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8章 袁熙的借刀殺人計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3216
  辛評、荀諶二人在幾名心腹的護送下,趁亂逃出了冀州,馬不停蹄地逃往界橋,準備向袁紹通風報信。

  等逃到離冀州有三十裏之外,眾人放慢了馬速。辛評好奇地問荀諶:“友若,奪取冀州的乃是令外甥韓湛,你為何要與我等一起逃出冀州啊?”

  荀諶苦笑了一下,反問道:“那仲治你呢,令弟辛毗不是將女兒辛憲英許配給韓家幼子,你們和韓家也應該算親家,為何也要逃出冀州啊?”

  辛評搖著頭,滿臉苦澀地說:“當初主公能入主冀州,有你我二人在其中推波助瀾。如今韓家小子重新奪回冀州,肯定會將昔日幫助過主公的人斬盡殺絕。別看你我和他沾親帶故,假如繼續留在冀州,估計都難逃一刀。”

  荀諶扭頭朝冀州城的方向望了一眼,有些心虛地催促辛評:“仲治,我們要盡快趕到界橋向主公報訊,讓他早做防範,免得被我家外甥抄了後路。”

  一行人快馬加鞭來到了廣宗城外,看到城頭飄著的還是“袁”字大旗,都不由自主的鬆了口氣,知道公孫瓚暫時還沒有打到這裏。守城的軍司馬認識荀諶、辛評二人,連忙吩咐兵士打開城門,讓眾人入城。

  軍司馬下了城樓,親自到城門口來迎接袁紹手下的兩位謀士。荀諶朝對方拱了拱手,著急地說:“我等有十萬火急的軍情,要向主公稟報,請軍司馬速速派人為我等引路。”

  “兩位先生,”聽荀諶這麽一說,軍司馬連忙回答說:“主公不在城中。”

  軍司馬的話讓兩人大吃一驚,荀諶緊張地問:“那主公在何處?”

  “昨日麹義將軍大敗公孫瓚的騎兵,還陣斬了大將嚴綱。”軍司馬此刻還不知道界橋的戰事如何,隻能如實地回答說:“主公今早親率大軍,與麹義將軍一同趕往界橋,和在那裏紮營的顏良將軍匯合,準備與公孫瓚在那裏決戰。”

  “你可知前方的戰況如何?”

  軍司馬點了點頭,隨後說道:“曾有一名探馬回報,說麹義將軍殺退了公孫瓚,並追了下去,想必我軍今日又是一場大勝。”

  聽說己方又有一場大勝,荀諶、辛評兩人的心裏頓時踏實了許多。由於急著向袁紹報訊,他們拒絕了軍司馬的挽留,徑直穿城而過,從另外一道城門出了城,趕往向袁紹界橋報訊。

  等他們來到界橋附近的袁軍大營時,袁軍剛剛收兵回營。進入營寨的荀諶,在前往袁紹大帳的途中,看到營中將士的臉上,個個都是愁眉苦臉,根本看不到任何喜悅之色,他有些意外地對辛評說:“仲治,剛剛的軍司馬說我軍有可能大勝,為何在我軍將士的神情,看起來更像是打了敗仗啊?”

  “友若慎言,”辛評連忙出言製止:“要是此話傳入了主公耳中,恐對你不利。”說完,他叫過了一名路過的什長,向他打聽戰鬥的情況。在了解完具體的情況後,不禁大驚失色,他衝著荀諶急急地說道,“麹義將軍被公孫瓚的部下陣斬,主公與公孫瓚打了個不勝不敗。”

  兩人還沒能走近袁紹的大帳,就被袁紹手下的一名親兵隊率攔住了:“兩位先生不在冀州,跑到界橋來做什麽?”

  荀諶連忙朝對方拱了拱手,客氣地說:“我們有十萬火急的軍情,要向主公稟報,請隊率代為通傳一聲。”

  隊率走進大帳,向正在與逢紀、沮授、審配商討軍情的袁紹稟報說:“啟稟主公,帳外有荀諶、辛評二位謀士求見,他們說有十萬火急的軍情,要向主公稟報。”

  袁紹聽後,不禁雙眉緊鎖:“荀諶、辛評此時到界橋,會有什麽緊急軍情?”

  “不好,”沮授聽到隊率的稟報,在腿上猛地拍了一巴掌,叫道:“兩位謀士此刻到此,莫非是冀州丟了?”

  “公與莫要胡言亂語。”一旁的逢紀聽沮授這麽說,便陰陽怪氣地說:“雖說冀州隻有八百郡兵把守,但韓家小兒要想奪取城池,也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兩人的話讓袁紹更加心煩意亂,他連忙吩咐隊率:“讓友若、仲治二人進來。”

  功夫不大,荀諶、辛評二人就從帳外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一看到袁紹,兩人連忙上前跪下,拜倒在地,口稱:“主公,冀州丟了!”

  “什麽,冀州丟了?”聽到這話,袁紹騰地一下站起來,惡狠狠地盯著兩人問道:“是怎麽丟的?”

  “韓家小兒的騎兵,冒充前來增援的張郃所部,淳於瓊將軍一時不察,被他們賺開了城門。”辛評並不知道張郃已歸順韓湛的事情,他始終還以為衝進城裏的騎兵,是韓湛派人假冒張郃所部,但他萬萬沒想到,那些騎兵還真是張郃的部下。“我和友若二人趁亂逃出了城,前來此地向主公報訊。”

  “我家熙兒呢?”袁紹聽說冀州失守,首先想到的卻是他的二兒子袁熙,“他可曾從城中逃出。”

  旁邊的逢紀、審配二人聽說冀州失守,心裏暗叫僥幸:“幸好主公的家眷還在渤海,否則尚公子就會落入韓家小兒之手。如果二公子能被韓家小兒殺掉,以後尚公子接替主公的幾率就更大了。”

  辛評聽到袁紹的這個問題,將頭低到了胸前,有些心虛地說:“想必是陷在城內了。”

  聽說自己的二兒子沒能從冀州城內逃出,袁紹頓時勃然大怒,他抓起桌案上的令箭匣子,朝地上猛地一摔,隻聽嘭的一聲響,匣子砸在了地上,裏麵的令箭撒了一地。他大聲地喊道:“顏良何在?”

  顏良連忙站出來,躬身行禮:“末將在!”

  “立即點起人馬,回師冀州。”袁紹咬牙切齒地說:“我要與韓家小兒決一雌雄。”

  “主公不可!”袁紹的話剛說完,逢紀便站出來反對說:“我軍今日與公孫瓚軍不分勝負,但兵力卻比對方少,要是貿然回師被公孫瓚察覺,他勢必會揮軍掩殺,到時我軍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那我們該怎麽做?”袁紹氣呼呼地問道:“難道就聽任韓家小兒在占據冀州嗎?”

  回師冀州,肯定是不行的,就憑現有額的這點兵力,要奪回冀州,簡直是癡人說夢;但是待在界橋繼續與公孫瓚對峙,似乎也有所不妥,失去了冀州,後勤補給就全斷了,等糧盡之時退兵,肯定會遭到公孫瓚的追殺。

  正當帳中眾人左右為難之際,親兵隊率又從外麵走了進來,在袁紹麵前單膝跪下:“啟稟主公,二公子在帳外候見。”

  “不見。”正在氣頭上的袁紹,根本沒聽清楚親兵隊率說帳外的人是誰,便隨口說了一句。說完後,他似乎覺得自己這個決定做得有些魯莽,連忙又追問道:“你剛剛說誰在帳外候見?”

  “回主公的話,”正準備起身的親兵隊率,聽到袁紹的問題後,又重新跪下回答說:“是二公子在帳外候見。”

  袁紹正準備命隊率讓袁熙進來時,心急如焚的袁熙已經從帳外走了進來。他快步來到了袁紹的麵前,噗通一聲跪下:“兒子參見父親!”

  “熙兒,”見到自己的兒子安然無恙地跪在自己麵前,袁紹是驚喜交加,他連忙起身過去扶起了袁熙,意外地問:“你不是陷在冀州城內了嗎?你是如何脫險的?”

  “回父親的話,”袁熙趕緊回答說:“兒子是被韓家公子放回來的,他托兒子給父親帶一句話。”

  “這個忘恩負義的畜生,”一聽兒子提到韓湛,袁紹就恨得牙癢癢的,“我任命他為涉國縣令,沒想到他居然起兵反我。不知他托你帶什麽話給我啊?”

  袁熙朝旁邊的逢紀、審配二人看了一眼,心說:“你們兩個馬屁精,看到我家幼弟尚深得父親喜愛,便屢屢在父親麵前誇他聰明伶俐,將來必成大事。如果不將你們二人盡快除掉,等幼弟成為冀州之主時,我還有好日子過嗎?”

  想到這裏,他對袁紹說道:“韓家公子對我說,他出兵冀州,乃是為了父親報仇雪恨。隻要父親肯殺了逢紀,讓他報了殺父之仇,他立即率兵退出冀州城,重新回涉國縣做他的涉國令。”

  “殺逢紀?”袁紹聽完袁熙帶來的話,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逢紀,冷冷地問:“韓家小兒真的說隻要我殺了逢紀,他就退兵嗎?”

  “是的,千真萬確。”袁熙肯定地回答說:“韓公子指天發誓,隻要父親將逢紀的人頭送到了冀州,他立即率兵退出冀州,決不食言。”

  “主公饒命啊!”逢紀見袁紹望向自己的目光有些不善,慌忙跪倒,趴在地上連連磕頭:“韓家小兒狡詐異常,他的話怎能輕信,請主公明察!”說完,便拚命磕起頭來。

  逢紀是袁紹的心腹謀士,袁紹本就舍不得殺他,見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就更加於心不忍,望著眾人問道:“爾等說此事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