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縣令孫可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370
  不敢想象的是,去年自己離開嵐麓縣時就已經出現了饑民的秦國將會是何種的慘狀。

  而且據聞,秦國的原州清水沿岸數縣的百姓在去年秋天就已經發生了暴亂,所以,蕭錦行便靈機一動,打算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數日後,蕭錦行帶著歆兒來到了嵐麓縣的蕭家鋪子院內。

  在與阿依兒一番寒暄過後,歆兒氣鼓鼓的拉起了阿依兒進了屋內訴說悄悄話,卻隻留下蕭錦行一個人在院內的日頭下傻笑著。

  那些被蕭錦行帶來的人都被安排在了黃水北岸的馬場裏,那裏儼然就是蕭錦行的獨立王國一般存在於秦國北疆。

  那裏圈養著五千匹來自北方草原上的駿馬,堆積著如同山高的皮毛,還有一支支停泊在黃水畔的木船以及五百多名職責不一但都來自草原各部落的族人們。

  他們在焦急的等待著來自嵐麓縣的命令。在等待著展開一場他們從未想過的特別冒險。

  這一日,蕭錦行穿著秦國商人常穿的寬衣長襦帶著兩名隨從來到了縣衙外,他向門口正在嚼著草根的衙役施禮說道:

  “我找縣令大人。

  有勞這位兵爺能夠通報一聲。”

  那衙役斜眼一看,見來人是一名陌生的商人就不耐煩的皺了皺眉頭想嗬斥幾句。

  但他又忽然發現來人笑意盈盈氣度不凡,而且還伸出手來往自己的手中塞了一塊兒沉甸甸的東西,便猶豫了片刻這才稍稍改變態度問道:

  “敢問先生尊姓大名,來找縣令有何貴幹呢?”

  蕭錦行連忙笑著回道:

  “兵爺說笑了,尊姓大名不敢當。

  就說是朱雀大街蕭家鋪子掌櫃,蕭錦行來訪就是了。”

  “蕭錦行?

  蕭家鋪子?”

  那衙役喃喃自語了片刻,心中覺得這蕭錦行的名字似是十分熟悉,

  但突然間他就明白了來人到底是誰,也想明白了蕭錦行三個字為何會那麽熟悉。

  蕭錦行可是嵐麓縣的救世主、大恩人,是嵐麓百姓交口稱讚的人啊。

  卻見衙役的臉色突然一變,連忙將手中蕭錦行塞給他的東西向蕭錦行遞還了回去,

  一張黝黑的臉如同是放蔫了的橘子般,笑的皮膚都褶皺在了一起。

  “蕭大掌櫃,今日是我第一次見您,方才言語間實在是得罪了,蕭大掌櫃勿怪啊。”

  那衙役一邊說著,一邊彎腰向府內伸出手就要將蕭錦行迎進縣令府裏。

  “軍爺,您還沒有進去稟報,這府門我怕是進不的呀。”

  蕭錦行假裝有些惶恐的驚聲說道,隻是他仍舊將從衙役手中接過的銀色塊兒狀物品塞到了衙役的手中。

  那衙役眉開眼笑的立時接過銀子便向縣令府內跑去,隻是剛跑了幾步卻突然像是忘記了什麽似的連忙停

  下了腳步,向著蕭錦行一邊作揖一邊口中說著“您稍等會,我這就去稟告,”

  說完後便又轉身向內撒腿跑去,生怕蕭錦行等的久了。

  蕭錦行見那衙役沒了身影,便緩緩收回了自己的笑容,他看了看身後那兩名抬著箱子,看似頗為機靈的漢子搖頭歎了口氣。

  “老實人苦一輩子能做個奴仆苦力就已是頗好的結局,至少他們也能夠娶妻生子。

  但他們往往辛勞一輩子也見不到一整錠銀子長的什麽樣兒。

  而似方才那種趨炎附勢的衙役卻能憑著他特殊的權力輕輕鬆鬆賺了自己的一錠銀子。

  這究竟是個什麽世道啊。”

  蕭錦行一邊內心感歎著,一邊站在縣衙門口打量著頗為氣派的府衙大門。

  不一會兒,那衙役便顛顛兒的跑了出來,他的身後則跟著一位胖胖的老者在十多名衙役的簇擁下紅光滿麵的邊走邊對著門口的蕭錦行微笑著。

  “蕭大掌櫃,快一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孫縣令走到了縣衙門口,還未等蕭錦行說話便一把拉住了蕭錦行的衣服邊說邊往裏走。

  這讓原本打算行禮的蕭錦行都有些措手不及,隻得一邊回話一邊緊跟著孫縣令輕快的步伐。

  “縣令大人,草民一介布衣,還沒有對大人行禮,還請大人鬆手,讓草民施禮再說。”

  “哎呀,施什麽禮啊,你我兄弟二人不分彼此,快快隨老夫進堂喝茶少敘,這外麵太熱了。”

  蕭錦行假意誠惶誠恐,內心裏早已是啼笑皆非,他看著孫縣令肥胖的脖頸確實流下了縷縷清汗而顯得明光閃閃便又假意推辭一番這才跟著孫縣令入了內堂。

  內堂是孫縣令日常起居之處,位於縣衙大廳之後,待孫縣令和蕭錦行入內後,卻見堂內果然是一陣陣的陰涼,再定睛看時蕭錦行驚訝的發現,屋內四角處還放置著幾塊諾大的冰塊。

  孫縣令見蕭錦行有些發呆,就哈哈一笑對他解釋起了冰塊兒的來源。

  原來在一些富貴人家,挖掘冰窖存放冰塊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兒,況且在這仲春之季,冰塊兒才剛剛應時有了用處。

  有些大戶人家所挖的冰窖,存放的冰塊兒竟然能夠保存到秋天,那才叫真的稀奇呢。

  孫縣令見蕭錦行一副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雖然麵色如常,但心中卻生出些得意與對蕭錦行的鄙視。

  “任你再有錢,可還不是土包子一個。”

  孫縣令在蕭錦行麵前立時就有了種無以言表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其實他哪裏知道,蕭錦行是故意顯露出驚訝之色給孫縣令看的,原本他在上黨的家中便有可供存放冰塊兒的冰窖,隻不過蕭錦行為了坐實自己行商的角色,故意在孫縣令麵前演一出戲罷了。

  但

  與縣衙內的驕奢不同的是,縣衙外那些衣衫襤褸,骨瘦嶙峋的流民隻能裸身擠在樹蔭下納涼。如此兩相對比之下,蕭錦行卻是有些心中不安。

  二人談論了一會兒冰窖之事後,便在孫縣令的堅持下分主賓落座。

  在孫縣令的眼中,蕭錦行已經不是見官要跪,尊卑有別的普通庶民了,而是一個能夠讓他平步青雲的搖錢樹、財神爺。

  “不瞞蕭掌櫃說,你南下行商的這近一年時間裏,若不是尊夫人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搭設粥棚,怕是我這嵐麓縣令也是做不長久的。

  所以蕭掌櫃不必拘禁,我孫可也不是眼高於頂忘恩負義之人,蕭掌櫃對我有恩,對嵐麓百姓有恩,所以日後蕭掌櫃有需要我孫可的地方,就不需客氣了。”

  蕭錦行一聽,立刻裝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站起身來對著孫縣令深深一拜。

  其實蕭錦行在到達嵐麓縣以後,對秦國各處災情了解了不少。

  這場持續兩年的旱災破壞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期。

  秦國北方各處百姓在土地兼並下大多都成了依附在世家大族土地上的佃戶,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積蓄和存糧來幫助他們渡過這場災禍。

  起初,各地的百姓在吃完最後一口糧食後紛紛向著距離自己最近的縣城聚集,因為他們知道,那些有錢有糧的大戶都居住在縣城裏。

  而縣城裏的官府和不多的些大戶人家也都紛紛設立了官棚和善棚幫助那些饑寒交迫的逃荒者。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饑民人數的增多,縣衙和願意賑災的大戶人家糧倉也都漸漸空了起來,

  而且這些官棚和善棚根本就解決不了全部饑民的溫飽,隻能吸引更多的饑民前來聚集。

  看著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管控的饑民,一些府衙在怕死但卻擁有權力的大族指使下,竟然開始驅離起了饑民。

  隨後,餓殍遍野的情形就開始蔓延在秦國的北方了。

  在這期間,西京朝廷的賑災糧食雖然也撥了不少,但終是杯水車薪解不了全局之困。

  況且這些賑災糧食到達州郡縣時被層層克扣之下也沒有剩下多少。

  終於,位於抗戎一線,民風剽悍的原州數縣等死的饑民開始聚眾搶掠大戶,在鬧得最凶的龍德清川等地,縣衙派兵征剿竟然失敗後,這股暴動之火瞬間就生出了燎原之勢。

  秦國北方各地一時間都紛紛出現暴民攻擊大戶搶奪糧食的情況,隻不過在各處縣衙的圍剿下,這股燎原之火並沒有完全燃燒就被熄滅罷了。

  但是看著各處滾滾流竄的饑民,每座縣城都有了風聲鶴唳之感,而且西京也終於拿出了手段,新任刑部司寇的張孜彧提著屠刀和賑災糧食來到了北方巡查。

  沿途所過靈州、秦

  嵐、原州各處,無數縣府官員的人頭紛紛落地,他們被殺的理由不外乎是克扣賑災糧食,或鎮壓民亂不力。

  總之除了嵐麓縣外,一郡兩州數十縣都有被殺的官員。

  孫縣令和嵐麓一縣官員都心知肚明,若沒有蕭家鋪子的開倉放賑,恐怕自己的腦袋也早都被張孜彧拿了去。

  所以他們對蕭錦行的感激多半真是發自肺腑的。

  聽完孫縣令之言,蕭錦行連忙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他略有些“激動”的對孫縣令答道:

  “孫大人有所不知,當年錦行流落他鄉,耳聞闔族慘死在齊國人的屠刀之下,所以更是較常人明白家國的意義。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值此家國遇災,同胞罹難之時,我又怎能袖手旁觀呢。

  況且去年我們從楚國買到了頗多的糧食,雖然拿出來些賑災建粥棚會損失些錢財,但想到能夠幫助嵐麓縣的父老鄉親渡過難關我就已是十分滿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