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木牢關下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86
  趙之海立於中軍馬車行轅之上,看著身前身後向南急行的兵士,內心如同翻倒了五味瓶一樣,複雜而又苦澀。

  在三日的連續行軍過後,趙之海由趙之棟處得知昨日又有近千餘兵士在行軍途中失去了蹤跡。

  這些人或落隊尋不到大軍,或在山林迷了路,或與沿途戎人部落相拚而亡,不管怎樣,總歸是再也見不到了。

  趙之海並不是有著婦人之仁的統帥,不然他也不會利用自己的軍隊以及民夫百姓為餌,從戎人包圍中將秦軍主力帶了出來。

  縱然他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恐怕往後朝中相爭時,政敵們也會以此為憑,對他展開攻訐。

  不過總歸是從蕭關逃出升天,最起碼已經脫離了身後戎軍的糾纏,況且那些用作誘餌的軍士都是前日裏帶頭鬧事的校尉和軍侯麾下。

  對於性格陰鶩的趙之海來講,縱然沒有此次突圍之舉,也是要遲早收拾掉他們的。

  趙之海深以為然的帶兵法則其中有一條就是,兵士需要無條件服從將領,而將領必須無條件服從主帥。

  一支百戰百勝的王者之師,必須隻能發出一個聲音,而這個聲音就是作為上將軍的自己所發出來的最終命令。

  這些鬧事的將領們無疑是觸碰到了趙之海的逆鱗,所以他才將計就計,棄了這些不安分將領軍士,保全了主力人馬。

  為了讓這個計劃更為周全,他再三思索後將更夫和百姓也加入到了計劃中來,雖然有些失了仁道,但與全軍覆沒,大秦威望相比,這些百姓更夫們又算得了什麽。

  實際上,戎人根本就沒想到趙之海會來這手,別說那些隻會依靠蠻力的戎將沒有想到,就連那趙之海親口稱讚為“戰略如神,戰術如鬼”的戎人單於也未曾想到。

  三日前趙之海率部向西奔逃離去時,那戎人單於當場立在中軍,驚的目瞪口呆,看著趙眾人馬離去的背影,口中說道:“這是要學樗裏驊麽,不愧是秦國的中更、上將軍趙大人啊。是我疏忽了,佩服佩服。”

  確實如同那戎人單於所料,趙之海正是在困於蕭關時突然想起介鴛曾對他講過的,那個叫樗裏驊的百將在守衛木獬關時的故事。

  此事趙之海雖然並未在意,隻是當初初聞此事時覺得這樗裏驊確實是個有勇有謀之人。能夠在受困關外之時於域外奔襲,最終從其他關隘安全返回,這事放在哪裏都算是個奇跡了。

  而正是這個當初他隻是聞之一笑的故事,讓他有了突圍對策,所以這才領著秦軍主力從蕭關之西突圍,意欲出秦入戎,從須彌山脈以南進入關內。

  至於為何不從秦嵐山脈北上入關,則是趙之海考慮到北上之路需要穿越戎人數個大部落,一路免不了又要起了

  衝突,況且人生地不熟,這對於大軍作戰來說則是極為不利的。

  但須彌山脈由北向南的木牢關、雲母關、棲霞關、碧潭關、彌神關、武藏關、玉霄關中,除已被攻破的武藏關、雲母關、棲霞關、碧潭關四關外,木牢、彌神、玉霄三關尚在秦國手中。

  況且一旦從南須彌出了關就能立刻與趙之梁三萬大軍合兵一處,又有原州五縣地方兵馬,到時進則可攻,退則可守,更為有利一些。

  所以秦軍才會選擇向南突圍。

  經過三日的急行軍,趙之海見已到須彌山麓,往後的路程皆是山路,就下令讓數日未眠的將士們原地修整。

  軍令剛下了不到片刻的時間,就見山林河灘、荒野土坡盡是躺倒一地席地而眠的秦軍將士。隻有生火造飯時產生星星點點的炊煙向著高高的雲霄飄揚而去。

  趙之海下令派出斥候向三十裏外的木牢關送去軍報,讓守關將領接引大軍入關。

  隨後,他又喚人傳來趙之棟及兩位行軍校尉尹芳及吳猛,一同商討些進軍事項,最終確定由尹芳率領麾下部眾斷後,吳猛率軍先行之策。

  隨後才下令待全軍修整完畢後拔營出發,務必於今日夜前全軍進入木牢關內。

  大軍休整近一個時辰後,正待要起營出發時,趙之海突然接到後方的斥候來報,說大軍後二十裏外發現萬餘戎兵。

  趙之海明白這是戎人派來追擊自己大軍的人馬,立刻下令火速拔營,急行木牢關。

  部下眾將都明白,雖說自己這邊還有兩萬五千大軍,但此地乃是戎人的老巢,一旦被追擊的敵軍拖住,不消一日時間周圍的戎人部落就會派人將大軍團團圍住,到時就隻有覆滅一條路可走了。

  所以聽到將令後,眾人立刻整頓人馬火速向南開拔。

  趙之海有些擔憂。

  雖說此地隻距木牢關僅僅三十餘裏路程,但這三十餘裏路將會發生什麽,誰也說不清楚。

  這三日,所過戎人部落縱然隻有老弱婦孺,但也給了秦國大軍相當的打擊,在那些部落戎人的糾纏之下,才讓自己這邊在短短三日內損失了近三千的兵士,更延緩了行軍速度,讓後方的戎軍追了上來。

  但事已至此,除了加快步伐,趕在戎兵追擊下先期到達木牢關外,再無良策。

  趙之海長歎一聲,隻有帶領大軍向南急走。

  山麓崎嶇,大軍馬匹早已不能騎行,便由專門兵士或牽或趕著全軍的戰馬前行。

  大半日過後,前方先往木牢關送信的斥候回報,木牢關守備二五百主辛柏得知上將軍一行,派出千人由辛柏親自領兵,前來接應。

  雖然隻有千人前來,趙之海也是心中一喜,看來這釜底抽薪計效果要比自己預計更好。

  想想

  一到木牢關就有二萬五千人逃出生天,他也難以掩蓋心中的激動,遂立刻傳令全軍火速向木牢關奔去。

  兩個時辰過後,大軍終於來到了木牢關下,趙之海抬頭看見遠處隱約可見的雄關,不禁內心中長出一口氣。

  方才斥候來報,戎人大軍距離本方已經不到五裏,若是再不能到達木牢關,那可預知的凶險就要真的成為現實了。

  二萬多秦軍幾乎同時看到了麵前如鐵的雄關,一時間歡呼雀躍自不用言表。

  不用趙之海發令,全軍趕路的步伐似乎相較之前加速了不少,不多時後趙之海等人就看見前方千餘秦兵列陣路前。

  趙之海看的清楚心裏明白,這定是木牢關守將辛柏一行。

  果然,隻見對方秦軍陣列中迅速走出百人,為首一人滿臉黒髯,身著一身破舊的黑甲,襯的原本發黃的臉麵如同摸了新蠟。

  這人四十左右的年紀,膀大腰圓,虎背熊腰,走起路來舉步生風,還未說話就讓看的真切的趙之海心中暗暗讚歎。

  趙之海讓大隊人馬在原地等待,自己則帶著趙之棟、校尉吳猛和一幹衛士數十人迎了上去。

  那名將領來到趙之海帥旗前,向著帥旗下擁在最前的趙之海單膝跪了下去,身後百名秦兵也同時單膝跪地。

  隻聽那武將聲音洪亮道:“卑職,木牢關守將,二五百主辛柏恭迎上將軍。”

  趙之海麵帶微笑,上前就要扶起辛柏。

  原本以趙之海的地位,別說這小小的二五百主,就是木牢關所隸屬的烏氏縣縣令、縣軍校尉來此,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趙之海的一語相應,但此時的趙之海卻剛從戎人包圍中突圍,又連續三日行軍,身後還有戎兵追擊,看到辛柏怎能不喜。

  他上前幾步,彎下腰來虛托辛柏雙臂。

  那辛柏也並不糊塗,連忙生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口中連說“不敢,不敢”,但終究還是順勢站了起來。

  趙之海見辛柏已起身,就要收回雙手。

  突然,趙之海隻見眼前寒光一閃,就下意識的向後仰身,一把不到一尺長的匕首錯過了趙之海的心髒,噗嗤一聲穿入了他的胸膛。

  趙之海“啊”的發出一聲慘叫,仰麵倒在了地上。

  辛柏見一擊未成,連忙俯下身子從趙之海身上拔下匕首準備再刺,卻被趙之海身旁的趙之棟搶先一步,一腳踹向辛柏的麵頰。

  辛柏閃頭躲過,又發覺趙之棟勇武,心知單憑自己已不足以成事,連忙大喝一聲“動手”,他身後的百人立刻紛紛提起長戈向趙之海所在殺了過去。

  趙之棟立在躺倒在地的趙之海身旁,提著長戈阻攔著上前的叛軍兵士,身後的秦兵衛士這才反應了過來,紛紛上前加入了戰團。

  遠處那不到

  千人的隊伍在辛柏的一聲令下後,並未上前助戰,反而轉身占據通往木牢關路上的各處要地後,持弓搭箭瞄準前來的秦兵。

  趙之海被耳邊的打鬥和嗬斥聲擾醒,也刹時明白過來處境,對著趙之棟大喊:“之棟,莫要與其纏鬥,速走。”

  說話間又崩裂了匕首刺入的傷口,一股鮮血噴湧而出後,趙之海又暈了過去。

  趙之棟明白趙之海之意,他一邊與叛軍纏鬥,一邊命令身旁的校尉吳猛帶著趙之海速速退後,整軍向南突圍。

  吳猛稍有猶豫,但眼見趙之棟等人因寡不敵眾已處於下風,隻好咬咬牙背起趙之海向後跑去。

  遠處趙之海所部兵士們被眼前數十步外的情景驚呆了,但當他們明白過來之後,頭前數百人立刻衝了上去。

  但因在林間山地小路中施展不開,所以趙之棟等人苦戰了數個回合後,不遠處的那些援軍卻仍未趕到近前。

  吳猛背著趙之海向後急馳,片刻功夫就與上前的援軍相遇,他徑直穿過人流,終於來到中軍位置,這才將趙之海放在路上平坦處,一旁自有隨軍醫官上前查看。

  吳猛隨即火速傳令,讓後軍校尉尹芳及自己手下所有軍侯帶著人馬快速繞過前方叛軍阻攔,離開通往木牢關主路,向南突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