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封蜀侯 2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50      字數:4266
  徐庶心說:女孩子就是女孩子,會關心漂不漂亮這種表麵功夫。徒兒是個女孩子,有些小性子自己應該包容她。

  劉妍好像看穿了他的想法,輕哼了一聲:“其實這和穿什麽衣裳戴什麽首飾沒關係,這會兒根本沒幾個人真心希望我做這個蜀侯!那些人背地裏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吞活剝了我呢!”

  “殿下!”徐庶皺眉打斷她:“殿下切勿有此念想,百姓們翹首以盼,屬下等一片赤誠,都是希望您能更進一步!您……”

  “好了!我的錯,這個話題打住。我找您來是有事情商議的。”劉妍不耐煩地打斷他。老師總有大道理,但她已經不想聽了,那些道理沒有一條是設身處地,說到她心坎兒裏的。她想聽的話,他從來不會說。

  徐庶躬身:“殿下請吩咐。”

  “我欲從您的部署中抽調人手,補充到張鬆那裏。”劉妍如是說。

  張鬆正在主持重修蜀道的事情,剛開始用的都是戰俘和少數民族苦力。後來盤子越做越大,不能不從龐統那邊抽調負責城建的部隊。現如今,他又來劉妍跟前求人,劉妍隻好動用老師的部隊來救急。

  要知道,無論是戰俘還是少數民族苦力,用去多少劉妍都不會心疼,但徐庶手下的部隊清一色都是荊州人,都是跟著她一路進川的老人,他們是劉妍的心尖兒。

  徐庶一聽是為了重修蜀道的事情,當下點頭應諾:“但憑殿下吩咐。”

  “嗯,張先生不敢向您開口,我原本也沒想到這個盤子會鋪這麽大……”劉妍忽然有些泄氣,人也綿軟下來,一手支著額頭另一隻手手指在幾案上輕敲著。

  “在這個事情上,我覺得我有些理解始皇帝了,明明是造福萬民的好事,偏偏又是這麽勞民傷財的架勢,這萬一要是出了什麽紕漏……”說到這裏,她故意輕瞥了一眼徐庶,而後露出一個幽怨的表情:“我已經做好了遺臭萬年的準備。”

  “殿下!殿下不必多慮,屬下等人定然以史為鑒,絕不會重蹈覆轍。”徐庶一本正經地保證,語氣堅定。可是劉妍卻絲毫未見喜色,依舊愁眉苦臉:

  “老師您就別安慰我了,這個事情本就是我任性妄為,大家還都順著我。當年我剛來這兒,許靖和吳懿還在的時候,他們……哎,說起來,他們都不在了呢!是他們告訴我,秦直道的起點在甘泉宮,我還大言不慚地約了他們有機會去瞧瞧呢!”

  說到這裏她又笑了:“嗬嗬嗬,他們以為我是癡人說夢,我偏偏要做給他們看!就算將來會被人鞭屍那也是將來的事了。”

  “殿下!”徐庶聽她說出“鞭屍”二字,直覺地打斷她:“斷無此事!”

  “但願吧!你們慢慢弄著,隻需在我有生之年能弄好就成,若真的這麽不幸,我沒福氣活著看見……也沒關係……

  總會看見的……”劉妍輕聲細語,不複嬉笑。

  徐庶想再說什麽,劉妍先一步打斷他:“行了,今天就到這兒,您回去吧。來人!請蔣主簿和糜先生來見!”

  說完就不再搭理徐庶,閉目養神起來。

  徐庶心裏歎氣,卻不能再說什麽,隻得躬身退出,找張鬆了解情況去了。

  結果張鬆也對著他歎氣:“殿下三令五申,這開蜀道的事兒一定不能著急,三五十年修不好都不算事兒,她已經做好修三五百年的準備了。她在的時候這麽修,將來她要是………也會事先做好準備……哎,您說她不過雙十年華,卻能說出百年之後的話,我到也想催進度,可是她早已把始皇帝的例子擺在前頭,我不敢啊!”

  張鬆竟然說出“我不敢”三個字,讓徐庶內心震動。作為一個有過賣主求榮前科的人,竟然會為了保護新主子的名譽而裹足不前,說出“我不敢”來。可見劉妍在他心中的分量。

  妍兒如此得人心,真是令人高興。可是高興過後,徐庶又歎氣了,她說她活著看不到蜀道修成也沒關係,總會看見的。可是她是守節的未亡人,不可能有後人,難道,她已經打算好要從哪家過繼一個孩子來做繼承人了嗎?

  想到這裏,徐庶的眉頭打結。據他所知,劉妍對哥哥寇封家的幾個孩子都挺喜歡的,尤其是他們家唯一的女孩兒寇雪更是愛如己出,他很擔心她哪天頭腦一熱,宣布選這個女孩兒做她的繼承人。

  可是,不選寇家人,又能去選誰呢?劉氏宗親麽?劉妍肯定不會同意的,其他人也未必會服氣。憑他姓劉就能白撿偌大江山嗎?漢室威望已經今非昔比了。

  就這麽著,從修蜀道的問題開始,徐庶又默默替劉妍操心起來。他又怎麽知道,劉妍根本沒想過選誰來做自己的繼承人。

  一來是因為她自己才二十出頭,雖然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但對老師並沒有完全死心。

  二來,她雖然動過侄兒侄女的心思,但哥哥做繼子的經曆太過觸目驚心,繼承人所得到的好處她沒看見,但麵臨的風險她看得透透的。自己和哥哥好不容易才跳出的火坑,怎麽能讓哥哥的孩子再跳進去呢?

  身居高位卻沒感覺到好處,隻覺得辛苦,孤獨。這讓劉妍對選繼承人這件事沒上過心,在她看來,誰來做她的位置,都是來受苦的。

  且讓徐庶默默操心,劉妍這邊送走了老師立刻就擺出了一張上位者的臉孔,坐等蔣琬和糜竺來見。

  等兩人來了,她也不多話,隻是吩咐了幾件早就想好的事情。

  首當其衝就是封侯大典的事,屬下們的意思是要隆重,要盛大,動靜怎麽大怎麽搞。畢竟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什麽的容易搞。

  可是,劉妍卻否定了這個提議,她要求她的封侯儀式走鐵血路線,封侯什麽的怎麽簡短怎麽搞,完了之後的重頭戲是閱兵式,她要把檢閱軍隊作為封侯儀式真正的重頭戲。

  這個提議一出來,蔣琬糜竺傻了,他們之前預備的提案都不用提了,全部否決了。這封侯儀式變成了閱兵式,那你找我們兩個來商量什麽?你直接找兩位軍師將軍商量啊!

  除了封侯大典,另外一件事同樣很讓糜竺和蔣琬感到苦逼,那就是劉妍宣布要增稅。

  按說這對財政部長糜竺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入職以來,隻聽見減稅,休養生息之類的命令,從沒聽說加稅。現在政府需要花錢的地方越來多,財政吃緊不是一天兩天了,糜竺盼增稅令好比久旱盼甘霖。

  但是,關鍵是但是,這次劉妍要收的稅種,一種叫通鹽稅,一種叫通錦稅。她要把蜀鹽和蜀錦販賣出去,不僅僅是販賣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還要販賣到北方,甚至更遠的地方。

  隻要有商人敢來買,給了足夠的價錢,就可以把這兩樣東西賣到他們想賣的任何地方。

  要知道,眼下天下並不太平,布帛綢緞什麽的也就算了,鹽可是和米,鐵一樣屬於戰略資源,一般統治者隻會允許自己內部流通,絕對不會允許販賣到敵對勢力那邊去。可劉妍偏偏要打破這個慣例,開鹽禁。

  糜竺想要開口勸說劉妍改變主意,但劉妍卻表示開鹽禁隻是第一步,她的最終目的是要天下所有的商人都來給她跑腿,而她坐收商業稅。

  劉妍在長沙的時候見多了辛辛苦苦種田卻因為天時不利而難以自足的情況,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還要收農民的稅,地主還要收佃戶的租,農民們的苦逼可想而知。

  因此,她認為,政府從農民身上收的稅應該少,甚至應該適當減免,真正應該盤剝的,是商人。

  商人做的隻是搬磚的活兒,把東家的貨賣到西家去,從中賺取差價牟利,這比麵朝黃土背朝天輕鬆多了,抽他們的稅理所應當。

  麵對劉妍的這種理論,商人出身的糜竺一時竟無語問蒼天。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隻要是需要走南闖北的營生,都是火中取栗,極度危險的。誰說商人不辛苦?士農工商,商人敬陪末座,本就不受上層建築們的待見,劉妍如今的做法讓糜竺為商人同胞們掬一把同情淚。

  隻是這兩人都不會把苦逼的心理活動說出來。各自領命退出去後,擦擦頭上不存在的汗水,相對苦笑,攤上這麽一位不走尋常路的上司,還真不用他們費心準備什麽意見建議,人家腦回路和他們這些凡夫俗子不一樣。

  於是,公主府例會上,當蔣琬把這兩件事告訴諸位之後,軍演的事情讓徐庶和龐統兩個毫不知情的當事人當場差點失態了,尼瑪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啊!我們都以為你要的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啊!

  龐統望向徐庶,以為作為公主西席的他會多知道一些內幕,誰知一眼望去對方也是一臉懵逼,頓時讓他泄氣了,這大概又是老板的臨時起意吧。

  他們兩人懵逼,糜竺和蔣琬卻明白劉妍為什麽要把這件事也告訴給他們知道了。

  因為軍演雖然是重頭戲,但軍演之後才是他們這些臣子們想要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劉妍要用長公主和蜀侯的雙重身份犒賞三軍!

  所以,壓力山大的,是兩位軍師和諸位將軍校尉們。蔣琬糜竺他們這些搞後勤的在明確了劉妍的真實意圖之後反而為她的決定叫好了。

  就這樣,封侯大典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荊州,益州,新揚州,交州,海外夷州……凡是長公主勢力輻射到的地方,人們無不翹首以盼,等待這曆史性的一天。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劉妍在成都祭天,自封蜀侯,定都成都。消息一出,天下震動。

  曹操氣得頭風發作,合肥李典,西涼曹洪,曹彰先後收到加緊備戰,隨時準備進攻。

  然而,誰都知道這隻是擺擺樣子,雷聲大雨點全無。現在,已經沒有人能改變二分天下的定局,劉妍這個蜀侯,做得踏實又穩當。

  隻是,建立侯國,自立為主之後,劉妍馬上就遇到了新的,更嚴峻的問題。

  這是一個她一直都在思考卻一直都沒有真正放在心上的問題。以前覺得還太早,誰知現在卻是事到臨頭不能再拖了。

  這個問題就是傳承問題,是時候為自己尋找和培養繼承人了。

  劉妍心裏一直存著這個問題,可她從沒公開提起過。之前為了開蜀道的事情對張鬆等主要負責人流露過自己已經選好了接班人的意思,但實際上接班人什麽的,她根本沒想好。

  誰會願意幫她填挖了這麽大的坑,誰又能填好這個坑而不是挖一個更大的坑?

  雖說她現在能在國土麵積上和曹操分庭抗禮,但曹操有姬妾無數,子女更是不缺,曹操要頭疼的是兒子們之間你爭我奪的問題。可劉妍呢,沒有子女,沒有傳承,這繼承人的事情要怎麽解決?

  徐庶龐統等人想到過這個問題,心急卻從未表露在臉上,也從未向劉妍提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劉妍目前無法解決甚至無從著手的問題。

  但其他關係遠一些的官員們都坐不住了。眼看主子已經立國,卻遲遲不立後嗣,怎麽都讓人踏實不起來啊!

  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國無嗣是要國除的。劉妍眼下二十四歲,馬上就要跨進二十五歲的門檻兒了,人到中年卻無後嗣,這和她老爹當年的狀況何其相似!這要是換成男主子,隻怕娶妻生子的勸進折子此時已經把劉妍埋了。

  隻是劉妍頂著奉旨守節的壓力,無人敢勸她擇夫生子,隻好退而求其次,勸她趕緊物色幾個候選人,改了劉姓,先觀察培養起來。

  這是最簡單立竿見影的辦法,也是劉妍目前可以使用的唯一的辦法。於是,她九月剛做了蜀侯,來年的正月就已經開始為後嗣的問題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