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巧獻連環計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3198
  韓湛走出大牢時,沮授也追了上來,不解地問:“亭侯,不知你為何給袁二公子那麽一首詩?還有,界橋派人送信,又是怎麽回事?”

  韓湛轉身麵對著沮授說道:“袁本初和公孫瓚對峙之時,曾經派人去招駐紮在任城的大公子袁譚。當時我們接到了一份來曆不明的密報,說袁譚要經過某地前往界橋,與袁本初合兵一處。於是我們便根據密報,在途中附近,擊潰了袁軍,活捉了袁譚。”

  “兄弟鬩牆,兄弟鬩牆啊!”沮授聽完韓湛的話,立即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地說:“大敵當前,沒想到袁氏兄弟卻會做這般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見到沮授如此大的反應,韓湛心裏暗想:要是你知道在袁紹死後,袁氏三兄弟為了爭權,相互攻伐之事,估計你更要氣得吐血。若不是袁氏三兄弟內鬥,曹操要想統一北方,恐怕還需多費一番周折。不過轉念一想,內鬥似乎是袁家的傳統:袁紹與袁術鬥得不亦樂乎;袁紹手下的謀士,也整天勾心鬥角,若不是逢紀、郭圖之流,田豐就不會冤死在牢中,張郃、高覽二人也不會降曹。

  想到曹操,韓湛猛地想起了一件事,官渡之戰,袁軍打敗,而沮授因被袁紹囚禁,無法逃脫而被曹軍俘虜,獻給了曹操。曹操當初就曾經勸說他:“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並讓人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就算如此,沮授還是趁人不備,盜馬企圖逃回袁紹之處,被曹操抓住後怒而殺之。

  韓湛心裏繼續想道:沮授因為沮家老小都在冀州,還有為了自己的弟弟沮宗和兒子沮鵠求官,才不得不暫時歸順自己。看來自己讓沮授繼續擔任監軍和奮威將軍之職,所作出的決定有些太草率了。在對他委於重任之前,必須讓他給自己做一件事,權當是他的投名狀。

  但讓他做什麽呢?

  正當韓湛在苦思冥想時,忽然聽到沮授說道:“亭侯,授聽說蔡侍中的女公子昭姬,就在州牧府中,不知可否為授引見一番?”

  聽沮授提到了昭姬,韓湛頓時腦中靈光一閃:對了,我不是要想辦法將蔡邕帶回冀州麽?雖說派了一個屬下,將蔡琰的書信帶到了長安,但以蔡邕的性格,他斷斷不會因為一封書信,就跟著一個無名小卒離開長安,長途跋涉來到冀州。但如果去邀請他的人,變成了沮授,也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想到這裏,他的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既然沮監軍有如此雅興,那麽就隨本侯一同回府吧。”

  回到府中,韓湛帶著他來到了蔡琰住的屋子。見韓湛帶一個陌生人進來,蔡琰不禁微微有些愕然,因此這屋裏別說外人,就算府中的管家補丁,也很少進入。不過她想到既然韓湛能將此人帶進來,想必也是一個有來曆的人。

  蔡琰向韓湛行禮後,望著沮授好奇的問:“亭侯,不知這位先生怎麽稱呼?”

  韓湛哈哈一笑,對著蔡琰說道:“昭姬,本侯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冀州新任的監軍、奮威將軍沮授沮公與。”

  “原來是公與先生,”蔡琰聽說麵前之人,居然是冀州聞名的沮授時,不禁也大吃一驚,連忙屈身行禮:“昭姬見過沮先生!”

  沮授連忙還禮:“授這廂有禮了!”

  “昭姬,沮先生不是外人,你不必多禮。”韓湛招呼沮授坐下後,對蔡琰說道:“昭姬可否為我們撫琴一曲?”

  蔡琰答應一聲,讓侍女搬出了焦尾琴,安放在幾案上,又燃起了一爐檀香,方才坐正身子,撥動琴弦,為韓湛和沮授輕聲吟唱起來。

  一曲終。沮授連聲叫好,隨後問道:“不知此曲可是蔡侍中在《琴操》中,所記下的曲子嗎?”

  “沮先生果然是博學多才,”蔡琰巧笑盈盈地說:“沒錯,此曲乃是家父所著《琴操》中的《河間雜歌》……”

  沮授和蔡琰兩人雖是第一次見麵,但由於有共同的話題,因此談起來格外投機,以至於坐在一旁的韓湛被他們冷落,也沒有察覺道。沮授感慨的說:“授一直久仰蔡侍中的大名,可惜一直無緣得見,真是讓人遺憾啊。”

  “沮監軍莫要擔心,”都快昏昏欲睡的韓湛,聽到沮授說這話時,頓時整個人都變得精神起來,他插嘴說道:“若你想見蔡侍中,本侯倒可以為你安排。”

  蔡琰和沮授聽韓湛這麽說,頓時都來了興趣。沮授迫不及待地問:“亭侯,不知怎麽才能見到蔡侍中?”蔡琰雖然沒有開口,但一雙美目卻停留在韓湛的身上,耐心地等待他說出答案。

  韓湛淡淡一笑,開口說道:“沮監軍,據本侯分析,來年春天,朝中大臣會定計除掉董賊,到時就會朝中大亂。蔡侍中深受董賊器重,勢必會被劃入董賊同黨,到時不免會有殺身之禍。”

  沮授聽完韓湛的話,先是一愣,隨後不以為然地說:“如今的朝臣誰人不是仰董賊鼻息,就算董賊伏誅,要清算同黨,蔡侍中也會安然無恙。”

  “董賊一死,別的朝臣也許能安然無恙。”韓湛歎了口氣說道:“但蔡侍中卻是屢屢得到董賊提拔之人,而且還曾一天之內三遷其職,信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你說說,他這種情況,朝臣會不將他列入董賊一黨嗎?”

  沮授知道韓湛給自己說這些,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付自己,在沉默了良久,開口問道:“亭侯打算如何做?”

  蔡琰聽兩人談起了自己的父親,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她不敢打斷兩人的談話,隻是焦急地等待韓湛接下來的安排。

  “我打算讓昭姬修書一封。”韓湛先向神情緊張的蔡琰拋去了一個笑臉後,又扭頭對沮授說:“請沮監軍攜帶書信前往長安拜見蔡侍中,並請他盡快前來冀州,免遭池魚之殃。”

  沮授在接受韓湛任務之前,還鄭重其事的問:“亭侯,你真的認為來年開春,朝臣們能除掉董賊嗎?”

  “沒錯,我是這樣認為的。”韓湛表情凝重地回答說:“多行不義必自斃,董賊搞得天怒人怨,早已是眾叛親離,他的滅亡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沮授在經過一番思索後,終於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這樣,那授就為亭侯走一趟長安,想法將蔡侍中接到冀州來。”蔡琰見沮授願意前往長安,接自己的父親到冀州,不禁眼圈一紅,眼淚差點就掉下來了。

  “沮監軍,本侯還有話說。”看到沮授起身欲告辭,韓湛連忙叫住他:“待本侯坐擁四州之地時,想將天子迎到鄴城。還請沮監軍此次到長安時,想辦法試探一下天子的口風。”

  “請亭侯放心,”在沮家時,韓湛雖然說過要迎天子到鄴城,但沮授根本沒有往心裏去,他認為那不過是為了籠絡自己,而隨口說出的。此時再聽到,他心裏的感受便不一樣了。他連忙向韓湛躬身施禮,“授定會竭盡全力,說服天子前來鄴城。”

  韓湛等沮授表完態之後,笑著對蔡琰說:“昭姬,沮先生不日便要啟程前往長安,你還是盡快給蔡侍中寫一封書信,讓他帶往長安吧。”

  蔡琰連忙起身說道:“請沮先生在此稍候,昭姬即可便去給父親寫信。”

  韓湛望著蔡琰走進裏屋後,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對沮授說:“沮監軍,朝中大臣想除掉董賊,奈何董賊有兵,身邊又有猛將呂布護衛。你這次到了長安之後,我希望你能助朝臣們一臂之力。”

  “亭侯,”沮授有些茫然地問道:“授在長安無牽無掛,如何祝朝臣一臂之力啊?”

  “董賊和他的義子呂布,俱是好色之徒,要想除掉董賊,隻能用美人計。”韓湛見如今有一個改變曆史的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壓低嗓門對沮授說:“據細作匯報,朝中大臣裏最想除掉董賊的,莫過於司徒王允。他家中有一名歌姬貂蟬,有閉月羞花之貌,足以迷倒董賊和呂布。本侯現有一連環計,你遊說王允先將貂蟬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讓貂蟬於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反顏,令布殺卓,以絕大惡。”

  聽到韓湛說出的這條連環計,沮授吃驚地睜大了眼睛:“亭侯,此計真的可以殺掉董賊嗎?”

  韓湛微微頷首,對沮授說道:“沮監軍且放心,以本侯估計,此計必能奏效。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懷疑,你此去長安,可多攜帶金銀珠寶,交好董賊好朝中大臣,讓他們在天子麵前為你美言幾句,這樣你就能有機會覲見天子。”

  沮授等韓湛說完後,再次起身向他行禮:“亭侯但請放心,授一定不辱使命,必朝天子與西京,獻連環計與王司徒。”

  韓湛起身扶起沮授,笑著對他說:“待沮公與功成歸來之日,本侯一定親率冀州文武官員出城十裏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