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樗裏驊的大喜之日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5-12 03:55      字數:3548
  “傳令黃天要塞。

  著魏元琦將軍率軍兩萬,分五路人馬攻打河西戎軍所在的龍門、梁原、白水、蒲城、豨桐五縣,以為佯攻之策。

  隨後等待時機,再派一萬兵馬全力攻打徐昌城。

  如此一來,勢必會讓河西戎軍猜不出魏將軍的目的,隨後全力攻打徐昌就會讓戎軍以為我們要收複徐昌南下西京,去攻擊燮玉關的身後。

  所以,徐昌之戰務必不計死傷全力而為,最好能夠奪取徐昌,兵鋒直達百裏、秋射二城。

  按照探馬來報的消息,如今徐昌的守軍人數應在兩萬以內,而魏將軍兵馬在攻擊北五縣後徐昌守軍大有可能會分兵北上救援。

  所以魏將軍兵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下,擊破徐昌足有八成勝算。

  但事有萬一,如果攻不下來,就調攻打北五縣的兵馬一起來攻,一次攻不破就攻兩次,兩次攻不破就一直攻下去。

  我就不信燮玉關外傾巢而出的戎軍會對後院失火不管不顧?

  而且依我看來,河西郡如今被哲哲抽去了多半的兵力,所以相信河西之戰一定不會太過艱難的。

  隻要魏元琦能夠順利吸引到燮玉關派去的援兵,他們就可以立刻全線退回到黃天要塞即可,並不需要與戎軍死戰到底。

  所以隻要探馬能夠探到燮玉關派去援兵北上。則牛將軍、黃將軍即可率兵先後攻打沐陽、沐陰,而衛將軍則趁亂西進曆山。

  .......

  至於黃陰城東那些被戎人探子殺死的百姓,還請梁將軍妥善處置,再加派人手去到城周探查,確保今後不要再發生類似的慘劇了。

  順便再告訴那些新兵們,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要想讓他們目睹的悲劇不再重演,那些躺在地上的屍首不會是他們的親人,就隻能跟著本將軍殺退戎人,再造大秦安定了。”

  樗裏驊滔滔不絕的將自己心中籌謀良久的安排道與眾人聽後,那些原本就已經大致猜到了他想法的眾將都紛紛清晰了此番作戰的細節之處,但當樗裏驊對著梁青書說了一番話摸不清頭腦的後,卻讓剛剛釋然的眾將們又幾乎同時一愣。

  但奇怪的是,僅僅在數息過後,眾將就都同時生出了一副了然的神情。

  一瞬間,所有人同時站起應“喏”。

  其中牛庸和黃雲鶴二人則在應“喏”之後相視了一眼,他們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深深的感動,還有一絲帶著決然的篤定。

  不過,二人也都明白,雖然樗裏驊承諾會去接應二人,並非將他們當做棄子。可是作為原本已經是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人,他們又哪裏還敢讓黃陰城中的兵士們為了自己這些恥辱的人而陷入危險,又失去生命呢。

  其實,他們對於自己麾下那些原本就是以

  “孟春之亂”時四處收攏的山賊和亂民為主組成的兵士們出城“打草穀”,也是耗費了一定心力去管理的,但怎奈這些人雖然作戰勇猛,但軍紀訓令卻從來都不會去嚴格遵守,所以他們二人的努力始終都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

  而且二人也深知若是要讓這些散漫慣了的兵士們服從自己,那也免不得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的話,這些桀驁不馴的兵士恐怕會在某一天突然叛離自己,輕則一哄而散,重則生出嘩變的惡果。#愛奇文學iqi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所以當樗裏驊去了神京之後,沒有了約束的兵士們更是肆無忌憚的出城對那些富戶、貴族們下手,卻怎奈樗裏驊突然歸來,被他抓了個正著。

  牛庸和黃雲鶴二人深知此次闖了大禍,所以當他們明白自己必死無疑時卻發現樗裏驊有意放過他們,感動非常之下他們更是不惜去領了那九死一生的任務。

  冥冥中二人可以篤定的猜到,或許他們二人的選擇正是樗裏驊真正的意圖,若是他們二人今日絲毫不表態,那麽恐怕明日黃陰城頭將掛滿自己和麾下兵士們的人頭。

  對於這一點,二人倒是比西子惠要看的更加清晰明了。畢竟他們曾經是樗裏驊的手下敗將,所以他們可並不認為樗裏驊是像表麵上看上去那樣顯得人畜無害。

  妥善安排過後,各懷心事的眾將們就離開了黃陰縣衙的大廳,未來的日子裏他們將一邊訓練新兵以及推演攻守城池的戰法,一邊等待著來自河西郡的消息。

  與此同時,他們也將隨時等待黃陰城西二十萬戎軍的攻擊。畢竟那些戎人已經準備了很久很久。如果他們在河西大戰展開之前就率先攻擊黃陰,那麽樗裏驊所有的計謀都將成為一紙空談。

  自從那日廳議之後,樗裏驊依舊像是和從前一樣,每日都要親自出城觀察敵情,親自去到新兵的營房視察那些新兵以及民夫訓練的進展。

  在大軍壓境的緊張氛圍中,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稍縱即逝。

  終於在夏末驕陽的暴曬下,這種大戰即將降臨的緊張感愈發的緊迫了起來。

  不過,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所發生的事情也全不是讓樗裏驊感到窒息的戰爭所帶來的壓力而已。因為遙平終於迎來了新君繼位,那位剛剛脫離了母親懷抱的公子琿成為了新的秦公。而被燒死在麒麟殿的上任秦公則被諡號“僖公”這個不甚光榮的稱謂。

  對於遙平城中的事情,樗裏驊隻是派人上表道賀。這也並不是因為他已經跋扈到了目無君上的地步,而是探馬斥候查到,戎軍確實有調兵遣將準備於近期攻打黃陰的打算,所以作為主將的樗裏驊又怎能擅離職守顧短棄長呢。

  而且不僅樗裏驊是這樣做的,就連在瀠水的許小羊、在河西征戰的

  魏元琦,守在絳城的魏囂,以及駐守在黃陰城中的高雲策、安默然等人也都學著樗裏驊的模樣向遙平發出賀表一份就再無動靜了。

  那公子琿年少無知尚無反應,但陰夫人卻對樗裏驊等人的所作所為頗有不滿,但她也非是一般的女子,所以即便是心中惱怒,但她依舊按照顧道遠和張孜彧等人的建議對樗裏驊以及他的麾下的將領大肆封賞了一番。

  而且就在新君繼位的當日,這些封賞令信就被人帶出了遙平,發往了河東各縣以及河西郡的黃天要塞。

  這份封賞的製書上,赫然寫著:

  樗裏驊由河西將軍升任左更,遙領原河西郡所有土地為其封地,遙領曲沃全城為其采邑。

  高雲策、魏元恒、梁青書、安默然、衛木五人升任副將,有自主開府募兵的權力。

  而西子惠、柳頜、李季、唐元、許小羊、牛庸、黃雲鶴、馬元等人也一步升天,提任裨將軍一職。

  至於毛彪等三十多人也被封校尉、軍侯不等。”

  從遙平城發出的這封本該令天下人震驚的封賞實際上卻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多少人的矚目。因為得知消息的有心人完全明白這遙平新君就是畫了一個大餅給了這些庶族將領,激勵他們去抵抗戎人。

  而更多的人本身就對這“大秦”的新君嗤之以鼻,更何況他發出的那些毫無意義的封賞了。

  所以,當齊公、蜀公在看到寫著詳細介紹秦國此次事件始末的國書後,均是微微一笑就將國書扔在了一旁。

  而且就連樗裏驊以及他麾下的將領們也似乎如同商量好了一般將那封加蓋了玄武印信的封賞敕令看過一眼後隨意的塞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份升官的敕令哪裏能比那張擺在桌子上的地圖更加重要呢。

  戎人孤注一擲的東犯,勢必要將這偏安一隅的“大秦”徹底粉碎,如果戎人成功了,那秦國新君的一切作為也隻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而大秦的這些庶族將領們所獲得的封賞也隻不過是過往雲煙。

  但是,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這“大秦”的國土上,還是有一個人做出了他人生之中最為艱難的決定。

  那就是樗裏驊正式納路雲苓為妾之事。

  此事原本是來到黃陰的範氏想著大戰將至,希望樗裏驊能夠盡快納妾圓房,最好能給樗裏家留下子嗣的急迫之舉。

  卻沒有想到樗裏驊納妾的那日,不知從什麽地方得到消息立刻來到戰雲密布的黃陰城的大秦貴胄將領們的人數,卻比數日前發生在遙平的新君登基大典還要多出了數倍。

  除了各處守衛一線實在無法前來的將領外,河東郡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黃陰向樗裏驊討一杯喜酒喝

  。

  原本家內的簡單儀式變成了“舉國”轟動的大事,就連秦公也親自派人恭賀樗裏驊並封路雲苓為曉月夫人。須知秦國對於女子的貴族爵級中,曉月夫人可是僅次於輝耀夫人的存在。

  而路雲苓獲封曉月夫人後,她也就從一名普通的庶族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秦”正式承認的貴族。

  這種殊榮,可是並不常見的。

  喜上加喜之下,那日的黃陰城鞭炮聲震天徹底,讓無數前來窺探的戎軍探馬也不由得被吸引到了黃陰城外,疑惑地觀察著發生在黃陰的異事。

  而那夜,深知命運使然的樗裏驊也暫時放下了對於虞歆兒的愧疚,他敞開心扉將滿腔的複雜思緒化為了一番對路雲苓的憐愛。

  “也罷,此次黃陰大戰也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自己再是不孝,那也總要給樗裏家留下一點兒血脈的吧。”那夜裏,矛盾而又痛苦的樗裏驊如是想到。

  當第二日破曉之前,那些仍舊沉浸在前一日喜悅當中的兵士和將領們赫然發現,自家的主將依舊和往常一樣,被親兵推著身下的竹椅,來到了黃陰的城頭,來到了黃陰城外那些高地,來到了黃陰城後那些訓練兵士的營盤。

  直到此時,那些駐足在黃陰的將領和兵士們這才清醒了過來:這黃陰城的上空依舊是戰雲密布,危險仍舊在慢慢聚集,絲毫沒有因為樗裏驊的納妾之喜而有所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