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開門
作者:大江入海      更新:2020-04-20 19:14      字數:2455
  這大宋朝崇寧皇帝,詩詞書畫,諸般皆能,獨不能為帝。

  這大宋朝自從他登基之後,搞的是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天下烽煙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又有蔡京、童貫、高俅等人禍亂朝綱,當此外憂內患之時,依舊耽於享樂,之後被金人抓去,肆意淩辱,也是應有之義。

  且說李俠客來到東京城外酸棗門前之後,早驚動了守城官兵,一個個持刀持槍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城下大軍,嚇的臉都白了。

  如今天下反賊多得是,卻從未有一個像李俠客這般狠,別人造反,都是提前扯起旗號,收攏災民,之後再攻城破府,侵占疆土,但是李俠客率領的梁山眾人,卻事先毫無半點征兆,不曾露出反意,待到興兵起事之時,忽然之間,便席卷了整個天下,不到半月功夫,小半個疆域,都已經更換了主人。

  造反造的這麽快,布置的這般深,規模這般大的賊人,可謂是史無前例,這梁山泊就如同潛伏在深水之中的龐然大物,一開始給人看到的隻是它的一兩根觸須,因此給人的感覺毫無威脅,可當它整個身軀都顯露出來的時候,那種遮天蔽日,充斥乾坤的龐大體型,足以震撼每一個看到他模樣的智慧生命。

  麵對這麽一個對手,不但皇帝朝臣心驚肉跳,便是守城的將士們也都身子顫栗,對能不能守住京城,沒有絲毫把握。

  李俠客起兵實在太快,快到連大宋朝的探子傳回的消息並不比他們的行軍速度快多少,等到皇帝知道李俠客興兵起事合圍東京的時候,李俠客已然兵臨城下了!

  “李俠客!”

  今日臨危受命守護城池的乃是大臣李綱,此人忠君節義,剛烈無雙,如今站在城頭之上,對著李俠客破口大罵:“你這反賊,大鬧京城,斬殺太尉,聖上都不曾過於追究此事,怎麽你不知感恩,還敢攪亂江山社稷,率兵造反攻城?你就不怕天打雷劈麽?”

  尚書王寅縱馬出隊,對李綱喝道:“朝天昏庸,奸臣當道,昏君玩物喪誌,不知治理天下,花石綱索取無度,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李綱,我素知你清名,我且問你,這滿朝文武,有幾個不該殺?”

  李綱聞言默然片刻,喝道:“天地君親師,君主有過,奏聞聖聽就是,如何敢反叛朝廷,做這種大逆不道的反賊?”

  王寅道:“天下苦宋久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柴家孤兒寡母,有氣節之輩,誰不唾棄?若論造反,得國不正,天下還有誰能比得上趙家人?”

  他手持長槍,指點李綱,喝道:“昔日夏桀殘暴,商湯代之,商紂王無道,武王伐紂,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是為伐無道暴秦,唐高祖起兵,是為抗隋煬帝暴政,曆代開國帝王,無不是收拾亂局,平定天下。.唯獨趙匡胤,黃袍加身,謀取柴家江山,得國不正,莫過於此!儒林中人,但凡有半點羞恥,也羞於趙家人為伍,爾等滿口忠孝節義,我且問你,你忠的是身家性命,還是天下百姓?奴顏婢膝之徒,巧言令色之輩,你若真有忠義,何不把江山還給柴家人?”

  大臣李綱聞聽此言,掩麵而走,竟不敢反駁。

  這天下儒家,講的都是忠孝仁義,侍奉君王,這等口號,放在哪個朝代都不算錯,唯獨放在宋朝,十分的不妥。

  當初郭威起兵興建大周,之後柴榮繼位,治理天下,堪稱一代明君,隻是天不假年,壯年便即身死,隻留下一個幾歲的兒子和一個妻子,孤兒寡母,與朝臣治理天下。

  這也給了趙匡胤取而代之的機會,不然若是柴榮不死,這天下根本就沒有趙家人什麽關係。

  話說,趙匡胤欺負柴家孤兒寡母,得了皇位,這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站不住腳,因此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方才有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大力提高讀書人的地位,同時為了防止軍人兵變,再來一個黃袍加身的戲碼,因此有宋一朝,都對武將防範的極為嚴格。

  這種情形下,很多文人為了利益,轉投了趙匡胤,成了宋朝大臣,一直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來想這件事了,可是你不想,並不代表這事情沒有發生過,真要是被人當麵問起來,誰都沒法反駁。

  若是後周柴榮是個昏君還罷了,偏偏人家是一代明君,對趙匡胤也非常看重,否則趙匡胤也不可能身居高位,也不可能有兵變的可能。

  真要是說起來,這趙匡胤可謂是不忠不信不仁不義,便是滿朝文人為他洗刷,也洗刷不清。

  此時王寅拿此說事,便是剛烈如李綱之輩,也難以自圓其說,也羞於為皇家辯駁,因此掩麵而走,不敢久在城頭。

  王寅見李綱躲避,哈哈大笑:“如今外有遼國金人虎視眈眈,內有義軍四處作亂,已然是亡國滅種關頭,可笑昏君奸臣,依舊耽於享樂,不知死之將至。這天下有德者居之,有道者得之,我主李公,上承天意,下接黎民,萬民敬仰,百姓擁戴,乃是如今天下正主,趙王無道,理當退位讓賢,也免得大動幹戈,死傷百姓。若今日開封血流漂杵,皆趙佶小兒之罪也!”

  王寅此人允文允武,富有謀略,口齒伶俐,在城頭上說走李綱之後,其餘官員更是難以反駁,惱羞成怒之下,一聲令下,城頭上箭如飛蝗,射向王寅。

  “好賊子!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王寅手中長槍撥打,將射向自己的箭矢撥開,大喝道:“爾等助紂為虐,死不悔改麽?”

  喝罵了幾句,縱馬緩緩後退,對李俠客道:“主公,卑職無能,勸不開城門!”

  李俠客笑道:“王尚書莫急,讓我來!”

  當下便見他催馬上前,來到酸棗門下,大喝道:“還不開門投降,更待何時?”

  城門樓子上,早站出來一名大漢,手中大刀刀光閃動,砍瓜切菜般將城頭官兵殺死一片,喝道:“屬下這便開門!”

  這持刀大漢不是別人,正是昔日高俅府上虞候,陸謙是也。

  此人自從李俠客斬殺高俅之後,受了牽連,被關進了大牢,是林衝花費錢財,又托了關係,方才救了出來。

  之後魯智深與林衝多有書信往來,梁山中人,又經常做思想工作,因此這陸謙一顆心早就歸了梁山。這次守城,陸謙也在其中。

  他是好名利輩,現在見李俠客在城下喊門,知道這是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如何能夠錯過?當下奮不顧身,率領一群早就糾集起來的弟兄,殺上城頭,要奪首功。

  不成想城門處早就有人動了手,一名大將斬殺了守門官,領著一群兵士,大開了城門,高聲叫道:“末將林衝,已然斬殺了守門官兵,還請先生這便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