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話 災民上路
作者:陳年老貓      更新:2020-04-21 10:25      字數:2702
  時空門之殖民建安最新章節

  唐頌緣說話跑題,是常有的事情…

  (本作者也經常跑題…)

  話說,語言學院與士官學院,相距不過2㎞。

  語言學院臨近西門,學院後牆的筒子樓大多住滿了扶餘災民。學院後門與筒子樓之間相隔的這條街道,便是學院步行街。

  街口分叉,有兩條流鶯街

  走過幾個街區,靠近西門廣場,就是商貿區。

  而士官學院則相對靠南。

  且不說士官學院的院牆,都布滿鐵絲網…單說西牆和南牆,直接與基地圍牆相連,便可知道,這裏有多偏僻!

  再說了,士官學院周邊,除了一兩家餐飲店外,什麽都沒有。學員平時也不準外出。即便是外出,也多是以學生代表身份。

  上課、考試、作業都是帶獎勵的。

  但問題是,獎勵的錢基本沒有地方花…

  而零食,則多被同學分吃。

  偶爾有住校“女生理醫師”…不過收費又太高,一般情況下,隻有學霸才能消費得起。

  所以爭當學生代表,便成為了士官學院的常態。

  反正,01a基地,多種大型活動,都要學生代表參加。

  這種活動,一來酒水、吃食免費;

  二來,學生代表們,還可以被女仙官們搭訕…運氣好的話,還能“以皮肉”賺外快,進而被“寵幸”一下下…

  …

  不過話說回來。

  士官學院雖然沒有掛牌,但儼然已是一副“軍校”架構。第一副校長,正是梅根。

  而涉及商業教學的副校長,則是莎拉·伊萬諾維奇。

  負責帶班、管理、勤雜等等的教職員,也清一色由安保、商業職能部門的副官,輪值擔任。

  其中所謂三個精英班班主任,就是唐納德、警車、愛德伍德。他們雖然平時未必到崗,可他們的影響力,對學員而言卻十分的重要。

  以至於士官學院內部,學生間的傳聞都說,這三個班,未來那就是天主禁軍的“候補”!

  也正因如此,士官學院才會流傳說:“隻救扶餘人,天主太偏心”…沒錯,這三個班的主要族屬正是由烏桓人和漢人構成。

  之所以是烏桓人、漢人,原因簡單得很!

  一來,當時來犯“天際”的邊軍裏,他們人數最多;二來,以後遲早要涉及烏桓、幽冀二州。早培養才能做到早收益。

  不過他們的培訓期會很長,所以,慢慢養著吧!

  有他們為榜樣,其他各族屬的班級,也自然會有樣學樣。再說了,這大雪封山的,他們就算想畢業,也回不了家!

  但問題恰恰就是這個天寒地凍,大雪封山。

  遼東漢人還好,他們對天氣的寒冷,印象沒有烏桓人那麽差…須知,烏桓諸部一旦遭遇大雪季節,那是腹背受敵,苦不堪言的。

  所以,烏桓學子,大喊“天主偏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烏桓諸部,如今是不是“苦不堪言”呢?

  答案當然是:不知道!

  01a基地的情報與偵查,並未覆蓋烏桓諸部。

  起碼目前是這樣的。

  但從涉及遼東、遼西的消息來看,烏桓人貌似比大梁水以東的人,過的要略好。

  起碼,遼西烏桓現在,大都入住到了遼西諸縣;而遼東烏桓,也進駐了望平、險瀆…從已知的情報看來,蘇仆延確實收受了不少糧草。

  這批糧草,是遼東政權送的。

  附帶條件是,烏桓與遼東政權,正式締結父子之邦盟約。烏桓為老大…根據盟約,烏桓諸部,可在遼東北境諸縣“修整”。

  主動締結盟約的簽署人,是洪xx…

  而洪xx本人,此時正在險瀆縣城,與蘇仆延飲宴。

  根據在場的特工匯報,洪xx打算給蘇仆延當幹兒子。隻不過,蘇仆延覺得洪xx他太老了…

  但是這個“當幹兒子的問題”,還在磋商中。

  額

  難道蘇仆延,真的會相信洪xx?

  他們畢竟,是第一次見麵的說!

  然而,據在場的特工爆料,洪xx確實拿出了公孫康的金印!

  根據11月23日襄平情報來看,公孫康活得很好。

  甚至說,公孫康還在調動郡兵,參與“救助雪災民眾”。也就是把襄平周邊的鄉人,想辦法接入縣城。

  隻不過到目前為止,出去的人很多,回來的人很少。

  而且回來的人,還都大包小裹的,還有趕著牲口的…看上去不像是救人,更像是打劫歸來。

  與此同時,遼東樂浪兩郡,諸多縣、鄉,眾多逃民,反而在趕往高句麗的途中,被自己人給屠戮了…

  而高句麗的王城諸部,此時卻比較幸福。因為,他們提前用山珍等貴重物資,交換了較為豐足的高能食物。

  即便大部分都被貴族買走。可問題是,由於商隊的引領,懼怕寒冬的小族,早就開始北上遷徙。留下來的,又有了更多的收養能力。

  於是乎,逃入高句麗境內的遼東難民,把情況告知了高句麗諸部;而很快,高句麗的諸部,又告知了嚴須;

  進而,等於告知了01a基地。

  回到王城的嚴須,經過兩天的走訪,發現王城周邊的山林諸部,並沒有太多受到寒流影響。各部族老都發動人手砍伐林木,大肆搭建木屋。

  這也正是延憂的王令。

  他山上王,身為高句麗的部落聯盟首領,正打算借此時機,大量收容難民,來以此充實高句麗的人口。

  再加上一年兩次收獲得“貢品”,讓他從高句麗諸部兌換來了不少牛羊牲畜,此時,也全當作工資和口糧。

  所以相對來說,延憂,對於嚴須說的“北上過冬”,是沒有什麽興致的。

  用延憂的話說:“老四!你瞧瞧吧!這半月來,這方圓數十裏,咱們聚攏的南人,已經超過六萬餘…

  來年春暖,咱們大可以此為前部,南下與沃沮、樂浪爭搶地盤。來瞧瞧,這十三位南人女子,就是為兄幫你選來暖腳的!”

  如此一來,嚴須等於是白忙一場。

  他除了把自己的“家人”接走外,並沒有能“呼籲”更多族人北上。於是乎,他早早的便搭乘v22返回了。

  還是偷偷的走…

  而其他幾位加、大人也差不多。

  最後隻有尉那岩城以北,幾個部落聚集區,是決定北上過冬的。他們將按照計劃,沿著馬訾水與難水的水網通路,直奔不鹹山北端的集結點。

  出發前,利用篝火上報給偵察機。

  之後,隻要每隔幾日,能按時趕往空投補給點,那麽,路上的問題,應該都不大。

  截止到嚴須返回01a基地這會,北上的高句麗族眾,約為26萬零幾千。他們距離救援匯合點,還有189㎞。莫約要走兩周。

  扶餘災民,也在各自選擇後,開始集結。

  但問題是,扶餘部落散布的太過廣袤,僅在鬆嫩平原上,少說得有幾百個扶餘聚集區。

  所以目前能通知到的,攏共有大族15支,小部落群四十餘(吉林-榆樹一帶、吉林-伊通一帶)…而這些部落,相對來說,也算是存活率較高。

  已上路的總人數,粗略估算約37萬人左右。

  等到了琵琶骨嶺集結點,還能剩多少人,那就真的說不好了。相對而言,這些扶餘難民,在遷徙途中,會比高句麗難民略好。

  因為相對路況好很多…水網沼澤早就凍硬了,也不用翻山越嶺的…直線走就是了。

  有雪橇有牛馬則更舒服。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