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該隱和亞伯的故事:結局
作者:紅標瑰夏      更新:2020-04-22 10:30      字數:2492
  淩攀回到洗手間,板著臉洗了洗手,回到餐桌。

  林妙看了他一眼,關切地問:“你怎麽了?你臉色好白。是不是哪裏不舒服?”

  淩攀牽動嘴角,勾勒出一個勉強的笑容:“沒事,我身體很好的。可能是洗手間裏太臭了,被熏的。”

  林妙皺了皺小鼻子,用力在鼻翼前扇了扇:“好惡心,你身上都被熏臭了!”

  淩攀笑了起來,這次是發自內心的。這是個能治愈的女孩。

  戰場上的殺戮,人性的醜惡,讓他反胃。

  那衝天的血腥味,那殘破的肢體,流出體外的花花綠綠內髒,讓淩攀差點失去神靈的逼格,在半空中嘔吐出來,飛流直下三千尺。

  隨後的掠奪,欺辱,奸淫……更是完全暴露出了人的獸性。

  那些人忘了……他們身體裏流著相同的血液。

  他們都是兄弟姐妹。

  他們都是亞當和伊娃的子孫。

  自己讓華胥在虛擬實境中不斷地告誡他們: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親相愛。

  不要擅動刀兵,要團結在一起,應對大自然嚴苛的考驗。

  可他們還是更喜歡互相傷害,互相廝殺,彼此掠奪。

  或許,這就是人性吧。

  在現世,淩攀居住的這顆星球上也從來都不缺少戰爭。

  有記載以來的幾千年,這顆星球上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全部加在一起總共隻有10多年。

  那些醜惡,幾千年間也在不斷地上演。

  即使是現代,即使是唐國這樣被全世界視為典範的文明社會,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但是依然每天都會發生詐騙、搶劫、謀殺、奸淫……暴力從未停止。

  暴力,刻在人類基因的最深處。

  淩攀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打造一個純粹真善美的世界。那不現實。

  除非他讓人工智能去控製每一個人的心智。

  且讓人類自由地發展吧……

  而他能做的,隻是默默地旁觀,偶爾在關鍵節點,伸出手輕輕一撥……

  ……

  該隱激動地蹲下,用手指蘸著亞伯的鮮血,塗抹到自己的臉上。然後他揮舞著石斧,意義不明地喊叫起來。

  他仰頭望著天空:神啊,請收下這祭品吧!請賜予我們陽光和雨露,賜予我們食物,保佑我們在這殘酷的大地上活下去!

  在他視線中,神似乎微微頷首,目光流露出欣慰,滿意這場祭禮。

  牧民們開始敗退,四散奔逃。

  農民們追逐著,砍殺著,衝進牧民的草場,搶走牧民的牛羊、妻女,嗷嗷叫著滿載而歸。

  繩索粗暴地牽著牛羊,和牧民哭泣的妻女。

  在這一刻,牛羊,和女孩,似乎沒有什麽不同。

  現在,該隱的部族有充足的資源可以平安度過接下來的嚴冬。

  凱旋的戰士們大聲談笑,唱著對偉大神靈的讚歌,稱頌著該隱的英明神武。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侵略者。

  他們隻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崇敬。

  要麽自己的部族凍餓而死一半人,要麽殺死亞伯的族人,掠奪他們的牛羊和妻女,讓自己的部族活下來。

  這是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道德掙紮就能做出的選擇。

  淳樸的先民,在殺戮和掠奪方麵,同樣淳樸。

  他們不覺得這是惡。

  他們的想法很樸素:我們要恰飯的啊。

  大地上,幾百具屍體以千奇百怪的姿勢躺著。

  這些屍體,將化作肥料,滋潤這片平原。

  神的身影不知何時消失了。

  ……

  亞伯部族殘餘的人口奉賽特為首領。在賽特的帶領下,他們向東邊遷移。

  據遠道而來的流浪者(這流浪者也自稱是亞當和伊娃的後裔)說,東邊有一塊更肥美的土地,物產豐富,伸手就可摘下足以果腹的漿果,往土地裏隨便撒點什麽就能長出足夠人吃用的莊稼。

  現在,占據那塊地盤的是幾千個羸弱的人,他們自稱亞述人,來自北方。

  賽特決定帶領自己的部族,去搶下那個地方,讓自己的部族得以休養生息。

  在遷移前,他回頭望著該隱的方向,目光中充滿仇恨。

  或許,我有生之年無法再回來了……但是我的子孫後裔,必然回到這裏,讓你血債血償!哥哥!

  ……

  得到了亞伯部族的牛羊,該隱的部族順利地度過了這個冬天。

  而且由於獲得了許多女人和孩童,該隱的部族進一步擴張了。

  許多附近的小部落、流浪者慕名而來,依附該隱的部族生存。

  又過4年,該隱去世了。

  他活了49歲,是少有的長壽之人。他死之時,同輩的男人幾乎都死光了。

  他的長子以諾繼承了他的武勇和智謀,被人們推舉為新的領袖,繼續帶領部族發展。

  他們的部族不斷擴張,人口和土地都飛快地增長。

  親眼目睹了父親擊殺二叔的戰役後,以諾對戰爭思考良多。

  他開始更注重訓練,並且嚐試發展新的武器,甚至開始研究最早期的原始戰術。

  他從狩獵活動中得到了許多靈感,並將之加入到日常的訓練中。

  他麾下的戰士果敢善戰,不斷為他東征西討,擊潰了一個又一個的小部族。

  在以諾35歲的時候,也就是該隱死後7年,他的部落人口增長到了4萬。

  而在遙遠的東方,以諾的三叔賽特蜷縮在厚厚羊皮中發抖,不時地抽搐,說著意義不明的話。他的眼神混沌,已經認不出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所有人都知道,這位亞當和伊娃的幼子,即將離開塵世,

  突然,賽特回光返照般,用力地坐起,指著西邊發出淒厲的喊叫:向西,向西!

  他所有的力氣都隨著這一聲喊叫離他遠去。

  賽特,死亡。

  ……

  後世的經文家穿鑿附會,重新演繹了這一段曆史。

  他們聲稱,該隱和亞伯都向神供奉。該隱獻上了地裏的蔬菜和量是,亞伯獻上了最強壯的羊和上等的油脂。神更喜歡亞伯的供物,該隱因而嫉妒,並在田間殺死了亞伯。

  神嚴厲地斥責了該隱,並預言該隱及其後代將不斷漂泊。

  在這個故事裏,充滿隱喻,充滿勸人向善、勸人全心全意供奉神等說教的意味。

  許多經文家都對這個故事做出了自己的解讀,出現了不少流傳千古的雄文。

  然而曆史的真相是如何呢?後世人隻能根據零星的記載,根據考古所得的線索,去一點一點的還原。

  比如,人們根據考古發現,該隱和他的直係後裔其實並沒有不斷地徘徊流浪,事實上,該隱的長子以諾是有史以來最早的建城者。

  在很多年後,有該隱的後裔成為了先民的王。

  當然,後世人再怎麽努力,也沒法還原出最初的真相。

  曆史是會不斷地凋零,消失。而從不會掀起麵紗,將她真實的容顏展現。

  後人隻能管中窺豹,用想象和猜測,來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