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袁氏的威脅
作者:我能一寫成真      更新:2020-04-22 12:03      字數:1975
  日子在一天天忙碌又充實中過去了,不知不覺下起了大雪,整個天地一片銀裝素裹,武天都城的實力正在穩步增強,雖是冬日,但周銘心裏壓抑的一把火卻越來越旺。

  武天都城的百姓們現在除了兩千在係統二級農田裏勞作的人,其他人都貓在溫暖的房子裏過冬了,武天都城建設暫時告一段落,所以周銘讓陳軒組織工匠們建設木工房、裁縫鋪和鐵匠鋪,這都是係統裏有的建築,周銘打算提前建立起來,同時現在建也是為自主打造武器裝備做準備。

  部隊的訓練還是沒有停下來,新兵營周銘又新建了兩座,裏麵氣溫和平時沒有什麽區別,所以訓練還是照常進行,為了增強部隊的適應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周銘讓李雄每三天在冰天雪地裏進行各科目的訓練,現在看沒有人叫苦叫累,訓練效果相當不錯。

  下雪之前周銘已經派遣了人員出去探礦,照小熊熊提供的消息,西麵百餘裏的大山裏有優質的鐵質礦脈,現在人還沒回來,不過周銘已經在等著他們的好消息了。

  這日,周銘正饒有興趣的觀看陳采給眾將上課,這時候趙楓拿著一封書信走了過來。

  周銘打開書信看了看,是便宜嶽父寫給自己的,信上說袁孔二家好像已經發現了長社城的事情,現在正在問責長社城周邊的大小家族和各路豪強,陳家堡也在其內。

  可能是有人發現了什麽,袁家明顯把矛頭指向了陳氏,陳川現在有些頭疼,但是並不懼袁家的威脅,所以送信過來問周銘該怎麽辦。

  周銘現在也沒有什麽辦法,因為他還沒有建立情報係統,對外界的情況可謂是兩眼一抹黑,隻能被動的等待袁家出招,自己接招,不過為了陳家堡的安全,周銘決定派杜亮率領三千人過去協助防守,而陳家堡派來的八百家丁周銘已經征求過陳川的意見,現在已經全部編入了軍中,以陳家堡的防禦力度,要是袁家真的有什麽行動,怕是真的守不住。

  陳采上完課以後,周銘把事情和她說了,她也同意周銘的決定,廢話,老爹安危能不擔心麽,就算周銘不說,她也會建議周銘出兵的。

  周銘對這個時代世家不是很了解,但隻是初步了解就知道他們的能量有多大,劉氏皇族可以說是天下最大的世家,從曆史上拉起那麽多路諸侯就知道有多麽恐怖,劉虞、劉岱、劉焉、劉繇,還有大大小小遍布全大漢的王爺,漢朝四百年基業的底蘊其實不是一般的深厚,若是劉氏皇族在三國時期有個稍微出色點的人物,未必不能做到像光武帝劉秀一樣中興大漢,劉備雖然厲害,但出身太低,又有曹操這個厲害的敵人,所以未能成事。

  照陳采所說,大漢大世家都帶有濃厚的地方霸權色彩,基本在哪個地方傳承的哪個地方就相當於他們的家業,連大漢朝廷都管不到他們那裏,如弘農楊氏,汝南袁氏,譙縣曹氏夏侯氏,河東衛氏,河內司馬氏,聞喜裴氏,開封鄭氏等都是曆史留名的大氏族。

  而袁家和楊家可以說是聞名天下的大氏族,袁家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楊家比較低調,但也不比袁家差,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誰,但肯定知道袁家的威名。

  周銘聽了陳采的介紹頓時感覺壓力山大,看樣子現在和袁家正麵抗衡是不太可能了,隻能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

  相信隻要不是明麵上的對抗,袁家也不會傾盡全力來對付自己,等三年後自己強大起來,什麽袁家曹家,就算他們不來惹自己,自己也不會放過他們。

  陳采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小女孩,知道袁家的恐怖,但是看到周銘的各種神仙手段,她覺得周銘的勝率更大些,隻是現在需要時間積累實力,所以陳采很是積極的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議,周銘都打算根據自己的情況一一施行。

  首先要做的還是聚攏流民,人口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就算是係統也要依靠人才能發展起來,而且需要的人口不是一點半點,按照周銘現在規劃的城市雛形,如果城外的農田全部轉換成二級農田,足夠養活十億人,當然,雖然吃的糧食農田種出來,包括穿的如棉麻蠶絲,也可以一並種出來,但周銘想要要發展的話光有這些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種礦產資源,那就不是係統所能產出的了,所以武天都是一定要走出去,占領地盤的,這樣就不得不和天下諸侯去爭了。

  眼看年關將近,周銘也不打算現在出去折騰了,袁家那邊估計也不會挑這個時候動手,再說自己還是留了一手,已經派人過去打前站了。

  這是周銘到這的第一個新年,手底下還有二十萬人跟他混飯吃,他打算把這個新年過的熱熱鬧鬧的。

  過年前的一個星期進山的探礦隊和隨同護送的兩個百人隊終於風塵仆仆,安全回來了,並且帶回了探礦的成果,並帶回了樣品,讓周銘大喜,給他們每個參加的人都賞了三十斤二級農田種出來的麥子,眾人拜謝而去,修整去了。

  周銘對這些也不懂,所以他叫了手下的老師傅過來看看有沒有開采的價值,開采的難度大不大,得知這是含鐵量上等的赤鐵礦,而且還是半露天礦脈,開采起來雖然困難,但還是有開采的價值,周銘大喜,趕緊讓陳雷製定開采的計劃,陳雷負責組織工匠,陳軒則配合組織人力,待大雪融化後先打通並拓寬進山的道路,組織人員開始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