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設伏之地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18
  當初趙之海為了配合方元恒在秦嵐諸縣的作戰,將主攻方向定到了銀岩溝,而對清水南的吳猛大軍則下令嚴防戎兵渡過清水南下的將令。

  而吳猛和樗裏驊等人方一來到清水之南,就馬上意識到了以自己兩萬大軍去防禦戎人四萬兵馬南下還是存在著諸多困難的。

  首先清水以北屬於靈州清陽縣和清水縣地界,雖然清陽縣東側因為有玉山阻隔,並不用去擔心秦嵐郡的戎兵會從東方繞道南下。

  但兩縣與原州交界之地是有著百餘裏縱橫的。

  這百餘裏中,以清水為界的僅有三十餘裏,其餘八九十餘裏的邊界則位於大大小小數不清的丘陵山地中。

  如何防禦,怎樣布兵才能徹底掐住戎人南下的咽喉,就讓初來清水的吳猛傷透了腦筋。

  在否定了內心中一個又一個想法之後,他想到了樗裏驊深受趙之海器重定會有良策,就傳樗裏驊來到中軍大帳。

  在去往吳猛那處的路上,樗裏驊想到了吳猛招自己前去的原因所在。果然在聽到了吳猛問及該如何防禦諸事之後,他就胸有成竹的對吳猛說道:

  “吳將軍,我軍人數相較戎人數量處於劣勢,而且我軍守備的邊境距離過於寬長,所以憑借清水天塹防禦戎兵南下並非良策,如將兵士聚集防禦則戎人大可以繞道南下,如將兵士分散守備則無法抵禦戎人集中兵馬後的一擊之力。

  依末將拙見,當將大軍陳於戎人重兵把守之地。”

  吳猛聽到此處,不由皺了皺眉頭,說道:“你是想渡河北上?”

  見樗裏驊點了點頭,吳猛就將頭搖的像撥浪鼓似得,口中直說:

  “不妥不妥,一是上將軍讓我等來此,隻為抵禦戎兵南下,並無北伐意圖,不然也不會隻派兩萬大軍來此。

  其二一旦渡河北上,若被戎兵抄了後路,則我軍連撤退都無法做到了,再者說來,運送大軍糧草都會因為需要渡河運輸而變得困難起來。這樣並不妥當。”

  說完,吳猛眼神中露出了一些失望之色。

  而樗裏驊則笑了笑說道:“吳將軍莫急,先聽末將把話說完。

  戎兵將大軍陳於清水縣,而清陽縣戎兵人數卻並不多,所以我軍隻需顧著清水之敵就可以了。”

  吳猛依舊搖搖頭說道:“樗裏軍侯,將希望寄托在未知的猜測之中,會不會太兒戲了。你怎曉得戎人見我軍北渡後不會將主力調往別處?”

  樗裏驊笑著說道:“吳將軍,您別忘了清陽距離朝那僅僅六十餘裏路程,朝那還有近五千兵馬可用,雖然都是新兵,但攻取不足守備還是可以做到的,這樣一誌人馬存在足以震懾清陽戎兵。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昨日原州發來軍報,說是左將軍已經北上駐兵蒿蘆縣了

  。我想,靈州戎兵定會分出去至少一半的兵馬北上守備冰岩、風穀、泗水諸縣,以提防左將軍兵馬西進斷了他們的後路。

  與目前戎人唯一掌握的西出歸路相比,我們卻是沒有那麽重要的,說不定,清水的戎兵和我們抱得或是一樣的心思,互相防備。”

  吳猛聽完樗裏驊的話,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確實是我沒有想到此點。就照你的意思辦吧,不過我總是覺得有些冒險。”

  樗裏驊對這個大他近二十歲的裨將頗為尊敬,也知道這操著奇怪口音的將軍性情沉穩,對自己也是平易近人,而且吳猛做事總是非常在意細節之處,所以上將軍才會派他獨自領軍而不是派更為激進一些的尹芳來。

  但在樗裏驊看來,吳猛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是他遇事過於猶豫,缺乏果斷。

  見吳猛還是猶豫,樗裏驊再次說道:“吳將軍放心,末將的意思並非是讓全軍都渡江北進,隻需派出三千人左右前往即可。

  據末將這幾日觀察,清水縣南十裏處有地名曰烏鴉峴,此地位於清水北岸,是清水縣南的一處天然高地。

  我軍可在此處河麵同時搭建浮橋數座,本部人馬則駐紮於浮橋南岸,渡河的三千兵馬可在北上後於高地建營。

  如此一來北渡兵士就可以清楚的監控到清水縣城的戎兵動向,如果一旦遇襲則能夠直接從浮橋退卻或者令本部兵馬跨過浮橋與戎兵交戰。”

  吳猛聽完樗裏驊所講後,頓時雙目放光,一拍大腿笑道:“果有如此好去處,快領我去看看。”

  看著吳猛頗為罕見的激動起來,樗裏驊也被感染的有些興奮,被吳猛一把抓住帶著親兵去了樗裏驊所講的地方仔細觀察。

  在確認此地環境與樗裏驊所講一致後,吳猛在回營的路上就琢磨起來該派哪支隊伍北上。同行的樗裏驊顯然看出來吳猛所慮,立刻主動請纓想帶著自己的一曲兵士前往北岸。

  但吳猛並沒有答應樗裏驊的要求,在他眼裏,樗裏驊雖然是名軍候,但更多時候他更像是位謀士般的存在。

  之所以吳猛會有這樣的感覺,並非是因為樗裏驊平日裏素不著甲的緣故,而是在吳猛心中,樗裏驊就好像戲文中所講的那些軍師謀士一樣,談笑間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所以他本能的拒絕了樗裏驊的要求。

  但在樗裏驊一路再三的懇求之下,吳猛終於在自己的大營外答應了樗裏驊。但為了保護樗裏驊周全,他不顧樗裏驊的勸阻又下令派了一曲兵士,與樗裏驊一同北上,而這曲兵馬的領兵之人正是大傷剛愈的校尉謝韞。

  雖然謝韞已經升為了校尉,但他卻長時間昏迷,並無時間去招募足夠的兵員,況且原州地方的男丁早已經被征發的找不

  到兵士了,所以謝韞本部除了原來的一曲兵士外,隻補充了三千多名兵士。

  考慮到北渡清水並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吳猛隻令他帶了三千人馬與樗裏驊一起北上。

  樗裏驊和謝韞二人領兵北上渡過清水後,立刻在烏鴉峴紮下營寨。

  要論行軍謀略,或者深得介鴛教導多年的樗裏驊更為出色,但論安營紮寨、行軍布防之事,則那謝韞畢竟在軍多年,不幾日,就將一切事宜安排的妥妥當當。

  兩人雖然一個是軍候一個是校尉,但謝韞卻是知道這樗裏驊乃是當初營救自己的恩人,況且深得上將軍的器重,所以自然對樗裏驊言聽計從,並不將他當做下屬看待,也由得樗裏驊獨自行動。

  此後數日,樗裏驊每日帶著衛木的騎兵隊北上觀察戎兵動向。

  而戎人自然也發現了樗裏驊、謝韞這支渡過河的兵馬,但和樗裏驊所料一樣,戎人始終沒有出城攻擊這支人馬的打算。

  而且,樗裏驊也觀察到,清水縣戎兵大約在兩萬左右,這其中真正的戎人隻有一萬不到,其餘人馬皆是秦人。

  戎兵的人數驟減讓樗裏驊更加堅信了自己的判斷,隨著方元恒一路北伐,靈州的戎人主力人馬盡皆被吸引到了北方諸縣。

  而清水一線的戎人實力,隻夠自保。

  所以,自己北渡之舉無疑像是在戎人麵前插了一把刀子一樣,讓他們也難受異常。

  王敏那邊的大戰方一結束,得到了吳猛和樗裏驊軍情訊息的趙之海又將目光轉移到了北方。

  銀岩溝依舊沒有攻下來,也就起不到當初吸引戎人主力人馬回援的作用。

  所以趙之海想通過在戎人兵力不足的靈州方向展開一次北伐來分散戎人注意力,使他們兩麵受敵,首尾不能相顧。

  但北伐的人多了,則蕭關方向又或許會遭到戎人反擊,北伐的人少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平白耗費人力物力而已。

  所以在得到吳猛傳來的戎兵一半人馬已經北上的消息之後,趙之海決定不再派出兵馬,讓吳猛找尋戰機,在清水、清陽兩縣與戎兵接觸作戰。

  此戰目的並不在於奪城,而是滅殺戎兵有生之力,吸引戎兵注意。

  趙之海猜想,恐怕方元恒的進攻又將要開始了吧。

  接到趙之海軍令,吳猛與樗裏驊等人連忙開始商議找尋戰機與戎兵交戰的事宜。

  樗裏驊隨即提出讓自己人馬孤軍深入,吸引戎兵出城追擊,然後再與戎軍決戰的想法。

  但這次吳猛說什麽也不同意讓樗裏驊去做誘敵深入之事,所以眾人又重新商議了數套計策,以保萬全。

  眾人將諸事商量已畢後,樗裏驊與謝韞兩人回到了烏鴉峴大營。

  看著謝韞趕忙回營去安排作戰的事情,樗

  裏驊就和衛林領著百餘騎兵再次出營向東探查了。

  衛林的五百騎兵因為身擔作為斥候的任務,大多都安排到了清水縣附近觀察戎兵情況,此刻僅有百人聚在樗裏驊的身邊,隨著樗裏驊一路向清陽縣方向探查而去。

  一行人並沒有選擇從官道行走,因為畢竟清水和清陽都在戎人的控製之下,所以他們專門選擇人跡罕至的清水北岸,在山林中穿行東進沿途仔細觀察山川地勢。

  出營一個時辰之後,眾人在到達一處山地時,樗裏驊下令讓大家休息片刻,吃些飯食。

  因為不能生火,所以眾人紛紛從馬背上取下幹糧水壺等物,圍成一圈默默吃了起來。

  邊吃飯間,樗裏驊身旁的衛木悄聲對樗裏驊說道:“軍侯為何今日就急著探查清陽路徑,莫非我軍要在此處設伏?”

  樗裏驊有些驚訝的看了看衛木,隨即點了點頭說道:“衛大哥,此事尚未有定論,切勿告與他人知曉。”

  衛木點了點頭道:“軍侯莫怪衛木多言,如軍侯是想要在此處交戰,那麽這裏絕非是伏擊的好地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