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多了個妹妹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11 17:42      字數:2357
  見此情景,朱安世歎了口氣,勸道:“七七,你當年離開長安時,光明才五歲,不記得情有可原。”

  陳襄不忍看她委屈的樣子,撒謊道:“七七妹妹,我好像記得一點點了,可你現在長得和那時不太一樣。我記得,你那時還挺溫柔的。”順便譏諷了她一句,這姑娘,一見他就沒好話。

  朱七七麵色一喜,又惱道:“光明哥哥,難道我現在不溫柔嗎?”

  “溫柔,很溫柔。七七妹妹長大了,變好看了,一時竟想不起來。”既然撒謊,那就撒到底。

  朱七七終於露出了笑容,有些不好意思道:“光明哥哥,離開長安後,我可想你了。”

  “七七妹妹,我也想你。”說完這句話,陳襄不禁有點心虛,連李尋燕的表情都有些怪異。

  “行了,說正事吧。”或許是看不下去朱七七花癡的樣子,又或者是不忍她被陳襄所誆騙,朱安世及時阻止了二人的互訴衷腸。

  “師公,您是什麽時候回到長安的呢?”陳襄連忙回到了正題。

  “其實,我去年就回來了。”朱安世淡淡道。

  “那為何今日才出現呢?”

  “去年,我是為了十年前的一樁血海深仇才回來的。大仇得報後,在一個人的幫助下,我重新獲得了身份。前不久,才把七七從會稽接回。”

  血海深仇?什麽血海深仇?陳襄很想問,又怕露餡。

  朱安世看出了他的疑惑,道:“這件事,你父親或許沒有告訴過你。如今,你長大了,我不妨全都告訴你。”

  “好。”陳襄迫不及待,李尋燕也是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

  “十幾年前,你父親和七七的父親誌趣相投,結為兄弟。也就是在那時,我教了一些拳腳給你父親。十年前,王溫舒上任中尉,為了斂財,說什麽打擊豪強,要對我下手。我以為他隻針對我一人,就提前逃出長安,沒想到,七七的父母卻因此被他所害。”

  說到這裏,朱安世臉上現出沉痛和後悔之色,朱七七眼中則射出一股怒火。

  朱安世拍了怕她的肩膀,繼續道:“當時,七七尚未滿月,父母不忍她受到株連,連夜將她送到你家裏。幸好,你當時隻有兩歲,你母親的奶水也尚足,一直將她養到了三歲。七七三歲時,朝廷出兵南越,王溫舒也被派往前線,我偷偷潛回長安,將她帶到會稽親自撫養。”

  原來她和李光明竟是吃同一個人的奶水長大的,關係果然不一般,不由得同情起這個小姑娘。

  “可惜啊,你母親在去年去世,七七竟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麵。”朱安世感歎道,朱七七則已經泣不成聲。

  “當時,七七離開長安時,你還不會走路,如今竟有這麽大了。”朱安世笑著對李尋燕道。

  “原來,我還有一個姐姐呢。”李尋燕高興道。

  一句姐姐,讓朱七七感動不已,拉住李尋燕的手道:“妹妹,你的一鞭之仇,姐姐一定為你報了。”

  “姐姐,我早就不疼了,報不報的無所謂。”

  “那怎麽能行,我最看不慣這些仗勢欺人的王侯貴戚。”朱七七恨恨道,又責怪起陳襄:“你這哥哥怎麽當的,一點都不會護著妹妹。”

  陳襄啞口無言,倒是李尋燕為他開脫:“姐姐,你真的不要怪哥哥,為了這件事,哥哥徹底得罪了平陽侯。”

  “一個平陽侯算什麽。想當年,王溫舒害死我父母,大父還不是複仇了。大父,你一定有辦法的對不對?”朱七七開始求助朱安世。

  什麽?王溫舒之死竟和朱安世有關係。陳襄熟悉漢朝曆史,知道王溫舒是漢武帝手下著名的酷吏,先後擔任中尉、廷尉、少府和右內史,可謂位高權重,誰料竟死在了朱安世手裏。

  怪不得他能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遊俠列傳》裏,當真是權行州裏,力折公卿,陳襄仰慕之至。

  “這件事,就交給你光明哥哥吧。”朱安世淡淡道。

  “師公放心,此仇我一定記在心裏,必要親手報之。”陳襄正色道。

  “師公,你們什麽時候來槐裏的呢?若不是你們,我和哥哥今天就要吃大苦頭了。”李尋燕問道。

  “前不久,我將七七接到長安,本想去府上找你們,得知你們來了槐裏莊園,於是就跟來了。當我們想要和你們相認時,忽然發現有一群人在莊園外麵鬼鬼祟祟,我覺得蹊蹺,就躲了起來時時注意他們的動向,果然是對你們不利的。”

  “哦,原來是這樣,那真是太巧了。”陳襄和李尋燕恍然大悟。

  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已到了晌午時分,陳三和趙進已經找好了一處陰涼的山洞,拿出了隨身準備的幹糧。

  “旅途之中,頗為簡陋,還請朱大俠見諒。”趙進一臉歉意道。

  “這算什麽,當年逃難時,我連口水都喝不上,是一路走到會稽的。”朱安世不以為意,拿起幹糧就吃。

  簡單的吃過午飯後,又在山洞裏休息了一個時辰,眾人重新上路。陳襄和李尋燕、朱七七一起乘坐馬車,朱安世和趙進騎馬,各自有著說不完的話。

  進城門時,陳襄發現,朱安世已經化名陳平安,朱七七則化名陳七七,已有合法的身份。

  回到李廣利府上,朱安世將院子裏裏外外打量了一遍,感歎道:“一點都沒變啊。你們知道嗎?這院子還是你們祖父母留下的家業。咦,你們的二叔和三叔呢?”

  “朱伯伯,二叔住在隔壁,三叔在斜對麵。”

  “哦,應該是你姑姑入宮後,他們先後搬出去了,隻有你父親還住在這裏。”朱安世點頭道。

  陳襄一直納悶,李廣利好歹是國舅,還是貳師將軍,怎麽府邸這般狹小,竟還不如李延年和李季,原來是舍不得祖產。

  “七七,你還記得當年住在哪間房嗎?”朱安世問道。

  朱七七想了下,指了指主屋東側的房間,道:“我記得好像是在這裏。”

  陳襄連忙道:“七七妹妹,你要是喜歡,就住在原來的地方吧。”又對朱安世道:“師公,方便的話,你就和七七妹妹住在我家吧,反正空著也是空著。”

  朱安世想了想,點頭道:“也好,你父親不在家,我或許可以照顧一二。若是官府問起,你就說我是你請來的護院,七七是小侍女。”

  “這,這不太合適吧。”陳襄忐忑道。

  “男子漢大丈夫,何拘小節,長安不比其它地方,就這樣吧。”朱安世堅持道。

  “好,那我就聽師公的。”陳襄更不是一個拘小節之人,不再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