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瀠水城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14
  齊國的都城位於黃水的下遊,其名喚做東京,距離秦國邊境約有一千三百餘裏,距離上黨縣也有近千裏之遙。

  當向著東京出發的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穿過黃水進入齊國的境內後,便駐紮在了與上黨縣隔河相望的墨縣裏。

  原本墨縣是有三萬大軍在此守備的,因為他的對麵正是秦國曆來東進侵襲齊國的要衝渡口。

  但當方恒心派遣先鋒萬人登上黃水右岸抵達墨縣城時,卻發現此城卻隻有近五千人馬。

  五千守城齊軍顫顫巍巍的等待著秦軍攻城,隨時準備與城共存亡,可是此時他們卻吃驚的發現自家的長公子從三萬秦軍中走出來到了墨縣。

  守城將官自然明白公子碩返齊的用意,便連忙打開城池,接他入城。

  一番問詢過後,蕭子碩和顧道遠、方恒心等人這才知曉,原來,齊國的公子堰已經托河東郡郡守率領本郡八萬大軍在河東郡城遙平集結,用以阻擋公子碩回國。

  但他們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公子碩並沒有東出燮玉關,而是從上黨黃天渡口進入了齊國。

  所以他們便將兵馬都集結到了距離燮玉關較近的遙平城了。

  造成如此局麵,自然是秦國上下的一番運籌,其中右更雍叔召更是親自前往東京吊唁時,沿途向齊國各地官員散步蕭子碩將從西京出發回到齊國奔喪的消息,所以公子堰和齊國上下都對蕭子碩回國路線未生疑慮。

  此番來到齊國幫助公子碩繼位,三萬秦軍隻是要震懾齊國而已,非到萬不得已時並沒有真正對其用兵的打算。

  而蕭子碩也自然樂見母邦能夠安然渡過此劫,兩國兵士相安無事,索性便對墨縣守軍說明來意後將五千齊軍收歸麾下。

  那五千齊軍的領兵校尉見招攏自己的是齊國的長公子,按照宗法自然是大齊繼任國君,索性也就踏踏實實的跟了蕭子碩。

  何況有強大的秦國在蕭子碩背後撐腰,國公之爭蕭子碩還真有可能將公子堰扳倒。

  墨縣事了之後,三萬秦軍便和留守墨縣的一千齊軍外的全部人馬一道向著東京方向而去。

  大軍一連行進了整整十餘日,在穿越了險峻的華林山脈後,便抵達了齊國北川郡界。

  這一路之上,但凡秦軍所至之城的守軍見到是蕭子碩領兵便紛紛來投,沿途竟無一城阻攔。

  這讓顧道遠等人在對蕭子碩有些刮目相看之餘也是鬆了一口氣,畢竟孤軍深入敵國境內,縱然秦軍猶如虎狼,但也架不住人生地不熟之下被齊國人一擁而上的滅掉。

  河東郡與北川郡之間是一座比華林山脈還要險峻一些的天行山脈相隔為界,蕭子碩等人駐紮的瀠城便似一座界城一般處於天行山脈的正中。

  這座城位於天行山脈中的瀠

  水衝擊成的穀地之中,素有“綰兩鎮之要膂”的稱謂。

  嚴格意義上來說,此城以東便算是北川郡地界了,隻是天行山脈卻不是一座小山,所以要真正穿過群山峻嶺來到北川地界,還需要至少三日的山路前行。

  三萬大軍的主帥方恒心與此次出征的軍師顧道遠協商過後當即下令,全軍在瀠城休整三日後便東出天行,沿途再不停頓直達東京。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出了天行山脈,一路通往東京的道路可就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了。

  在平原中行軍最是忌諱停頓,因為自己一旦停下步伐,則敵人便能瞬息而至,原本為了隱藏行軍路線所做的努力可就要付諸東流了。

  若不是大軍已經連續行軍十餘日,方恒心等人便恨不得當即便離開瀠城。

  三日匆匆而逝,正當大秦三萬大軍和向蕭子碩效忠的兩萬齊軍一同準備東出瀠城,向著遙遠的東京進發之時,突生的變故便提前來到了。

  天還未亮之時,蕭槿便得到了蕭子碩的召喚,要他前往自己的府中議事,原本這種高層間的議事蕭槿是沒有資格參加的,但蕭子碩卻將隨行文書的活計交給了蕭槿,所以他才能全程參與到進入齊國後的每一次議事。

  今日自然也不例外,蕭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裝與趙青兒等人告別後便趕忙來到了蕭子碩的府內。

  進入廳中,隻見蕭子碩在首位正襟危坐,蕭槿便依著蕭子碩坐到了下首,麵前的案幾之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他提起筆來便等著屋內隨後趕來的眾人開始說話。

  “方才眾位恐怕已經得到了河東郡守權玉領兵來犯的消息,顧某就不再贅述了。

  方將軍,權玉帶來的兵馬確有八萬之眾?”

  顧道遠的一聲詢問打破了廳內的平靜,他看向方恒心輕聲的問道。

  這顧道遠三十歲開外,雖然隻是趙之海府中的謀士,但廳內的眾人都明白,這位世襲五大夫可不是一般之人。

  這幾年來,繼任中更的趙之海文不比在朝內呼風喚雨幾十年的右更雍叔召,武不比年紀輕輕便能領兵縱橫馳騁於天下未嚐一敗的方元恒,但即便是這樣,他卻依然能在大秦朝堂中樹立起自己的威望,帶領內鬥數年已然在權力鬥爭中銷聲匿跡的趙家起死回生,這其中的功勞拋卻趙之海出眾的能力外便就要數這顧道遠能文能武的鬼才了。

  但傳聞終究隻是傳聞,這一趟來到齊國,方恒心等人才是真正的感受到了顧道遠的大才來。

  無論糧草供給、兵器軍備配發還是行軍路線的選擇,亦或是沿途各縣守軍的虛實以及能否招降,這顧道遠都仿佛是能夠預知未來一樣,不僅安排處置的妥妥當當,而且還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讓大軍開赴少

  了許多的麻煩。

  以至於一路走來,方恒心、江戶、鍾旭等人需要擔心的並不是深入敵國後的種種危險,而且無仗可打的無聊局麵了。

  這些人中,卻唯有最不起眼的蕭槿最是清楚的明白顧道遠之所長,所以他也在不斷的向顧道遠學習著。

  因為他看了出來,顧道遠是早已經將大齊的山川地理、軍備兵力藏於胸中,這才有了用時的成竹於胸。他所做出的每一步籌謀,都離不開他事前不斷的推演及大量的準備。

  方恒心見是顧道遠問話,便客氣的對這位自己頗為佩服的軍師言道:

  “顧先生,斥候回來時卻是這麽說的。”

  眾人絲毫不因已是副將的方恒心能對顧道遠如此客氣的說話而吃驚,因為這廳內的每個人看到了顧道遠都會如此。

  顧道遠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這才對上首的蕭子碩施了一禮說道:

  “敢問長公子,權玉此人如何?

  蕭子碩聽到顧道遠問話,便微加思索後說道:

  “權玉乃是河西郡守,但他卻擅長兵事,麾下更有大齊第一猛將廉閔相佐,這才被安排到河西抵禦貴國的侵擾。

  他麾下的八萬兵馬皆是大齊最為精銳的兵馬,我出質之前,他曾領兵五萬在巢澤打退楚國二十萬來犯兵馬。

  所以。”

  “所以此人不可小覷。”

  顧道遠接過蕭子碩的話來。他看出方才蕭子碩在說“抵禦禦貴國的侵擾”這句話時已經麵露尷尬之色,所以為了避免這廳內的幾名齊國將領的反感,便阻止了蕭子碩繼續說下去。

  被打斷了話語的蕭子碩卻不知是該尷尬還是該感激顧道遠,他便笑了笑口中稱“是”,後又轉頭看了看抬頭看了自己一眼的蕭槿。

  蕭槿向他搖了搖頭,蕭子碩自然明白蕭槿的用意,便強壓住內心的不快來。

  隻是顧道遠卻並沒有發現蕭子碩的異常,他繼續說道:

  “權玉不僅不可小覷,而且還是位能夠審時度勢的智將,他定是等不到長公子從燮玉關東出,繼而猜測到了我軍的行軍路線這才匆匆趕來,在瀠城將我軍包圍的。”

  眾人聽到這裏,便紛紛皺起了眉頭來,他們都是領兵之人,自然明白從遙平趕到瀠城遙遠的路途,便不知道那權玉又是如何能夠在短短數日間趕來瀠城將自己包圍的。

  就連方恒心也向顧道遠問詢道:“顧先生,即便權玉早於我們出發,也未必能夠趕到我軍之前抵達瀠城,何況他們還在遙平等待長公子數日,但目下卻能夠在此將我軍包圍,這權玉是如何辦到的?”

  廳內的人便將目光又一次聚集到了顧道遠的身上,卻見他卻轉頭看了看蕭子碩言道:“長公子,齊國可是想從北方出擊攻我大秦。”

  此言

  一出,包括幾位齊國將領在內的滿廳眾人皆是一愣,他們都沒有聽明白顧道遠此言的用意。

  隻有蕭子碩麵露尷尬的向著顧道遠笑了笑,也算是肯定了顧道遠的猜測。

  顧道遠聞言一笑,說道:“長公子不必介意,此番我大秦助長公子登基,就是希望齊國能在長公子帶領之下與我秦國和睦相處,以前的事情過去便就過去了。”

  看著麵露微笑的蕭子碩和雲裏霧裏的眾人,顧道遠這才將自己的分析娓娓道出。

  原來,齊國在曆經去年的慘敗過後廣造船隻,便是想要從水路順著黃水北上,以期望能夠奪取秦國守備相較空虛河西郡北地諸縣。

  但沒想到直到齊公身死,這個計劃也未能實施,但這些兵船卻被權玉用來運載兵馬順著黃水西進,又進入瀠水抵達瀠水穀地。

  這便讓原本需要近半個多月的路程卻僅僅花費了十日不到。

  當顧道遠將這一切娓娓道出後,不僅蕭子碩低下了頭來,就連那幾名齊國將領也低下了頭不敢去看那怒氣衝衝的方恒心、鍾旭和江戶等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