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套路
作者:大江入海      更新:2020-04-20 19:13      字數:2648
  李俠客隻是想去梁山水泊走一趟,沒想到半路遇到了花和尚魯智深與青麵獸楊誌兩個人,這一番交談之下,兩人決定與李俠客結伴同行,去梁山走一趟。.

  這兩人中,花和尚魯智深之所以落草為寇,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自己作的,因為他敢於挑戰規則,因此世間的規則容不得他,便是沒有林衝的牽連,他早晚也是落魄江湖的下場,他的性格已經決定了他本身的命運。

  而青麵獸楊誌不同,此人生於五侯之家,乃是名門之後,楊家將的後人,從小就在家人的教導之下學習十八般兵器,馬上步下都是好本領,開弓射箭,上陣殺敵,長槍短刃無不精通,再加上世家顯赫,天生便是極為風光之人,年紀輕輕便做了殿帥府製使,若論威風,花榮根本就及不上他。

  隻是在押運花石綱的途中,在黃河遇到風浪,翻了船,丟了花石綱,流落江湖,不敢返京,最後遇赦回返,想在東京某個職位,結果錢花光了,落得個當街賣刀的下場,哪知道賣刀也有人搗亂,潑皮牛二再三騷擾於他,惹得楊誌性起,一刀砍翻了牛二,由此被刺配大名府。

  此人本領出眾,又是名門之後,到了大名府之後,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賞識,提拔他做了一個心腹,每日裏都來召喚,按說到了這個時候,楊誌的人生也算是柳暗花明了,可就是因為梁中書的信任,才讓楊誌為他押送給蔡京老嶽父的生日賀禮,結果楊誌一路小心,到了黃泥崗的時候,還是被人用蒙汗藥麻翻,將生辰綱給劫走了。.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楊誌已然是走投無路,隻能落草江湖四海為家了,堂堂的三門將領之後,到了落魄江湖的下場。

  在梁山眾多人中,有人落草是被官府逼的,有人落草是自己行為不檢點,有人落草是自己的性格所致,但無論怎麽說,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致”,唯獨楊誌的落魄三分在人,七分怨天,此人堪稱是梁山一群人中最大的倒黴蛋。

  他這次在林中遇到魯智深之後,之所以交手爭鬥,其實也是因為心中壓著好大一團火,借故與魯智深打了起來。

  李俠客與兩人同行時,互相談論,方才知道楊誌此時剛剛被人在黃泥崗裏劫走了生辰綱,自覺無法向梁中書交待,隻能落魄江湖,四海為家。

  “那梁中書也不是個東西,楊兄弟為何生出愧疚之心?”

  魯智深見楊誌一路上愁眉苦臉,忍不住勸道“他是大名府留守司,不知搜刮了百姓多少錢財,才能送出這麽多的金珠寶貝給蔡京,這麽一個貪官,你便是丟了他的賀禮又能如何?要是以灑家的來說,這生辰綱隻要出了大名府,你就應該自己把它給劫了,自己享用也行,送給窮苦百姓也可,為什麽非得死心眼的要給這麽一個貪官賣命幹活?”

  楊誌依舊沒有從正統官兵的身份中解脫出來,聞言道“俺是清白人家,梁中書對俺有知遇之恩,劫他的賀禮,楊某做不來。.”

  魯智深道“什麽知遇不知遇?貪官汙吏對你的知遇,那算個屁!你替梁中書辦事,那就是貪官的爪牙鷹犬,平白玷汙了你老楊家的名聲!”

  楊誌默然不語,片刻後道“若不是梁中書,我怕還是在配軍中受罪,無論如何,此人對我有恩,我不能對不起他!”

  李俠客笑道“楊兄為人仗義,李某是十分佩服的,隻是朝中奸臣當道,百姓民不聊生,這梁中書是蔡京的女婿,與朝中奸臣們沆瀣一氣,縱然對你有恩又能如何?大不了到時候救他一救便是。”

  楊誌道“先生說的是!”

  他可以不服氣魯智深,卻不能不服氣李俠客,因此李俠客說的,他不敢反駁。

  如今的李俠客早就名震天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江湖好漢已然將其奉為祖師級別的人物,有不少占山為王的強盜土匪,都打起了李俠客坐下弟子的旗號,為的便是拉虎皮扯大旗,震懾一下官府。

  楊誌知道李俠客的厲害,對李俠客自然欽佩,又兼當初他之所以在京城受難,不不得已賣刀,就是因為高俅的緣故,才使得他不能在朝廷中做事,因此對高俅極為痛恨,李俠客殺了高俅,楊誌在駭然之餘也生出無盡的佩服之心,因此對李俠客的話非常看重,不敢過於反駁。

  至於魯智深,那是親眼目睹過李俠客的威風的,自然也對李俠客佩服之極,流落江湖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投奔李俠客,可見他對李俠客的看重。

  三人走了一段路程,找了一家酒店好好喝了一場,也就慢慢熟絡了,魯智深對李俠客前去濟州府一直很好奇,道“李兄,我曾在江湖上聽聞,在這濟州府鄆城縣有一個人大大有名,被人稱作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江湖上多有他的傳言,你這次路過濟寧府,可要拜訪一下他?”

  李俠客奇怪道“宋江是幹甚麽的?他哪來這麽大的名聲?”

  楊誌道“我也曾聽過此人的名號,不少人都說他好,據說他是鄆城縣衙一個押司小吏,在鄆城縣甚至整個濟州府都大大的有名!”

  李俠客道“他有多大本領,敢當得起‘及時雨’這個稱號?他有多少錢財可以布施?他又救濟過什麽人?”

  魯智深與楊誌對視一眼,道“隻是聽過他的名聲,其中詳情卻是不知。隻聽說江湖朋友有急事,無論是誰,隻要找他,他定然不會不管,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因此大家都服他。”

  李俠客嘿嘿笑道“仗義疏財?他一個小吏能有多少錢財?扶危濟困?他扶了誰的危,濟了誰的困?天下設粥棚的財主多得是,修橋補路的員外也是有不少人,為何不見江湖上有傳聞?怎麽偏偏一個小小的押司,在江湖上就這麽有名氣?”

  魯智深撓頭道“這些我卻沒有想過,隻知道他的名聲。”

  李俠客搖頭道“此人身為朝廷官員,卻私下與江湖中人結交,而且還不論那些人是好是壞,單隻是這一點,就知道他是個不安分的人,日後免不了流落江湖的下場。”

  魯智深道“若是他真的流落江湖,灑家倒要看看他是什麽人?有何德何能賺取了如此大的名聲!”

  楊誌道“先生這麽一說,我也感到奇怪,我隻是聽過他的名聲,卻不知道具體詳情,不知道何以如此大的名氣,日後有機會,倒是要好好詢問一番。”

  兩人本來對鄆城縣的宋江十分仰慕,現在聽到李俠客的話語後,忽然就明白過來,原來自己隻是聽過宋江的名氣,但具體他幹了什麽,大家卻不怎麽清楚。

  就像李俠客說的那樣,每個地方都不乏賒粥的財主,也不乏救人的員外,修橋補路的有錢人也多得是,這些人做的功德事情,比宋江可要高多了,卻為何他們沒有名氣,偏偏宋江的名氣這麽大?

  兩人想了半天,都不得要領。

  便聽李俠客笑道“我若是個小吏,若是想要名聲,那我便多救幾個唱戲說書的,多救幾個妓女鏢師,然後再給一些該當刺配的罪犯們一點錢財,嘿嘿,這些人山南海北的,那都有,不愁名聲不顯!”

  “如此隻花一點小錢,便贏取了大大的名聲,何樂而不為?義氣義氣,恐怕隻是些許小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