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話 冰天雪地故事會(中)
作者:陳年老貓      更新:2020-05-04 12:38      字數:2975
  時空門之殖民建安最新章節

  唐頌緣去語言學院幹嘛?

  放心…

  這回,絕對不是去“嚇唬”嚴須玩的;

  也絕對不會再搞個什麽臨時擂台…

  堂堂高句麗四王弟,嚴須,早已經辦理了“特區居民”證,也正式從語言學院輟學了。

  他嚴須此時受聘於士官商業學院,充當語言教學的客座講師。當然,也順帶參與一些“民生教育課程”的助教工作…

  每月雇傭費用為2.5萬rmb。

  那還是1月初的事情呢。

  他在12月的時候,成功通過驗資,確認了他在銀行的定期存款,的確超過1500萬元。而這筆存款一年內是不能挪動的。

  這些錢,雖不是嚴須的全部身家,可也是他流動資金的全部了。老家的奴隸、牲畜、土地,一時半會又不能變現。他也因此拮據起來。

  可謂差一點就要身無長物了。

  這不…

  正好士官學院缺教職工,嚴須憑著試試看的心思,遞交了簡曆;簡曆正好被副校長梅根看見,於是就便宜他咯。

  嚴須也知道隻憑這月奉是養活不了全家的。

  即便女兒兒子們都由學院供養。但,自己與妻妾們也是要“好”生活的。起碼不能比其他土著差…

  所以嚴須也學著管寧,在校裏校外粘貼小廣告,以教學多種語言為兼職,每晚帶幾個仙民學員,或者為兩所學院的新生補課。

  算下來,他一個月的收入也能達到三萬多一點。

  不過,拋開臨租房的租金,還有吃喝拉撒、水電供暖費用,他還是隻能當月光族。時不時的還得典當小物件。

  更別說還得攀比…

  穿要穿好西裝;出門一定是打車;每周鐵定要搞一、兩次大趴來招待老族人、工友學友、他族後輩晚生…

  自打1月過完,嚴須拿著計算器,便總是覺得錢不夠花。

  發愁之餘,他想起了管寧。

  老哥倆也半月未見。

  正好喝酒閑聊,也順帶問問管寧“為之奈何”。

  結果一頓小火鍋,嚴須茅塞頓開。

  第二天,他就把一群妾侍…除了年紀大的幾位以外…其他的,都送去了語言學院內…院牆外的手工學校。

  這所學校是新開的。

  把語言學院北牆,與難民區打通,而後,又臨時用鐵絲網圍出來一個校區。教職工也是從全體穿越眾當中,臨時招聘的。

  由於管寧身在語言學院,所以他知道;而嚴須,還不知道。

  除非,等以後公開招生。

  而且也得是嚴須,有機會看到西區的或電視台的廣告才行。

  不過,幾乎每天都在封閉院牆內的嚴須,能不能看到還真不一定。再說了,他現在住在士官學院對街,早就不是管寧的鄰居了。

  於是乎…

  well

  廢話講了半天,來語言學院看“女”學生…

  這才是唐頌緣的目的。

  唐頌緣一來是視察、檢查,了解一下有沒有什麽具體的臨場的什麽問題、難題需要解決。

  二來麽,也是順帶的看看語言學院內,女子學員的學習情況。

  沒錯千萬別搞混了。

  語言學院內雖然有女子學員,但,卻不都是學一樣的內容。諸如管寧、嚴須等,他們原本是各地的權貴,所以,他們的女兒是正經的上學!

  而絕大部分來自扶餘的女性難民,人是在語言學院,可每天學的除了基礎廣普漢字外,主要是學手工技藝課程。

  類似富家小姐上大學

  而山溝女娃讀技校。

  還是某知名大學和其附屬中專技校,那種關係。

  所以語言學院內,其實實際正常學語言、學商業、學算學、學社交裝13…等等的女性,人數並不多。加起來,扶餘親貴+高句麗親貴+管寧(幾位舌頭)的女兒們,一共也才82人。

  可女子手工學校,人數可就多了。

  按照技術分班,會縫縫補補的針織班,是大頭。有24個班2880人;會麻紡、會印染的有各2班240人。

  其他的諸如會織網、會采摘、會放牧、會養雞種地的則各自有三個班,總人數超過兩千人。

  理論上來說,其實,這種區分不科學。

  因為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會針織的女子,也會采蘑菇、織布或放牧、喂雞…但是,如此分班的目的,其實隻是想讓土著女子,自己覺得自己更擅長某一項,而已。

  再說了,各班實際上的教學內容與“班別”其實關聯不大!

  比如說針織班,別以為是學縫縫補補…其實,她們除了要學縫紉機技術外,還要學十字繡、流水作業以及布料搭配。

  這就意味著,她們的主課,還必須涉及小學數學、色彩美術、流行時尚和小機械構成…

  同樣,養雞班,說是養雞,其實除了要學飼料加工和營養學,還要學一些生物醫學、生態學、雞場管理學等等!

  每一項看似簡單的分班,說白了,其背後還需要整個工業技術·體係的知識,來支撐。

  而這些女子學員,哪怕年齡有大有小有聰明有木訥,可以後,新時空的農業生產、手工生產,大量原始的勞動力基礎,也隻能靠她們。

  正所謂,守著不鹹山(長白山)不發展山珍野味食品工業,那是極為腦殘的。指望周邊部落自己采摘“進貢”…

  效率太低!

  過幾年以後,野生的木耳山菇都被采光了,難不成,時空貿易也跟著終止?反正,時空門那邊,原時空的人也吃不出種植和野生的區別。

  再說了,新時空01a基地,也需要有規模的拉低餐飲原材料的成本。如果在基地周邊,能把雞鴨、豬牛羊等養殖場,也辦起來…

  那

  唐頌緣很喜歡的白切雞,將不再會被賣到200元一斤了!

  再說了,01a基地的食品物價,除了受製於時空運輸外,還受製於01a基地有效勞動力的不足。

  又不是沒有技術!

  又不是沒有材料!

  又不是沒有地理條件!

  歸根到底,之所以來到新時空幾個月都沒有搞養殖、耕種,說白了,就是人手不足!

  等商業發展穩定下來後,土著女性勞動力將直接成為拉低食品價格的主力軍!屆時,甚至可以反哺原時空的bm基地!

  不過話說回來…

  經過一番觀察體會,唐頌緣對此,稍稍有點信心不足。

  因為,文化水平低下、言語交流障礙…甚至說,對同一肢體行為、眼神表情的理解,土著與教職工都能出現偏差…

  等唐頌緣隔著門窗,一個教室一個教室的看完、問完後,他隻好寄希望於時間了。

  與時間做朋友,這總不是壞事。

  好消息是,帶有實驗性質的幾個班級,相對水平還是不錯的。

  現在,這幾個班,能自己選班長,並能做一些簡單的自我管理了。而幾位班代表,也成為了其他班的助教。

  這其中訓練最為出色的是按摩技師班。

  或許…

  可能…

  是因為這個技術、文化性差異不大;另外,還有一種可能,便是因為學員的普遍年齡適中。

  反正代課的穿越者都是臨聘的洗腳店大姐…她們表示:嗯,這些原住民妹紙,隻要能熟練掌握與客人的對話技巧,那就可以正式上崗了!

  至於說,嚴須之所以歡快的把妾侍們都送來學手藝,其根本目的,簡言之:正是因為錢。

  土著女子們上學第一天,便每人都辦理了臨時居民牌、以及一個臨時存折。這看似老套的存折,對於土著女子卻意義重大。

  存折不是銀行的那種,而更像是企業發的“工資本”。

  上學一天,憑借上學放學,在教室門口的打卡器記錄,可以算作有效上工一天。之後,隻要滿三十天,便可憑著打卡記錄,到教務室,領取每月的“工錢”。

  普通學生是二百元一天…

  而班幹部,每天多計算50元。

  額外便是包夥食…

  至於住宿,本身她們就住院校園外,所以不用額外安排。

  至於存折本身,別人搶了也沒用。因為,若想領錢,隻能是本人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前往校會計室簽名領取現金。

  這也正是01a基地內,發錢培育市場的一種策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