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蔡邕遇險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2489
  門子望著呂布翻身上了赤兔馬,又俯下身子將貂蟬抱上了馬背,隨後哈哈大笑著策馬離開。望著遠去的呂布背影,門子還是一臉懵逼的樣子,他的心裏在想,呂布讓自己立即逃命,究竟是什麽意思?

  門子想了半天,依舊沒有想出個所以然。就在他準備關閉府門時,忽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平時不時從府門前經過的巡邏隊,今日竟然無影無蹤。門子能在董府混得風生水起,自然也不是個笨人,他聯係到呂布居然剛大搖大擺地破門而入,並公然將太師的女人擄走,證明將有大事發生,如果自己再不逃走的話,勢必性命難保。

  門子慌忙回到了自己的房裏,收拾了一批細軟,用包袱包好背在身上,又到馬廄裏牽了一匹馬,快馬加鞭地逃離了董府。

  呂布帶著貂蟬來到了自己在郿塢內的府邸,敲開了府門後,將赤兔馬的韁繩扔給了來開門的管家,自己抱著貂蟬就朝後院走去。

  早在王允家見到貂蟬時,呂布就被她迷得神魂顛倒,腦子裏都是她的倩影。後來她被董卓納入府中後,雖然在鳳儀亭見過一次,但沒聊上幾句話,卻被董卓撞破,甚至還差點搭上自己的性命。如今董卓已死,呂布哪裏還按耐得住,連夜策馬狂奔七十裏,趕到郿塢將貂蟬搶了出來。

  等呂布將貂蟬抱進自己的房裏,不待對方**,便將她放在床榻之上,開始做那春宵苦短之事。兩人在屋裏纏綿了一宿,直到天明時才陸續睡去。

  呂布睡得正香時,忽然被外麵人喊馬嘶的聲音吵醒。他正欲起身,卻驚醒了一旁睡著的貂蟬。貂蟬聽到外麵的動靜,一臉慌亂地問:“溫侯,外麵為何如此嘈雜,莫非是董賊派人來捉拿我等?”

  貂蟬的話把呂布嚇得一哆嗦,在一刹那,他還真的以為是董卓派人來捉拿自己。正當他想找方天畫戟時,猛地想起董卓昨日已經被自己所殺,屍首如今正在長安街頭示眾,怎麽還可能派人來抓自己呢。外麵的聲音,肯定是皇甫嵩帶著大軍趕到了郿塢,正在查抄董卓的府邸。也不知昨晚的那個門子,是否聽從了自己的忠告,早已逃之夭夭,否則等待他的隻有身首異處的下場。

  想明白是怎麽回事後,呂布連忙將貂蟬攬在懷裏,安慰她說:“蟬兒莫怕,董賊昨日已經在京師授首,外麵人喊馬嘶,可能是皇甫嵩將軍帶著人馬,正在查抄董府。”說完,他鬆開了貂蟬,翻身下榻開始穿衣。

  呂布來到屋外,發現已經是日上三竿,他連忙命人牽來了赤兔馬,提著方天畫戟就朝董府而去。董府此刻已經被皇甫嵩帶來的人,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水泄不通。見到呂布的到來,兵士們連忙為他讓開了一條通道。

  皇甫嵩騎著馬站在府門外,望著不斷被兵士從府中押出的董家人,或抬出的一箱箱財物。看到呂布過來,他知道微微點了點頭,隨口問道:“溫侯將軍昨晚就離開了軍營,為何此刻方到啊?”

  聽到皇甫嵩的這個問題,呂布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幾聲,岔開話題問道:“董賊的家眷都拿下了嗎?”

  皇甫嵩點了點頭,回答說:“卓弟董旻、侄董璜已就擒,董母和女眷也一個沒跑掉。”呂布和貂蟬的事情,他略有耳聞,今日帶人進入郿塢後,首先就是在府中查找貂蟬,結果府中下人誰也沒見到她。後來還是皇甫嵩看到了門口斷裂的門栓,才分析出可能是呂布連夜將貂蟬帶走了。

  抄董卓的家,一直忙到申時才告一段落。負責統計的李肅前來向皇甫嵩和呂布稟告:“啟稟兩位將軍,董賊的家產已大致統計出來了。有黃金數十萬,白金數百萬,綺羅、珠寶、器皿、糧食等不計其數。”

  皇甫嵩等李肅一說完,接著問道:“董賊的家眷,是否俱已落網?”

  李肅的心裏很明白,貂蟬也算是董家的女眷,但既然已經被呂布弄走了,他對此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說:“回皇甫將軍,董賊的家眷不曾走脫一人。卓母、卓弟董旻、侄董璜等俱已束手就擒。”

  皇甫嵩吩咐李肅說道:“李肅,你去問問,董府的女眷之中,有誰是被董賊強擄入府的良家女子,把她們統統放掉。”

  李肅聽到皇甫嵩這麽說,連忙又問道:“那董家的女眷,又該如何處置?”

  皇甫嵩皺了皺眉頭,隨後說道:“但係董賊親屬,不分老幼,悉皆誅戮。李肅,你立即帶人將他們押往城外斬首。”

  正當皇甫嵩、呂布在郿塢查抄董卓家產時,王允在京師設宴於都堂,召集眾官,酌酒稱慶。而一直為他出謀劃策的沮授,也在被邀請的範圍之內。

  飲至半酣,沮授對王允說道:“王司徒,如今皇甫將軍正在郿塢查抄董賊家產,不如就讓他領董賊的舊部,留駐在郿塢。如果有必要,還可以讓他招降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

  沒想到王允聽後,居然搖著頭說:“李傕、郭汜等四將乃是董卓的心腹之人,朝中大臣恨不得生啖其肉,待京師平靜之後,老夫還打算派呂布統兵去清剿董賊殘部,哪裏能夠進行招降。”

  看到沮授還想說什麽,王允連忙衝他擺了擺手,“公與,今日飲宴乃是為了慶祝董賊伏誅,不要說掃興的話。來,我們共飲此杯!”

  沮授無奈,隻能舉起酒杯朝王允示意了一下,隨後將酒一飲而盡。

  就在這時,忽然有小吏來報:“啟稟王司徒,我等奉命將董賊的屍首放在市集示眾,卓屍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其臍中為燈,膏流滿地。百姓過者,莫不手擲其頭,足踐其屍。忽有一人伏其屍而大哭。”

  王允聽到這裏頓時勃然大怒:“董賊伏誅,士民莫不稱賀;此何人,獨敢哭耶!”隨後吩咐殿前武士,“與吾擒來!”

  過了一炷香的工夫,武士將伏在董卓屍首上的人帶了過來。眾官看清楚來人後,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乃侍中蔡邕。

  正在喝悶酒的沮授,看到蔡琰被武士押上來,更加是大驚失色,他此刻再次想起自己此來長安的目地,一是向王允獻連環計,二是勸說蔡邕離開長安,免遭殺身之禍。但自從王允向自己保證,定會讓蔡邕安然無恙之後,他對營救蔡邕離開長安一事,就沒有再放在心上。特別昨日董卓喪命後,他更是將此事拋之腦後。此刻看到蔡邕被武士押上來,他立即意識到大事不妙。

  王允用手指著蔡邕,怒氣衝衝地嗬斥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汝為漢臣,乃不為國慶,反為賊哭,何也?”

  蔡邕等王允說完後,伏地請罪說:“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隻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