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穿江東 2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50      字數:4272
  逼於無奈,孫權動了請李典過來協防的心思。大臣們紛紛勸阻,說此舉比引山越進來還要危險,李典一但進來了就不可能回去了,這一個江東兩家治理,仰人鼻息的日子還讓不讓人活了?

  孫權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但現在正是生死存亡的時刻,投降被俘不如直接殺了他,要他去向一個小姑娘稱臣,向自己一直捏在手裏當玩偶的侄兒低頭,他做不到。

  因此,不管別人怎麽反對,甚至自己的母親也出麵勸說,孫權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他甚至準備把某個侍妾生的庶子送到許都去做質子。向曹操表忠心,請求曹操盡快發兵救他於水火。

  實際上,還沒等大小喬抵達長沙,徐庶就已經派趙雲領五千騎兵去長沙了。雖然他不知道甘寧什麽時候會登陸江東,但後續所有的步驟都已經安排就緒,隻等前線傳消息過來。

  五千騎兵渡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準備大量的船隻,戰馬可比人嬌貴多了,要有先遣部隊到對岸去清空道路做好後勤保障。因此,趙雲早早地抵達長沙做起了準備工作。

  直到建昌前線傳來消息,鄧艾大軍圍了柴桑,甘寧大軍圍了豫章的時候,趙雲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立刻下令馬上出發,渡江反攻江東。

  此時小喬和周瑜的兩個兒子被送去了江夏,大喬和陸孫氏以及陸遜的兒子陸延則被送往襄陽安置,由徐庶決定他們的去處。

  孫策的老婆,子女,外孫都在襄陽,孫權這回真是沒臉沒皮了。說起這個陸孫氏,也是個可憐人,最初她被孫權嫁給顧雍的兒子,後來老公莫名奇妙死了,她守寡在顧家。

  孫權為了拉攏陸氏,把她從顧家接出轉嫁給陸遜,她被迫離開自己的孩子,轉嫁他人。雖說那個時代女子改嫁不是什麽大事,但陸孫氏畢竟是孫策的女兒,又是顧家的兒媳,身份擺在那裏。就像曹操的前妻丁夫人,即便和離了,也不會改嫁的。她這種情況明顯是被孫權當做螺絲釘使用了。

  不過陸遜人品好,對她很是敬重,夫婦間倒也和順。這次她帶著兒子回娘家看望母親和祖母,沒想到會被俘。

  相比愁雲慘霧的她,孫喬氏卻是望眼欲穿地想見自己的兒子。自從兒子離開後,一晃數載,音訊全無,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孫喬氏不知道為此流了多少淚,愁白了多少青絲,要不是內心堅定,相信兒子一定活著,或許她早就自殺了。

  這次甘寧來攻,特地問了誰是孫喬氏,她就知道,她的希望,還活著。因此,一群人中,大約隻有她是心甘情願前往襄陽的。

  這邊人質進襄陽,並沒有秘而不宣,而是讓他們大張旗鼓,坐著敞篷的馬車公然進了襄陽城。民眾都來圍觀江東孫策的老婆女兒和外孫,在他們心中,江東已經是自家地盤了。普通百姓不知道大小喬豔名遠播,在他們眼裏這女人隻是戰利品,是公主殿下的階下囚罷了。

  另外一邊,趙雲登陸江東,鄧艾攻破柴桑,建昌之圍解除。周瑜被親兵們奪了兵刃五花大綁,推出營門向文聘乞降,親兵們怕他嚼舌自盡,還用布條堵住了嘴。

  黃蓋自殺,潘彰被殺。江東小將徐盛,諸葛瑾跟著周瑜投降。其他將校小卒或跟著步鷲退往鄱陽拒守。

  周瑜和妻兒之後也被送往襄陽,文聘順勢接手了從江夏到柴桑再到建昌的整條長江沿岸的郡縣,包括喬老爺所在的秣陵,陸遜獻會稽而降。

  也就是說,孫權現在名義上擁有的郡縣還有廬陵,豫章,鄱陽和零星幾個小縣,但他的人卻被甘寧堵在了豫章。

  很快,文聘,趙雲,鄧艾,甘寧四人齊聚,孫權和孫氏江東的喪鍾敲響了。

  由於甘寧和鄧艾的推進速度實在太快,導致李典的得到消息的時候孫權已經退守豫章了。等他收到孫權的親筆求援信的時候,周瑜都“被投降”了。文聘已經過江。此時的李典猶豫了。

  江東如果滅亡,對曹操大大的不利,這個毋庸置疑。但如今隻有李典一人守合肥,對麵卻是四將圍豫章。如果他倉促起兵,是救出孫權的可能性大呢?還是戰敗被人反攻了合肥的可能性大?

  隻是此時他如果坐看孫權滅亡,事後免不了會受到曹操的斥責,江東和曹氏現在是盟友。

  豫章之險是命懸一線,但越是命懸一線就越是難以攻下。畢竟孫氏在江東已經第三代了,很有民眾基礎,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民眾拚死守城,又有孫權不停放出援軍必來的消息,還有廬陵做背後支撐。就算是四將聯合攻打,也是進展緩慢。

  就趁著這個功夫,曹操快速做出了應對,加緊進兵步伐的同時派張遼帥五千騎兵火速往合肥進發,救得了孫權最好,救不了孫權便與李典一同防守合肥,防止合肥失守威脅壽春的事情出現。

  張遼能力出眾,虎豹騎行動迅速。江東的形勢眼看著又要有新的變化。此時,徐庶向身在江東四將下達了三個月內結束戰鬥的命令。

  以目前的情況看,北方大軍三個月內至少能陳兵宛城或襄陽了,快的話沒準還能組織起一到兩波進攻。如果這個時候江東的戰事還沒有結果,那麽甘寧等人隻好撤出江東,回歸荊州戰場,江東之戰便前功盡棄了。

  荊州兵微將寡,拉不起這麽長的戰線。徐庶手中每一個將領,每一個小兵都要用在刀刃上,與此相比,曹操動輒百萬大軍下江南,別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接到命令的四人心裏明白,時間不多了,是展開猛攻,一鼓作氣拿下江東全境的時候了!

  四個人很快就有了分工,文聘,鄧艾負責攻豫章,趙雲負責攻廬陵並吸引李典和張遼的火力。甘寧帶著水軍攻鄱陽,肅清步鷲等江東舊將餘孽。

  這其中,甘寧的任務看似分量最輕,實際最為艱巨。因為鄱陽現在是江東舊勢力的大本營。除了孫權不在以外,張溫一家子,顧雍一家子,孫權的叔父孫靜一家子,全氏一家子以及其他一些依附於張,顧,孫,陸等世家的小家族子弟都在鄱陽盤踞,他們雖然沒能組織起救援豫章的力量卻也把鄱陽弄成了鐵桶大陣,想要肅清他們很難。

  不過,甘寧水匪的秉性意味著他最不懼怕的就是啃硬骨頭。而且他是四人中殺心最重的一個。讓他攻鄱陽,就注定要血流成河了。

  其實,不管是步鷲還是全琮,或是朱才等人,沒有人是甘寧的對手。甘寧唯一的劣勢就是人少。不過他手下的人都是夷州帶過來的,有不少是當地少數民族,野蠻勁兒比江東當地的山越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是換了別人來帶這支軍隊,沒準根本壓不住。

  甘寧當然不擔心這個問題,他隻需要做到件事。第一,攻進去,第二,反抗者殺無赦。

  豫章這邊,鄧艾和文聘是第一次聯手,更是第一次見麵。文聘從劉表時期到現在一直是將軍。鄧艾卻是初出茅廬的小輩,還隻是個校尉。

  但文聘並沒有因此而看不起鄧艾。與之相反,在看過鄧艾排兵布陣之後,他反而有種學到新東西的感覺。

  鄧艾經曆兩任導師,學了兩家之長,再加上啟蒙早,有天賦又勤勉,不管是徐庶還是龐統都對他非常喜歡以至於傾囊相授。龐統帶著他入川,給他曆練的機會,。甘寧帶著他攻涪陵,讓他親臨現場,觀摩攻堅戰。現在,這些經驗的累積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效果當然是令人驚豔的。

  文聘有種在和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打配合的錯覺。鄧艾布陣表麵上四平八穩,攻守兼顧。實則鋒芒內藏,好似一條餓了幾天的毒蛇盯上了期待已久的獵物。攻得義無反顧,守得滴水不漏,真的很難想象這是個年方弱冠的少年在領兵。

  而且,文聘還發現,鄧艾的殺心也很重,對自己和對手下的士卒都很嚴苛,少言寡語的他對別人冷得像塊冰。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鄧艾是個可靠的戰友,他和他的士卒很擅長攻堅戰,這對文聘來說就是最大的利好。

  再來看趙雲這邊,他的主要任務是吸引和拖住張遼李典,防止這兩人有機會增援孫權或者把孫權救出去。因此他和他的騎兵是雷聲大雨點小。

  表麵上攻勢如潮,實際上卻是收著在打,本來純騎兵的隊伍也不適合拿來攻城。再說荊州騎兵珍貴,每一個都是趙雲的心尖子,他怎麽舍得拿來做炮灰?眼看著曹操就要來了,他還想著回去和馬超聯手抗曹呢!

  自打馬超來了之後,趙雲意識到了自身經驗的不足,向馬超討教了好多次,馬超起先對他這個“技術流”的大叔很是看不過眼,覺得他太過教條。

  但兩人切磋過幾次之後,馬超就收起了自己的輕視之心,轉而感歎起趙雲生不逢時來。

  像他這樣天賦卓越又勤奮聰敏的人,如果生在西涼,絕對是從小就被扔在馬背上重點培養了。

  可惜他生在河北,一個雖然重視騎兵卻不是隻在馬背上討生活的地方,於是他就這樣被埋沒了。

  這麽一個天才居然明珠暗投,做了那麽多年的小兵,混到不惑之年才剛當將軍。有這個功夫,馬超自問都已經做小侯爺和小霸王好多年了。

  親自切磋過之後,馬超才信了劉妍的話,趙雲的確是個優秀的人,隻是缺些大戰的經驗,而經驗這種東西,有時間,有機會就能補足。與趙雲相比,自己的進步空間相對就小了很多。索性此時兩人相遇,成了同僚,以後互為磨刀石,自己也能從中獲益。

  趙雲想著快點回去參加更重要的戰鬥。李典這邊盼來了張遼之後一顆心放回了肚子裏。總算不用擔心了背上見死不救延誤戰機的責任了。

  既然張遼來了,那就按計劃行事。張遼帥騎兵去江東伺機救人。李典負責守好合肥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趙雲對陣張遼,荊州騎兵與虎豹騎的第二次交鋒。如果說第一次交鋒時荊州騎兵還是菜鳥,全靠趙雲一肩挑的話,那麽現在荊州騎兵至少已經不會拖後腿了。

  戰爭最能鍛煉隊伍,荊州騎兵原本零基礎,經曆了與朱靈的一戰進步神速,不複當年稚嫩模樣。

  兩軍相遇勇者勝,趙雲和張遼一戰,張遼非但沒沾到半點便宜,反而被趙雲刺傷了胳膊,雖說麾下虎豹騎讓他借了一點兒力,但他帶傷而走,短時間內是不能再出戰了,營救孫權的計劃就此擱淺。

  趙雲立刻回援豫章,並讓人大張旗鼓地把張遼敗退的消息送進城去。

  豫章城頭,正兒八經的士卒已經所剩無幾,現在守城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普通老百姓,無頭箭書送上去之後,城裏自然是好一陣慌亂。孫權還想負隅頑抗,老太太卻是死心了,她不想因為兒子的野心斷送女兒以及幾個孫兒的性命。

  如果繼續反抗下去,萬一老百姓死多了,惜命了,開了城門,後果不堪設想。倒不如此時開城門投降,可以保住性命還可以博一個愛民如子,慈悲為懷的好名聲。

  然而,孫權卻死活不肯接受現實,一定不肯投降。老太太怒火攻心,這輩子唯一的一次打了兒子一個耳光,發狠說你不投降我們就斷絕母子關係,我帶著尚香和孫兒們投降去!我不能看著你孫家的根苗都扼死在這裏!

  真不愧是生出了小霸王孫策的女人,彪勁兒一上來,她還真的帶了孫尚香和媳婦步氏以及幾個孫子孫女開城門投降了。隻留下孫權一個人在房間裏躲著。

  文聘和鄧艾見到城門開啟,出來一群老弱婦孺一時也沒反應過來。倒是老太太帶頭下跪,雙手托著孫權的將軍大印和豫章的戶籍冊。他們這才長出一口氣,突襲江東之戰,終於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