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造事端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49      字數:2118
  另外一邊,孫權眼見因為陸遜的不作為,導致建昌城久攻不下非常不滿。但臨陣換帥又會打草驚蛇,引起不必要的動蕩。想來想去,讓他想起了一個人,如果加派這個人到廬陵去向陸遜施壓,陸遜肯定乖乖就範!

  於是,老將軍程普帶著自己的親兵從吳縣出發,火速趕往廬陵。老頭兒是孫策時代的都督,牛得一比。現在雖然人老了,胡子在胸前拖成掃把了。但一顆紅心忠於東吳。不管誰是主子,他效忠的隻是這塊土地。這樣的人,關鍵的時候就是要站出來的。

  得到消息的徐庶和寇嚴同時皺緊了眉頭,這是怎麽了?孫權這是要瘋麽?用兵最忌猜忌,他就算表麵上再怎麽不喜歡不信任某個外將,也不會再戰爭進行中的時候采取會引起矛盾的措施。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有獨立判斷是進或者退。

  本來陸遜遲遲不動,對我方來說是好事。但現在來了個程普,這個事情就變得微妙了。程普在江東的地位非常高,徐庶是知道的,他一來,陸遜還有沒有話語權?戰局會不會馬上就有顛覆性的變化?本來建昌頂兩郡的壓力這麽長的時間已經困難了,再加上廬陵,其他兩郡也會聞風而動,這對我方太不利了!

  無奈之下,徐庶隻能派探子,快馬加鞭找到黃忠,將廬陵出現的這個變故告訴了他,並且讓他加快進度,攻打柴桑,如果不能奪下,便給它毀滅性的打擊。徐庶搞不明白事情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突變,他不知道其實是他的得意門生在背後脫了他的後腿,把事情變得糟糕了。

  罪魁禍首寇嚴在得知程普即將抵達後慌了手腳,怎麽回事,怎麽會突然就起了變化?或者自己真的不該去試探陸遜?手足無措的她開始後悔,後悔自己無事生非,人陸遜渾水摸魚好好的,幹嘛非要去刺激人家呢?你是不是被一次小小的勝利就衝昏頭腦了?

  現在怎麽辦?寇嚴在書房裏來回踱步,焦躁不安,眼角的餘光落在疊得整整齊齊的袍子上。老師的袍子已經做好了,繡上了代表高風亮節的翠竹。她做之前糾結,做的時候糾結,做完了還糾結,是馬上就送去給老師呢,還是等戰爭結束,老師凱旋而歸的時候送給他好呢?

  現在,她忽然不糾結了,還是坦白從寬吧!如果隱瞞的話,瞞得越久,真想被戳破的時候,老師會更生氣。趁現在還有得挽救,趕緊地道歉吧!

  寇嚴打定主意,長出一口氣,還好有老師在,自己犯了什麽錯誤,隻要想到老師能有辦法補救,心裏就算充滿歉疚也是對老師的,不會覺得自己對不起長沙人民,這麽重大的擔子,她挑不起啊!

  徐庶很快就收到了弟子的道歉信和衣服,看見衣服的時候他黑非常感動,覺得收了女弟子就是好,又聰明又懂事還孝順自己,這丫頭現在在長沙,一定是眼巴巴地等著自己早點回去呢!可惜我現在還不能回去,戰局又有了變化。

  把衣服放一邊,接著打開書信。從頭至尾看了一遍之後,簡直哭笑不得,寇嚴原原本本地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讓孫紹寫家書給陸遜的事情向老師匯報了。誠懇地承認錯誤,求老師原諒。末了還為自己辯駁,說孫紹寫的家書是經過自己檢查修正的,保證隻是一封普通家書。

  徐庶苦笑,這不是普通不普通的問題,而是你根本就不該有試探陸遜的念頭。你試探他說明你心裏已經有了傾向,你希望他收下這封信並明確地表示對長沙的善意。但實際上這怎麽可能!

  他不動,是意外之喜,你隻能當做什麽都不知道。哎,這是自己的過失,徐庶歎了一聲之後將責任攬上了身。是自己離開前沒有說清楚,才會導致弟子做出這種錯誤的決定。她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這個錯誤的決定本身就是她能力以外的事情,自己又怎麽能怪她呢?

  話雖然這麽說,但道理還是要講清楚的,作為老師,指出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是權力也是義務。徐庶反複翻看寇嚴的道歉信,一點都沒有生氣,反而越看越高興,知錯能認錯,已經難能可貴了。

  心情好,筆下的文字流露出的態度就和藹了許多。擺事實講道理,引經據典地給弟子闡述理論知識。徐庶做得很仔細,和排兵布陣一樣仔細。現在寇封有黃忠教導,已經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位置,這個大弟子現在幾乎成了掛名。

  反倒是寇嚴,一直都在徐庶的庇護之下,師生關係一直很近,寇嚴依賴老師。徐庶也是傾其所能為她謀劃,教導她。在徐庶的眼裏,寇嚴的地位早已超越了她的師兄。隻是她自己依然小心翼翼罷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寇嚴在書房裏提心吊膽,生怕老師生氣責怪她,生怕因為自己的“神來之筆”導致戰事崩盤,長沙慘敗,這責任太嚴重了。越想越怕的她幾乎徹夜難眠。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寇嚴在書房裏心神不寧的時候,甘寧和周瑜的水軍對上了,而此時,黃忠和寇封的部隊,離柴桑城還有大約一天的路程。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時間差,都是因為長沙沒有一支成編製的騎兵,士卒都是靠雙腿行軍的。甘寧走水路遇到順風順水的時候,行船很快,醒目的“長沙甘”的大旗迎風飄揚。加上他這次奉命傾巢而出,聲勢不可謂不浩大。

  而柴桑是周瑜的命根子,一得到消息說有大量的戰船帶著長沙的旗號浩浩蕩蕩往柴桑來,他怎麽可能無動於衷,當下就命令鄱陽湖水軍出擊迎敵。東吳水軍在赤壁之前就已經威震天下,他們的反應速度之快,在甘寧的預料之中。

  要知道,在遇見寇氏之前,甘寧是打算去投江東,也就是投入周瑜帳下的,他對江東水軍的強悍是有充分認識的。對於這這麽早的遭遇,他是有心理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