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解釋掩飾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02 17:09      字數:2357
  陳襄不想跟一個女人計較,更不擅長與女人吵架,沒有說什麽,低著頭轉身離開。

  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言語有些魯莽,靈兒急忙喊住了陳襄:“李公子,等等。”

  “姑娘,有何吩咐?”陳襄轉過身,很有禮貌道。

  他越是這樣,靈兒越局促不安,輕施了一禮,誠懇道:“靈兒剛才言語莽撞,還請李公子見諒。”

  “沒事,也許我以前得罪過姑娘,給姑娘道歉了。”陳襄還了一禮。

  “不是這樣,不關你的事,你沒有得罪過我。”靈兒有些慌亂。

  “那姑娘剛才為何罵我是無恥之徒呢?”陳襄有些好奇。

  “我說的不是你,是你三叔。”說完這句話,靈兒又擦了一下眼淚。

  “我三叔怎麽了?”陳襄隱隱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尋常。

  靈兒看了陳襄一眼,歎了口氣,幽幽道:“李公子,你不要問了。這件事真的和你沒有一點關係。”

  既然人家不想說,陳襄不打算繼續問下去,躬身行禮道:“在下告辭了,還請靈兒姑娘不要傷心過度。”

  回到劉髆住處,李尋燕和他已經下了好幾盤,卻還在聚精會神的絞盡腦汁。陳襄輕聲問道:“下幾盤了?”

  “第五盤。”李尋燕輕聲道,生怕打擾了劉髆的思路。

  趁著劉髆走了一步棋,陳襄連忙問道:“殿下贏了幾盤?”

  “各贏兩盤,第五盤我一定要贏。”劉髆堅定道。

  陳襄啞然失笑,這孩子,勝負心還挺大的。看來,勝負心不夠大的人,是不配下棋的,比如他。

  又過了一會兒,兩人終於分出了勝負,李尋燕獲勝,她興奮不已:“殿下,還是我厲害吧?我上次是讓著你呢。”

  “哼,我才學會多久。最多還有一年,我讓你一盤都贏不了。”劉髆不服氣。

  “那我等著。”李尋燕嘻嘻道。

  “光明哥哥,三舅呢?”劉髆這才發現李季已經離開了好一段時間。

  “不知道,可能在後花園裏玩吧。”陳襄沒有明說。

  “肚子有點餓了,李常侍怎麽還不安排上膳?”劉髆摸了摸肚子。

  不一會兒,李常侍前來稟報道:“啟稟殿下,午膳準備好了,請殿下、李公子和李小姐用膳。”

  “走,吃飯去咯。”劉髆興奮道,又吩咐道:“李常侍,去找一下李國舅,喊他過來吃飯。”

  “是。”李常侍應聲而去。

  過了大概小半個時辰,李季才姍姍來遲,劉髆有些不滿道:“三舅,你剛才去哪兒了?我都餓壞了。”

  “殿下見諒,我剛才去釣魚了。”李季行禮道。陳襄看了他一眼,心中暗道,三叔,您這謊話也是隨口就來啊。

  “釣到了嗎?”

  “殿下見諒,那池子裏的魚太刁了,我竟一隻都沒釣到。”

  “三舅,你每次都說釣魚,十回倒有九回沒有釣到。如果你真想烤魚給我吃,我覺得呀,還不如直接在外麵買一條。”劉髆笑道。

  “買的魚,豈能與親手釣到的相提並論呢?心意不同。”

  “好,那我就等著那一天。”

  吃過午飯後,劉髆要午睡,李季和陳襄等人告辭回家。

  “三叔,你先帶尋燕回家吧,我還要去樂府跟二叔學琴呢。”走出北宮,陳襄對李季道。

  “好,你去吧。這次不用我再送你了吧?”

  “不用,已經輕車熟路了。”

  “哥哥,你一定要早點回來哦。”李尋燕頗有點依依不舍。

  前往樂府的路上,陳襄一直在思考一件事,要不要將李季的事告訴李延年呢?從經驗以及後果來推斷,李季一定和後宮嬪妃有瓜葛,還很有可能不止一位。不然,漢武帝不至於遷怒到李延年身上。

  陳襄不想看到他們死,唯一的辦法就是阻止李季。如何能阻止李季呢?自己直接和他說,恐怕起不了什麽作用。

  若是告訴李延年,讓李延年去勸阻李季呢?關鍵是,如何才能讓李延年相信自己的話呢?別說讓他相信,就是開口都挺難的。

  看來,想要說服李延年去勸阻李季,隻有讓李延年親眼目睹李季的醜行。

  樂府之內,李延年還和以往一樣忙碌著。看到陳襄,他立馬吩咐道:“去,自己把那琴搬過來,看看你學得怎麽樣了。”

  “好。”陳襄立馬乖乖的將古琴找了過來,在條案上放好,然後道:“二叔,我準備好了,開始吧。”

  “挑!”

  “打!”

  “摘!”

  “鎖!”

  “拂!”

  “曆!”

  “雙彈!”

  “打圓!”

  “掐起!”

  ……

  李延年一個個的說出指法名稱,陳襄則按照他所說去彈奏。

  “不錯,竟然一個都沒有彈錯。”考核結束後,李延年走了過來,滿意的笑道。

  “二叔,您是不是該教我一首完整的曲子了?”一直彈奏這些單獨的音節,實在沒什麽意思。

  “好,那我就教你一曲《挾仙遊》吧。”李延年想了想道。

  “這《挾仙遊》有什麽講究嗎?”

  “據說,《挾仙遊》乃黃帝所作,因當時隻有三弦,變化較少,非常適合作為入門曲。我先來給你演奏一遍,你仔細聽著。”

  陳襄連忙站起身,將位置讓給了李延年。李延年深吸一口氣,然後凝神彈起了《挾仙遊》。

  《挾仙遊》的音韻溫厚古樸,輕鬆愉快,聽來讓人頗有飄飄欲仙之感,故而有人稱之為養生之曲。直到今日,《挾仙遊》仍廣泛出現在茶道之中,也是古琴的入門曲之一。

  一曲奏畢,李延年微笑問道:“感覺如何?”

  “很好,有一種神遊八極的感覺,很適合靜心。”

  “你說對了,此曲又名《八極遊》。給你一個月的時間,能學會嗎?”李延年站起身,隨後找了一張琴譜,交到陳襄手裏。

  “應該沒問題。”陳襄自信道,雙手接過琴譜。

  “學琴貴在心性,絕不可怠慢了。指法隻是基礎,理解曲中真意才是上乘。”李延年正色道。

  “二叔教誨,侄兒銘記於心。”陳襄發現,但凡說到音律,李延年就像變了一個人,無比認真,甚至有點囉嗦。

  《挾仙遊》的曲譜寫在一張布帛上,詳細的記錄了每個音符的指法。和其他曲譜不同,古琴曲譜沒有標明音高和節奏,全靠剛開始的定調,以及具體的指法把握和樂感理解。

  所以,同樣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人手裏,可能彈出來的味道完全不同,細節處見功力,這也是古琴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