萬的兵馬,就憑黃忠手下的一千多騎兵,想突破對方的攔截,衝向黃河邊,簡直比登天都難。

  但他的心裏很明白,假如自己此刻驚慌失措的話,就會導致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那是和敵軍交手,就必敗無疑。因此,他故作鎮定地對黃忠說:“雖說前方有上萬的賊兵,但本侯判斷,他們遲遲不進兵,是摸不清我們的底細,沒準很快就要退兵了。漢升,派人再談。”

  雖然黃忠的心裏覺得韓湛這番話有點荒唐,但既然主公已經發話,他做臣子的卻不能不聽,於是又派出一隊探馬,繼續打探前方的情況。

  新的探馬派出後,韓湛命令兵馬暫時停下休息。他這麽做的目地,是為了恢複兵士們的體力,這樣待會兒真的打起來,才有力氣和敵人較量。雖然韓湛努力地保持著鎮定,但附近還是有兵士發現了不妥,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黃忠聽到兵士在議論,深怕他們會影響到軍心,便準備過去製止。但卻被韓湛叫住了:“漢升,隨他們說吧。你現在過去製止,隻會適得其反。”

  韓湛表麵雖然裝出毫不在乎的樣子,但心裏卻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深怕黃忠派出的第二撥探馬,返回時帶來依舊是壞消息。他在心裏默默地祈禱:“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若本侯此次能平安地返回冀州,一定給你修一座大廟,再塑金身!”

  禱告的時候沒注意,等他禱告完了以後,才想起在這個時代,佛教的普及度還沒有後世那麽廣,特別是觀音菩薩,此刻應該還是一個男人的形象。自己要給他再塑金身,是應該塑一個男的造型呢,還是一個女的造型。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聽到北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韓湛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五六名騎兵正沿著官道飛奔,他一眼就認出,這真是黃忠派出的第二撥探馬。眼看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了,韓湛的心跳不自覺地加快了。

  帶隊的騎兵衝到韓湛和黃忠麵前,勒住了戰馬,一臉興奮地報告說:“啟稟主公,前麵攔路的兵馬已經不知去向。”

  “什麽,攔路的兵馬不知去向?”韓湛聽到探馬這麽說,不禁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追問道:“他們去了何處?”

  探馬接著回答說:“小的沿途追趕了一陣,遠遠地望見約有四五萬大軍,正沿著官道朝西而去。”

  “朝西而去?”黃忠把探馬的話重複一遍後,奇怪地說道:“他們忽然撤走,某非有什麽陰謀麽?”

  韓湛在心裏暗想:李郭二人撤兵,肯定是長安出了什麽事情,兩人才會如此迫不及待地返回去。但出了什麽事情呢?自己記得李郭二人占據長安之後,馬騰、韓遂曾經興兵勤王,後來因糧草不濟,才不得不撤兵。莫非是因為馬騰、韓遂的兵馬逼近了長安,李郭二人才不得不撤兵嗎?

  為了穩妥起見,韓湛又命黃忠派出了一隊探馬,去打探前方的消息。不過大家心裏都明白,這次派出的探馬,就是為了確認李郭的兵馬,是否真的已經撤走了。

  當新派出的探馬回來,語氣肯定地向韓湛報告,說前方攔路的兵馬早已不知去向時,韓湛懸在嗓子眼的心,才算重新落進了肚子裏。他連忙吩咐黃忠:“漢升,派人到小鎮接上羅布,我們立即找地方渡河。”

  “主公!”黃忠等韓湛說完後,又向他請示道:“客棧裏還有一女子,是涉國縣花暖閣的老鴇,是她救了羅布的性命,不知她該如何安置?”

  韓湛知道黃忠說的是花暖閣的八姑,便隨口說道:“不管她是什麽身份,她都是羅布的救命恩人,就帶上她一起渡黃河返回冀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