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漢朝時間線
作者:天國臥龍      更新:2020-05-17 17:48      字數:6707
  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正月,曹操死,子丕襲爵,嗣為丞相。十月,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曹丕,廢漢

  獻帝為山陽公,漢亡。建國號魏,都洛陽。魏吏部尚書陳群製定九品中正製

  221年蜀漢昭烈帝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是為漢昭烈帝劉備,國號漢,世稱蜀,都成都,以諸葛亮為丞相。

  劉備率兵東進,攻孫權。孫權接受魏國封號,稱吳王於武昌。

  222年蜀漢昭烈帝章武二年蜀軍出峽,與吳陸遜軍相持於夷陵,被火攻擊潰,是為夷陵之戰。劉備敗退

  至白帝城。

  223年蜀漢昭烈帝章武三年劉備死,太子禪繼位,是為蜀後主劉禪,諸葛亮輔政。遣鄧芝使吳修好,共抗

  曹軍。

  224年魏文帝黃初五年魏文帝攻吳,至廣陵,臨江而還。

  225年蜀後主建興三年諸葛亮平南中。

  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魏文帝死,子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曹叡。吳交州刺史呂岱遣朱應、康泰出使

  南海諸國。

  227年蜀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率軍進駐漢中,上表請伐魏。

  228年蜀後主六年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鋒馬謖於街亭。諸葛亮出散關攻陳倉,不克

  229年吳大帝黃龍元年吳王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孫權,國號吳,遷都建業。

  230年吳大帝黃龍二年吳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過海達夷洲。

  231年蜀後主建興九年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運糧。

  234年蜀後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由斜穀攻魏,屯五丈原,卒於軍。

  237年吳大帝吳嘉禾六年山越出山。吳將諸葛恪經過三年圍困,使十萬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萬。

  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懿攻遼東,殺公孫淵於襄平。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魏明帝死,齊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馬懿、宗室曹爽輔政。

  241年魏齊王正始二年魏鄧艾興淮南屯田,開渠三百餘裏,溉田兩萬頃。

  249年魏齊王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殺曹爽、何晏,遂專魏政。

  251年魏齊王嘉平三年魏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淩於淮南起兵反司馬懿,兵敗被擒自殺。

  252年吳大帝太元二年孫權死,太子亮即位。

  253年吳會稽王建興二年吳孫峻殺諸葛恪,任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專吳朝政。

  254年魏齊王嘉平六年魏司馬師廢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

  255年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魏鎮東將軍毋丘儉在壽春起兵討司馬師,失敗被殺。

  257年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起兵討司馬昭,次年失敗被殺。

  258年蜀後主景耀元年吳會稽王太平三年,蜀宦官黃皓開始擅權。吳丞相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

  立孫休,是為吳景帝孫休,景帝殺孫綝。

  260年魏高貴鄉公甘露五年曹髦率軍討司馬昭失敗被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是為魏元帝曹奐。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命鄧艾、鍾會攻蜀,後主降,蜀亡。

  264年魏元帝鹹熙元年吳景帝永安七年,魏罷屯田官,諸典農官皆為郡守、縣令吳景帝死,孫皓立

  265年晉武帝泰始元年八月,司馬昭死,子司馬炎繼相國、晉王位。十二月廢魏主,稱帝,是為晉武

  帝司馬炎,國號晉,都洛陽。大封宗室諸王。

  266年晉武帝泰始二年晉罷農官,所統悉屬郡縣。至此,曹魏屯田前後七十年。

  268年晉武帝泰始四年扶南、林邑遣使至晉。

  275年晉武帝鹹寧元年中原大疫,洛陽死者以萬數。

  279年晉武帝鹹寧五年晉以賈充為大都督,大舉分道伐吳。

  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晉滅吳,統一全國。頒布戶調式,包括占田課田製、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

  製。戶調征收時,按九品混通的原則。

  281年晉武帝太康二年汲郡戰國墓中《竹書紀年》等竹簡出土。

  290年晉惠帝永熙元年晉惠帝立,立賈充之女賈南風為皇後(賈後),武帝楊皇後父楊駿輔政。以

  劉淵為匈奴五部大都督。

  291年晉惠帝元康元年賈後殺楊駿,又殺汝南王亮及楚王瑋;八王之亂開始。

  296年晉惠帝元康六年氐人齊萬年起兵於關中。

  298年晉惠帝元康八年關中連年饑荒,巴氐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299年晉惠帝元康九年江統著《徙戎論》,提出將氐、羌等族徙離關中。

  300年晉惠帝永康元年趙王倫殺賈後。

  301年晉惠帝永康二年張軌據河西,求為涼州刺史。趙王倫廢惠帝自立,齊王冏等起兵殺倫,惠帝

  複位,冏專政。秦雍六郡流民起義爆發。流民推李特為首,起兵於綿竹,進

  攻成都。

  303年晉惠帝太安二年李特入成都,旋為益州刺史羅尚所殺。特侄李雄再攻下成都。張昌、石冰

  起義爆發。五月,張昌起義於安陸石岩山,後據江夏,攻襄陽,別帥石冰東進

  304年晉惠帝永安元年李雄稱成都王,建成漢。匈奴劉淵在左國城即漢王位,建國號曰漢。十六國

  開始。河間王顒將領張方逼惠帝西遷長安。

  305年晉惠帝永興二年張敏於曆陽起兵稱楚公,為陶侃所敗。

  306年晉惠帝永興三年東海王越將領祁弘挾惠帝還洛陽。惠帝中毒死,弟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司馬

  熾。八王之亂結束。並州饑荒,諸將率吏民就食冀州,號為乞活。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太子和繼位。劉聰殺和自立。

  311年晉懷帝永嘉五年荊湘流民推杜弢為首,據長沙起義。漢劉曜攻下洛陽,殺吏民三萬餘人,挾

  懷帝至平陽。

  313年晉懷帝永嘉七年劉聰殺懷帝,秦王司馬鄴在長安即位,是為晉湣帝司馬鄴。

  315年晉湣帝建興三年晉封拓跋猗盧為代王。

  316年晉湣帝建興四年劉曜進兵關中,湣帝降,被送至平陽,西晉亡。

  317年晉元帝建武元年琅邪王司馬睿即晉王位,史稱東晉。祖逖北伐。

  318年晉元帝太興元年晉王睿稱帝,是為晉元帝司馬睿。劉聰病死,太子粲繼位,旋為靳準所殺,漢

  亡。劉曜發兵攻準,自立為皇帝。

  319年晉元帝太興二年劉曜徙都長安,改國號趙,史稱前趙。石勒自稱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

  322年晉元帝永昌元年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還屯武昌,遙製朝政。元帝憂憤死,明帝即位,王

  導輔政。

  324年晉明帝太寧二年明帝下令討伐王敦,敦以兄含為元帥攻建康,敦病死,兵眾潰散。

  327年晉成帝鹹和二年蘇峻、祖約之亂爆發。

  329年晉成帝鹹和四年後趙出兵攻占上邽,殺太子熙,前趙亡。

  330年晉成帝鹹和五年東晉始行度田收租製,畝稅三升。後趙石勒稱帝。

  335年晉成帝鹹康元年後趙遷都於鄴。

  337年晉成帝鹹康三年鮮卑慕容皝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

  338年晉成帝鹹康四年鮮卑拓跋什翼犍繼代王位,建代,定法律。大成國李壽自立,改國號為漢。

  341年晉成帝鹹康七年晉詔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斷、白籍。

  347年晉穆帝永和三年桓溫滅成漢。

  349年晉穆帝永和五年後趙石虎稱帝。謫戍涼州的東宮衛士十餘萬人在高力督梁犢領導下於雍城

  起義。

  350年晉穆帝永和六年冉閔滅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351年晉穆帝永和七年苻健在長安稱天王、大單於,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晉穆帝永和八年前燕慕容皝滅冉魏,遂在薊稱帝。

  354年晉穆帝永和十年桓溫北伐前秦,軍至灞上,逼近長安,因缺糧退兵。

  356年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桓溫第二次北伐,入洛陽,留兵戍守而還。

  357年晉穆帝升平元年前秦苻堅即位,稱大秦天王,漢人王猛輔政。前燕遷都於鄴。

  361年晉穆帝升平五年桓溫派兵破燕軍,取許昌。

  362年晉哀帝隆和元年晉減田租,畝收二升。

  364年晉哀帝興寧二年庚戌土斷。晉大閱戶口,令所在土斷。

  369年晉廢帝太和四年桓溫率軍五萬北伐前燕,至枋頭糧盡撤退大敗。

  370年晉廢帝太和五年前秦滅前燕。

  376年晉孝武帝太元元年前秦滅前涼、滅代。晉廢度田收租之製,王公以下口稅米三斛,在役者免。

  377年晉孝武帝太元二年晉建北府兵。

  383年晉孝武帝太元八年晉秦肥水之戰,前秦大敗,內部分崩。晉增收口稅米,每口五石。

  384年晉孝武帝太元九年鮮卑慕容垂在滎陽稱燕王,後燕始此。慕容泓稱濟北王,西燕始此。羌族姚

  萇在渭北起兵,稱萬年秦王,史稱後秦。後燕慕容垂定都中山。

  385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年西燕慕容衝稱帝,入長安。乞伏國仁自稱大單於,築勇士城為都,史稱西秦

  386年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鮮卑拓跋珪稱代王,都盛樂,改稱魏,北魏始此。後秦姚萇入長安,稱帝。呂

  光稱涼州牧、酒泉公,都姑臧,後涼始此。

  394年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後燕慕容垂攻破長子,殺慕容永,西燕亡。前秦苻登為後秦姚興所殺,前秦

  亡。

  395年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北魏在參合陂大敗後燕。

  397年晉安帝隆安元年鮮卑禿發烏孤稱西平王,築廉川堡為都,南涼始此。

  398年晉安帝隆安二年北魏天興元年,慕容德自立為燕王,史稱南燕。拓跋珪遷都平城,稱帝,是

  為魏道武帝拓跋珪。

  399年晉安帝隆安三年晉征發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為兵,引起反對,孫恩起義爆發。名僧法顯從長

  安出發,西行往天竺求經。

  400年晉安帝隆安四年李暠自稱涼公,都敦煌,西涼始此。

  401年晉安帝隆安五年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稱涼州牧,史稱北涼。後秦姚興迎鳩摩羅什至長安。

  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孫恩攻臨海,敗死。妹夫盧循繼統其眾。

  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桓玄廢晉安帝,自稱帝,國號楚。後涼降於後秦。

  404年晉安帝元興三年劉裕自京口起兵討桓玄,玄挾安帝還江陵,後敗死。

  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劉毅破江陵,迎安帝還建康。

  407年晉安帝義熙三年赫連勃勃稱大夏天王,夏始此。

  409年晉安帝義熙五年後燕亡。馮跋建立北燕。劉裕北伐南燕,圍廣固。

  410年晉安帝義熙六年劉裕破廣固,南燕亡。盧循、徐道覆北進,攻長沙、豫章等郡,進逼建康,為

  劉裕所敗。

  411年晉安帝義熙七年盧循敗死,至此,孫恩、盧循起義遂告結束。

  412年晉安帝義熙八年法顯航海回國,次年至建康,著有《佛國記》。

  413年晉安帝義熙九年劉裕主持“義熙土斷”。

  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西秦襲取樂都,禿發傉檀降,南涼亡。

  417年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劉裕北伐入長安,後秦亡。

  418年晉安帝義熙十四年赫連勃勃陷長安,稱帝。

  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是為宋武帝劉裕,國號宋,史稱劉宋,南朝始此。

  421年宋武帝永初二年宋武帝死,太子義符立,是為宋少帝劉義符。北涼沮渠蒙遜攻破敦煌,西涼

  國亡。

  423年北魏太武帝泰常八年北魏太武帝信用道士寇謙之,於平城起天師道場,道教大盛。魏築長城,東

  西二千餘裏,以防柔然。

  424年宋少帝景平二年宋少帝被廢殺,宜都王劉義隆立,是為宋文帝劉義隆。

  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夏滅西秦,北魏攻夏,夏主赫連定西遷,為吐穀渾所俘送魏,夏亡。

  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北魏滅北燕。

  439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北魏統一北方,十六國結束,北朝始此。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太武帝禁私養沙門、巫覡,不得私立學校。

  445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蓋吳起義。

  446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納崔浩言,禁佛教,毀經像、塔寺,坑殺僧人。

  449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大破柔然,收人戶畜產百餘萬,柔然從此衰落。

  450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以修史“暴揚國惡”的罪名,殺司徒崔浩。太武帝率大軍南

  進瓜步,揚言渡江,建康大震。

  453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太子劭殺宋文帝自立。劉駿立為孝武帝,殺劭。

  457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宋實行土斷,流寓之人編入當地戶籍。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柔然攻高昌,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稱王始此。雲岡石窟約從本年起開鑿

  至太和十八年完成。

  462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祖衝之奏上《大明曆》。

  465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魏獻文帝即位,十二歲,丞相乙渾專權。

  466年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馮太後臨朝稱製,立郡學,置博士、助教、生員。

  471年北魏獻文帝皇興五年太子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

  476年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魏馮太後稱太皇太後,再次臨朝稱製。

  479年齊高帝建元元年蕭道成迫宋順帝禪位,宋亡。道成稱帝,是為齊高帝蕭道成,國號齊。

  482年齊高帝建元四年齊高帝死,太子賾即位,是為齊武帝蕭賾。

  484年北魏太和八年魏始“班祿”,每戶增調帛三匹、穀二斛九鬥,以供百官之祿;另增調外帛

  二匹。給祿之後,贓滿一匹者死。

  485年齊永明三年北魏太和九年,唐寓之暴動,北魏頒行均田製。

  486年齊永明四年北魏太和十年,唐寓之攻占錢塘,稱帝,國號吳,改宗主督護為三長製。

  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帝發平城,遷都洛陽。詔禁士民胡服。洛陽龍門石窟約從本年起開鑿

  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魏禁在朝廷講鮮卑語;禁遷洛代人還葬北方。在洛陽立國子、太學、

  四門、小學。

  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魏定族姓,改拓跋氏為元氏;其餘鮮卑諸姓均改為漢姓。鮮卑八姓與漢四

  大姓同等。

  497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高昌王馬儒為部下所殺,立麹嘉為王。高昌麹氏政權始此。

  500年齊永元二年雍州刺史蕭衍在襄陽起兵。祖衝之死,生前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數值推算到

  小數點後七位數。

  501年齊永元三年齊南康王寶融在江陵即位,是為和帝。蕭衍入建康。

  502年梁天監元年蕭衍為梁公、梁王,殺齊明帝諸子,稱帝,是為梁武帝蕭衍,國號梁,齊亡。

  506年梁天監五年梁魏大戰。

  507年梁天監六年範縝發表《神滅論》。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孝明帝立,胡太後臨朝稱製。

  516年梁天監十五年梁築浮山堰城引淮水灌壽陽。秋,堰壞,沿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漂流入海。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懷荒鎮民起義。破六韓拔陵率沃野鎮兵民起義,殺鎮將,六鎮起義始此。

  528年北魏武泰元年爾朱氏之亂。

  531年北魏普泰元年高歡起兵討爾朱氏,立元郎為帝,是為後廢帝。

  532年北魏二年高歡廢節閔帝及後廢帝,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自為大丞相。

  534年北魏永熙三年高歡舉兵向洛陽,孝武帝奔關中,依宇文泰。高歡入洛陽,立元善見為帝,是

  為東魏孝靜帝,魏從此分東西。東魏遷都於鄴。閏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

  帝,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都長安。

  535年西魏大統元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定新製二十四條。蘇綽製定公文格式及計帳、戶籍之法。

  541年西魏大統七年宇文泰頒布六條詔書。

  547年東魏武定五年東魏高歡死,子澄嗣。孝靜帝被澄幽禁。楊衒之撰《洛陽伽藍記》。

  548年梁太清二年侯景之亂。侯景於壽陽起兵反梁,渡江直入建康,圍台城。

  549年梁太清三年侯景陷台城,梁武帝蕭衍死,侯景立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

  550年北齊天保元年西魏大統十六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是為齊文宣帝高洋,國號齊,都鄴,

  史稱北齊。北齊始立九等之戶。西魏宇文泰創立府兵製。

  551年梁大寶二年侯景廢簡文帝,立蕭棟,又廢棟自立,國號漢。

  552年梁承聖元年王僧辯、陳霸先克建康,侯景東逃。蕭繹在江陵即位,是為梁元帝。

  553年西魏廢帝二年西魏攻占益州。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西魏陷江陵。

  555年梁紹泰元年蕭詧在江陵稱帝,稱藩西魏,史稱後梁。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西魏仿《周禮》建六官。宇文泰死,世子覺嗣,侄護統理軍國事,歲末宇文

  護迫魏恭帝禪位,西魏亡。

  557年北周孝閔帝元年梁太平二年,宇文覺稱天王,是為孝閔帝,北周建國。宇文護廢覺,立宇文毓

  為天王,是為明帝。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高祖陳霸先,國號陳。

  560年北周武成二年宇文護廢明帝,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宇文邕。

  561年北周保定元年北周上番服役由八番改為十二番。

  564年北齊河清三年北齊頒新律令。又重新頒布均田令。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周武帝禁佛、道兩教,毀經、像,命沙門、道士還俗。

  575年北周四年周大舉攻齊,連戰皆捷,旋退。

  577年北周六年周武帝率兵入鄴,北齊亡。

  579年北周大成元年周宣帝傳位於太子闡,是為靜帝。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楊堅總攬國政,先後平定起兵反抗他的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

  難、益州總管王謙難。