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拚死戰 3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49      字數:2167
  徐庶接過書信,當著二人的麵展開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露出了笑容:“妍兒能想到這一層,著實不一般。哎,隻因她是女孩兒,命運如此多舛。”

  “老師,師妹寫的什麽?讓您如此感概?”寇封好奇道。徐庶嘴上回答寇封的問題,手裏的書信卻是遞給了黃忠:“太守大人擔心周瑜此時退兵,撞上甘司馬,甘司馬會因此吃虧。”

  “這個……也不是沒可能的……不知先生對此可有預見?”黃忠的眉頭皺了起來。“嗬嗬,老將軍還是不了解像甘寧這一類辭別舊主另投他人的外將的想法。“徐庶淡然一笑。

  ”這……老夫的確不了解。”黃忠點頭承認:“請先生賜教。”

  “我聽封兒介紹興霸(甘寧字)的時候說過,興霸原先想的是黃祖戰敗,他便投吳。加上他本是蜀人,對荊州的歸屬感並不強烈。

  因此這種人比別人更謹慎,更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他發現事不可為,定然第一時間撤回,即便周瑜現在撤軍,他們也不會相遇。

  當然,長沙給了甘寧足夠的資源支持和尊重,相信他也是個勇於表現自己能力的人,能夠獨立處理這次事件,這也是對他的一次考驗。”徐庶慢條斯理地分析著,表明自己的立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黃忠佩服地一拱手:“先生睿智,老夫自歎弗如。”徐庶回禮:“老將軍過謙了,徐某隻是對興霸的一些想法感同身受罷了。”

  對麵寇封聞言,對自己的老師更是欽佩不已。自己與甘大哥兄弟相稱,洞庭湖上相處日久,竟還不如老師與他數麵之緣了解得更深,能得到如此能師提攜,是寇封現在唯一感謝劉備的事情。如果不是劉備帶他入新野,他怎麽會有機會認識徐庶,拜他為師呢?

  這邊廂按兵不動,等著周瑜的反應。那邊連吃了兩次敗仗,心氣難平卻又無可奈何的周瑜正在麵臨進退兩難的窘境。

  戰事發展到這個地步,他的敗局議定,應該是要退兵了。可是太史慈的屍首在敵人手中,他怎麽能就此灰溜溜地離開呢?建昌的將士們會怎麽看待他?回去之後孫權又會怎麽看待他?

  周瑜覺得自己一世英名都毀在這次衝動的挑釁上了。現在他是進也不對,退也不對,僵在那裏了。軍營裏為太史將軍複仇的呼聲和傷病們喊疼的聲音一樣高,讓他既下不了進攻的指令也下不了撤退的決心。

  於是,他下令就地休整三天,派使者去徐庶營中,找徐庶談判,如果對方不肯將屍首交還,他將看情況再度興兵。

  這種表態當然是用來安撫士卒並試探敵方反應的,周瑜拍了自己身邊的一個能言善辯的幕僚去見徐庶。徐庶和他扯了老半天,最後很抱歉地拒絕了他的要求。

  周瑜心中憤恨,奈何武力強不過人家,隻能默默忍耐。就在他和徐庶拉鋸的這三天裏,甘寧以最快的速度從水路抵近建昌城。建昌和海昏大部分的士卒都被抽去前線了,守城的士卒少得可憐,甘寧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登陸成功,率士卒到了建昌城下。

  這次,為了提高速度,增加隱蔽性。甘寧帶了三十艘小型戰船偽裝成商船,帶了八百士卒,和一些必要的兵器,箭矢雲梯等攻城裝備。一路上他都在盤算徐庶給他的任務有多少可操作性。

  謹慎的他一開始的想法是佯攻,到了地方豎起旗號繞著建昌城兜一圈,喊喊口號就算完事了。但一路行來,洞庭湖上一片祥和寧靜,他們一路順風順水到達建昌,渡口無人值守排查,他們很輕易地就登岸了。

  這讓甘寧的心思活絡了起來。看起來建昌的防禦基本喪失殆盡,這樣的話,攻克它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了。

  於是,他登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散布斥候直奔建昌城下探聽虛實,而他們則繼續扮作商隊,忙著卸貨,搬運。周圍漁村的百姓竟都沒有對他們產生懷疑。

  建昌和海昏一直都是太史慈鎮守的,自打建安二年,孫策平定江東之後,數年時間裏,這兩處和其他沿海城市不同,幾乎沒有遇見什麽戰事,也沒有山越的困擾,一直都太平無事。

  再加上這裏的人們深信太史慈帶領的士卒足夠有能力保護他們。因此,民眾對於戰爭沒什麽警惕性,讓甘寧和將士們很順利地溜了過去。進了建昌腹地,甘寧真正感受了一把祥和安樂的世外桃源是什麽感覺。

  雖然海昏前方在打仗,雖然建昌大部分的士卒都是本地人,都有家眷親屬,但這裏的人們一點都看不出為前方戰事擔憂的樣子,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祥和讓甘寧這個入侵者一度有些不適應。

  不過,他沒有多想,很就帶著人來到了建昌城下。這裏的城池和其他內陸的城池一樣高大,城牆一樣厚實。護城河上的吊橋因為常年放下,一直都不收起,鐵索多處斷裂,沒斷的也是鏽跡斑斑。

  抬頭看看城樓上麵,醒目的吳字大旗飄飛。甘寧死死地盯著那麵旗幟,好半天之後,吐出四個字:“準備攻城!”

  身後的士卒輕聲應諾之後,幾組人扛著雲梯就過去了。軍中自有那些身量小巧,體重輕便的士卒,適合做斥候的同時攻城的時候也兼任先鋒。

  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攀上了城頭,而城內外進進出出的民眾在茫然地抬頭觀望了好一會兒之後才意識到敵襲了。慌亂之下完全無法組織有效防禦。城門官完全無法想象這些人是哪兒來的,怎麽過來的。

  八百士卒上城頭的上城頭,等開門的等開門,頃刻之間就衝進了城門。等守城的校尉檢點兵馬殺過來的時候,人已經進來了。

  ——————————————————————從小到大被各種各樣的三國故事圍繞,最愛那些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謀士,以及表麵文質彬彬,實際勇冠三軍的小將軍。現在終於可以親手將他們編織進故事裏,有種莫名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