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慮與近憂 2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50      字數:4238
  回到書房,徐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母親想多了,現在他自己心裏也有一些異樣。雖然作為一個男人,他從不理會身上的衣服是什麽款式什麽材質,但絲織品和棉麻織品他還是能夠區分出來的。

  所以,他當然知道那件衣服是珍貴的絲織品。徒兒一共隻給他做了三件衣服,每一件都數得出緣由,不全都是用來賠禮道歉的。

  每次她自覺做了什麽大錯事,就會用送菜,送衣服,送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開始的時候,徐庶總會覺得莫名其妙,想不明白徒兒為什麽要給自己送這送那,經過幾次之後,他才明白,這是她在小心翼翼地向他表示歉意。

  似乎自己的這個小徒弟一直都存著對自己又敬又怕卻又想親近的心思。隻是自己太過遲鈍,直到她向自己求婚,直到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才發現。徐庶歎氣,這孩子從小就沒有從劉備和甘氏身上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按照她的年齡推算,從她出生到出走的這段時間,她一直都生活在緊張和恐懼當中。

  她應該經曆過逃難,經曆過動蕩,也經曆過戰爭。在從新野將軍府出走之前就經曆過這些,這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基於這些推斷,徐庶對劉妍一直都心存憐惜,隻是以往這些憐惜都是憐惜她身世慘淡,憐惜她稚嫩弱小。這種憐惜很淺薄,至少沒有設身處地更沒有推己及人。

  畢竟一個是三十多快四十的大叔,一個是未滿雙十的少女,而且劉妍還是徐庶前老板的女兒。徐庶對她隻能是又敬又憐。絕對起不了別的心思。

  但劉妍性如烈火,她喜歡的,想要的就會一頭熱地撲上去示好。讓徐庶無法招架。徒兒向師傅求婚這種事,也隻有這丫頭能做得出來了!

  徐庶不知不覺間走神了,母親的一番話,勾起了他的心事,徒兒因為他的拒婚,衝動之下選擇與牌位成親,成了奉旨守節的烈婦,此生注定孤獨終老。

  這是她的倔強,也是他的噩夢。現如今,這噩夢在他的腦海中生了根,讓他每每想起,總是歎息不已。仔細想想,司馬徽說是劉妍故意疏遠他,故意打壓他,徐庶有些相信了,因為他也聽到了司馬徽對劉妍說不允許她外嫁,說她的丈夫必須經過他的審核,必須保證是他圈子裏的人。

  此時徐庶已經數不清歎多少回氣了,想想身在川內前線的徒兒,再想想困坐愁城的自己,心情怎麽可能好得起來?心情不好的時候,想事情就容易往糟糕裏想:前線怎麽這麽長時間了還沒有捷報傳來呢?不是說已經和甘寧匯合了嗎?集甘寧,黃忠,樂進,張飛等人之力,又有地圖傍身,按道理說進川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怎麽可能這麽久了還沒有消息呢?難不成是出了什麽意外?這都快一年了,難道是出了什麽問題徒兒報喜不報憂?

  這麽一想,徐庶整個人都不好了。奈何山高路遠,他不可能撇下荊州這麽大的攤子找到川內去。眼下曹操親自坐鎮許都,什麽意外事件都有可能發生,他是一定不能離開的。身在前線的劉妍若是知道老師這麽擔心自己,一定高興得想插翅飛回襄陽。隻是眼下,他們一個在襄陽,一個在涪陵,隻能是各懷心思兩不相知了。

  單說徐庶這邊,連日的心神不寧終於得到了糟糕的印證,就在十幾天以後,許都來了欽差給不在荊州的宜陽長公主殿下帶來了一道聖旨,內容是斥責公主恃寵而驕,殘暴弑殺,貪得無厭,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指揮大軍入侵西川,完全不顧祖宗禮法。皇上姑息再三,無奈公主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故革除其一切封號,貶為庶民,並褫奪其荊州牧的職權,命其見旨即刻入許都接受宗法處置。

  劉妍不在,徐庶作為劉妍的老師,出城把頒聖旨的太監和隨行的漢室宗親代表接進了城。太監是曹操的人,一副丞相架子端得十足。他當然不會對徐庶宣讀聖旨的內容,徐庶也沒把他當一回事,放在驛館裏了事。反正劉妍這會兒是不可能從前線回來接聖旨的,料想曹操也沒指望她會回來,這聖旨根本不用看,用腳趾頭就能想到其中的內容,曹操要動兵了,這聖旨就是先禮後兵,擺擺樣子罷了。

  這一下,多日的焦躁不安找到了原因。徐庶心中那個最不好的預感成真了。

  好在他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再加上會發生這個情況他心裏早有預見,故而並沒有慌亂,把兩個宣旨的人扔給蒯越,將他們圈在驛館中一日三餐供奉,等劉妍來決定他們的死法。死是肯定的,關鍵是怎麽個死法。

  扔下這兩個人,徐庶並沒有想著馬上把這件事告訴身在前線的劉妍,而是召集管理層眾人開了個會。告訴他們荊州進入備戰狀態,包括江夏,桂陽,南陽,包括遠在交州的海軍基地都收到了全麵備戰的通知。

  並不是徐庶有心越俎代庖,實在是他對自己徒兒衝動的性子太了解,如果貿貿然把曹操將要二度南下的消息告訴給她知道,沒準她會拋下川內的一大堆事情連夜催部隊往回趕,徐庶不想事情往更壞的方麵發展。

  徐庶在荊州的人望僅次於劉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比劉妍更讓人敬畏,劉妍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現出對徐庶的敬重和推崇再加上徐庶領銜荊州的領導班子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所謂人望就這麽積累起來了。

  因此,徐庶親筆簽發的備戰命令到達各處之後,整個荊州機器馬上高速運轉起來。

  不過,聖旨的內一直都沒有公開,所謂備戰也是外鬆內緊。這也是徐庶不希望劉妍現在回來的理由之一,她一回來,勢必導致聖旨的內泄露出去。

  曹操這邊,聖旨一下,不但北方震動,整個天下,除了荊州,西川,交州這樣的偏遠地帶,凡是受到曹操勢力範圍影響的地區都行動起來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江夏對麵的江東孫氏。

  孫權接到的協同作戰的通知是合肥守將李典簽發的。說起來,原本合肥的守將是李典和樂進。後來樂進被調到襄陽。進了劉妍的陣營。孫權和曹操私底下達成了武器進購協議,變相達成了同盟,為了表示安撫,合肥這邊沒有再增兵和加派新的將領,留下李典一人坐鎮。李典同時也成了曹操和孫權之間溝通的橋梁,並且隱隱分出了上下級的關係。

  孫權接到通知,心中五味雜陳,赤壁時候的情景曆曆在目。那個時候,他還夢想著和長沙聯盟,共同抗擊曹操,一轉眼時移世易,他竟然成了曹操的馬前卒,轉而攻打江夏,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隻是當年是實力擔當,此時卻是炮灰,這差距,這待遇……孫權除了苦笑還是苦笑。

  來自北方的新一批武器已經全部裝備部隊了。李典說,為了表示兩家聯合,這批武器他們隻收了成本價。孫權欲哭無淚,這兩年,從曹操那邊買武器,江東正可謂花錢如流水,曹操從來都沒有客氣過。孫權覺得當年自己和交州士氏做糧食交易的時候,也沒這麽狠心過。

  然而,目前他強我弱的現狀讓孫權大放血的同時又興不起半點談價錢的念頭,他隻能一邊心疼一邊乖乖掏錢。

  聖旨已經頒布,而他隻收到丞相手下武將簽發的通知,他還不能不當回事將之擱置。李典可不是省油的燈。萬一曹操覺得江東不安份,命他南下先滅江東,孫權覺得對麵那個姓徐的絕對樂嗬嗬地過來落井下石。

  雖然曹操在這個節骨眼上先滅江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江東沒有盟友卻是既成事實。所以,幫著曹操打荊州是一定的。

  隻是孫權心裏難受,憋屈,非常糟心。

  因為曹操如此大張旗鼓地下聖旨揚言踏平荊州,如果真能踏平了,江東這邊弄死孫紹可以辦到,但分曹操的勝利果實的可能性有多少?即便分到了,未來也是二分天下的格局,以曹操的性格,江東最終的結局還是要並給他的。因此,這回江東扮演的角色簡直炮灰得不能再炮灰。

  隻要一想到這一節,孫權就很泄氣。根本提不起勁兒開動員大會。但是,這動員大會還是要開的。因為孫權心中還有所圖。

  隻是怎麽開找誰來開,這是個問題。足以讓孫權糾結好幾天。江東在曹操第一次南下的時候傷筋動骨,元氣大損,現在出兵唯一可以談得上優勢的,隻有士氣,複仇的血性。除此之外,都要斟酌。

  因此,當他振作精神,傳令江東高層前來開會時,他自認為是準備充分了。他的籌碼竟然是原本身在柴桑養病的周瑜!一身簇新的輕甲,提劍來參加會議,這無疑是在一潭死水中投下了一枚炸彈。

  周瑜的出現讓在場所有人,包括孫權本人都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多年前,周瑜兵敗回江東,是被擔架抬著送到孫權麵前的,麵色青白形容消瘦,整個人死氣沉沉的。看得孫權本來想問的關於孫紹的話都咽回了肚子裏。

  而今,幾年過去了,煥然一新的周瑜重新出現在大家的麵前,其他諸位與會者心裏無不歡喜。在沒有周瑜的日子裏,他們已經充分體會了什麽叫做“如果江東沒有周瑜那就真的沒有周瑜”

  隻有在周瑜不在的日子裏,大家才不能不承認,沒有周瑜,江東的智商水平線降到了曆史最低點。且不說沒有人能勝任大都督之位,也不要說沒人能在江東仰人鼻息的時候,振奮江東人早已頹廢的精神。

  雖然當年的北伐戰爭失敗了,江東子弟死傷無數損失巨大,但江東的百姓們幾乎都沒把這筆賬算到周瑜和將士們頭上。他們怨恨的,恰恰是背後捅刀子,落井下石的劉妍。

  劉妍在戰後受封公主,沒多久便晉封長公主。這消息傳到江東,被有心人這麽一宣傳,劉妍踩著江東子弟屍骨往上爬的大奸大惡劊子手的形象就這麽定型了。再加上甘寧帶著水軍搶劫了喬老爺的家。事實勝於雄辯,劉妍就是女魔頭,劊子手,水匪等等大惡人的集合體。

  當然,劉妍本人對此毫不介懷,正所謂虱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她在北方曹操的軍隊眼裏,她就已經是劊子手了。長沙和江東是世仇,她根本不需要在江東人心中樹立什麽美好形象。

  現在,沒有什麽比神清氣爽的周瑜出現在江東高層們眼前更能讓他們精神振奮的事情了!周瑜重新披甲,終於到了江東人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相對大家喜形於色的模樣,周瑜的臉上卻絲毫不見喜色,反而是一貫的冷若冰霜。比往日更清瘦幾分的體態加上這樣的表情,讓那些想上前寒暄幾句表達關心的同僚們望而卻步。

  孫權卻好像很滿意周瑜的狀態,當眾宣布恢複周瑜的職權,水陸兩軍大都督,成為這次協同進攻的主帥。

  除了周瑜之外,老將黃蓋被封為副都督。孫權還推出了一個新人,愛妃步練師的族人步鷲。這個人在這次會議之前還是個無名人士,在場的諸位都不認識他,但孫權卻直接給了他中郎將的頭銜,並當眾說讓這個人來協助周黃二位。

  周瑜全程黑臉,黃蓋卻是紅光滿麵,終於等到為兩位老兄弟報仇雪恨的機會了!他一定要攻破襄陽手刃仇人,以慰兄弟在天之靈。

  程普和韓當的死,對孫權和江東來說是巨大的損失,雖然心疼卻到不了傷心的高度。但對如今碩果僅存的老黃蓋來說,這兩個人的死,毫無疑問是晴天霹靂一般的巨大打擊,他想報仇都快走火入魔了。

  擬定了領導班子,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江東十萬子弟兵,正式荊州宣戰,出兵江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