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朝
作者:七帥      更新:2020-04-22 19:12      字數:3215
  幸虧允熥平素不愛問服侍她倆的宮女她倆平時都說啥,熙瑤選的服侍她倆的宮女又都是嘴嚴的,不然允熥知道了她倆說的這個話沒準真的把她倆打一頓。

  第二天的早朝允熥也參加了。當老朱把允熥的折子給大臣們傳閱之後,以禮部尚書鄭沂為首的傳統儒家子弟果然群起反對。他們當然知道要是老朱準了這個奏折所請之事他們反對是沒有用的,甚至有可能被貶斥,但是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文人士大夫雖然有的時候的堅持是錯誤的,但是他們還是有風骨的,不像明末到清末的多數士大夫都是軟骨頭。

  而之所以這時的文人士大夫有風骨,蒙元的統治是有一定作用的。蒙元時期,漢人考科舉意義不大,不僅是曆朝最難考的,並且考上了也不像滿清時期可以當大官,所以讀書人少,願意深讀儒家經典的更少。而這樣的背景下願意死啃儒家經典的都是真的認同儒家的,而不是後來那些隻把這當成敲門磚的人。所以這時的儒家子弟都有風骨。

  鄭沂身為禮部尚書,當然不能說的太多,這個時候還在巴蜀當蜀王世子師的方孝孺的老鄉、現任翰林院編修的原質上前說道:“陛下,方今天下思安,陛下又一向與民生息,何須商人?商人不事生產專以倒賣獲利,乃五蠹之一,鄉下百姓進城不便,他們商人做一些鄉下的小買賣罷了,怎麽能給他們這樣牟利的事情?”

  “且我大明富有四海,怎需與番國互通有無?就是有少許所求,許起進貢即可。殿下以為如何?”原質最後目光看向了允熥。

  允熥剛要說話,這時突然有人說道:“陛下,臣以為當許起開海市舶。”

  老朱、允熥和在場的大多數官員都看向這人。‘是楊益,他不是李景隆的人嗎?李景隆為什麽會讚同開海通商?’允熥想著。

  允熥緊張起來,要是李景隆有什麽不可告人的想法,老朱很可能不再支持開海,這可不行!

  誰知楊益說道:“陛下,臣以為,幾個商人罷了,不過是賺幾個錢,還能危害到地方官府不成?倒是原編修,我剛才見你對殿下的奏折都沒有看幾眼,估計都沒看到殿下寫了些什麽就著急說話,這是不是不太恭敬?”

  允熥頓時一腦門子問號?楊益這話聽著不是在反駁原質的觀點,而是在攻擊原質的為人,他這是因為一時沒想到詞還是什麽?

  倒是老朱,還有其他一些在朝中時間較長的大臣知道為啥了,楊益這根本不是支持開海,而是單純的為了反對原質而反對。這就得說到大明開國初年的事情了。

  大明開國初年,京城的五品以上官員不管是文還是武,六成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淮西人,第二大派就是以劉基為首的浙東集團,在老朱的縱容下,兩派時常互相撕逼,後來兩派的首要人物都被幹掉了。

  楊益身為定遠人也是淮西集團的一員,而原質是宋濂的徒弟,是浙東人。楊益襲職很早,洪武初年就上朝為官,洪武十幾年的時候被派到地方為指揮使,最近才回京城,所以他記憶尤新的上朝還是當年兩派互相撕逼的時候。今日見到原質進言,又見老朱似乎是讚同開海,不自覺的就上來反駁原質的話。

  但是楊益說完了話就知道自己不該說話,現在的朝堂之上和二十年以前大不相同,也沒有那麽分明的派係,自己貿然進言實在是不該。正好這時老朱出言道:“楊益你久在地方,不知京城的事情,,難免有見識不明的地方,還是退下吧。”

  楊益趕忙退下。心中還在害怕老朱事後處置他。不過老朱現在不會輕易地動勳貴,老朱又了解楊益,不會處置他的。

  允熥上前,說了昨日他想出來的那條‘讓更多的番國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的理由,頓時讓這些儒家弟子預備的反駁理由不能說出來了。

  這時戶部主事黃魁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殿下之建言甚好,為了讓更多的番國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臣覺得應該開海。”

  其他人以為黃魁是真的這樣以為的,但是坐在禦座上的老朱心下冷笑:黃魁雖然本人是直隸海門縣人,但是他有個遠房的親戚是上滬縣人,並且黃魁家窮,進學的錢都是親戚資助的,所以他當然會在這裏支持開海通商。

  不過老朱因為也想開海,所以也就不說穿他了。但是老朱已經決定:以後對於籍貫或者有親戚在市舶司所在縣城的,要專門記錄,一定要知道誰是會為商人說話的。

  然後又有幾個儒家子弟出來提出不同意見,允熥一一反駁。見著在場的文武官員沒有人再提出反對的話來,宣布:“那設立市舶司這件事就成了。就等著仿照前朝的例子把規矩定下來在正式下旨開海通商。”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即使是今日沒有上朝的人想反駁也沒用了,老朱既然已經正式說話了,那就不會再改。

  接下來兵部尚書茹瑺拿出一封奏折說道:“陛下,昨日在沔縣(今三秦省漢中市勉縣)的長興侯上的折子到了,奏報已經抓住了反賊白蓮教妖人田九成,問陛下如何處置。”

  老朱說道:“抓到了田九成?下令讓耿炳文就地淩遲處死。所有捕獲的白蓮教妖人,和他們的親屬,全部處死;受白蓮教妖人蠱惑的百姓流放遼東,遇赦不赦。”

  事情的緣故是這樣的:洪武三十年正月,藏身於沔縣縣衙為吏的白蓮教信徒高福興,與田九成、王金剛奴造反,先後攻陷了多個縣城,又蠱惑陝蜀間番民響應。老朱得知後,詔令以耿炳文為主帥發三秦、巴蜀軍隊圍剿。又敕秦王尚炳練士卒,繕甲兵,時刻巡羅,以備不測。

  耿炳文派遣陝西都指揮僉事吳旺將兵一萬五千人,四川都指揮僉事俞琪將兵一萬八千人等分道緝捕。至九月初一日,福興奔突無所,遂被俘獲。另有汪伯衛、陳妙貴、楊文皋、王師傅、劉普成等,被抓住後殺死。留四川都指揮同知趙興追捕田九成、陳二舍等。

  實事求是的說,這次白蓮教造反雖然在《明史》上隻有,大概五六十個字,但是他比在曆史書上大書特書、廣為人知的永樂年間的唐賽兒造反規模要大得多,大明先後出兵四五萬人,並且驚動了巴蜀、三秦一代十多萬軍隊,先後耗時近一年才平定。而唐賽兒造反不過先後出兵數千人,幾個衛所防備而已,也隻花了兩三個月就平定了。

  現在田九成、陳二舍也已經被抓獲,隻剩下王金剛奴仍然在逃。對於白蓮教造反的事情,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視,對於老朱的命令也沒有任何疑問和反對的。

  老朱又沉思片刻,說道:“令耿炳文回京,繼續留趙興在漢中搜捕王金剛奴等人,並且清查當地是否仍有白蓮教的妖人未被發現。”

  兵部尚書茹瑺和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徐暉祖應道:“是,陛下。”

  然後禮部侍郎陳迪上書奏報到:“陛下,接遼東來書,朝鮮國之兵又越過鴨綠江擄掠,屬我大明奴兒幹都司的番民幾次被其侵擾。”

  左軍大都督府的都督僉事孫恪出列說道:“自洪武二十五年陛下允其為藩屬國已來,朝鮮屢次生釁,時常過河侵擾,我大明應該出兵打他們一次讓他們知道知道藩屬國的規矩才好。”

  這個時候的朝鮮還不是後來那個規規矩矩的大明第一藩國,並且它的軍隊也還是有戰鬥力的,獨自打退過好幾次倭寇侵擾。並且這個時候他們對於遼東的土地還是有想法的,所以幾次經常過境侵擾,漢民不敢動,就動夷民。一旦夷民發現大明不保護他們,他們就會投入到朝鮮治下,這樣朝鮮的地盤就過了鴨綠江。

  老朱對於有人敢這樣挑釁當然是很不高興的,但是他覺得今年以來身子越發的疲乏,精力不多,所以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老朱說道:“不許!退下吧。”孫恪隻能退下。

  之後又分別有人上書奏報了其他的事情,都是些日常瑣事。過了一會兒無人再進言,老朱宣布下朝。

  ===========================================================

  河難鄭縣,此時在縣城裏邊的一家招待不富裕的人的飯館兒裏,三名大漢坐在一張桌子旁。三個人一共要了一肉一素兩個熱菜又要了一份涼菜,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的吃著。

  剛剛給他們上完飯菜的夥計對另一個夥計說道:“王二,這三個人好奇怪啊,一個說的是河難話,是開封那邊兒的口音;一個說的好像是咱們這邊的話,但是細聽卻帶有長安那邊兒的三秦口音,不是當地人根本聽不出來;還有一個說的是湖廣話,還是湖廣北邊兒的話。這樣的三個人,又不像是行商,怎麽湊一塊兒了?真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