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七章 品雲霧論政
作者:仇小渫      更新:2020-04-24 03:11      字數:3040
  清風慕華幽最新章節

  第二日果真起得極早,天剛蒙蒙亮,上頭還綴著疏星點點,外麵的屋舍巷陌都有些看不真切。

  四下看了看,並未發現顧清風的身影,想是昨夜一別後便已經離開了。我將心底的落寞掩飾得很好,連阿嬈都未曾發現。

  簡單用完早食後便準備動身,一行人如來時刻般低調地出了浣紗鎮,整合了外麵駐紮的將士後,便開始啟程前往裏縣。

  昨夜折騰了一夜,直到起身時也沒閉上眼,這會兒坐在馬車上晃晃悠悠的倒生出幾分困意。我懶懶坐在桌前,無聊地撩著簾子看外麵的天色,眼皮卻開始打起架來。

  青筠道:“後麵有床榻,困了歇會兒便是。”

  好半晌我才回過神來,發覺他是在跟我說話,道:“還是算了,怕某個人又趁機對我動手動腳,就這麽坐一坐罷。”

  青筠道:“那就過來喝杯茶,精神精神。”

  我回頭望去,見他正坐在茶案前煮著茶,便挪了身子坐過去看他搗騰,道:“你這茶我還真不敢喝啊,喝了兩回都沒落著好。”

  青筠正拿著把小銀鑷挑茶葉放入茶盅,聽我這麽說,似乎也想起了前兩次的事情,哈哈笑道:“倒也是,那你看看好了。”

  我伸手捏了茶案上一隻白玉瓷的茶杯把玩,問道:“你在車上煮茶就不怕火星子濺到車廂裏來或者茶水灑了麽。”

  “不會,這馬車挺平穩的。”青筠搖搖頭,將爐上沸水倒進茶盅裏,開始衝泡茶葉。

  一大團白氣蒸騰而出,讓車廂裏小小的空間顯得有些熱。

  因為昨晚歇在浣紗鎮,冰塊沒有得到補充,此刻的冰爐並沒半分寒氣冒出,自然也就沒辦法降溫去熱,此刻車廂內還燃著爐火,懼熱的我身上很快冒出一層虛汗。

  我丟下瓷杯,走回先前的車窗邊掀開了簾子,好讓晨風能吹進來,散幾分熱氣。見他還在不緊不慢地扇火,我忍不住抱怨道:“泡完茶你就快點把爐火滅了,好熱,你看誰這麽大熱天煮茶的,你應該搬幾盒冰鎮水果在路上吃才對。”

  青筠道:“此行我並未捎帶冷食就是怕你再吃起來管不住自己的嘴,到時候又身子不舒服。”

  “哼,分明是小氣。”我撅了撅嘴,發現他又從前車廂壁裏存放的大瓷罐中取了水出來開始燒,問道:“你又幹嘛?”

  青筠揮起小扇,扇了扇,道:“水滾三遍,此茶方能甘甜。”

  我皺眉道:“所以你還要煮兩次?”

  青筠微微頷首,手上動作不停,茶盅裏卻漸漸蔓開一陣清香。我耐著性子等他煮到第三次,總算是熄了那一方小小的茶爐沒那麽熱了。

  經過三次衝泡,原本幹枯細小的茶葉舒展開了身子,一片片嫩葉在茶盅裏吐著新綠,香氣馥鬱迷人。

  青筠遞了一杯給我,“嚐嚐?這可是你看著我煮的,什麽手腳都沒動。”

  我想了想,還是從他手裏接過了杯子。隻見白瓷茶杯中微綠的茶水冒著絲絲熱氣,清淡的香氣婷婷嫋嫋,茶香撲鼻。小抿一口,舌尖一片清甜,隻覺回味無窮,唇齒留香。

  我又啜了一口,問道:“這是什麽茶,還真不錯。”

  “雲霧。”

  我細細回味了一下,道:“可這味道雖然與雲霧有些像,茶湯卻更清冽,香氣四溢,比之雲霧又有些不同。”

  青筠道:“不錯。因為這並不是尋常市麵上賣的那一種雲霧,而是移栽北疆蓋山後的雲霧。蓋山險峻陡峭,土地貧瘠,條件十分惡劣,茶樹生長艱難,每年的產量也少的可憐。不過我卻覺得此處的雲霧茶比之尋常雲霧茶味道似乎更佳。”

  “確實不錯。”

  我點點頭,也不顧喝了那熱茶會出汗了,十分順手地將杯子遞了過去,“隻是據我所知,這蓋山乃是北疆最大的一座荒山,素來無人居住,更別說種植茶葉了。”

  青筠垂下眼眸,給我斟滿茶杯,道:“蓋山比鄰草原荒漠,本就偏遠,居住的人極少,又素有‘一蓋左右分春秋’的說法,久而久之自然便被人們看作荒山。”

  我問道:“‘這一蓋左右分春秋’是什麽意思,莫非這蓋山兩邊能分出兩個季節來不成?”

  青筠道:“差不多,不過沒這麽誇張。這蓋山位於北疆西側,自古便是一道天然屏障,不僅阻隔了流民匪寇還阻斷了西北的寒風,所以蓋山之左比蓋山之右更暖和,氣候宜人。

  這種區別在春秋兩季時尤為顯著。春分時,蓋山之左萬物複蘇,春意黯然,而蓋山之右卻任是一派蕭條之景,兩相對比便,如同春秋兩季同時出現。”

  不知是不是飲了熱茶或者心情好的緣故,青筠的聲音低沉婉轉,抑揚頓挫,十分舒心,我想著該讓他多說一點兒,便問道:“此處如此荒涼,你卻是怎麽得了這茶的呢?我來北疆這麽久,茶樓也不是沒去過,竟然沒喝過,也沒有聽說過。”

  青筠道:“便是偏再遠的地方,也總有人居住的。蓋山之民世代靠山吃山,這茶葉是他們唯一能拿得出與外界互通的東西。我也是偶然的一次巡視中發現了此茶,覺得這茶還不錯,知道來處後,便每年差人高價采購,自己喝一喝,也算是給那些人一些增加一些收入。

  一些趨炎附勢的人聽聞我特意采購這種茶便也特意去采辦,可惜此茶產量極少,便是我,每年得的成茶也隻有兩三斤,時間一久,也就無人問津了,你自然也就沒有聽說過。”

  我點點頭,再問:“聽你提了幾次流民匪寇,他們到底是什麽人?先前聽你說徐離蕭鎮守龍域關,最大的功績便是攔住了那些流民,莫非北疆邊城關隘重重,竟是為他們所設麽?”

  “差不多。”

  我問了這麽多,青筠倒也好耐性,細細解釋道:“這些流民匪寇原先也是阜邗或者其他國家的百姓。當初淩雲一統五國,征戰數年,不知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國破家亡之痛讓他們失了本心,成了隻想報複淩雲的瘋子。

  可他們偏生又是受害者,並無過錯,淩雲帝素來以親善仁慈著稱,自然是不會殺他們,便將人流放到了關外,這些便被稱作匪寇。

  不止如此,那些戰爭中逃走的俘兵、戰場上活下來的士兵以及飽受戰火摧殘欲謀求生路的百姓等等,很多人都逃出了當時五國管轄的範圍,成了流民。

  不過這些人在關外過的並不好。關外條件惡劣,生存異常艱難,他們幾乎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自然是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於是屢屢在邊界鬧事。

  那時候也不是沒有地方願意接納這些流民,可他們因為長時間脫離正常生活,野性被激發出來,行事做派血腥殘忍,甚至出手傷人,那些百姓實在無法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便聯合官府將人再次趕了出去。有了前車之鑒,自然再無人敢收留流民,那些流民覺得自己被排斥抵觸了,更是變本加厲地殘害百姓,一時間,成為了人人厭惡懼怕的毒瘤,鬧得沸沸揚揚。

  淩雲一統五國後,重新規劃了邊界,興修工事,為的不僅是立威,震懾舊朝之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把這些人拒之關外。”

  “為什麽不把他們都殺了。”我問道:“不過是些不成氣候的東西,殺了一了百了,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殺?”青筠淡笑一聲,“怎麽可能殺?就算淩雲帝知道這些人不能留言可他也絕不能殺,或者說,不能明麵上下旨殺。”

  我問道:“為何?為君之道不該是為百姓謀福祉麽?”

  我雖然未曾學習治國之道,可畢竟處理炎華宮政務這麽多年,也算得上是懂一些其中門道了。這種時候,這些毒瘤若不一一拔除,隻怕後患無窮,哪怕是犧牲再大,我也會除掉。

  不過,若是我,我一開始就不會讓這種事發生,除非得了我的命令撤退,但凡逃走的,不管是什麽原因,我從未留過情麵,戰事收尾也會做得一幹二淨。

  青筠嘲諷道:“誰都知道應該這麽做,可淩雲帝卻不能這麽做。若是他殺了那些人,豈不是在告訴天下人,他當初的做法是錯誤的?淩雲帝為了保存自己的那點麵子,是絕不會這麽做的,哪怕這樣需要付出的代價十分巨大。”

  我明白了他想表達的意思,低低一笑。

  也對,上位者素來隻顧自己的利益,怎麽會管百姓的生死?我與青筠尚且如此,更妄論淩雲帝這樣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