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的篇章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7-20 07:08      字數:1958
  樗裏驊啞然一笑,隨即將目光望向了窗外那對嘰嘰喳喳叫喚個不停的喜鵲。

  “貴國中更趙大人曾經在神京提到過的事情不知道左更大人是否還願意兌現呢?”

  “什麽?”

  聽到羋純熙用細小若蚊蠅般的聲音對樗裏驊問罷許久後,樗裏驊這才像是被利刺刺入心中一般驚叫道。

  回想當初趙之海在神京時向羋純熙提到過的事情,那不就是撮合兩國聯姻,撮合自己與羋純熙二人之事嗎?

  看到羋純熙如花似玉的臉龐綻放出了若隱若現的彩霞時,樗裏驊不禁微微沉思片刻後鄭重地說道:“此事.....”

  樗裏驊剛說了“此事”兩個字後,羋純熙突然搖頭笑著打斷樗裏驊的話音說道:

  “不,我羋純熙自小就知道搖尾乞憐討來的東西總是不能長久的,我知道你雖然納了妾,但你的心還在虞姑娘那裏。

  等你哪天想通了,覺得純熙能入得了你的心時,再來答複我吧。

  隻不過可別太久了啊。”

  說罷話後,羋純熙微微一笑,隨即起身準備離開。

  “大軍明日後啟程,我留五萬大軍與你,隨你守備燮玉關。

  若是小喜不聽從你的將令,那你秦國軍法該是個什麽樣,就對他依律懲治即可,不必念及太多!”

  “那你呢?”

  樗裏驊聽到羋純熙突然決意要走,便連忙開口問道。

  “戎軍占了齊國全境,我就要回去準備與他們交戰了。

  方才和你討論了許久,純熙突然覺得若是能一戰挫掉戎軍的銳氣,那他們想必是不會再來與我們楚國為難的。

  畢竟吃的太多,可是要撐破肚子的。”

  “戎軍還有兩萬精銳,我猜測他們的戰鬥力會非常的高,不然的話又怎能攻占齊國半壁疆土。所以你一定要小心才好,實在不行就撤到夏水之南去吧。”

  “不必了,他們有精銳兩萬,而我的羅刹鐵軍倒也不是吃素的。”

  羋純熙說完話後,頭也不回的從樗裏驊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而當樗裏驊再次聽到羋純熙帶著領兵者自有的氣魄說完話後,竟然有些悵然若失,有些懷念起羋純熙方才那作女兒態時的模樣了。

  不過,胡思亂想之餘樗裏驊也對她的決定深以為然。

  齊國境南,就是瀘雲、通南兩郡。

  這兩郡可是楚國夏水北岸僅有的土地,如果能在那裏抵擋住戎軍的兵鋒,那麽戎人將極有可能放棄在短時間內攻占楚國的打算。

  畢竟吃的太多,還是躺下來消消食最為保險。

  而且那楚國水網密布,氣候潮熱,如果不能迅速將其拿下,那麽一旦僵持起來,戎人們縱使再強悍恐怕也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無計可施的。

  羋純熙走後,樗裏驊獨自坐在縣

  衙大廳中的案幾後將兩人對當今局勢的一番分析又重新梳理了一番,他思考了許久許久直到夜暮降臨。

  當親兵進入廳中點燃他身旁的那盞殘燈時,樗裏驊才緩緩的提起了筆,龍飛鳳舞的書寫了起來。

  《河東諸縣募兵令》

  “姚君分封先公於秦地,已有五百九十七年,

  自八年前戎軍叩關以來,山河破碎,百姓哀鳴。

  ......

  戎狄強占國土,先以土地為餌,蠱惑無知百姓為其效死。

  ......

  然自五百九十三年起,戎人部落相繼遷入關內,至今內遷部眾已達百萬計。

  ......

  戎狄視我秦人為被征服之民,故在各郡生活休養之餘專營欺男霸女,搶占土地,肆意破壞良田等種種惡行。

  ........

  如今戎國盡占齊、秦故地,河東百萬眾若不揭竿而起,順應天命,仍無唇亡齒寒之憂,則秦、齊各郡昨日之事即為我河東明日之鑒。

  ........

  今大秦左更樗裏驊詔令:但凡我河東郡十八歲至五十歲壯年男子,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凡願投我秦軍效死者,免其戶十年賦稅。若在軍前立功,則另有軍爵封賞犒勞。若戰死於複國戕亂之役中,則每人賜良田百畝並拜納入軍魂祠代代享用香火延綿。

  .........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

  《殺胡令》

  《天下豪傑征募令》

  《告齊國複仇者書》

  《黃陰抗戰書》

  這日夜,樗裏驊奮筆疾書,將自己期許的全部希望寄托於一張張草紙上書寫了一篇又一篇。

  第二日,當兵士們拿著樗裏驊所寫的文告出了黃陰四門發往河東乃至天下各處時,任誰也沒有料想到,這個偏安一隅的大秦在樗裏驊的帶領下,終於吹響起了反擊的號角。

  但此刻,樗裏驊的目光卻並非隻是局限於河東一隅與齊、秦故地。

  因為,河東郡在曆經了大戰之後,亟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休養生息,募兵訓練,恢複生產。

  而大秦故地的戎國之中戎秦兩族民眾矛盾重重。

  齊國那邊戎、齊兩國還在打仗,又有楚國在旁窺視,所以樗裏驊料想,在今後一段時間裏戎軍幾乎不太可能會主動前來攻擊自己。

  所以,他的目光自然就盯上了案幾麵兒上那一幅《大周諸國郡縣圖》上唯一沒有曆經戰火洗禮的地方。

  那裏,才是樗裏驊反擊的最大依持,更是書寫天下大勢變化的新篇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