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水中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4992
  楚國南京,繁華富庶當為天下之冠。

  因其位於夏水入海之處,自古便漕河海運發達,魚米糧粟更是多得讓其他三國眼紅。

  僅僅王畿一地每年的糧秣產出,便抵得過半個秦國全年收成了。

  所以楚國不僅兵強馬壯,更是國富民強。

  而且,楚國人好商,百姓中大約也隻有兩成人口被束縛在土地上勞作,

  其餘七八成的百姓則多為商賈,終年奔波於天下各國間互通有無。

  一般來講,利商之地無強兵,但楚國卻顯然是個例外。

  出門從商是件風險極高的事情,說不定哪趟便會遇到強人歹徒竄出來截殺商隊,更不要提半年前齊國那場舉國上下都在迫殺楚國人的恐怖了。

  所以楚國百姓自古便習武之風頗甚,因為他們要保衛自己的財產不受侵犯。

  長久如此也就形成了楚國強悍的民風,闔國上下的百姓們全然不似秦國人那樣像是無知莽夫般的彪悍,而是一種身係家國情懷的遊俠性格。

  所以才有了楚國這五百多年來不斷的開疆拓地,益地千裏的局麵。

  目下,楚國人口雖沒有比農耕發達的齊國多出許多,但其國土疆域卻不比秦、齊、蜀三國相加少多少。

  而這些便完全要歸功於整個國家百姓崇於冒險,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

  甚至每次戎狄叩關前,蕭關總會多出一些楚國遊曆而來的俠客身影。

  蕭槿踱步走在南京的朱雀大街上,不斷地對來往百姓向他投來的善意目光一一回應。

  這半年來的休養已讓他渾身的傷勢好了大半,現在他也已經能夠起身獨自行走再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了。

  半年前被顧道遠帶出齊國青龍殿後,他就被送到了楚國。

  因為按照趙之海與羋梟當初達成的協議,便有將他交給楚國的一條。

  而來到南京後,羋梟顯然也是將他當作了國士對待,不僅派人悉心照顧他的起居,更派出了楚國最好的醫官醫治他身體的創傷。

  為了能讓他恢複傷勢,羋梟可沒少下血本。

  半年後,他的身體基本已經無恙,可他內心的創傷卻是愈發的嚴重。

  或許,他是故意將瘡口的結疤撕去,而讓傷口鮮血淋漓。

  寬闊的朱雀大街上車流滾滾,人流如織。

  蕭槿抬頭仔細看去,這足以讓三車並行的大街上來往的馬車和行人竟然車轂相擊,比肩繼踵。

  街兩側的商鋪也都是熙熙攘攘,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

  而這種街頭摩肩接踵的熱鬧和街邊商鋪的繁華所造成的混亂卻正是蕭槿極為需要的。

  為了這一日,他已經謀劃了一月有餘。

  蕭槿假意走走停停,似乎是對楚國風物格外感興趣一樣,幾乎每家店鋪都會進去光顧一番。

  數個時辰過後,他便逛到了一處人流最為繁多的糕鋪中。

  蕭槿並不與糕鋪中的食客說話,隻是掏出錢來買了一份糕餅便擠進了鋪中吃了起來。

  吃了一半,他將手中的糕餅放在供客人吃食的案幾上,捂著肚子向鋪後走去。

  那糕鋪中有個牌子,指示此處有後門通往茅廁。

  隻是蕭槿前次來就發現了,那後門外還有一條小小的巷子,那巷子卻非是平地,而是條幽長的水道。

  水道蜿蜒曲折,卻是直接通往夏水。

  在這夏南水鄉之地,幾乎每座城池都是這般依山傍水,而城中的百姓也多是依靠著船隻運送貨物,往來周轉。

  糕鋪中有數人分布在各處假意吃著糕餅,隻是當他們看見蕭槿去了頗久仍未回來後,便都扔掉了手中糕餅,一齊湧向了鋪後。

  在身後糕鋪主人頗為不滿的嘮叨聲中,這些人看著眼前曲徑幽深的水道,都是瞪大了眼睛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

  南京城中,似是這種水道又何止千百條,而蕭槿去了哪裏,此刻怕隻有老天才會知道吧。

  (百度小說中一百五十七章沒有更新全,所以我在一百五十八章前把剩餘部分重新發一下,大家見諒。)

  第一百五十八章夏水中

  “令尹大人台鑒。

  令尹以德報怨,傾心待槿,槿沒齒難忘。

  然槿實為庶民,不願再入宦海飄零。

  齊國之鑒已死槿心,實難獨承令尹厚愛,

  令尹高居廟堂,然槿相忘於江湖也。

  今日與令尹別過,留此小箋隻為一事,槿請令尹三思。

  當初令尹被齊國虜獲,楚國國事卻並無動蕩,

  政令軍事,無不暢通更甚於前。

  令尹持楚國朝政牛耳三十餘載,

  卻身在朝局不知厲害,

  槿勸令尹主動急流勇退,或可保令尹之名流芳百世,傳楚青史。

  若令尹迷戀權勢,則不出半載,禍即將至矣。

  ......”

  羋梟放下了手中那張蕭槿留下的便箋長歎了一聲。

  “如此奇才卻不能為我所用,可惜了啊。”

  他身後一人聞言立刻傾身向前說道:

  “父親,要不要再派些人去追他?”

  羋梟卻輕輕的搖了搖頭,重新拿起了手中的小箋想了片刻這才說道:

  “不必了,人家想走,我們終究是留不住的。”

  “可是父親,我們救了他性命,又以國士之禮相待,他卻一言不發的就這麽走了,孩兒忍不下這口氣,什麽時候庶民也可以這般無禮了。”

  羋梟身後之人頗有些惱怒的抱怨了起來,隻是他話音未落卻突然看見了自己父親一副怒火衝冠的樣子,不免心生怯意,低下了頭來。

  而羋梟見自己的兒子仍舊是一副茫然,隻

  是礙於自己威嚴低頭,便歎口氣開口問道:

  “妄你也活了三十多歲,卻看不出來蕭先生救了我們全家人的性命嗎?

  當初我被囚於齊國的那段日子裏,國君是不是提拔了十多人統領國政?”

  羋梟身後之人立刻回道:“是的,父親大人。

  隻是那十多人在您回國後,便又卸下了重任。

  君上也將軍政之事重新交還給了您。

  蕭先生是否有些危言聳聽了?”

  羋梟聽到這裏,緩緩點了點頭,又繼續說道:“這就是了。

  當初雖說君上是為了救我而舉國動員,讓那些年輕人中才能突出者領政掌兵各司其職。

  但嚐到了血味的狼卻是不能再當狗來豢養起來了。

  暢兒,我問你。

  你說對於國君而言,是繼續用我這老家夥好呢,還是將我手中的權力分給能力不遜於我的十多名年輕人好呢。”

  羋暢聞言後突然心頭一震,他已經完全明白了羋梟的意思。

  對於國君而言,羋梟掌政三十年早已經在楚國一家獨大,縱然自己父親對楚國忠心耿耿,但為公者總是不能將一國一家榮辱成敗寄托在個人忠心之上。

  以前國君沒有機會去嚐試分掉羋梟的權力,所以也就自然沒有其他想法,隻能將國之重擔全數押在羋梟的身上。

  但這次羋梟被囚,楚國立刻冒出了十多人去分擔羋梟的重擔,而且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那些人幹的都頗為高效。

  如此一來,保不齊哪日國君會心生異想,徹底拿下羋梟這個龐大的政治勢力。

  而且那些少壯派在嚐到了掌握國家重權的甜頭後,也保不齊哪日會起了覬覦之心,慫恿國君對自己一家下手了。

  想到此處,羋暢頓時汗流浹背。

  他看著自己麵色陰沉的父親,心中卻對蕭槿首次生出了恭敬之心。

  而羋梟卻突然想到了自己兒子未曾想到的一點,

  便是那些少壯派或許是國君早已暗自培養起來想要替代自己的人。

  如若不然,當初自己被囚本是突然間發生的事情,國君又怎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裏,讓這些人順利的接管各方要職呢。

  想到此處,羋梟立刻讓羋暢去請來闔府門客,商議自己將要退出朝堂,返回封地頤養天年的計劃來。

  麵對羋暢的不甘,羋梟隻是笑笑拍了拍自己兒子的肩頭說道:“對我而言,退出朝堂是為了安身保命,頤養天年。

  但對你來言,又怎地不是韜光養晦之舉呢。

  他日如你有幸再見蕭槿蕭先生,務必轉達為父的謝意,是他救了我們羋家啊。”

  “父親,蕭先生對我羋家的恩惠,暢兒自知相報,但君上要對我羋家動手,是否有些過於危言聳聽了。

  且不說父親為楚國令尹三十

  載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

  便是父親與君上同為一祖父,那君上又怎會忍心向您下手呢。”

  麵對蕭暢的不解與問話,羋梟突然想起了那日東京城外蕭子碩提著蕭子堰頭顱的景象。

  他笑了笑,對米暢講起了齊國公子之爭的往事,從蕭乾讓君直講到子堰被殺。

  “暢兒,你要記住,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隻是聖人之道。

  即為聖人之道便說明天下間能做到者寥寥無幾。

  即便是尋常百姓家的兄弟間都能為一牆一瓦而反目成仇,更何況是這萬裏錦繡河山了。

  去吧,去請大家過來,我們羋家風光了三十年,人都言這是父親一生舍命贏回來的,但我卻知道這終究是君上給我的。

  君上予之舍之還不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我們也該知道滿足了。”

  望著羋暢黯然離去的身影,羋梟的眼中卻出現了蕭槿的模樣。

  那日,他在夕陽餘暉中駕著馬車出現在十裏血戰過後的疆場上,渾身都耀發著炫目光輝的模樣,怕是自己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而這樣天神般的人物,卻在與自己相交了半年過後突然離去,這讓自己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悲傷呢。

  羋梟隱隱覺得,當蕭槿再次出現在世人麵前時,這天下的風雲將會被其攪動成另外一幅模樣,雖然自己永遠也猜想不到究竟是哪種模樣,但他卻知道,山河會因他而變了色彩,太陽也會發出耀目的紅光。

  那紅光他是見過得。

  在那日東京城外的戰場上,在蕭槿受傷後於自己府中休養時,他的眼神中。

  那是複仇的光芒,似是地獄中滔天血海般的複仇之光。

  ……

  “錦行,我看你識字數術都很精通,不如就留在我這裏做個賬房先生吧,總要比你去搬運貨物幹些體力活輕鬆一些的,如何啊?”

  麵對船上那虯髯漢子誠摯的目光,化名為蕭錦行的蕭槿隻是微笑著對他點了點頭,後又繼續低下頭去擺弄被風雨撕扯的帆布來。

  這虯髯漢子名叫屈保,是楚國鄭郡人士。

  和大多數楚國人一樣,屈保也從事著米糧生意,長期往來於秦齊楚諸國之間。

  由於半年前齊國屠楚人之時他恰巧剛剛離開了齊國,所以屈保僥幸躲過了危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在等待了半年多後,聽聞齊國已向楚國稱臣,屈保這才再次籌集錢財,攢了一船的糧食和南楚翡翠珠寶、玳瑁象牙等北方稀缺物品準備再次北上,去秦國行商。

  也是在南京城北碼頭上,蕭槿化名後加入了正好在招募人手的屈保商隊做了一名苦力。

  原本從楚國入秦可走三條路。

  其一是入蜀國再經劍閣長空棧道北上入秦國蜀北郡,但此路是三條道路中最

  為遙遠也最為難走的路,除非是要和蜀國人做生意,否則楚商一般都不會選擇走此路。

  其二是經過王畿西入秦國夏中郡,此路全程可由夏水走水路入漢水直達秦國,是三條道路中最為捷徑也最容易走的路。

  但沿途商機寥寥,對於行商來說卻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三便是北上齊國,到達東京後西行,經燮玉關西入秦國西京。

  此路由南京出發,經過齊國東京,而後到達秦國西京,一路商賈皆可以行商經營,互通有無,其中獲利自是要比走前兩條路要更為豐厚一些,所以楚商也就大多都會選擇此路了。

  今次出發,屈保的本意也是要經過齊國在西行入秦的。可哪裏想到,當他們走了十日後來到原本是齊國的瀘雲郡時,卻被接管瀘雲的楚國軍士攔住,直言齊秦正在開戰,兵鋒以至東京城西堰城,所以國君嚴令商賈不得入齊。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折返回來,由水路經過王畿入秦了。

  本該一帆風順之路卻突生變數,這讓已經行商多年的屈保鬱悶不已,而且由水路經王畿之路自己從未走過,所以這十數日下來,他也是走的心驚膽戰。

  好在十多日來天公還算作美,夏水江麵也是平靜,眾人總算是有驚無險來到了王畿。

  可今日一早,他們卻遇到了王畿水兵的盤查。若不是自己商隊中的蕭錦行出麵,與王畿水兵核對賬目,解釋身份,怕是自己少不了要費一番周折。

  所以當那些水兵走後,屈保便來到了甲板上,與蕭錦行攀談了起來。

  “當初我看你細皮嫩肉的,便知道你是個讀書人,可我卻想不明白,你這讀書人好好地日子不去過卻為何來我商隊做個苦力呢?”

  屈保顯然是對蕭錦行的往事起了好奇之心,所以便對著蕭錦行開口問道。

  蕭錦行聞言一笑,並未停下手中的活計,隻是一邊幹著手上的活一邊回話道:

  “回大哥的話,我是秦國人,不是楚國人,此點估計您早就看出來了。

  隻是當初我隨著族公去齊國省親卻不料遇到了齊國之變這才會流落街頭的。

  當時那些齊國人將我們當做了楚國人悉數追殺,而我卻隻身趁亂逃到了楚國,所以這次來您的商隊,便是想要掙點盤纏,再回家去的。”

  腹中早就預備好說辭的蕭錦行對著屈保講述了一個富戶公子流亡在外的淒慘經曆,而他也是越說越是可憐。

  那訴說時的神情,語氣都讓聽者聞之立時生出了悲切之意。

  因為蕭瑾自己在齊國所遭遇的事情遠比他編出的故事要淒慘千倍萬倍。

  仔細聆聽的屈保看在眼裏立時便對蕭錦行的話信了七八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